青城燒麥-那熟悉的味道

2020-12-14 騰訊網

這是話媒汀的第 39 篇文章

中華美食的精髓在於,一道菜,一座城 。作為土生土長的呼和浩特人,在外讀書的我,記憶中最家鄉的味道,便是那——皮如蟬翼、形如石榴、邊稍美麗、狀似花蕾的燒麥。

展汀裡的第 26個故事

時間:2020年5月

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精彩

蒸燒麥|邸紫萱拍

蒸,是中國一種典型的烹飪方法。用蒸籠,把八個燒麥擺放好,出鍋後,燒麥薄薄的皮在蒸汽的包圍下變得晶瑩剔透,裡面的羊肉餡兒也香氣騰騰。

油煎燒麥|邸紫萱拍

屬於後期改良出的一種新吃法。煎燒麥並不是將燒麥全部放到鍋裡,而是將燒麥的底部沾油煎,油煎的酥脆配著未著油地方的酥軟,使得燒麥更有食慾。

焙子夾燒麥|邸紫萱拍

燒麥搭配著呼市焙子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燒麥館賣燒麥也會以四個這樣的量售賣,再買一個「牛舌」焙子(焙子的其中一種,呈三角形,內有油酥),將燒麥夾其中,也是上班族快捷享受燒麥的一種方式。

碰撞

在流傳與創新發展過程中,南北方的燒麥文化也產生了碰撞。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北方內蒙古草場遼闊,牧草種類繁多,適於養牛、羊等各種牲畜,所以北方燒麥以肉、大蔥餡為主,麵皮透薄,折如花;而南方是魚米之鄉,湖泊眾多,受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影響,降水充沛,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因此南方常見的燒麥為糯米燒賣,軟糯彈牙,晶瑩剔透,以糯米做芯,香菇點綴,麵皮小而紮實。那麼,你更喜歡哪一種燒麥呢?

南方糯米燒麥|圖片來源於網絡

度量

青城的燒麥那可是實打實的羊肉餡,在呼市還有一句老話叫「二兩燒麥憋死漢」。這個「兩」,實則按照燒麥皮做量,以一斤乾麵和成麵團,能揪八十個劑子,所以一斤燒麥是八十個,一兩也就是八個。所以,可不能按斤來點燒麥啊!

麵皮、面劑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燒麥,於呼市人不僅是早點,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壺一兩一敘,生活的雞零狗碎在新鮮出籠的燒麥麵前煙消雲散,一杯濃濃的磚茶更是化解了燒麥的油膩和生活的煩惱,讓渾身舒坦起來,一個愜意的早晨便由此誕生。

END

出品單位:17級廣播電視學全媒體記者訓練課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青城味道:來二兩燒麥
    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14日電(李國棟 徐梅)地方小吃既見證歷史變遷,又體現文化傳承,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最能體現舌尖上的青城味道的小吃,非燒麥莫屬。燒麥。新華網發據傳,燒麥是在清代時,由商人從山西傳入呼和浩特。
  • 青城燒麥人齊聚玉泉歡歌笑語說「燒麥」
    《說燒麥》、《燒麥美食文化專業知識競猜》、快板書《德順源》、《傳統美食「茶湯」展演》、詩朗誦《最美當屬燒麥人》等由燒麥人自編自演的精彩節目,體現了燒麥文化、民俗風情與現代歌舞完美結合,為在場的所有觀眾獻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燒麥文化饕餮盛宴。
  • 燒麥美食名城,呼和浩特哪家店的燒麥最好吃?從講好燒麥故事開始
    呼和浩特的清晨,從燒麥開始。呼和浩特的燒麥館非常多,到底有多少?內蒙古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統計過,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燒麥館有3000多家。有的企業不僅做燒麥,還特別會講故事,於是,德順源、老綏元這些會講故事又會經營的企業越做越大,玉泉區會講燒麥故事,有了呼和浩特燒麥第一街,前往品嘗美食的顧客,絡繹不絕。
  • 8月8日「內蒙古味道」尋味草原美食青城燒賣
    據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委宣傳部消息,首屆「內蒙古味道」草原美食文化活動暨玉泉區第三屆燒賣美食文化創意展示活動開幕式,將於8月8日在呼和浩特市大盛魁南區北廣場舉辦。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結合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將藉助自媒體運營,活躍並連結線上與線下,通過評選十大燒麥品牌,塑造呼和浩特美食文化特色,對燒麥美食節進行推廣。
  • 清晨,從一兩燒麥開始
    而對於生活在內蒙古的很多人,他們心中難以釋懷的這一口,則是呼和浩特市的燒麥。   提起塞外青城的燒麥,這個小吃起源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幾百年。時光流轉,似乎只有那一個個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小小燒麥館不曾改變,充分印證了「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話。   呼和浩特市人都說:自己的清晨是從一兩燒麥開始的。
  • 老綏元燒麥首次走進武漢美食節
    味道鮮美、賣相俊美的老綏元燒麥引起武漢市民極大興趣 人民網呼和浩特9月26日電(記者 白建平 張桂梅)「這一趟來得太值了!」這幾天,對呼和浩特市老綏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企劃部經理梁玉來說,累並快樂著,「我們老綏元每天的燒麥都供不應求,武漢市民對內蒙古大草原美食的喜愛超乎想像。」在9月24日開幕的武漢市第十五屆中國美食節上,老綏元燒麥代表內蒙古美食首次走進武漢。味道鮮美、賣相俊美的老綏元燒麥,在展會上引起了眾多參觀者的關注和極大興趣。市民們寧願排隊等候,也要品嘗試吃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新鮮美食。
  • 隱藏在小巷中的「極品燒麥」!成都小館實力圈粉!燒麥味道正宗
    成都正宗的燒麥,竟然藏在小巷裡!種草很久的一家燒麥!雖然他們店的位置很偏僻,隱藏在成都的一條小巷中,店鋪雖小但還算整潔明亮,店門口就是案臺,老闆正在忙碌地包著燒麥,一旁的位置擺放著蒸籠,整齊地碼放著,冒出陣陣煙霧。
  • 不忍下筷破壞那朵朵盛開的百花燒麥
    提到燒麥就不得不說到大同鳳臨閣的百花燒麥,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百花燒麥究竟有多牛×問度娘。
  • 燒麥別再吃去買,解鎖糯米臘腸燒麥做法,經濟實惠味道一點也不差
    燒麥別再吃去買,解鎖糯米臘腸燒麥做法,經濟實惠味道一點也不差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自己很喜歡吃的麵食,小編是出生在北方的,對麵食更是有著特別的感情。雖然相對於其他的主食它的做法比較複雜,但是味道好,做法又多,所以很受大家的歡迎。
  • 燒麥馬甲這麼多,你最愛吃哪種燒麥
    (我現在一點也不暴躁了)但每一個正義凜然的內蒙人看到南方的燒麥,都會忍不住發出靈魂的質問:這玩意是個啥啊? 不加肉的燒麥那能叫燒麥嗎?即使北方人氣的要跳腳,但我們可愛的南方朋友依然堅持著對燒麥的熱愛。沙縣燒麥的味道精髓來自於當地的豆豉油,輕輕夾起,滾上那麼一滾,燒麥偏甜,豆豉提鮮,加上點辣醬真是就無敵了!這麼一看,南方燒麥好像都有點素。其實不然,在南方的南方,廣東人的燒麥還真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 燒麥的做法 燒麥怎麼做家常燒麥怎麼做好吃
    今天就來為大家揭曉燒麥的正宗做法,學會這招後大家在家裡就可以做燒麥,而且味道比外面賣的還要好吃呢,最關鍵的是方法還簡單,看一遍就能學會。第一步:準備食材,將香菇放入清水中泡發,竹筍在開水中焯一下備用。第二步:泡發後的香菇切丁,竹筍切丁後分別裝盤。
  • 傳統面點的佼佼者——燒麥
    上一回咱們說到了山西的莜麵栲栳栳還有著名的深吸特色八大碗,這回咱們再說一說北京的特色小吃——燒麥。這一說到了包子就能想起來在北京的時候吃過的那一個一個的開花的包子——燒麥。第一次看到燒麥的時候感覺這個東西看上去很喜感,一直在想為啥這個叫做燒麥的東東會開著花的笑。當時還鬧出了一個笑話,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燒麥是並不認識的,和朋友們做下來等著店家上菜,這一個一個的菜上來了也都很正常,等到這燒麥上來了我就很納悶。
  • 正定古城百年燒麥館變了味道?來吃的儘是外地人,當地人不吃?
    但也有當地人說,他家的燒麥就是吃個名兒,那是做給外地人吃的,當地人沒人吃這個。燒麥端上桌,潔白晶瑩、皮薄餡大,鮮嫩多汁。吃時配上桌子備好的香醋、油潑辣子和大蒜瓣,味道更加鮮美。就是板刷香油出鍋數個荷葉包,餡料調配各有所長,現在吃不到以前的味道了。過去正定城賣燒麥的是一輛木輪車,兩條小長凳,幾隻粗瓷小醋碟兒。賣燒麥都離不了大荷葉。剛出籠的燒麥,店家拿一張青翠的大荷葉裹了給顧客,捂一會兒再打開吃,肉香伴著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夾一個咬一口,順嘴流油,入口香味悠長,但一點都不膩口。
  • 那片海,尋找熟悉的味道
    一道道誘人的風景線,一聲聲動聽的曲調,眺望那片海,尋找熟悉的味道。
  • 故鄉,是那一口熟悉的味道
              故鄉,是那一口熟悉的味道,是那親切的鄉音,更是爺爺奶奶在村口的守望。時光,它帶走了親人,留下了思念。親人的過往,村裡的一切,都成為了最美好的回憶,印在腦海裡。終有一天,我們也將化為家鄉的一部分,留在下輩人的記憶裡。唯願漂泊在外,依舊記得來時的路!
  • 這裡是呼和浩特,塞外青城!
    4: ​網紅村 腦包村體驗不一樣的青城美食: 1:特色美味 格日勒阿媽​​​這家叫做格日勒阿媽的餐廳是呼和浩特最著名味道最棒的蒙餐廳,西至圪料街,全長1100米,連接五塔寺、席力圖召、大召等旅遊景點,是呼和浩特市重要的旅遊路線,目前經營有18家燒麥館,德順源、沁園等多家老字號的燒麥館生意格外紅火。
  •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許多人「曬」出的照片裡,都可以看到燒麥的身影。不料卻引起了網友的在線辯論,辯題是好吃的燒麥到底是什麼餡。北方朋友尤其是北京人表示:燒麥的老家就是北方,所以不包牛羊肉的燒麥沒有靈魂。湖南的朋友則表示:糯米餡的燒賣最好吃。
  • 走進都江堰新晉網紅打卡地-青城·拾香,尋找喜歡的味道~
    連綿的細雨讓人蔫耷耷的,自打九月中旬以來,太陽就不屬於我們了,像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香味那般。  所有人都很想念太陽,想念它暖人的光亮。不過,總得做些什麼才能消除近日裡不由而來的煩悶。  生活の藝術  青城  拾香
  • 我們最熟悉的神仙,在青城山上竟然不能登堂入室,令人倍感心酸!
    青城山山門1、青城山上的奇怪小祠在青城山去朝陽洞的路旁邊,有一處奇怪的小建築。起初,我誤以為是垃圾池,後來仔細一瞧,竟然也是一個神位,而且,裡頭供奉的竟然是一位我們老百姓最熟悉的神。那天,在青城山「玄真境」高大的擋水臺下,寬大的道路坎上,我看見一個僅七、八十公分高、水泥尖頂、開著的一個大口子的小建築物,孤零零地立在那裡,兩邊長滿雜草和苔蘚。
  • 德順源燒麥文化節掠影集錦
    8月8日德順源燒麥文化節開幕,為青城市民帶來一場夏季美食盛宴,商家推出多種文化活動,通過活動吸引旅客,宣傳玉泉文化,促進旅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