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話媒汀的第 39 篇文章
中華美食的精髓在於,一道菜,一座城 。作為土生土長的呼和浩特人,在外讀書的我,記憶中最家鄉的味道,便是那——皮如蟬翼、形如石榴、邊稍美麗、狀似花蕾的燒麥。
展汀裡的第 26個故事
時間:2020年5月
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精彩
蒸燒麥|邸紫萱拍
蒸,是中國一種典型的烹飪方法。用蒸籠,把八個燒麥擺放好,出鍋後,燒麥薄薄的皮在蒸汽的包圍下變得晶瑩剔透,裡面的羊肉餡兒也香氣騰騰。
油煎燒麥|邸紫萱拍
屬於後期改良出的一種新吃法。煎燒麥並不是將燒麥全部放到鍋裡,而是將燒麥的底部沾油煎,油煎的酥脆配著未著油地方的酥軟,使得燒麥更有食慾。
焙子夾燒麥|邸紫萱拍
燒麥搭配著呼市焙子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燒麥館賣燒麥也會以四個這樣的量售賣,再買一個「牛舌」焙子(焙子的其中一種,呈三角形,內有油酥),將燒麥夾其中,也是上班族快捷享受燒麥的一種方式。
碰撞
在流傳與創新發展過程中,南北方的燒麥文化也產生了碰撞。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北方內蒙古草場遼闊,牧草種類繁多,適於養牛、羊等各種牲畜,所以北方燒麥以肉、大蔥餡為主,麵皮透薄,折如花;而南方是魚米之鄉,湖泊眾多,受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影響,降水充沛,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因此南方常見的燒麥為糯米燒賣,軟糯彈牙,晶瑩剔透,以糯米做芯,香菇點綴,麵皮小而紮實。那麼,你更喜歡哪一種燒麥呢?
南方糯米燒麥|圖片來源於網絡
度量
青城的燒麥那可是實打實的羊肉餡,在呼市還有一句老話叫「二兩燒麥憋死漢」。這個「兩」,實則按照燒麥皮做量,以一斤乾麵和成麵團,能揪八十個劑子,所以一斤燒麥是八十個,一兩也就是八個。所以,可不能按斤來點燒麥啊!
麵皮、面劑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燒麥,於呼市人不僅是早點,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壺一兩一敘,生活的雞零狗碎在新鮮出籠的燒麥麵前煙消雲散,一杯濃濃的磚茶更是化解了燒麥的油膩和生活的煩惱,讓渾身舒坦起來,一個愜意的早晨便由此誕生。
END
出品單位:17級廣播電視學全媒體記者訓練課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