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佛告訴文殊菩薩,如何覺知五蘊皆空,什麼是菩薩覺知一切法?

2020-12-26 耀如樂園

聽佛告訴文殊菩薩,如何覺知五蘊皆空?什麼是菩薩覺知一切法?

【經文】

複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覺彼五陰?所謂菩薩觀見陰體本性自空,如斯覺故觀無相,如斯覺故觀無願,如斯覺故觀無欲,如斯覺故觀寂靜,如斯覺故觀遠離,如斯覺故觀無所有,如斯覺故觀無實,如斯覺故觀無動,如斯覺故觀無生,如斯覺故觀無來,如斯覺故觀無去,如斯覺故觀無真,如斯覺故觀無主,如斯覺故觀無證,如斯覺故觀無知,如斯覺故觀無見,如斯覺故觀無人,如斯覺故觀無想,如斯覺故觀不可說,如斯覺故覺但有名,如斯覺故觀無我,如斯覺故觀分別起,如斯覺故觀從緣生,如斯覺故觀如幻,如斯覺故觀如化,如斯覺故觀如夢,如斯覺故觀如鏡像,如斯覺故觀如聲響,如斯覺故觀如芭蕉,如斯覺故觀不久住,如斯覺故觀不牢固,如斯覺故觀虛妄,如斯覺故觀無物。如斯覺故,是為菩薩覺一切法。

(摘自《大寶積經》)

【耀如樂園略解】

世間的文章我們都見過很多,如佛經這樣的美妙語言是很少的。止觀法門是佛法的重要法門,止就是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專注於特定之對象(止),並生起正智慧以觀此一對象(觀),稱為止觀,即指定、慧二法。我們常常既不能止息妄念,也很難發起正觀。

佛讓我們正觀五陰即五蘊(色、受、想、行、識)本性自空,都是因緣所生法,如此觀久了,智慧就會生起來,就會覺知一切法;如此再觀察無相、無願、無欲本性自空,都是因緣所生法;如此再觀察寂靜、遠離、無所有、無實、無動、無生本性自空,都是因緣所生法;如此再觀察無來、無去、無真、無主、無證、無知本性自空,都是因緣所生法;如此再觀察無見、無人、無想、不可說等本性自空,都是因緣所生法,如此觀久了,智慧就產生了,就覺悟了,就覺知一切法了。

所以,止觀法門很重要,淨土念佛法門實際上也是止觀法門,一句佛號就是觀,觀我們本具的佛性,佛號停止就要止,止息一切妄念,如此念佛,久而久之智慧生起,就覺悟了,就覺知一切法了,臨終在念佛當中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一生是無始以來輪迴的最後一站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每日寄語】

淨行觀察緣生時,乃知緣生法無盡。

若知緣生之不生,自然一切所愛斷。

(摘自《眾許摩訶帝經》)

相關焦點

  • 佛對文殊菩薩講,大乘菩薩該如何發清淨心,如何修行?
    原文: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佛說現實世界並無一物。若將物質細分下去,到分子原子,甚至到質子、介子、夸克,再到色子,最後發現物質只是剎那生滅的波動,進而連波動都是自心變現的。
  • 什麼是佛和菩薩?四大菩薩為何沒成佛?
    什麼是佛?佛,是「佛陀」的簡稱,也有譯作佛馱、浮陀、浮圖、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為「覺者」、「知者」、「覺」。「覺」又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為,凡夫俗子,上述三項都缺,毫無覺悟可言;聲聞(聞聽佛陀言教而覺悟者)和緣覺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緣或觀十二因緣之理自行覺悟者),缺後二項;只有佛陀才俱備上述三項。小乘講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多得象恆河沙子,不可計算。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十大願
    具足普賢菩薩行願。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無上菩提。不求世間二乘果報。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真如法界海。真如無滅。無漏無為。不可破壞。願我善根亦復如是。如三世諸佛回向。我亦如是回向。回向已歸命禮三寶。文殊菩薩十大願佛告大眾諸大菩薩摩訶薩。若有初發意菩薩。及一切四部眾。
  • 《華嚴經》妙覺法門的三大菩薩
    才剛屈身頂禮,立即得到彌勒菩薩隔空加持,善財見自己徧在一切樓閣中,同時看到彌勒菩薩從最初得慈心三昧到被授記成佛種種不可思議神變境界,又目睹三千世界百億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出家苦行、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乃至分布舍利等歷程。這時一切樓閣種種樂器,演奏不可思議微妙法音。
  • 恭迎大智文殊菩薩聖誕日,學文殊菩薩大願,願眾生開智慧
    事實上,文殊菩薩於無量劫前,早已是佛,文殊菩薩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切諸佛之母。《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唐朝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奉詔譯的《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師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中,文殊菩薩的形像是千臂千缽,每一缽裡都有一尊釋迦佛,每一尊佛又現百千萬億身。象徵著文殊菩薩千臂千缽,令一切有緣,策發菩提心,開根本慧,長養如微塵數的十方諸佛。
  • 靈山會上佛祖和文殊菩薩上演了一場苦肉計,想告訴後人什麼?
    小乘阿羅漢就是這樣,他們只看到絕對的空,執著於空,所以他們反對大乘,不理解大乘,樂小法而知足,他們聽不懂大乘法也不承認大乘菩薩的存在。殊不知,羅漢之所看到的空,還只是自性般若的一面,真正的自性非空非有,不落偏執。正因小乘羅漢執著於空,於是遠離一切有,而大乘菩薩通達明了一切如幻,故而隨順於幻。空的背後還有個真空,真空非空,能生妙有,是以菩薩明明白白知道世間一切如幻,並遊戲於中,隨緣教化。
  • 什麼是菩薩?菩薩的階位劃分!
    什麼是菩薩,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譯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既指立下宏大的誓願,要以佛所說的真理和覺悟去啟發和引導世間有情眾生,使眾生擺脫煩惱,得到覺悟!然地位有淺深,故始自歡喜地,終於法雲地,分為十種:一、歡喜地、 二、離垢地、三、發光地 、四、焰慧地、五、難勝地 、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等覺:經雲:'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疏雲:'此位將明菩薩始覺,等於如來妙覺,故先舉如來,而言逆流者。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我們在佛教中最常見的就是菩薩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更是深入人心。那麼菩薩在佛界是什麼地位?達到怎樣的能力才能稱為菩薩呢?觀世音菩薩菩薩是什麼?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菩薩道心眾生,也說覺有情,覺就是不迷,有情即眾生的意思。
  • 文殊菩薩問佛:一行三昧法門,應該如何修學?
    皆仁時光飛逝,眨眼又到農曆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薩聖誕了。今年咱們不講文殊菩薩的故事了,一起來學習一下菩薩所說的一行三昧法門。照慣例,修學一個法門之前,先讚嘆一下修學這個法門的功德,可以大家更有修學的動力。經中還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學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德無量名稱,隨修學時,知諸法相,明達無礙,功德增長,亦復如是。文殊師利!譬如日輪,光明遍滿,無有減相。若得一行三昧,悉能具足一切功德,無有缺少,亦復如是。照明佛法,如日輪光。」劃個重點:此法門在修學的時候,能知諸法相,明達無礙,這就相當難得了,而且還可以增長功德。
  • 諸佛之母·智慧第一丨恭迎文殊菩薩聖誕
    在經中,文殊菩薩常以智慧開導行者,曉喻具大乘根機的菩薩契入甚深妙法,常用善巧方便之法來警醒眾生。例如,《阿闍世王經》記載,阿闍世王造了殺父的五逆罪,深感自己罪惡深重,於是請文殊說法,希望能解脫內心的疑悔不安。然而文殊卻對他說:「若恆河邊沙等佛不能為若說是狐疑!」阿闍世王應時驚怖,竟從座上跌落下來。
  • 佛、菩薩、羅漢分別是什麼?
    今天咱們就簡單介紹一下「佛」、「菩薩」、「羅漢」這三個名稱,讓大家對佛教有個基本的了解。佛,是「佛陀」的簡稱,在梵語的意思「知者」、「覺」、「覺悟者」。覺有三層意思:一是自覺;而是覺他;而是覺行圓滿。佛是佛教修行中的最高果位,是大乘佛教菩薩道中的究竟菩薩,也是小乘佛教解脫道的究竟羅漢。
  • 世尊法會的上首大菩薩,500位菩薩之首的「文殊普賢」有何深意?
    諸經典記載,或謂其為實在人 物,如依《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 化如蓮華,由其母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若依《首楞嚴三昧經》6卷 下,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 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文殊菩薩乃七佛之師,法王長子。其銳利的智慧,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夢參長老:文殊菩薩教了我們什麼?文殊菩薩教我們做什麼呢?囑託我們什麼?教我們第一個是厭離世間。我們自己應當回顧一下,我們對這個世間相是留戀嗎?是厭煩嗎?是要脫離嗎?是要了卻嗎?當然我們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還有沒出家在家的,四眾弟子都要想離苦得樂。
  • 文殊菩薩的劍,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他說,自己想學密法,但是大悲咒又不感興趣,到底想學什麼呢?好不容易,他如願以償,認識了一位藏傳佛教的師父,可他很失望:「我希望他用佛法饒益我,教我咒語和密法,可他叫我不要亂到網上看書和視頻,讓我放下煩惱。感覺他人很好,就是不開示我密法,覺得他有點敷衍我。」我卻放下了擔憂,看來這是一位好師父:「想一想,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 聽菩薩說|了知十二緣起,即見佛見法
    釋義龍樹菩薩講了十二緣起的功德與重要性,誰能了知十二緣起,見到這種真相,就相當於見佛見法。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浩瀚無際。在所有的佛法裡,十二緣起最為珍貴,最為稀有,非常深奧,猶如如意寶一般。誰能了知、親見這樣的真相,就能獲得解脫,精進學修十二緣起,就能成佛。關於十二緣起,並不是我們這樣簡單地講一下,大家隨便聽了一下,就能講清楚、聽明白的,其中的意義是很深奧的。
  • 文殊菩薩生日是哪天?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生日是哪天?文殊菩薩的生日在農曆的四月初四。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考試之前,不少考生們禮拜文殊菩薩,是因為文殊菩薩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代表了大智慧。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
  • 文殊菩薩的智慧劍是如何斬斷我們的無明的
    敬請關注 以智見佛,每天收閱佛法通俗解讀文殊菩薩是智慧菩薩,佛法智慧的化身,是諸佛的上師。文殊菩薩身著華麗的菩薩裝,盤腿端坐於清淨蓮花臺上。文殊菩薩面相平靜,非常專注。平靜,示意文殊菩薩始終安住於甚深禪定中,安住於正等正覺中。於內沒有貪嗔痴,於外沒有分別。以此心平等對待所有眾生,以此平等心專注地覺察和傾聽眾生的心念。覺知出每個人內心的貪嗔痴,在冥冥之中,以無窮的法力,揮舞智慧劍,斬斷眾生的無明,去除眾生的貪嗔痴,救度眾生脫離輪迴的苦海。
  • 文殊菩薩智慧咒
    哇札(Va Ja)是說在空性中諸法平等,遠離了一切的相對。那地(Na De)表示一切法都不可得。持誦文殊智慧咒能開啟我們的智慧。平時常念誦文殊智慧咒此神咒能使您於空靈中將慢慢開啟智慧大門,事事如意。 3.從《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裡,可知持誦文殊菩薩智慧咒的主要功德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離諸苦惱,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證悟一切諸三昧門,獲大聞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
  •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歡喜!《心經》解讀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聲、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
  • 如何辨別各類佛菩薩像?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諸佛菩薩的坐騎、持物、手印、法器、色身相等教您來認識諸佛菩薩。在學會辨別佛菩薩像之前,我們先認識下佛教神仙級別排名。首先,佛教是沒有等級之分的,佛法中提倡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放下一切執念,就有成就佛果的機會。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能成就佛位。那麼共有多少佛呢,佛教認為佛是無限的,因為人人皆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