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這個人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是否了解,其實在杭州嶽王廟跪著的四個人,其中有一個就是張俊。張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無恥的人,但是他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曾經他也有過「張鐵山」的美名。那麼這篇文章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杭州嶽王廟跪著的四個人之一張俊,曾經有「張鐵山」的美名這段歷史。
掙扎在地的馬進被踩得稀爛
馬進帶領殘部向江州方向潰逃,張俊、楊沂中卻又領兵殺到。後有追兵,前有攔截,馬進腹背受敵,無力戀戰,率領親兵,拼命殺開一條血路,逃向南康。張俊、楊沂中兩軍正要追趕,嶽飛率兵趕到,自願為前驅去追趕馬進,張俊、楊沂中兩軍隨後策應。嶽飛帶兵連夜追趕,追到朱家山,趕上了馬進的後隊,小頭目趙萬成回馬接戰,被嶽飛挑落馬下,其餘賊眾四處逃竄。追到樓子主這個地方,李成率十餘萬兵馬蜂擁而來。嶽飛毫無懼色,舞動一桿長槍,一馬當先殺向賊陣,一口氣殺了數十人,賊眾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勇猛之人,回頭就跑,衝亂了自家陣形,自相踐踏,一片混亂。
李成身在中軍,見部隊一片混亂,上前彈壓,正碰上嶽飛挺槍殺來,便抖擻精神,舞刀接戰。誰料嶽飛這支槍桿,勢大力沉,舞的神出鬼沒,防不勝防,僅三五個回合,便被逼得手忙腳亂,眼看就要敗下陣來,突然旁邊閃出馬進前來助陣,雙戰嶽飛。「馬進小賊,你的死期到了。」嶽飛衝著來將大吼一聲,拔開李成的刀,回手一槍刺向馬進,馬進想躲閃已是不及,被嶽飛一槍挑落馬下。李成見馬進墜落馬下,勒轉馬頭自顧逃命,馬蹄正好踏在馬進的身上,嶽家軍隨著主帥一擁而上,頓時將掙扎在地的馬進踩得稀爛,斬殺賊眾數千餘人。嶽飛見天色已晚,才收兵等候後軍。
張俊和楊沂中趕到,見嶽飛已經得勝,非常高興。他們讓嶽飛暫時休息,自率部隊繼續追趕李成去了。張俊和楊沂中引兵追趕了十多裡,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李成在河對岸紮下了大營。兩個人一商量,由楊泊中連夜繞到上遊,悄悄渡河去抄李成的後路,張俊則從正面渡河,對李成形成夾擊之勢。兩個人約定,兩個時辰後,同時發起進攻。兩個時辰後,張俊命令擊鼓渡河,李成聽到鼓聲,立即率眾來到河邊應戰,正在交戰之際,楊沂中率兵從後面殺到。
張俊生來面如鍋炭,張鐵山之名,因面黑而得
李成的部隊,多是一些烏合之眾,打了勝仗,各自爭功,互不相讓,打了敗仗,個人顧個人,也不相救,一遇到危急的時候,便四處逃竄。這群烏合之眾在張俊、楊沂中的前後夾擊下,頓時做鳥獸散,十餘萬眾,死傷了三四萬,招降了三四萬,餘下的一兩萬逃散了。這一戰,將李成數年的積累毀於一旦。李成率三五千殘兵渡過長江,逃往江北去了。張俊尾隨其後渡過長江,痛打落水狗,李成的賊眾見到張俊軍的旗號,猶如老鼠見到貓一樣,邊跑邊喊:「張鐵山到了!張鐵山到了!」張俊生來面如鍋炭,張鐵山之名,因面黑而得。李成的部隊被擊潰以後,自知沒有了立足之地,他帶領殘部投奔劉豫,被劉豫收留,用為大將。張俊、楊沂中、嶽飛等人回軍,佔領了江州、筠州及興同軍,群盜聞風而逃。李成剛剛被擊潰,襄漢的張用又跳出來興風作浪,他從襄、漢起兵東下,準備攻打江西,嶽飛得到了這個消息。嶽飛和張用是同鄉,知道張用興兵作亂,派人給他送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們是同鄉,如果你一定要戰,就放馬過來,我等你;如果覺得沒有把握,那你就投降,我歡迎你。張用看了嶽飛的信,自知不是嶽飛的對手,回了一封信,表示願降。嶽飛只帶了幾名隨從,親自前往張用軍中撫慰。
杭州嶽王廟跪著的四個人之一張俊,曾經有「張鐵山」的美名
張用和他的部下見嶽飛如此坦誠,更是心悅誠服。剿滅了李成、張用,江、淮一帶也就平息了。這場剿匪大戰,張俊獲得了「張鐵山」的美名,臉上增光不少。這時候的張俊還很講義氣,對剿匪立有汗馬功勞的嶽飛大力舉薦,他在上奏給朝廷的報告中說「飛功第一」,結果,嶽飛被升任為神武右軍都統制。從此,嶽飛也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坐鎮洪州,「嶽」字大旗在城門上飄揚,叛軍、流寇、土匪看見這面大旗都繞道而行。張俊在剿匪中出盡了風頭,其他大將也沒有閒著,水寇邵青被劉世光的部將王德活捉,流寇趙成也被收復,韓世忠只用了五天時間,便逼得鹽販子出身的範汝為自焚而亡。瘋狂一時的山大王,有的被消滅,有的被收復,有的投奔了劉豫,東南一帶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恰在此時,江東、陝西兩地也陸續傳來捷報,江浙的局勢趨向穩定。劉光世也不甘示弱,趁機收復了楚州,將完顏昌趕回北方去了。至此,江南已經沒有了金兵,只有完顏宗弼盤踞在陝西一帶。
想來真是讓人覺得十分唏噓啊,原來杭州嶽王廟跪著的四個人之一張俊,曾經還有過「張鐵山」的美名,而後來他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居然是極度無恥,可見一個人選擇的重要性,真的不應該圖一時的私慾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