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23祭灶神,古人留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樣說?

2020-12-20 農夫也瘋狂

臘月23祭灶神,古人留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樣說?

文/農夫也瘋狂

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長輩教的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而臘八過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距離新春佳節的腳步更近了。盼望著,盼望著,新年的鐘聲即將要敲響了。而越是接近年底了,在生活中所要注意的事情也就越多了。在過去農村裡的老人常念叨「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雖然這些在今天看來好些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沒人願意去打破,這是因為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這些習俗,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而新年新氣象,誰都渴望有個好彩頭。馬上就要臘月二十三了,在民間這一天都有祭灶神的習俗。古人也流傳下來一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么女人天天在廚房裡做飯,卻並不能祭灶神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也無妨。

前半句「男不拜月」的意思是說男人不可以在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祭拜月亮。我們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季是一個家人團圓的節日,也是一個從古至今都很受重視的節日。每年到了這一天,不僅一家人要在月亮下品嘗月餅,賞月,而且在古代的時候還有祭拜月亮的習俗。時至今日,在不少地方依然還保留著這個習俗。但是祭拜月亮也是有講究的,那就是只能是家中的女性才能祭拜月亮,男性是不能這樣做的。為何只能女性拜月亮,而男人卻不可以呢?

聽村裡的一些老人說,在古代講究的是男女授受不親,而在民間的傳說中月亮上住著的都是一些女神仙,比如嫦娥仙子,男人拜月亮這樣容易讓人產生非分之想,這樣是對聖潔月亮的不尊重。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男不拜月」的習俗。

再來說一說後半句「女不祭灶」,估計很多人也不理解,女人天天都要在廚房裡煮飯燒菜,可以說是灶神天天都看在眼裡的,怎麼祭灶神的時候卻沒有女人事了呢?和男不拜月的原因差不多,灶神是一個男性,而女性祭拜灶神這樣不合禮儀。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代的時候,祭神祭祖這樣的事情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必須要家中的頂梁柱才能擔任,這樣才能顯得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和尊重。而在過去的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不高,在家中的很多大事面前都是不能參與的,就連當家這樣的事情都和她們沒有關係。我們從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女人頭髮長,見識短」等等,就可以看得出來,女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都是不高的,所以就有了「女不祭灶」的習俗。

不過,各地的習俗不一樣,有些地方祭灶神還偏要是女人。何況在今天,男女社會地位平等了,並且在農村裡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很多的農民工都要臘月二十八九才回來,所以祭灶神這樣的重任就要女人來完成了。看完以後,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為什麼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了,在你的家鄉還有這樣的習俗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往期精彩內容: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30晚上無外人」啥意思?為啥這麼說?

相關焦點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馬上臘月23小年,不妨看看
    其中廣為人知的就是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了,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些俗語是咱們老祖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淵源流傳至今,被人們口口相傳,所以即使是已經過了幾千年時光,我們現在仍然能在一些人口中聽到那些俗語來。還有三天的時間就到小年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俗語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女人為什麼不能祭灶?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的小年,很多地方小年有祭灶的習慣。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樣說?其實這句話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不拜月亮,女人不拜祭灶神。
  •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
    小年祭灶神,臘月23、24,到底哪天祭灶神?灶王爺又是誰?文/農夫也瘋狂今天就是傳統節日中的小年,每年到了小年後,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這也代表著離過年也就不遠了。在過去,在外的遊子都會提前趕回家,然後和家裡人一起打掃房子,因為在小年這一天有掃塵的習俗,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祭灶神。民間的說法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祭灶神必須是要家中的男主人來完成。那祭灶神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呢?我們每年祭拜的灶王爺又是誰呢?(1)灶王爺到底是何方神聖?
  •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麼講究?你家裡是這樣嗎?
    導語: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麼講究?你家裡是這樣嗎?中華文化延續五千年,留下了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凝結著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團聚的日子,古時候的人們不論身處何地,在這一天都有趕回家中和家人一起過節。有傳統節日就有一些節日的習俗和禁忌,在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說的就是男的不要去祭拜月亮,女的不要去祭拜灶臺的傳統習俗禁忌。
  •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都會放假3天,普天同慶,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的百姓而言,除了吃月餅,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民俗活動。比如農村就流行一句俗語,說是中秋節這天「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男不拜月在古代中秋節這天,除了吃月餅、賞月外,還有拜月、祭月這樣的活動。拜月的時候,男人是不能參與的,可能很多人會對此感到疑惑,男人為何不能拜月呢?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吧。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麼說?小年臨近,不妨了解一下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麼說?小年臨近,不妨了解一下隨著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新年的腳步聲是越來越近了,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在期盼著過年吧?這不僅是闔家團圓的節日,更是代表著辭舊迎新,意義重大。說起祭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老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擁有著俗語的特性,通俗易懂,它的意思也是很簡單明了,就是男性不會祭拜月亮,女性不能祭拜老灶爺。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何意?逢年過節有講究!看完明白了
    作為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是其他國家文化不可比擬的,其中主要的節日大概有二十七個左右,其中又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春節、元宵節最為熱鬧,而由於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民族更是有五十六個之多,由這樣一個文化多樣組成的國家,其文化魅力足以迷倒任何國家的人。
  •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女人常年做飯,為何不能祭灶?
    不過家裡有秀才的,院子裡就不需要土地廟了,因為古人覺得秀才比土地要高一級,因此不用祭拜。其實以前人在幹什麼事的時候都會祭拜一番,就像「赤壁大戰」之前,袁紹出徵前要祭天、祭地、祭祖,最後歃血出徵,就是希望得到庇佑,不過最終卻落得大敗而歸。因此古人祭拜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祭祀還分男女不同?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衍生了很多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體現了古時候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通過各種儀式敬拜各種傳說中神仙,讓自己來年的生活風調雨順,同時在祭拜各種神仙的同時又總結出了很多規矩,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就是根據人們的祭拜風俗結合古代陰陽學說而歸納出的俗語。
  • 農村生活中的忌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
    許多的風俗已經消失,也有許多流傳至今,對於現在也有著不小的影響。聽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的準則,在各地都有流傳。大概其的意思是,男的不應該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諱灶神。對於這種說法非常好奇,查閱過許多資料,原來是因為受到了古代的神話故事影響。
  • 今日小年,除了祭灶和吃祭灶糖,這4點禁忌要了解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在北方是小年(南方不少地區小年是明天,也就是臘月二十四),其實,嚴格來講,小年並不是指具體的日子,而是一種習俗,除了臘月二十三和臘月二十四外,西南地區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小年的日期是除夕或者正月十六。
  • 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何意?古人兩句經驗之談
    回到農村總有那熟悉的鄉音那熱情的面孔還有茶餘飯後那津津有味的習俗文化,時而一句俗語從長者口中說出也總能在團聚的餐桌上引人入勝,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農村土話細嚼之下多有回味,無論是其所折射的歷史環境還是其本身蘊含的古人智慧,或許正是這種吃著火鍋嘮著嗑還能增廣見聞的情形才讓無數的農村孩子席罷後仍不離桌。
  • 古人過年也精彩 歷代春節風俗圖解
    一年辛苦到臘月,家家戶戶舂米,因為臘月的米堅實,舂時少損耗。臘月廿五天正寒,長竿燃炬照南田。儂家今夜火最旺,定知來年多稻蠶。夜闌風焰西復東,此佔最吉餘難同;不惟桑賤谷芃芃,仍更薴麻無節菜無蟲。』姜夔詩《自石湖歸苕溪》云:『桑間篝火卻宜蠶,風土相傳我未諳。』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
  • 穆紅(安徽定遠):民俗與祭灶
    祭灶是傳統「五祀」之一。五祀為門、井、戶、灶、土地和宅神,祭灶應該源於古人的拜火習俗。(寒食節也起源於拜火習俗)「灶。造也,創食物也。」。古人對食物的尊崇非今人可以想像;食,常和祭祀、禮、樂相關連。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主管人間飲食,所以地位崇高,後來權力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
  • 臘月23小年,家家戶戶蒸「紅棗粘窩窩」,粘、糯、香甜,不塌陷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小年」在我們山東,家家戶戶都會蒸上一鍋粘窩窩,用來祭灶神。剛出鍋的粘窩窩,冒著熱氣,咬一口,粘、糯、香甜,加上紅棗的清香,吃上一口絕對讓你停不下來。祭灶神祭灶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是我們北方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看看就知道了
    農村老一輩的人經常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估計老一輩的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話這樣說「男人主外,女人主內」男主外的意思就是說男人在外掙錢,男人在農田裡勞作這就是男人的工作,女人主內就是在家整理家務,帶孩子你自己的男人做口飯你自己的男人洗洗衣服。
  • 臘月至,臘月忙,一進臘月年味濃
    禁漏虛傳點,妖星不振辰。 何當回萬乘,重睹玉京春。 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裡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的農村俗語和故事, 但是,俗語都是有一定的依據和意思的,它不是隨意亂造亂編出來的。就包括人們會根據俗語或諺語去推斷天氣的情況,所以它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很多農村的,所以都反映了農村的生活情況,那麼我們今天所有聊的這個內容「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會有這單獨的兩個月?如果說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就知道五月到底是在做什麼工作。三月份可以說是農忙的季節,每年的三月份左右,人們就開始進行播種工作,包括什麼種植玉米、姜等等。
  • 小年祭灶神祭的是誰?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哪天才是正日子?
    ,開啟了過年的模式,可以說小年是春節這個節目的開幕式,但是也正是這個開幕式,很多人應該都過的非常迷糊,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小年要祭灶?祭灶祭的是誰?但是這些都影響不了我們團聚的快樂。首先我們先說說灶神到底是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