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祭祀還分男女不同?

2020-12-23 響水大米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響水大米】,訂閱最好玩的鄉村生活資訊!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衍生了很多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體現了古時候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通過各種儀式敬拜各種傳說中神仙,讓自己來年的生活風調雨順,同時在祭拜各種神仙的同時又總結出了很多規矩,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就是根據人們的祭拜風俗結合古代陰陽學說而歸納出的俗語。

女不祭灶:以前的年代,人們信仰各種神靈文化,人們發現火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不僅能燒熟事物,讓人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所以人們多相信火是有神靈的,所以要在家裡的土灶上面供奉灶神的畫像。小的時候掛灶神像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幾乎家家能看到。

北方到了大年二十三的小年的時候,會進行祭拜灶神的活動,傳說灶神會在這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民間的各種事情,所以希望能灶神上天言好事。人們比較喜歡的東北特產灶糖就是專門用來祭祀灶神供奉的食品,希望灶神吃了糖後,嘴更甜一些,只匯報一些好的事情,少說一些壞的事情。本來灶房是女人常入之地,但是因為人們認為灶王和火有關,所以屬於陽,而女人屬於陰,所以陰陽不合,就不允許女人參加祭拜灶神的儀式。但是從社會正常習慣來看,女人正因為常下廚房,所以一般民間祭灶的恰恰是下廚的女人。

男不拜月:同樣的道理,在陰陽理論裡,人們認為太陽屬於陽,而月亮屬於陰,男人屬於陽,而女人屬於陰,所以陰陽不合,自然男人是不拜月的。

很多俗語是在當時的思想局限下針對一些行為的總結和規定,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祭祀灶神和月神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所以也不存在一些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說法了。不管是否有狹隘性,從根本上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願望。這些傳統的民俗現在也越來越少見了。

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歡迎大家交流,你們那裡還有祭拜灶神的習俗麼?更多農村精彩事,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啥意思?女人為什麼不能祭灶?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的小年,很多地方小年有祭灶的習慣。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樣說?其實這句話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不拜月亮,女人不拜祭灶神。
  • 農村生活中的忌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有著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當中存在著諸多的忌諱,尤其在舊時農村生活中更是如此。這些都源於人們對於事物的理解,並且隨著時間不斷的變化。許多的風俗已經消失,也有許多流傳至今,對於現在也有著不小的影響。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馬上臘月23小年,不妨看看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春節進入倒計時十天的時間了,今天是臘月二十還有3天的時間就到了小年,在農村小年也是非常受到人們重視的,當然小年這一天也有很多的風俗禁忌。其中廣為人知的就是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爺了,在農村流傳著一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臘月23祭灶神,古人留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樣說?
    臘月23祭灶神,古人留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樣說?文/農夫也瘋狂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長輩教的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而臘八過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距離新春佳節的腳步更近了。在過去農村裡的老人常念叨「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雖然這些在今天看來好些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沒人願意去打破,這是因為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這些習俗,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而新年新氣象,誰都渴望有個好彩頭。馬上就要臘月二十三了,在民間這一天都有祭灶神的習俗。古人也流傳下來一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么女人天天在廚房裡做飯,卻並不能祭灶神呢?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何意?逢年過節有講究!看完明白了
    而有一種文化語言它低調卻有廣泛流傳,它琅琅上口卻又讓人津津樂道,它淺顯易懂卻又令人記憶深刻,它就是俗語。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一句文化俗語叫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那麼這句話是何意?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來看前一句「男不拜月」。表面意思可以理解為男人不能拜月亮。這是什麼原因呢?
  •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都會放假3天,普天同慶,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的百姓而言,除了吃月餅,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民俗活動。比如農村就流行一句俗語,說是中秋節這天「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男不拜月在古代中秋節這天,除了吃月餅、賞月外,還有拜月、祭月這樣的活動。拜月的時候,男人是不能參與的,可能很多人會對此感到疑惑,男人為何不能拜月呢?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吧。
  •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女人常年做飯,為何不能祭灶?
    以前農村的老房子裡,幾乎每家院子裡都有一個土地廟,一般在剛進院門的牆壁上掏出一個壁櫥,裡面放上泥捏的土地像,每到初一十五的時候,人們還會祭拜一般。不過家裡有秀才的,院子裡就不需要土地廟了,因為古人覺得秀才比土地要高一級,因此不用祭拜。
  • 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麼講究?你家裡是這樣嗎?
    導語: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麼講究?你家裡是這樣嗎?中華文化延續五千年,留下了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凝結著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團聚的日子,古時候的人們不論身處何地,在這一天都有趕回家中和家人一起過節。有傳統節日就有一些節日的習俗和禁忌,在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說的就是男的不要去祭拜月亮,女的不要去祭拜灶臺的傳統習俗禁忌。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麼說?小年臨近,不妨了解一下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為何這麼說?小年臨近,不妨了解一下隨著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新年的腳步聲是越來越近了,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在期盼著過年吧?這不僅是闔家團圓的節日,更是代表著辭舊迎新,意義重大。說起祭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老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擁有著俗語的特性,通俗易懂,它的意思也是很簡單明了,就是男性不會祭拜月亮,女性不能祭拜老灶爺。
  • 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好好看看
    農村俗語說的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一輩人,這樣年齡的人往往沒有太高的文化知識水平,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很有道理的,時間久了就會成為一種順口溜被一代代流傳至今,在農村有很多俗語聽起來讓人感覺到很難理解,但是如果再一一詳細的介紹出來,估計大家就會覺得說的真的很有道理,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
  • 八月十五中秋節快到了,農村都有哪些風俗禁忌,你知道嗎?
    每年的十一國慶節期間都是結婚扎堆的日子,這個事我一直覺得挺奇怪,我們農村結婚都是要根據生辰八字去算日子,輪到大家的好日子都趕在一起了嗎?但凡結婚不是五一假期就是十一國慶,今年的國慶節也不例外,10月1號到10月8號天天都排得很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中秋節不易結婚的說法。
  • 農村俗語「男左女右;男不屬雞,女不屬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一、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的這句俗語要知道它的含義,先說下這句俗話吧!「男對凸,女對凹」,它用形象的方式闡述了男女本質的不同,男人外向陽剛,有向上的力量能撐起家庭的重擔!而女人多柔弱,她們表現出的是維持家庭穩定,處理各方關係,照顧好家,如此一凸一凹也就代表了美滿幸福的家!
  • 小年祭灶了,咱們農村為啥講究「女不拜灶」呢?
    轉眼臘月二十三,這是咱們中國傳統的小年,為了迎接好日子的到來,大家忙著掃房子,祭拜灶神,可是在民間卻流傳「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的說法,大家一定會問,祭拜灶神女子為啥不能參加呢?這其中有什麼說講嗎?下面讓我們簡單聊聊咱們民俗的說法吧!
  • 農村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人的相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看看就知道了
    農村老一輩的人經常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估計老一輩的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女怕臘月」「女怕臘月」我們都知道的兒歌,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在農村到臘月,家裡的女人就開始忙著整理院子和給孩子老人準備新衣服,也要儲備家裡過年的食物
  •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指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有很多老話以及俗語都是具有很多的思考和啟發以及借鑑意義的。特別是在以前農村年代,老人們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中積累了很多的人生道理。隨後他們便通過通俗易懂的俗語來表達出來,並且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後人,教育他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才能做到最好。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文/思源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是什麼意思?其實這種改變是必然的,因為這些年農村地區的經濟也在穩步增長,有些地區的生活水平並不比城市差,而有些東西是城市給不了的,比如廣袤的田野和新鮮的空氣,再比如農村人的樸實和種種原汁原味的習俗。說到習俗,作為一個真正的農村人不會一樣東西可不行,那就是俗語。
  • 農村俗語「男怕磨,女怕泡」啥意思?有何道理?都是老祖宗的經驗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磨,女怕泡」,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農村裡有很多的老話,往往通俗易懂,並且是話糙理不糙,往往給人一種通俗易懂的感覺,古人們用他們一生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的這些俗語,只是為了告誡我們這些後人一些做人的道理,其中農村俗語裡有很多關於男女婚姻情感的俗語,看著是誇張迷信,但是真正了解到俗語背後的道理了之後,你才會發現之前對於農村俗語文化太片面了,就如農村老人經常會說到的「男怕磨,女怕泡」,聽到這句話第一反應是不是想到了
  • 農村俗語「男不入川,女不進藏;男對凸,女對凹」,什麼意思?
    兒時的農村,總是讓人回味,記得那時,最愛伴在爺爺身旁!他是我們村裡的文化人,能寫一手好字,每次誰家有喜事或白事,他都去當「內櫃」(記帳)!記得那時,夏日炎炎,爺爺常常帶我去村頭的樹蔭下玩耍,那裡有很多的老人,人們拉家常,打打牌,也常說很多的故事,其中,不乏有很多的俗語。
  • 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什麼意思?這是男女交往的界限
    俗語,便是代表中華文化的一種,俗語是先輩們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對於我們生活裡遇到的一些事情很有指導意義,有一句俗語叫「男不摸頭,女不摸腰」,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又蘊含怎麼的道理呢?男不摸頭,古時候的封建社會都是男權至上,男子的地位總是要比女子的高,對男人來說頭是重要的部位,代表著男人的權利,如果有人摸男人的頭,他們就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蔑視和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