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成塵時,
你將見我的微笑」
隨著影片《八佰》的熱映,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舊址成為了最熱網友打卡地。
很多網友真摯地表示:「看完《八佰》,只想去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獻花,深深鞠上一躬。」
也有網友表示「有機會去上海,一定去看看四行倉庫遺址!」
參觀四行倉庫已是不少《八佰》影迷們的共同心願。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四行倉庫
建於1931年,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地處於華界、租界的交界處。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現在的靠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
1937年10月26日,北線的核心陣地大場被日軍攻佔。上海閘北地區抵抗已日趨艱難,蔣介石決定撤出該區絕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
就在這時,傳來《九國公約》的籤字國代表將於11月3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會議的消息,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討論中國對日本侵略的控訴案」,國民政府對此寄予厚望。蔣介石考慮到,如果在這次會議召開時,中國軍隊完全撤出了上海市區,實在沒面子,於是決定,即便中央集團主力撤退,也要在閘北保留一兩個陣地,繼續堅持抵抗,以此向世界證明中國軍隊仍堅守在上海。
10月26日晚,第88師262旅524團,副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兵留守上海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離。為了迷惑敵人,根據原524團的名冊偽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單傳送出去,實際上只有423人,「八百壯士」的稱號由此而來。
△電影《八佰》奮戰截圖
28日深夜,一名14歲的童子軍姑娘楊惠敏在漆黑的夜色中冒著生命危險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來了一面國旗。
29日凌晨,這面國旗在四行倉庫樓頂緩緩升起,日軍組織火力想把國旗打下來,但未能得逞,這一抗戰中的經典場景,引起了蘇州河南岸成千上萬觀戰市民的歡呼,大家激動萬分,紛紛脫帽致敬,高呼口號。
當天的上海《申報》這樣報導:「朝曦初上,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
△電影《八佰》護旗截圖
30日,英美等國要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鬥,中方認為堅守四行倉庫的目的已經達到,遂下令部隊於10月31日撤離四行倉庫。
今天再次來到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朝西的一面牆還原了戰鬥留下的彈孔、炮洞,露出紅磚牆斑駁陳舊的樣子,場面十分震撼,仿佛可以聽到當時激烈的槍戰聲、吶喊聲。
△現在的四行倉庫,朝西的一面牆
△牆上密集的彈孔和被炮彈打出的缺口,默默控訴著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走進念館內,迎面的兩幅群雕中間有一張巨大的信箋,這就是謝晉元在淞滬會戰前夕給妻子凌維誠寫的一封家書。
△上海四行倉庫序廳,謝晉元寫給妻子的家書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八百壯士」遺書牆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軍品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內抗擊日寇的雕塑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內抗擊日寇的雕塑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內抗擊日寇的雕塑
△中國童子軍女隊員楊慧敏將一面國旗送到四行守軍手中
△各種報刊對抗日進行積極的宣傳
△謝晉元塑像、毛主席稱讚「八百壯士」是「英勇抗戰、為國捐軀的民族革命典型」
當年的 「八百壯士」,他們的每一個人,從中校團附謝晉元到普通一兵,他們這種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精神,成為了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
國難當頭,他們挺身而出,向死而行
每一個血染的名字
每一個燃燒的忠魂
匯聚成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緬懷英烈,銘記歷史
來源: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