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煤老闆」,做起「牧羊人」——榆陽如何吃到「生態飯」?

2020-12-10 陝西法治網

該往何處轉?這是每一個資源型城市面臨的必答題。

對於榆陽區而言,煤炭經濟長期佔據其主導地位,在典型的資源富集區與農牧交錯帶,從「黑金」蛻變到「綠金」,一字之差的背後,是一躍千裡的變化。

湖羊養殖串起了飼草種植、肉羊養殖、有機肥料、冷鏈物流、生物醫藥、終端銷售以及牧旅融合的全產業鏈。蹚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採空塌陷區綜合治理、資源枯竭型地區轉型升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路子。榆陽區正在爬坡換擋的「拐點性陣痛」中完成自我成長。

「推進榆陽區湖羊養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構建『3+2+X』新興主導產業,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全產業鏈思維謀劃產業振興,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信心十足。

放養變圈養

收起「攔羊鏟」 披上「綠被子」

與想像中「一個羊倌趕著三五十頭羊漫山遍野到處遊走」的傳統養羊不同,上河湖羊·常樂堡養殖基地規劃佔地1200畝,是投資4.5億元的市、區兩級重點特色農業產業項目,給水、投料、消毒、清糞、換風、洗羊全部實現自動化,嶄新的標準化羊舍,讓遠道而來的湖羊備受「優待」。

「牛馬銜尾,群羊塞道」養羊史悠久的榆陽,為啥要從山東臨清、甘肅慶陽引種湖羊?

陝西省絨山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屈雷教授,作為國內久富盛名的白絨山羊專家,常年奔波於校舍和羊舍之間,被養殖戶們稱為最接地氣的「羊教授」。

「羊教授」介紹,過去一家一戶粗放式的「靠天放養」,導致生產力不足、效益低下、產業體系不健全、規模效應不明顯的問題,使當地羊產業長期低水平徘徊。

「放養」式牧業,曾經一度讓生態變得脆弱,成為畜牧業發展的「瓶頸」,限制了群眾的經濟收益。

既要山坡披上「綠被子」,也要農民掙上「紅票子」。對白絨山羊有著近20年研究的「羊教授」,找到破解這一矛盾的「良方」——湖羊養殖。

湖羊作為我國重點保護的地方畜禽品種,其祖先蒙古羊隨北方牧民遷徙南下,經過圈育馴養,變成太湖流域的主要家畜。

「湖羊四季發情、繁殖力強、產羔率高,泌乳性能好、成活率也高,生長發育快且產肉性能好,特別適合大規模舍飼圈養」說起湖羊的養殖歷史和優良特性,屈雷教授滔滔不絕。

「屈教授的研究更加堅定了我們加速湖羊產業投資和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上河集團副總經理劉雙成接過話頭。

3月份以來,從每斤20多元漲到現在30元左右,一路走高的市場銷售價格讓劉雙成對湖羊前景更加看好。

「與陝北白絨山羊比較,湖羊產羔率高、生長快、體重大,一年兩胎或兩年三胎,羊子育肥出欄只要五到六個月。一年下來,每隻母羊平均增收300元以上。」牛家梁鎮常樂堡村黨支部書記李雙偉說。

劉雙成算了一筆帳,加上金雞灘養殖的15萬隻,僅上河集團投資的2個養殖基地的湖羊,年產值可達6.5億元。帶動就業200餘人以上。

不只牛家梁鎮常樂堡村,小紀汗鎮、魚河峁鎮、岔河則鄉等多個鎮村級千隻以上湖羊場陸續建成。

榆陽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為突破口,大力推動畜牧業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湖羊產業發展迅速,讓畜牧業由家庭副業向農村經濟主導產業轉型,從自給自足的封閉型產業向外向型商品畜牧業的跨越。

種糧變種草

牛羊的「可口菜」 農民的「香餑餑」

羊靠人放,膘靠草長。一隻湖羊,從羊羔到出欄,需要餵食飼草1000公斤。

「過去一直覺得種玉米、馬鈴薯能掙錢,種草掙不了多少錢。」經過政策引導,榆陽區芹河鎮張灘村村民張桂傑家通過流轉土地去年種植300畝苜蓿。「一年收割了三茬,收穫優質飼草210噸,收入近40萬元。」

村裡為湖羊基地提供青貯玉米,村民們只需做田間管理,到收割時,僱聯合收割機完成收割,比種籽實玉米輕鬆不少,既省事又能多掙錢。

好處遠遠不止這些,過去一到秋天,李雙偉就很頭疼,要盯著村民不能焚燒秸稈。而現在飼養一隻湖羊,就可以資源化利用1畝農田的秸稈。讓秸稈變廢為寶不僅成了牛羊的「可口菜」,也成為農戶增收的「香餑餑」。

以養羊促種草,以種草促養羊,以養羊促效益。為打好優質飼草的「上遊產業牌」,榆陽區配套建設了飼草檢測實驗室,出臺配套補貼政策,建設飼草儲草庫、統籌種植區域扶持建立飼草加工服務隊,實現飼草耕、種、收、運、儲機械化。儘管歷年人工種草保存面積達128萬畝,加上428萬畝天然草場,還是遠遠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求。

「種的草越好,養的羊就越壯,掙的錢也就越多」有著10多年種養養羊經驗的小紀汗鎮大紀汗村村民張建偉笑稱,種上著「致富草」,只等「發羊財」。

2019年,常樂堡村統一整理土地2200畝,通過流轉,全部種上了青貯玉米、飼草。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綠色農業發展的推進以及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草產業推動羊產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羊產業興旺又促進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讓榆陽羊吃榆陽草」榆陽區林業局局長高來偉介紹,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實現了由千家萬戶分散種草到集中連片規模種草、由「種什麼,餵什麼」的傳統種植到「需什麼,種什麼」的配方種植,由邊角地貧瘠地種草,到好地好肥種好草商品化發展。

種好小飼草,撬動大產業。鎖定「中國草業明珠」目標,榆陽區草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得益彰。優質飼草規模種植已成為榆陽農業的三大新興主導產業之一,草牧業產值達30多億元。

「好地種好草、好草養好羊、好羊產好肉、好肉賣好價。用產業化的思維和循環經濟的理念推進飼草產業發展,不僅得天獨厚優勢明顯,而且正當其時。」苗豐表示。

羊食百草,渾身是寶。湖羊,除了一般毛羊具備的使用特性之外,其羔皮被譽為「東方軟寶石」,連羊糞都成了「搶手貨」。

把羊糞變廢為寶、生態消納,利用大量的有機肥資源,榆陽區培育出一批高附加值的特色產業,催生了優質果樹、大漠蔬菜等循環產業的發展。

挖煤變養羊

不當「煤老闆」 要做「牧羊人」

「赫魯雪夫是先放羊,後挖煤,與他恰好相反。我是先挖煤,後放羊。」談起自己的經歷,劉雙成不無幽默。

從「煤老闆」到「牧羊人」,這兩個身份的轉換,讓他從過去「吃資源飯」到現在「吃生態飯」。也成為地處榆神礦區中的常樂堡村,從依靠煤炭的「黑金」轉變為依靠綠色產業的「綠金」的生動寫照。

煤炭雖然帶來了短期利益,但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常樂堡村在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藍圖下,爭取生態、經濟和社會等綜合效益最佳,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結構調整、科學發展的優勢,大力推廣兼具經濟和生態效益的湖羊產業。

「黑金」退去,「綠金」來臨。湖羊產業不僅有效保護了脆弱的生態環境,同時為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人常說「家產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俗語揭示了養殖業的高風險。羊產業要發展壯大,離不開「職業羊倌」的支撐。為培育「新羊倌」,劉雙成專程請來了有獸醫學博士背景的劉錦旺。

1990年出生劉錦旺被大家親切稱為「羊博士」。他一手執羊鞭,一手執教鞭。除了管理常樂堡的數十萬隻湖羊外,還為農牧民開展了技術管理、疫病防治、飼養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在養殖方面為農牧民進行指導。

22歲的馬瑞澤就是「羊博士」著力培養的一名新「羊倌」,就讀於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三年級,來上河湖羊基地剛滿一月。

這個土生土長的榆陽「後生」坦言,與以往學長們只能在大城市寵物醫院打工或去小牧場當獸醫不同,在「家門口」就業的他,感到「家鄉有了放飛青春夢想的新舞臺」。

像馬瑞澤一樣,隨著榆陽區羊產業轉型升級,200多名大學生當上「新羊倌」,走上了新型的養羊路。

「羊的生活好了,人的生活也要好起來。」劉雙成說,今年願景是帶動兩千戶貧困戶實現穩定收益,發展周邊4萬畝飼草種植產業,帶著鄉親們一天天把日子變得不一樣。

一個產業,如果單憑一隻腳走路,註定走不遠。談到湖羊產業鏈延伸,上河集團董事長李小平表示,將發展成為集湖羊原種繁育基地、肉羊養殖基地、生態旅遊觀光基地、羊業科研教學培訓基地、有機肥生產基地、食羊餐飲文化服務基地、特色精準扶貧基地等於一體的「羊業綜合體」。

上河湖羊基地所在的常樂堡村,北鄰長城僅500米。常樂堡史稱「常樂寨」,是陝北長城沿線36堡之一。經過數百年歷史變遷,城堡已殘缺不全,但那古樸雄渾的城牆上依然展示出曾經巍峨雄壯的風採。

「古蹟遺址、現代農業,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格局。」李雙偉說「依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常樂堡村編制了集度假、垂釣、滑沙、康養、民宿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景區建設規劃,通過發展鄉村文化旅遊,把村民嵌在產業鏈上,實現鄉村振興長遠發展。」

在三年建成百萬隻湖羊全產業鏈基地的宏圖中,榆陽統籌發展上遊萬畝優質飼草種植、加工產業,中遊肉羊規模養殖項目,下遊肉羊定點屠宰、精深加工,以及配套的科研監測、自繁自育、冷鏈物流、有機肥料、皮毛加工、生物製藥等項目,「湖羊全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

從「引種」到「雲集」,由放養白絨山羊轉變為舍飼湖羊,表面看是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的轉變,實質是理念之變。念活「循環經」,才能讓農民吃上「生態飯」。(陝西網記者 南楠)

作者/來源:陝西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代表通道」「荒沙原」如何變「小江南」?張團結:生態飯越吃越香甜
    申甘林帶號稱「河南塞罕壩」,有萬畝槐林,每到春季槐花盛開,宛如白玉般的童話世界。「我們一直吃的是生態飯,以前是砍樹吃飯,用林換錢,現在是植樹造林,保護溼地水源,用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同樣是生態飯,『吃法』不一樣,觀念一變天地寬,現在是越吃越香甜。」張團結介紹說。民權黃河故道有三座中型水庫,面積近10萬畝,是商丘的飲用水水源地。
  • 文旅融合發展的「榆陽實踐」
    」開啟生態之旅,到「中國美麗田園」鄉村文化旅遊雨後春筍,「大美榆陽」文化旅遊全域推開,從「五館一中心」傳承文化根脈、點亮精神燈塔,到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的建成開放,榆林市榆陽區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文情懷、自覺的使命擔當,把文化建設擺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建成一系列全國有影響力的精品文化工程。
  • 陝西榆林榆陽機場:從30萬到500萬人次的「華麗蝶變」
    正如市長李春臨在航站樓投運儀式上致辭時所說的:「此次T2航站樓建成投運後,榆林榆陽機場將成為全市聯通國際國內前沿發展的『空中門戶』和引領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據了解,T2航站樓是榆林榆陽機場二期擴建項目的主要工程,設計靈感源於榆林「萬裡長城第一臺」鎮北臺,體現了「沙海雄臺、大漠飛鷹」的設計理念。
  • 煤價告別「黑金」時代 中國「煤老闆」尋找新職業
    「煤老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特定時期出現的特殊群體。他們中有不會寫自己名字的農民,有轉行下海的教師或機關幹部,有遠道而來的淘金者。3年前,楊勇開始挖「黑煤窯」,趕上了煤價「黑金」時代的末班車。淘到第一桶金後,他投資800多萬元在煤炭重鎮辦起了40間客房的商務會所和KTV,主要為「煤老闆」和工人們服務。
  • 山西「煤老闆」轉型「玩」公益
    網絡關注的重心在於,這是由汾陽當地民營企業家投資新建的,投資額高達6個億——而且,這些民營企業家都是前「煤老闆」。  「煤老闆」的介入,讓一件本來極其平常的動態性新聞變得充滿了不同意味的魅力和價值,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是一場官方與煤老闆的集體作秀。然而,本報記者在汾陽當地的採訪表明,近年來山西「煤老闆」們投身公益事業、造福鄉梓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花果山」帶來「生態飯」
    「這多虧了咱聯村黨委規劃的旅遊項目,讓咱也吃上了『生態飯』,如今是『旱澇保收』、日子紅火。」雷保友指著觀景平臺笑著說。雷保友所說的聯村黨委是全省首個村級聯合黨委——丹陽聯村黨委。2017年9月27日,丹陽聯村黨委在周至縣竹峪鎮正式成立,下聯張龍村、丹陽村、鴨溝村、民主村、中軍嶺村、北西溝村、農林村7個省級貧困村。
  • 從以色列牧羊人的生活反思:基督徒做工的責任和擔當
    當以色列民在迦南地定居,到被擄回歸,他們都沒有失去他們祖先所流傳下來的生活習慣;雖然到迦南地很多的以色列人開始做起了農夫,但他們卻從未完全放棄他們的牧羊生活。或許他們從遊牧生活中可以更多體會到他們是在世寄居、客旅的生活,因為帳篷會隨著牧養羊群的需要而挪移,生活是漂泊的,帳篷久了也會朽壞。在聖經中,印象較為深刻的牧羊人有亞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大衛等。
  • 貴州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窮三多」吃上了「生態飯」
    前些年一直在外務工的龔茜,沒賺到什麼錢,後來看到家鄉旅遊發展得紅紅火火,決定返鄉創業,在家門口利用祖屋開起了鄉村民宿,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除了龔茜,還有更多的人回到黎明村,景區保潔員、觀光車駕駛員等崗位上都有村裡的人,旅遊旺季時,僅此一項每個月就有兩三千元的進帳。往前追溯十幾年,這樣的生活簡直不敢想像。
  • 陝西榆陽:文旅融合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加大文化領域民生建設,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建設陝北民歌博物館等精品文化工程,培育了新增規上文化企業,開展「大美榆陽」文化旅遊系列活動等措施,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 歌曲可可託海牧羊人背後堅貞的愛情故事
    真的是火到沒朋友啦!本以為故事到此就結束了牧羊人還在可可託海嗎?那養蜂女和牧羊人就此錯過此生?不當你的世界
  • 還市民一片「清新地」,榆陽橋頭市場消失了!
    油汙橫流的馬路,隨意堆放的羊下水,空氣中難聞的味道,捂著口鼻匆匆而過的行人……每天早晨,榆陽橋頭都會雷打不動地上演此般場景。而這樣的場景,在該處已延續了30餘年,並成為榆林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據市執法局榆陽分局一大隊副大隊長張華明介紹,經過與營業經營戶開誠布公的交談後,大隊考慮到他們的經營需求,決定為其重新選址設置臨時銷售點,並承諾在原市場周邊設置指示牌寫明新銷售點的位置。至此,市場經營戶最終一致同意搬離榆陽橋頭。△榆陽橋整治後既不能影響經營戶生意,又不能影響市容環境,這個市場應該搬到哪裡呢?
  • 咖啡大揭秘,趣談牧羊人的漿果故事,咖啡帝國是如何稱霸世界的?
    導讀:咖啡大揭秘,趣談牧羊人的漿果故事,咖啡帝國是如何稱霸世界的?令西方國家引以為傲的咖啡飲品已成為全球共享的提神佳選,從家中常備的速溶咖啡,到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連鎖店,由一粒粒香醇咖啡豆搭建起的咖啡帝國吸引了無數痴迷於它苦澀口感的愛好者。
  • 山西汾陽煤老闆6億投資教育 稱有錢有名才叫富貴
    汾陽煤老闆六億投教育煤改過後,山西煤老闆如何轉型,一時成為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在呂梁汾陽市,一群煤老闆組成的轉型協會,卻不約而同投向了公益事業。這項總投資6億元的教育工程,由該市「退役」煤老闆全資修建。在當天的奠基儀式上,出資方代表孔祥生表示,將盡最大努力把職教中心修建成汾陽市教育事業的樣板工程,真正做到讓老百姓滿意放心。煤老闆投身見效慢的教育事業,得益於一年前成立的「汾陽市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聯合協會」,和汾陽市政府作出的巨大努力。
  • 榆陽高新區體育小鎮項目最新進展來了
    榆陽高新區體育小鎮項目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部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取得了超出預期的建設成效,體現了榆陽速度,榆陽質量,榆陽效益和榆陽擔當。
  • 首趟跨省旅遊專列走進大美榆陽
    走進大美榆陽,感受陝北民歌之經典、見證報界宗師的傳奇人生、漫步六樓騎街欣賞榆林非遺、登臨萬裡長城第一臺。榆陽迎來了首趟跨省旅遊專列,天津——榆陽旅遊專列成功開行!唱一首陝北名歌開啟大美榆陽之旅張季鸞先生的精神理想、彰顯著榆陽人文底蘊
  • 雲南西盟:念好「綠色經」 吃上「生態飯」
    每年一到雨季,漫山遍野的「野菌子」就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錢袋子」。「靠山吃山、養山興山、興山致富」的綠色發展理念,讓這裡的群眾端起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旱谷地變成「致富林」 「以前這裡是我們寨子的旱谷地,靠山吃山,卻越吃越窮,實施退耕還林後,不僅變成了主城區的保護水源地,還成了我們這邊群眾增收的『致富林』。」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火遍全網,牧羊人的婚姻為什麼這麼難?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因為藝術的魅力就在於「用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雖然多數人事實上都沒有做過牧羊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究竟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但是他們心中關於愛情的遺憾與憂傷卻與這位牧羊人非常相似,於是就越聽越有感覺,越唱越不能控制。
  • 2020年榆林城區榆陽轄區小學新生入學方案來啦
    到相應學校參加資格審核。招生範圍是南大街以東,瓦窯溝上巷以南,東城牆到城豁口再沿金華路至曙光巷以西,萬佛樓上巷沿普陽小區南側大巷至城牆外到榆陽河沙畔以北。 招生範圍是長城路沿榆陽路至膚施路以東,常官中巷、下巷、萬佛樓上巷沿普陽小區南側大巷至城牆外到榆陽河沙畔以南,秦莊梁富裕巷沿富順巷到秦莊則20號和63-2號以西(含凌霄村、塔南村和旭泰小區),校場路沿上郡路至校場東路以北。
  • 首趟跨省旅遊專列走進大美榆陽
    走進大美榆陽,感受陝北民歌之經典、見證報界尊師的傳奇人生、漫步六樓騎街欣賞榆林非遺、登臨萬裡長城第一臺。榆陽迎來了首趟跨省旅遊專列,天津——榆陽旅遊專列成功開行! 唱一首陝北名歌開啟大美榆陽之旅張季鸞先生的精神理想、彰顯著榆陽人文底蘊、教育公眾銘記歷史、激勵著後輩們奮勇向前!是榆陽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這裡便是榆林古城。
  • 植樹的牧羊人
    原來是一個牧羊人,他周圍有三十來只羊,懶懶地臥在滾燙的山地上。牧羊人讓我喝了水壺裡的水,又帶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從一口深井裡給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絲絲的。井臺上,裝著簡單的吊繩。這個男人不太愛說話,獨自生活的人往往這樣。不過,他顯得自信、平和。在我眼裡,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湧出的神秘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