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發展全生命周期研學遊 打造全域旅遊新增長極

2020-09-04 上饒文旅

「春賞油菜花海,夏享清涼世界,秋觀紅葉曬秋,冬看鴛鴦戲水。」近年來,婺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奮力打造全國鄉村旅遊及鄉村振興的示範和標杆,成功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諸多榮譽。今年以來,婺源積極探索發展全生命周期研學遊,努力打造全域旅遊新增長極,為全域旅遊貢獻「研學力量」。

鬱郁層巒夾岸青

資源驅動,豐富研學遊「產品庫」

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因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多年來,該縣堅持「旅遊強縣」戰略,擁有1個5A級景區、14個4A級景區,先後獲評「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級文化與生態旅遊縣」「全國首家國家級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等稱號,擁有「國字號」金牌榮譽30餘項。

「綠色」資源展示美麗生態。婺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2.64%,是國家生態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中國天然氧吧,被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良好的自然環境蘊育了婺源綠茶、荷包紅魚、龍尾歙硯、婺源皇菊等眾多知名品牌。

「古色」資源展示燦爛文化。婺源自古享有「書鄉」美譽,自唐至清,共出進士552人,孕育了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和現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等文化名人,有28個中國傳統村落、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100餘幢古建築,被譽為「徽派建築大觀園」。此外,當地徽劇、儺舞、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歙硯製作技藝和婺源綠茶製作技藝等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紅色」資源展示革命歷史。婺源是革命熱土,無數革命先烈曾在這裡浴血奮戰,擁有婺源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曹門、中共婺源縣委遺址洙坑、中共皖贛特委舊址莒莙等紅色資源。近年來,當地瞄準研學熱潮,對紅色資源挖掘整合,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等。

該縣打好研學遊「先手牌」,將縣內資源有效整合、深度挖掘、重新整理,推出以徽州文化傳承、茶文化體驗、生物科普研究、非遺文化展示、農耕文化體驗、紅色文化展示、廉潔文化展示、攝影文化學思、寫生畫畫、拓展團建、民俗文化探索、地質科考、體育賽事等為主題的研學遊產品,以滿足中小學生、各行業從業者、不同年齡段的全生命周期研學與旅行需求。

自緣身在最高層

規劃先行,繪製研學遊「路線圖」

「行中去悟、實踐中學、學以致用」,該縣把「研學旅行」作為新興旅遊業態培育,成立研學旅行工作領導小組,搶先規劃、開發項目,著重推出精品研學旅行線路。僅今年暑假,該縣就接待研學遊客約50萬人次。

在規劃研學線路過程中,婺源打破原有旅遊資源分布的地域格局,不再以以往旅遊東線、北線、西線為劃分依據;而是立足研學主題,以主題「虛線」規劃研學遊「實線」。

目前,該縣已經推出5條精品研學路線。具體而言,朱子文化研學遊路線為婺源博物館——虹井——廉泉——朱文公廟——文公山——熹園——夢裡老家演藝小鎮;非遺展示研學遊路線為非遺展示館——茶博府——甲路工藝傘廠——熹園——華龍木雕廠;古建文化研學遊路線為李坑——江灣——篁嶺、思溪延村——彩虹橋——靈巖洞——理坑——洪村、瑤灣——源頭古村——嚴田古樟園;生物科普研學遊路線為林奈實驗室——石門月亮灣——臥龍谷——靈巖洞——天佑休閒公園、秋口鎮藍冠噪鶥棲息地——沱川鄉灰樹鵲棲息地——大鄣山鄉白腿小隼棲息地——賦春鎮鴛鴦棲息地——鎮頭鎮白頸長尾雉棲息地——中雲鎮白鷳棲息地——太白鎮中華秋沙鴨棲息地;營地拓展研學遊路線為水墨上河——篁嶺——石門山峽谷——夢裡老家演藝小鎮:實現了「連珠成串」「課程相連」。

如今,該縣已經在「全生命周期」框架內初步繪製出較為合理立體全面的研學遊「路線圖」。在此基礎上,該縣還將進一步完善研學路線網絡,開發10餘條以基地(營地)為核心的研學旅行精品路線,涵蓋紅色旅遊、綠水青山、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生態保護區、文化遺產、名人足跡、地域風情、博物館藏、非遺傳承等,讓遊客在遊覽過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可「研」可「學」,又「旅」又「遊」。

萬紫千紅總是春

示範引領,打造研學遊「加工廠」

2017年,臺灣大學植物學博士劉芝龍來到婺源,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的青年學者們創辦林奈實驗室,從事自然科普工作。如今,他們涉足自然科普研學,利用婺源良好的生態,將野外科考與實驗探索相結合,精心開設研學課程,打造高端研學品牌,深受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一線大城市的中小學生和家長青睞。

除了林奈實驗室,婺源篁嶺、水墨上河、熹園、金山茶文化園、夢裡老家演藝小鎮等景區景點也成為不同年齡段遊客的研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在此基礎上,該縣依託現有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大型公共設施、知名景區景點等,加強與國內研學旅行專業團隊合作,遴選建設出一批以自然資源、紅色資源、人文資源、科技資源等為主的研學旅行基地(營地)。

不僅如此,該縣還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縣財政每年單列設立100萬元研學旅行專項資金,同時對創穫國家、省級研學旅行教育基地(營地)給予數額不等的獎勵;並積極與南昌大學、湖南長沙師範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加強合作,引進研學專業人才,培訓研學旅行從業人員,開展縣內幹部研修工程,旨在持續建設一批高質量、示範性的研學旅行教育基地(營地)。

據當地研學旅行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婺源將建成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2家,省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5家,市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20家,縣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50家,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將婺源建設成為全國知名鄉村研學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作者:陳志軍(南昌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婺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洪寶強(婺源縣旅遊經濟發展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婺源設立100萬元研學旅行專項資金,打造研學旅行「加工廠」
    有著「書鄉」「茶鄉」之稱的婺源,擁有綠色、紅色、古色等豐富的旅遊資源。今年以來,該縣通過資源驅動、規劃先行、示範引領,積極探索發展全生命周期研學遊,努力打造全域旅遊新增長極,為全域旅遊貢獻「研學力量」。僅今年暑假,就接待研學遊客約50萬人次。
  • 天唐文旅:爭當婺源全域旅遊排頭兵
    「整合景區資源,避免單打獨鬥;創新管理機制,提升競爭實力;推進旅遊扶貧,共享發展紅利……」7月,12月8日,在爭做婺源全域旅遊排頭兵—江西主流媒體「天唐行」採訪活動座談會上,婺源天唐文旅集團總裁李飛告訴記者。
  • 江西婺源激活美麗經濟 形成全季全域全時旅遊新業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旅遊新業態 百姓新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春天盛開的油菜花,竟能「反常」在深秋綻放?走進江西婺源江嶺景區,沿蹬道逶迤而上,一抹燦黃油菜花悄然映入眼帘。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為景區精心打造的秋季油菜花海。秋日裡的油菜花讓婺源旅遊持續紅火。
  • 井研:文旅提質 加快建設全域旅遊「增長極」
    成熟的交通區域、豐厚的人文稟賦、優越的環境條件等,為井研發展文旅創造了積極條件。為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井研縣明確提出了打造「樂山一級副中心城市」「樂山融入雙城橋頭堡」戰略目標。培育和壯大文旅產業,井研正在加快建設全域旅遊「增長極」。
  • 朱洪武:打造張家界旅遊經濟新增長極
    總結、聯歡、感恩、展望、豐富多彩的內容將晚會主題「回家·鼠年新徵程、攜手創輝煌」彰顯得淋漓盡致。那麼,西線旅遊在過去一年發展中都有哪些有益探索?西線旅遊將會呈現怎樣的新開局?帶著種種疑惑,記者與朱洪武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對話】 ■記者:您如何看待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旅遊?能否用幾句話總結一下?
  • 常州新北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政策解讀
    為構建新北全域旅遊新格局,提升城市品質,催化產業轉型升級,結合創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契機,《新北區全域旅遊發展與布局規劃研究》日前出爐。該規劃以「創智新北,幸福旅城」為主題,首次對新北區進行了全域層面的旅遊規劃布局。自此,新北旅遊業開啟全域旅遊新徵程。
  • 構建全域旅遊打造新模式,推動旅遊經濟發展
    構建全域旅遊打造新模式,推動旅遊經濟發展全域旅遊已成為國家戰略,全國上下形成了特色突出、百花齊放的全域旅遊創建格局。不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國家旅遊局,都對全域旅遊工作表達了充分肯定,提出了行動指導。從中.央、李金早局長、國家旅遊局層面對全域旅遊最.新政策進行了介紹,對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評定及驗收標準以及全國旅遊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解讀。
  • 婺源縣發展全域旅遊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
    這是婺源縣持續推進「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戰略的一個縮影。四季皆景,四季宜遊。近年來,婺源縣堅持以村興旅、以花為媒、以文鑄魂,在差異發展中找準市場定位、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在挖掘傳承中豐富文化內涵,不斷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帶動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走出一條具有婺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美年健康數位化轉型 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
    來源:時刻頭條後疫情時代,受益於政策利好和健康消費升級驅動,中國健康體檢行業作為預防醫學的基礎入口和健康大數據中心,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將從2019年1686億,預計增長至2024年的3284億。美年健康作為中國預防醫學龍頭企業,正在阿里巴巴的全方位賦能下,進行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構建健康管理平臺,利用平臺優勢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
  • 憑祥: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打造邊境旅遊國際名城
    有2個國家一類口岸、1個二類口岸、4個邊民互市點,是廣西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邊境口岸城市。  自2016年2月被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憑祥市搶抓機遇、克難攻堅,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加快「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
  • 武夷山邁上全域旅遊發展新徵程 茶旅融合打造全產業鏈
    9月20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正式公布,武夷山市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武夷旅遊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武夷山充分發揮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開啟文旅、茶旅融合的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子。利用紅色文化、茶文化、朱子文化、柳永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來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 依託全國民宿示範品牌 打造全域旅遊與旅遊扶貧重要一極——廣東省...
    依託全國民宿示範品牌 打造全域旅遊與旅遊扶貧重要一極——廣東省惠州市禾肚裡村 2020-04-28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陽區發布旅遊業改革意見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8月25日上午,城陽區旅遊推介會在鑫江溫德姆酒店舉行。會議發布了《城陽區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實施意見》,推介了四大類型「陽光城陽」旅遊線路,重點闡述了對旅行社團隊的獎勵辦法。同時,對新評定的A級景區、星級飯店等旅遊行業品牌的獎勵力度也大幅提高,最高獎勵額度達到200萬元。
  • 榮成:打造北方濱海全季休閒全域旅遊新樣板
    近年來,榮成通過政策加碼、文旅融合、提升服務、打造精品旅遊等方式,探索符合實際、迎合市場需求的文旅融合路徑,於2016年被列入全國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2019年12月獲評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2020年榮成舉全市之力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營造海洋生活、海洋小鎮、海洋城市的海陸層階式旅遊體驗,努力打造「以旅促漁、漁旅結合」北方濱海全季休閒型的榮成全域旅遊樣本。
  • 全景式打造 全產業發展 牙克石市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提升全域旅遊新活力。以文促旅,為全域旅遊拓展空間。興安嶺螺旋展線、興安嶺百年隧道、蒸汽機車水塔、百年段長辦公室、百年機車庫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源源不斷地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研學團隊,讓旅遊業態朝氣蓬勃。全景式打造、全產業發展,牙克石正將「珍珠」串成「項鍊」,助推旅遊業實現「井噴式」增長。譜寫地企合作新篇章。
  • 我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已達168個,全域旅遊發展前景如何?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對外發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包括重慶市渝中區、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在內的97個單位入選,將對今後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產生積極示範作用。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全域旅遊,壯大旅遊產業」。國家與地方政策、良好的經濟環境、社會觀念和社會結構的改變以及技術共同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
  • 書寫全域旅遊發展新篇章
    驕傲和自豪的背後,是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天時之機,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五全」促「五多」思路,奮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不懈努力。  起舞山水間,逐夢大旅遊。如今,烏當區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已顯,流光溢彩的美麗畫卷正在烏當大地鋪展。
  • 貴州:譜寫新時代全域旅遊發展壯麗篇章
    (省文旅廳供圖)多年砥礪奮進,贏得貴州旅遊持續井噴;多年耕耘付出,迎來全域潮湧,旅遊產業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近年來,貴州持續深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全景式規劃,推動全產業融合,優化全方位服務,打造世界級旅遊精品,催生「旅遊+」多業態產品,打造品質更優、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的山地旅遊大省和全域旅遊示範省。
  • 文旅融合,婺源旅遊怎麼做
    這裡是婺源縣委政策研究室官方微信2019年是婺源文旅融合的第一年,新機構承載新使命,新起點呼喚新作為。婺源文化旅遊戰線要發揚傳統,凝聚合力,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要求,定位標杆,強補短板,著力破題,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婺源樣板。一、要定位標杆,奮勇領跑全國。
  • 以發展全域旅遊為引擎 深圳將全力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
    張合運透露,未來深圳將全力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對標國際一流濱海旅遊城市,以發展全域旅遊為引擎優化旅遊設施和服務,營造國際化、高品質的旅遊消費環境。 記者(以下簡稱「記」):10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