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賞油菜花海,夏享清涼世界,秋觀紅葉曬秋,冬看鴛鴦戲水。」近年來,婺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奮力打造全國鄉村旅遊及鄉村振興的示範和標杆,成功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諸多榮譽。今年以來,婺源積極探索發展全生命周期研學遊,努力打造全域旅遊新增長極,為全域旅遊貢獻「研學力量」。
鬱郁層巒夾岸青
資源驅動,豐富研學遊「產品庫」
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因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多年來,該縣堅持「旅遊強縣」戰略,擁有1個5A級景區、14個4A級景區,先後獲評「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級文化與生態旅遊縣」「全國首家國家級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等稱號,擁有「國字號」金牌榮譽30餘項。
「綠色」資源展示美麗生態。婺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2.64%,是國家生態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中國天然氧吧,被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良好的自然環境蘊育了婺源綠茶、荷包紅魚、龍尾歙硯、婺源皇菊等眾多知名品牌。
「古色」資源展示燦爛文化。婺源自古享有「書鄉」美譽,自唐至清,共出進士552人,孕育了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和現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等文化名人,有28個中國傳統村落、7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100餘幢古建築,被譽為「徽派建築大觀園」。此外,當地徽劇、儺舞、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歙硯製作技藝和婺源綠茶製作技藝等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紅色」資源展示革命歷史。婺源是革命熱土,無數革命先烈曾在這裡浴血奮戰,擁有婺源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曹門、中共婺源縣委遺址洙坑、中共皖贛特委舊址莒莙等紅色資源。近年來,當地瞄準研學熱潮,對紅色資源挖掘整合,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等。
該縣打好研學遊「先手牌」,將縣內資源有效整合、深度挖掘、重新整理,推出以徽州文化傳承、茶文化體驗、生物科普研究、非遺文化展示、農耕文化體驗、紅色文化展示、廉潔文化展示、攝影文化學思、寫生畫畫、拓展團建、民俗文化探索、地質科考、體育賽事等為主題的研學遊產品,以滿足中小學生、各行業從業者、不同年齡段的全生命周期研學與旅行需求。
自緣身在最高層
規劃先行,繪製研學遊「路線圖」
「行中去悟、實踐中學、學以致用」,該縣把「研學旅行」作為新興旅遊業態培育,成立研學旅行工作領導小組,搶先規劃、開發項目,著重推出精品研學旅行線路。僅今年暑假,該縣就接待研學遊客約50萬人次。
在規劃研學線路過程中,婺源打破原有旅遊資源分布的地域格局,不再以以往旅遊東線、北線、西線為劃分依據;而是立足研學主題,以主題「虛線」規劃研學遊「實線」。
目前,該縣已經推出5條精品研學路線。具體而言,朱子文化研學遊路線為婺源博物館——虹井——廉泉——朱文公廟——文公山——熹園——夢裡老家演藝小鎮;非遺展示研學遊路線為非遺展示館——茶博府——甲路工藝傘廠——熹園——華龍木雕廠;古建文化研學遊路線為李坑——江灣——篁嶺、思溪延村——彩虹橋——靈巖洞——理坑——洪村、瑤灣——源頭古村——嚴田古樟園;生物科普研學遊路線為林奈實驗室——石門月亮灣——臥龍谷——靈巖洞——天佑休閒公園、秋口鎮藍冠噪鶥棲息地——沱川鄉灰樹鵲棲息地——大鄣山鄉白腿小隼棲息地——賦春鎮鴛鴦棲息地——鎮頭鎮白頸長尾雉棲息地——中雲鎮白鷳棲息地——太白鎮中華秋沙鴨棲息地;營地拓展研學遊路線為水墨上河——篁嶺——石門山峽谷——夢裡老家演藝小鎮:實現了「連珠成串」「課程相連」。
如今,該縣已經在「全生命周期」框架內初步繪製出較為合理立體全面的研學遊「路線圖」。在此基礎上,該縣還將進一步完善研學路線網絡,開發10餘條以基地(營地)為核心的研學旅行精品路線,涵蓋紅色旅遊、綠水青山、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生態保護區、文化遺產、名人足跡、地域風情、博物館藏、非遺傳承等,讓遊客在遊覽過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可「研」可「學」,又「旅」又「遊」。
萬紫千紅總是春
示範引領,打造研學遊「加工廠」
2017年,臺灣大學植物學博士劉芝龍來到婺源,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的青年學者們創辦林奈實驗室,從事自然科普工作。如今,他們涉足自然科普研學,利用婺源良好的生態,將野外科考與實驗探索相結合,精心開設研學課程,打造高端研學品牌,深受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一線大城市的中小學生和家長青睞。
除了林奈實驗室,婺源篁嶺、水墨上河、熹園、金山茶文化園、夢裡老家演藝小鎮等景區景點也成為不同年齡段遊客的研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在此基礎上,該縣依託現有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大型公共設施、知名景區景點等,加強與國內研學旅行專業團隊合作,遴選建設出一批以自然資源、紅色資源、人文資源、科技資源等為主的研學旅行基地(營地)。
不僅如此,該縣還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縣財政每年單列設立100萬元研學旅行專項資金,同時對創穫國家、省級研學旅行教育基地(營地)給予數額不等的獎勵;並積極與南昌大學、湖南長沙師範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加強合作,引進研學專業人才,培訓研學旅行從業人員,開展縣內幹部研修工程,旨在持續建設一批高質量、示範性的研學旅行教育基地(營地)。
據當地研學旅行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婺源將建成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2家,省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5家,市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20家,縣級研學旅行基地(營地)50家,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將婺源建設成為全國知名鄉村研學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作者:陳志軍(南昌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婺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洪寶強(婺源縣旅遊經濟發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