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發展全域旅遊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

2020-12-19 中國小康網

深秋時節,暖陽照耀下,篁嶺景區的曬盤裡,玉米、辣椒等五顏六色的農作物與大自然交相輝映,為滿山秋色增添斑斕色彩,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賞秋。這是婺源縣持續推進「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戰略的一個縮影。

四季皆景,四季宜遊。近年來,婺源縣堅持以村興旅、以花為媒、以文鑄魂,在差異發展中找準市場定位、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在挖掘傳承中豐富文化內涵,不斷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帶動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走出一條具有婺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2019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463萬人次,遊客接待量連續13年位於全省縣級第一。數據顯示,2019年,婺源縣全面小康指數達到95.45%

以村興旅,在差異發展中找準市場定位

婺源旅遊從2001年起步,立足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經過科學分析,確立建設「中國最美鄉村」的定位,通過差異化發展,與周邊黃山、三清山、武夷山、千島湖、鄱陽湖等旅遊區形成旅遊產品的良性互補,聯合形成「名山、名水、名鎮、名村」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

婺源是全國唯一以整個縣命名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有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4個,是全國4A級以上景區最多的縣。為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婺源縣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發展,使民營企業撐起婺源旅遊產業的一片天空,長期沉睡的鄉村旅遊資源也由此逐漸甦醒。同時,婺源按照「一個集團、一張門票、一大品牌」的思路,整合全縣景區(點)資源,大大增強鄉村旅遊的綜合實力和總體競爭力。

2019年9月,該縣斥資4.11億元,完成對江西婺源旅遊股份公司股權回購,把最好的旅遊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以此為標誌,婺源加快推進旅遊產業實現再次跨越,即推動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由資源競爭向文化競爭、由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變。目前,該縣已成功打造一批休閒度假旅遊產品,山水實景演出《夢裡老家》、水墨上河文化度假村、篁嶺民俗文化村等成為婺源鄉村旅遊新名片,旅遊產品的轉型初具雛形。

以花為媒,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

春探人間花海、夏走研學之旅、秋觀紅葉曬秋、冬尋夢裡老家。婺源旅遊以花為媒,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

從「一季花」到「四季景」。油菜花是婺源鄉村旅遊的「成名曲」。該縣始終堅持以花為媒,大力實施「油菜花+」戰略,將旅遊路線沿線、村鎮可視範圍等,規劃成賞花「主打區域」,打造出12萬畝油菜花海。去年10月,江嶺景區千畝梯田油菜花競相綻放,標誌著全球首例「反季節」油菜種植取得成功,當年賞花高峰期接待遊客達520.6萬人次,綜合收入達42.7億元。

據篁嶺景區有關負責人曹錦鍾介紹,景區通過「整體搬遷、精準返遷、產業致富」三部曲,僅用三年,就讓篁嶺村從一個瀕臨消亡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小康示範村。篁嶺「曬秋」成為「中國最美符號」,2019年接待遊客近1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億元。當地群眾人均收入從旅遊開發前的3500元提至近3萬元,最高的家庭一年旅遊收入近30萬元。

記者了解到,該縣變古宅保護「包袱」為經濟效益「財富」,目前擁有高端度假民宿100餘家,古宅莊園型、精品小築型、鄉間野趣型等百花齊放,民宿旅遊潛力顯現。體育旅遊迸發活力,2019年承辦國家級、省級體育賽事40餘項,吸引參賽選手20萬人,獲評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文化旅遊彰顯魅力,每年吸引50多萬攝影愛好者、10萬寫生大軍來婺源創作,20多部影視作品來婺源取景,婺源成為全國知名寫生基地、攝影基地、影視基地、文創基地。婺源旅遊實現從「一業興」到「百業旺」。

圍繞度假小鎮、文化小鎮、演藝小鎮、健康小鎮和體育小鎮,婺源縣加快打造婺女洲、夢裡老家、叢溪等一批10億元以上的旅遊綜合體,全面啟動千年古城改造工程和城市夜景夜遊提升工程,補齊夜遊短板,遊客到了婺源白天晚上都有項目可看可玩,從之前的「白天遊」升級到「全天樂」。

以文鑄魂,在挖掘傳承中豐富文化內涵

婺源縣樹立「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理念,在厚植人文上求突破,以文鑄魂、以文興業,推動文化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傳承地域文化。該縣大力弘揚朱子文化,建成文公廟、朱子學資料庫,打造《朱子還鄉》原創徽劇大戲,開發「朱子研學」旅遊產品。推進婺源徽劇、儺舞、歙硯和綠茶製作等非遺項目的傳承與保護,並進入各大景區、鄉村旅遊點展示。同時,婺源積極開展紅楓節、油菜花節等各種文化活動,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彰顯徽派古韻。徽派建築不僅是徽文化的傳承,更是遊客眼裡的風景。婺源縣先後啟動三輪「徽改」工作,累計投資3億多元,改造非徽派建築1萬餘幢,維護好「徽派建築大觀園」的傳統風貌。出臺古村古建保護辦法,創新古村保護四大模式:篁嶺的整村搬遷模式、汪口的異地安置模式、嚴田的建新如舊模式、九思堂的民宿開發模式。目前,該縣擁有中國傳統村落2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個。

打造秀美鄉村。按照「每一個村落就是一個景點」的要求,婺源先後投入2.2億元,打造487個秀美鄉村點和25個高品質示範點,建成瑤灣、漳村、馬家等一批高品質示範點,其中馬家、瑤灣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示範點。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每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平均達到35.54萬元,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該縣共接待遊客246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44.3億元,門票收入佔比僅為2.25%,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旅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山清水秀,宜居宜業。如今的婺源,百姓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越、鄉村鄰裡和諧,好一幅美麗的小康新畫卷!

相關焦點

  • 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婺源縣發展全域旅遊擦亮「最美...
    這是婺源縣持續推進「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戰略的一個縮影。四季皆景,四季宜遊。近年來,婺源縣堅持以村興旅、以花為媒、以文鑄魂,在差異發展中找準市場定位、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在挖掘傳承中豐富文化內涵,不斷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帶動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走出一條具有婺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廣安區:「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是怎樣叫響擦亮的?
    去年4月10日,廣安區成功將「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攬入懷中,成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一年多來,廣安區積極創新理念,對標對表補齊短板,做大做強優勢品牌,鞏固提升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成果,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 江西省婺源縣:「健康+」助力全域旅遊
    來源|婺源縣衛計委圖片|攝圖網「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新時代,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江西省婺源縣實施「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戰略,帶動8萬多人吃上「旅遊飯」,全縣70%以上的人口從中受益。為決勝全面小康,婺源下好「健康+」一盤棋,建設健康婺源,推動全域旅遊與健康婺源「同頻共振」,取得明顯成效。
  • 全力擦亮「廣東旅遊看碉樓」的金字招牌 推動全域旅遊向高質量發展
    力爭創建我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全力擦亮「廣東旅遊看碉樓」的金字招牌,推動全域旅遊向高質量發展
  • 婺源又獲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縣!
    婺源縣鄉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榮獲江西省優秀旅遊企業2018年,上饒市婺源縣為什麼能榮獲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縣,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總結回顧婺源是怎樣獲得如此殊榮的?一年來,婺源全縣上下堅持以旅遊產業為主導產業、第一產業、核心產業,以「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和把婺源建設成為國際一流鄉村旅遊目的地為戰略發展目標,致力於將婺源打造成為全國鄉村旅遊及鄉村振興的示範和標杆,大力推動旅遊加快發展。2018全年接待遊客2370萬人次,在全國17個旅遊強縣中排名第1,綜合收入220億元,在全國17個旅遊強縣中排名第2,兩項指標連續12年排名全省第1。
  • 閬中做實叫響擦亮 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一年來,閬中市緊緊圍繞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的要求,堅持「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在產業布局、 重大項目、融合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讓文旅經濟駛上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速路」,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引擎。
  • 劉家橋啟動微景觀改造擦亮生態品牌引爆鄉村旅遊
    鹹寧網訊 鹹寧日報記者見博報導: 9月3日下午,鹹安區桂花鎮劉家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工作坊」鄉村旅遊微景觀改造工作正式啟動。此次活動邀請了武漢西廂房鄉建聯合機構鄉儂學堂、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綠維文旅集團湖北分院、鄂東南傳統建築保護與發展中心等團隊在劉家橋開展為期5天的「鄉村旅遊微景觀」研討工作。
  • 如何擦亮金字招牌?天府旅遊名縣——汶川這樣做
    提升建設推進會展現汶川創建名縣一年的喜人成績持續擦亮汶川金字招牌!近年來,汶川高標準推進「+旅遊」,將文化、體育、農業、林業、交通等與全域旅遊融合發展,給汶川旅遊業帶來了新發展、新生機!,進一步完善休閒健身基礎設施,夯實體育產業發展基礎,推廣創新羌族民俗體育活動,加大體育競技與健身、體育產品開發力度,促進體育與康養旅遊融合發展。
  • 「中國最美鄉村大美婺西南」旅遊推介活動走進景德鎮
    12月12日,「中國最美鄉村大美婺西南」旅遊推介活動在景德鎮市金鼎廣場成功舉辦。景德鎮市珠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洪丹平,婺源縣委副書記、婺源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葛健出席推介會,婺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志軍主持推介會,婺源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汪春輝致辭。
  • 以「紅」帶「綠」發展全域旅遊
    接過省委、省政府的授牌,廣安區開啟了新一輪文旅融合大發展的徵程。事實上,廣安區不僅成功創建為「天府旅遊名縣」,還被農業農村部等9部委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榮獲「大美中國·網絡人氣獎」和「最美收穫地」……近幾年,不管是「顏值」還是名氣,廣安區都在不斷升級。是什麼讓廣安區成為旅遊發展的排頭兵?
  • 焦作:旅遊金融擦亮全域旅遊「金字招牌」
    從一花獨放的雲臺山景點美,到由民宿美、服務美等一個個美學元素構成的全域美,修武縣近年來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總抓手,在全國率先走出了一條以美學經濟領航景城融合的全域旅遊探索之路。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專注於旅遊金融的特色銀行——焦作中旅銀行的鼎力相助。為此,修武縣委、縣政府特邀該行行長遊翔參加了「永不落幕的漢服節」開幕式。
  • 以「天府旅遊名縣」為依託 加速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9月3日,由省委宣傳部牽頭的「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廣安區,區委書記文閣介紹了廣安區一年來的文旅發展成果和經驗,並表示,下一步將按照「123」發展思路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持續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
  • 洪雅:擦亮金字招牌 發展全域旅遊
    業態、服務、體制等不斷創新,讓洪雅縣邁向「旅遊+」新時代。曾經,人們旅遊,是換個地方遊玩。如今,旅遊不只是遊玩,還包括了購物、運動,甚至研究學習等。「旅遊+」是人們對於高品質生活的一種追求,也是人們對於全域旅遊的期望。
  • 信陽市光山縣:發展全域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信陽市光山縣結合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以全域旅遊促進鄉村振興,形成全域化的旅遊產品和業態,旅遊與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全域旅遊正在信陽市光山縣蓬勃興起。
  • 全域旅遊無垃圾:甘南藏區的金字招牌
    我州在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的總體規劃是這樣的,實際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  通過一場「環境革命」,我州率先實現了「全域旅遊無垃圾」這個目標,走在了全國藏區前列,在全省引起強烈反響,各地州市紛紛組團觀摩、「取經」學習。
  • 南川擦亮旅遊「金字招牌」貧困村吃上了旅遊飯
    金佛山杜鵑花。 通訊員 汪新 攝景城鄉一體化發展讓金佛山走向世界南川旅遊資源豐富,金佛山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旅遊景區」等「金字招牌」。
  • 全域治水 鄉村振興 長安高質量發展亮出成績單
    長安區以擔當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全域治水,長安一大批公園「亮相」的同時,不遺餘力打造花園鄉村、民宿經濟,展現鄉村魅力,成為吸引投資和遊人的「金字招牌」。全域治水讓城市住在公園裡「這個公園又大位置又好,黑臭水沒有了,下樓就能進公園,這是俺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短短幾年時間的變化,讓趙阿姨這個土生土長的長安人感嘆不已。
  • 新興:以全域旅遊帶動產業融合發展升級
    今年的中秋國慶假期,雲浮市新興縣共接待遊客84.21萬人次,同比恢復77.43%,實現旅遊收入逾3.93億元,同比恢復81.52%。自然生態遊、溫泉休閒遊、健康養生遊和美麗鄉村遊線路受到廣大遊客歡迎,全域旅遊發展獲得顯著成效。
  • 「壽鄉中國行」首站落地賀州 擦亮「全域長壽市」金字招牌
    「壽鄉中國行」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全國性長壽主題大型品牌活動,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發起並主辦,活動旨在聯合中國長壽之鄉,藉助短視頻、直播、爆款話題等新興媒體渠道和形式,發動健康、旅遊等方向的網紅達人,全方位展映中國壽鄉,借勢放大中國長壽之鄉品牌聲量,助推地方大健康產業升級。
  • 吉林松原:擦亮「查幹湖旅遊」的金字招牌
    新華社長春1月2日電 題:吉林松原:擦亮「查幹湖旅遊」的金字招牌新華社記者陳俊、孟含琪、趙丹丹馬拉絞盤,冰湖騰魚。位於吉林松原的查幹湖這個冬季遊客暴增,為接待帶來了極大考驗。從打造旅遊品牌到提升旅遊品質,東北旅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舉全城之力辦盛世冬捕數九寒天,吉林松原查幹湖的冰面上卻熱氣騰騰。特別是2018年12月28日第十七屆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開幕當天,20多萬遊客齊聚冰面,比上年同期增長一倍,現場人聲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