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3日7時訊(記者 冉長軍)文化是詩,風景是遠方。3月28日,全市區縣「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南川專題刊播。南川區三件作品充分展示出南川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特色風物、人文風韻、城鄉風貌之美,在南川讓你尋覓真正的詩和遠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佛山。通訊員 汪新 攝
近年來,南川不僅注重全季節體驗唱響旅遊「四季歌」,還不斷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推進業態融合,延伸了產業鏈條,讓遊客切身感受到「旅遊讓生活更美好」,同時,落後的貧困村也因旅遊富了起來,為脫貧攻堅助力。
據南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旅遊業發展漸入佳境,南川旅遊同樣蓄勢待發,還有很多「好戲」在後頭。南川開啟旅遊業發展升級進行時,依託景城鄉一體化發展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進一步擦亮「金字招牌」。
金佛山杜鵑花。 通訊員 汪新 攝
景城鄉一體化發展讓金佛山走向世界
南川旅遊資源豐富,金佛山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旅遊景區」等「金字招牌」。
以山為骨,南川正在實施「金佛山+春夏秋冬」旅遊產品提升行動,全力打造賞雪滑雪、避暑休閒、中醫藥健康養生、山地戶外運動、禪修文化五大特色主題旅遊產品。同時,把講好文化故事貫穿於金佛山旅遊開發全過程,用竹文化、茶文化、中藥文化、佛文化讓金佛山「活」起來。
堅守生態保護紅線,以景城鄉一體化發展為主線,南川著力把金佛山打造成國際旅遊度假區,深化國際項目合作,目前與奧地利合作的奧悅金佛山冰雪項目、與新加坡合作的金佛山文化產業園項目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此外,南川每年一次的金佛山國際登山賽、金佛山山地戶外運動國際救援大賽和大觀園田園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也將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金佛山走向世界還只是第一步。」據南川相關負責人介紹,立足景城鄉一體化發展,南川將實施以總投資近600億元、八大旅遊綜合體為重點的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形成新的旅遊增長點和後發動能。
未來的南川將有更多旅遊品牌走出去,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在節會遊、觀光遊、研學遊、康養遊、溫泉遊、避暑遊、健身遊、冰雪遊中,感受南川旅遊的新魅力、優服務、高品質。
金佛山杜鵑花。 通訊員 汪新 攝
隨著旅遊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南川還打造出「南、北」兩大旅遊環線。其中南部以金佛山為核心,形成世界自然遺產觀光、休閒度假、風情體驗旅遊環線,北部以大觀—黎香湖為核心形成生態鄉村休閒環線。
以金佛山為引領,「十二金釵」大觀園、山王坪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黎香湖、神龍峽等景點各美其美,聚力讓南川旅遊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明顯增強,旅遊市場規模也因此持續擴大。
旅遊帶動貧困戶脫貧農家樂旺起來了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金佛山南邊就有這樣的村莊——金山鎮龍山村,遠離城市喧囂和繁華,雞犬相聞,仿如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走進龍山村,見這裡山清水秀,綠樹成陰,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小橋、流水、綠樹,相映成趣,一棟棟灰白的農房散落山間。這個昔日的貧困村,憑藉綠水青山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避暑遊,美了村莊,富了村民。
龍山村,一棟棟灰白的新農房掩映在花簇中間。通訊員 甘昊旻 攝
龍山村地處金佛山南坡,海拔在1000米以上,過去,這裡因地處深山,發展相對滯後,成了市級貧困村。然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龍山村卻搖身變成遠近聞名的休閒避暑村?
村民黃治文家的農家樂,就在村口不遠處的公路邊,兩樓一底的新房,外牆粉刷成白色,庭院打掃得乾乾淨淨,旁邊還有一個小花園。
「要不是發展農家樂,哪裡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喲。」黃治文十分感激地說,他家有7口人,父親和弟弟是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兩個孩子上學,因病因學致貧。
2015年,黃治文東拼西湊借了10餘萬元,加上多項扶貧補助,他將老房子拆掉重建,打造家庭式農家樂,僅僅兩年,他就成功摘掉「貧困帽」。去年,他家農家樂收入達5萬餘元。
龍山村黨支部書記梁大友介紹,每年的七八月是龍山村旅遊旺季,農家樂入住率達到100%,加上農民銷售方竹筍、土雞鴨等農產品收入,村裡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旅遊火了遊客把村莊當第二個家
「剛在山上挖的水竹筍、地裡摘的蔬菜、山林裡摘的野生柴胡,新鮮得很,在城裡吃不到這麼原生態的『山珍』。」來自主城的遊客陳福貴高興地告訴筆者,他和老伴喜歡住在這裡。
今年66歲的陳福貴患有哮喘,天氣一熱就難受,尤其是夏天。他和老伴一直想尋找空氣好、不用開空調的鄉村避暑。3年前,他經朋友介紹,來到龍山村,把這裡當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
龍山村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鄉村旅遊顏值和品質。通訊員 甘昊旻
「這裡山好、水好、空氣好,夏天不用開空調,吃的新鮮綠色食品,安逸得很。」陳福貴對龍山村讚不絕口,自從來到這裡,他就再沒有犯哮喘病。不僅如此,吸引陳福貴的,還有這裡淳樸好客的村民:房東與他結成了「親戚」,村民種的蔬菜免費送給他們,他們農忙時給房東幹一些農活,自己有時也煮好飯等採筍的村民一起吃,「這裡不宰客,住起安全放心,晚上夜不閉戶。」
如今,陳福貴和老伴已是這裡的常客,每年除了7、8、9三個月長住,平時只要有空就往龍山村跑,周末兒女一家人也來這裡度假,這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龍山村接待的幾乎都是回頭客,每年遊客走時就提前預訂下一年,預訂率達95%,有的遊客甚至還把鑰匙帶走,隨時想來就來。」梁大友說,每年7月和8月,這裡遊客爆滿,最多時村裡遊客上萬人,十分熱鬧。
龍山村旅遊火了,但配套設施卻有些跟不上。今年,該村把提檔升級放在了首位——油化村裡環山路、修建12個休閒亭、新建2個200立方米的蓄水池,新發展方竹筍、中蜂、紅花油茶、川木瓜等產業,新安裝太陽能路燈22盞、黃泥埡隧道也通了……如今的龍山村,儼然成了城裡人嚮往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