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擦亮旅遊「金字招牌」貧困村吃上了旅遊飯

2020-12-12 遂寧新聞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3日7時訊(記者 冉長軍)文化是詩,風景是遠方。3月28日,全市區縣「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南川專題刊播。南川區三件作品充分展示出南川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特色風物、人文風韻、城鄉風貌之美,在南川讓你尋覓真正的詩和遠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佛山。通訊員 汪新 攝

近年來,南川不僅注重全季節體驗唱響旅遊「四季歌」,還不斷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推進業態融合,延伸了產業鏈條,讓遊客切身感受到「旅遊讓生活更美好」,同時,落後的貧困村也因旅遊富了起來,為脫貧攻堅助力。

據南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旅遊業發展漸入佳境,南川旅遊同樣蓄勢待發,還有很多「好戲」在後頭。南川開啟旅遊業發展升級進行時,依託景城鄉一體化發展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進一步擦亮「金字招牌」。

金佛山杜鵑花。 通訊員 汪新 攝

景城鄉一體化發展讓金佛山走向世界

南川旅遊資源豐富,金佛山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旅遊景區」等「金字招牌」。

以山為骨,南川正在實施「金佛山+春夏秋冬」旅遊產品提升行動,全力打造賞雪滑雪、避暑休閒、中醫藥健康養生、山地戶外運動、禪修文化五大特色主題旅遊產品。同時,把講好文化故事貫穿於金佛山旅遊開發全過程,用竹文化、茶文化、中藥文化、佛文化讓金佛山「活」起來。

堅守生態保護紅線,以景城鄉一體化發展為主線,南川著力把金佛山打造成國際旅遊度假區,深化國際項目合作,目前與奧地利合作的奧悅金佛山冰雪項目、與新加坡合作的金佛山文化產業園項目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此外,南川每年一次的金佛山國際登山賽、金佛山山地戶外運動國際救援大賽和大觀園田園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也將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金佛山走向世界還只是第一步。」據南川相關負責人介紹,立足景城鄉一體化發展,南川將實施以總投資近600億元、八大旅遊綜合體為重點的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形成新的旅遊增長點和後發動能。

未來的南川將有更多旅遊品牌走出去,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在節會遊、觀光遊、研學遊、康養遊、溫泉遊、避暑遊、健身遊、冰雪遊中,感受南川旅遊的新魅力、優服務、高品質。

金佛山杜鵑花。 通訊員 汪新 攝

隨著旅遊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南川還打造出「南、北」兩大旅遊環線。其中南部以金佛山為核心,形成世界自然遺產觀光、休閒度假、風情體驗旅遊環線,北部以大觀—黎香湖為核心形成生態鄉村休閒環線。

以金佛山為引領,「十二金釵」大觀園、山王坪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黎香湖、神龍峽等景點各美其美,聚力讓南川旅遊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明顯增強,旅遊市場規模也因此持續擴大。

旅遊帶動貧困戶脫貧農家樂旺起來了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金佛山南邊就有這樣的村莊——金山鎮龍山村,遠離城市喧囂和繁華,雞犬相聞,仿如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走進龍山村,見這裡山清水秀,綠樹成陰,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小橋、流水、綠樹,相映成趣,一棟棟灰白的農房散落山間。這個昔日的貧困村,憑藉綠水青山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避暑遊,美了村莊,富了村民。

龍山村,一棟棟灰白的新農房掩映在花簇中間。通訊員 甘昊旻 攝

龍山村地處金佛山南坡,海拔在1000米以上,過去,這裡因地處深山,發展相對滯後,成了市級貧困村。然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龍山村卻搖身變成遠近聞名的休閒避暑村?

村民黃治文家的農家樂,就在村口不遠處的公路邊,兩樓一底的新房,外牆粉刷成白色,庭院打掃得乾乾淨淨,旁邊還有一個小花園。

「要不是發展農家樂,哪裡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喲。」黃治文十分感激地說,他家有7口人,父親和弟弟是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兩個孩子上學,因病因學致貧。

2015年,黃治文東拼西湊借了10餘萬元,加上多項扶貧補助,他將老房子拆掉重建,打造家庭式農家樂,僅僅兩年,他就成功摘掉「貧困帽」。去年,他家農家樂收入達5萬餘元。

龍山村黨支部書記梁大友介紹,每年的七八月是龍山村旅遊旺季,農家樂入住率達到100%,加上農民銷售方竹筍、土雞鴨等農產品收入,村裡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旅遊火了遊客把村莊當第二個家

「剛在山上挖的水竹筍、地裡摘的蔬菜、山林裡摘的野生柴胡,新鮮得很,在城裡吃不到這麼原生態的『山珍』。」來自主城的遊客陳福貴高興地告訴筆者,他和老伴喜歡住在這裡。

今年66歲的陳福貴患有哮喘,天氣一熱就難受,尤其是夏天。他和老伴一直想尋找空氣好、不用開空調的鄉村避暑。3年前,他經朋友介紹,來到龍山村,把這裡當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

龍山村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鄉村旅遊顏值和品質。通訊員 甘昊旻 

「這裡山好、水好、空氣好,夏天不用開空調,吃的新鮮綠色食品,安逸得很。」陳福貴對龍山村讚不絕口,自從來到這裡,他就再沒有犯哮喘病。不僅如此,吸引陳福貴的,還有這裡淳樸好客的村民:房東與他結成了「親戚」,村民種的蔬菜免費送給他們,他們農忙時給房東幹一些農活,自己有時也煮好飯等採筍的村民一起吃,「這裡不宰客,住起安全放心,晚上夜不閉戶。」

如今,陳福貴和老伴已是這裡的常客,每年除了7、8、9三個月長住,平時只要有空就往龍山村跑,周末兒女一家人也來這裡度假,這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龍山村接待的幾乎都是回頭客,每年遊客走時就提前預訂下一年,預訂率達95%,有的遊客甚至還把鑰匙帶走,隨時想來就來。」梁大友說,每年7月和8月,這裡遊客爆滿,最多時村裡遊客上萬人,十分熱鬧。

龍山村旅遊火了,但配套設施卻有些跟不上。今年,該村把提檔升級放在了首位——油化村裡環山路、修建12個休閒亭、新建2個200立方米的蓄水池,新發展方竹筍、中蜂、紅花油茶、川木瓜等產業,新安裝太陽能路燈22盞、黃泥埡隧道也通了……如今的龍山村,儼然成了城裡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相關焦點

  • 吉林松原:擦亮「查幹湖旅遊」的金字招牌
    新華社長春1月2日電 題:吉林松原:擦亮「查幹湖旅遊」的金字招牌新華社記者陳俊、孟含琪、趙丹丹馬拉絞盤,冰湖騰魚。位於吉林松原的查幹湖這個冬季遊客暴增,為接待帶來了極大考驗。全民聯動,各司其職,當地在保障安全、保護環境、守護誠信上努力交上滿意答卷。從打造旅遊品牌到提升旅遊品質,東北旅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舉全城之力辦盛世冬捕數九寒天,吉林松原查幹湖的冰面上卻熱氣騰騰。
  • ...旅遊產業發展保障旅遊市場安全,全力把南川建設成為山清水秀...
    12月17日,區長張興益深入金佛山景區,調研旅遊產業發展,檢查旅遊安全工作。他指出,要充分發揮金佛山資源的稀缺性和獨特性,加快推動旅遊產業發展。要時刻繃緊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這根弦,全力保障旅遊市場安全,進一步擦亮金佛山「金字招牌」,努力把南川建設成為山清水秀旅遊名城。
  • 廣安區:「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是怎樣叫響擦亮的?
    去年4月10日,廣安區成功將「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攬入懷中,成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一年多來,廣安區積極創新理念,對標對表補齊短板,做大做強優勢品牌,鞏固提升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成果,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 路好客來 安陸市這些貧困村吃上「旅遊飯」
    路好客來安陸市這些貧困村吃上「旅遊飯」
  • 欽州市欽南區:貧困村群眾靠「山」吃上「旅遊飯」
    在黃炎才看來,地還是那三畝五分地,但種出來的三華李越來越賣得好價錢,「這主要得益於那霧山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遊客慕名而至自行採摘、買果,我也算是吃上『旅遊飯」了。」那霧山是我區沿海一帶的名山。黃炎才的李果園就在那霧山腳下。它峰巔峙立雲表,登高看觀霧海,或遠望山下的田園村舍,美不勝收。
  • 貧困村吃上了「旅遊飯」 ——荊州市最美鄉村松滋市洈水鎮樟木溪村...
    貧困村吃上了「旅遊飯」 ——荊州市最美鄉村松滋市洈水鎮樟木溪村掠影 2020-10-14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汕頭澄海區旅遊助力脫貧攻堅,貧困村吃上「旅遊飯」
    最近,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全省100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名單,仙門村榜上有名。從原來的省扶貧村,到如今的文化和旅遊特色村,仙門村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呢?我們帶您去看看。仙門村坐落于澄海溪南鎮南峙山麓東側,北依煙樓山,西望韓江支流南溪,是個自然風景秀麗的純農村居,僅有280戶約1000多常住人口。
  • 解鎖內蒙古貧困村「幸福密碼」: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趙莉霞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16日電 題:解鎖內蒙古貧困村「幸福密碼」:家門口吃上「旅遊飯」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現在知道臺格鬥杏花節、採摘節的人越來越多,旅遊高峰期村裡一天接待遊客上萬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臺格鬥村黨支部書記雲鵬如是說。
  • 婺源縣發展全域旅遊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
    這是婺源縣持續推進「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戰略的一個縮影。四季皆景,四季宜遊。近年來,婺源縣堅持以村興旅、以花為媒、以文鑄魂,在差異發展中找準市場定位、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在挖掘傳承中豐富文化內涵,不斷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帶動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走出一條具有婺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如何擦亮金字招牌?天府旅遊名縣——汶川這樣做
    提升建設推進會展現汶川創建名縣一年的喜人成績持續擦亮汶川金字招牌!與此同時,汶川也充分利用好了聯盟平臺,與名縣攜手出川赴北京、重慶、西安、浙江等地開展推介10餘次,亮相北京世園會、國際非遺節等高級別展會,刷新「無憂汶川」文旅新形象,提高聯盟產業競爭力,打響汶川天府旅遊名縣的金字招牌
  • 閬中做實叫響擦亮 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一年來,閬中市緊緊圍繞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的要求,堅持「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在產業布局、 重大項目、融合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讓文旅經濟駛上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速路」,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引擎。
  • 張興益檢查金佛山旅遊產業發展及旅遊安全工作
    張興益檢查金佛山旅遊產業發展及旅遊安全工作時指出加快旅遊產業發展 保障旅遊市場安全 全力把南川建設成為山清水秀旅遊名城這是張興益在檢查金佛山北坡滑雪場運營安全。12月17日,區長張興益深入金佛山景區,調研旅遊產業發展,檢查旅遊安全工作。他指出,要充分發揮金佛山資源的稀缺性和獨特性,加快推動旅遊產業發展。要時刻繃緊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這根弦,全力保障旅遊市場安全,進一步擦亮金佛山「金字招牌」,努力把南川建設成為山清水秀旅遊名城。
  • 查幹湖:守住「金字招牌」生態旅遊蓬勃發展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三省考察,在查幹湖考察時,希望鄉親們守護好查幹湖這塊「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查幹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遊相得益彰,要堅持走下去。
  • 舉辦成語典故大會 擦亮淮南金字招牌
    我市自被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以來,從成語典故+文化、+旅遊、+城市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積極開展與成語典故相關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擦亮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本次大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淮南廣播電視臺和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共同主辦,通過淮南發布客戶端淮南新媒體中心進行現場直播。
  • 土嶺村終於吃上了旅遊飯
    新華社武漢8月15日電  題:土嶺村終於吃上了旅遊飯  新華社記者譚元斌  誰能想到,土嶺村的村民,會吃上旅遊這碗飯。  過去因進村交通條件差等原因,土嶺村雖然距離高速收費站僅10餘公裡,卻「養在深閨人未識」,無人問津,良好的旅遊資源沒有與市場對接,村民守著「金山銀山」,仍要外出打工掙錢。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讓村民「在家能致富」?2017年1月,國網恩施供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土嶺後,著力破除阻礙旅遊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引導村民進入旅遊市場。
  • 馮彪:接力擦亮企業誠信「金字招牌」
    「北京專門過來吃福華的牛肉」「咱國產的好牛肉,吃著放心」……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大廠回族自治縣京福華肥牛火鍋城總店熙熙攘攘,不少人專門從省內外趕來,單單為了這一口放心肉。
  • 擦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金字招牌
    希望進一步密切交流合作,持續擦亮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這塊「金字招牌」,攜手開創友好合作新局面。積極推動新一輪更高水平開放,在自貿區建設方面更好學習借鑑新加坡先進經驗,推動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積極培育服務業合作新亮點,推動兩國企業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醫療技術、金融、智慧財產權、高端商務服務、運輸物流、旅遊會展、健康養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積極開展科技創新領域合作,互設離岸創新基地,強化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對接;積極促進人文交流,深化學生教育、青年交流、文化旅遊等多領域合作。
  • 景德鎮:擦亮「金字招牌」 彰顯品牌力量
    以國家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立足文化優勢,擦亮「金字招牌」,打造一批國家級、國際化的陶瓷文化品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貢獻「景德鎮力量」,景德鎮正行穩致遠。沒有同構性的陶瓷文化資源孕育了城市絕美的「文化容顏」:景德鎮歷史文化悠久,擁有御窯廠等不可移動文物770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48處,完整的陶瓷歷史文化生態在全世界獨樹一幟;景德鎮陶瓷產業配套體系完備,涵蓋了日用瓷、高技術瓷、建衛瓷、藝術瓷等各個品類;景德鎮陶瓷人才聚集,目前擁有國內唯一的景德鎮陶瓷大學等4所高校,陶瓷技能人才5萬多人、大師300餘名,同時有3萬多「景漂」在景德鎮創業尋夢,形成了獨特的「景漂」現象;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 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婺源縣發展全域旅遊擦亮「最美...
    這是婺源縣持續推進「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最美鄉村」戰略的一個縮影。四季皆景,四季宜遊。近年來,婺源縣堅持以村興旅、以花為媒、以文鑄魂,在差異發展中找準市場定位、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遊、在挖掘傳承中豐富文化內涵,不斷擦亮「最美鄉村」金字招牌,帶動全縣70%以上人口吃上「旅遊飯」,走出一條具有婺源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佛山福地 大美南川 南川旅遊+美食玩出新花樣
    第八屆金佛山旅遊文化節暨首屆「南川味道」美食擂臺賽由重慶市餐飲協會、南川區商務局、南川區旅遊局主辦,旨在進一步發掘南川特色美食,弘揚美食文化,豐富南川「旅遊+美食」產品,促進商旅融合,加速全區商貿和旅遊產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