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101大樓2005年12月31日正式落成啟用。圖為元旦凌晨狂歡的車流經過大樓附近街道時的情景。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迄今世界第一高樓的臺北101,就是當年臺灣政府的一個「面子工程」,整個規劃充滿了好大喜功的樂觀期望 文/梁良有「上海101」之稱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不久前剛落成啟用。這座中國第一高樓若就純粹物理數據,不含天線的高度只有492米,還比臺北101大樓略低16米,但加上天線就可能比臺北101高。
不過最可能先超越臺北101高度的,應該是明年蓋好的杜拜世界高樓。
然而,若就經濟效益和心理因素來比較,位在上海市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顯然已超越了位在臺北市的臺北101,因為上海市正在欣欣向榮地高速發展,而臺北市卻在一步一步地走下坡。
屬於臺北101的黃金盛世是何其短暫!
位於臺北市信義區黃地段的信義商圈,緊鄰臺北市政府、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等重要地標的臺北101大樓,是臺灣在推動貫穿臺灣南北交通的高鐵之後,第二個採用BOT方式獎勵民間投資的大型開發案——它由臺灣12家銀行及產業界共同出資興建,業主是臺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整幢大樓造價580億元新臺幣,由著名建築師李祖原負責設計及監造。近日以龍的造型和一棟200坪的房子要價7000萬人民幣而打響知名度的北京豪宅「盤古大觀」,也是由李祖原負責設計及監造的。
樓高508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的臺北101大樓開始規劃之時,是在1997年,當時亞洲很多國家都被金融風暴打得灰頭土臉,臺灣卻是亞洲四小龍之中唯一倖免於難的地方,因此官民都信心滿滿,要在位於地震帶上的臺灣土地上建一幢世界第一的摩天大樓,向全世界彰顯我們「人定勝天」的經濟和科技實力。
臺北101大樓於1998年1月動工興建,至2003年才建成開幕營運。施工長達5年,初期先碰上了1999年的9·21大地震,幸運地未釀災情;但到了後期的2002年3月31日,又碰上了另一個7.5級大地震,造成興建至56樓的建築吊車墜落,共5名人員傷亡。
不管當年執政的國民黨政府願不願意承認,臺北101這個工程就是他們的一個「面子工程」,整個規劃充滿了好大喜功的樂觀期望。臺北101,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其英文名TAIPEI101除代表臺北外,還有「Technology、Art、Innovation、People、Environment、Identity」(科技、藝術、創新、人性、環保、認同)的含義。101,除代表高度101層樓,也代表了超越滿分,再上一層樓的吉祥意涵。0與1的數字,也表現了大樓的高科技視野。大樓外形呈竹節型的臺北101,每8層作為一單位,取其8為「發」的好兆頭,傳達「成長盛開」的概念,像是向上長高的竹子或盛開的花朵,步步高升。加上26樓外的古代銅幣,每8層樓的如意造型,讓這棟看似時髦又摻雜中國風的建築物顯得別有新意。
不幸的是,當這幢大樓落成啟用之時,國民黨政府卻已被輪替,換成由不懂經濟只懂個人搞錢的阿扁政府執政,加上全球的經濟環境因素,這幾年臺灣的經濟不景氣,使臺北101的出租率一直不太理想,大樓落成後至今已虧損近120億元新臺幣。在漂亮的101董座陳敏燻不斷衝刺下,去年臺北101的出租率才逾七成,但今年8月下旬卻又傳出臺北101因為打算提高兩成租金,以致承租多年的位在2樓的SOGO精品百貨以及位在5樓的中國信託分行都確定要退租,租約一到就不再續約。
雖然陳敏燻樂觀地向新聞界表示,大樓2樓的部分將規劃成為珠寶、鐘錶區,鎖定高階消費的行家,5樓部分由於剛好是通往觀景臺的必經之地,位置相當優勢,已有國際精品業者相中。不過此事反映了臺北101的商業價值其實未如理想。
當然,對觀光客而言,頂著「世界第一高樓」光環的臺北101還是非看不可的,花350元新臺幣的門票,乘坐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最快速的電梯(上行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鐘1010米,相當於時速60公裡)到89樓的室內觀景臺,可以居高臨下地看看整個臺北市的面貌。
而對居於斯的臺北市民來說,這個臺北市的新地標在這幾年做得最成功的還是它的形象活動,尤其是自2004年開始的跨年煙火秀,已成為前往市政府廣場參加完跨年晚會的民眾緊接著最期待的節目。
在2005年的跨年煙火秀上,索尼公司全額贊助2000萬元新臺幣,為他們新推出的電視機品牌BRAVIA大打廣告,引起相當大的轟動,算是將臺北101大樓的廣告價值作了一次世界級的示範,從此使101每個晚上的外牆燈光秀也增加了幾許廣告色彩。
此外,世界聞名的法國蜘蛛人阿朗侯貝於2005年1月25日徒手攀登上臺北101大樓,刷新了他自己在1997年攀爬452米高的吉隆坡雙子星大樓的紀錄,也是使臺北101再次揚名的有趣花邊。可是,臺北101原先想做的「國際金融中心」,打從啟用那一天至今都沒辦法做到。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