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央下令對印自衛反擊

2020-12-20 騰訊網

印度當局在談判桌上沒有達到目的,為了侵略中國領土,就企圖用武力改變邊境狀況,於是乘中國單方面停止在邊境20公裡內巡邏之機,從1961年起,開始推行其「前進政策」,不斷在邊境地區挑起武裝衝突。

印軍先在西段邊境不斷越界偵察、演習、設卡,到1962年9月,共蠶食我領土3000多平方公裡,設立入侵據點43個。 在東段,印軍於1962年上半年沿「麥克馬洪線」建立約24個新哨所,並越過「麥克馬洪線」在克節朗河谷的扯冬建立入侵據點。

印度政府一意孤行,他們還大肆造謠說「中國侵略印度」,混淆國際社會的判斷力。加之國際敵對勢力利用西藏平叛和中印邊境爭端掀起的反華噪音,一些國家不明真相,打著「和平」、「中立」的旗號,對尼赫魯表示了同情,使得中印邊境鬥爭更加複雜化。

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 會議由毛澤東主持,外交部的喬冠華和總參謀部的雷英夫,首先報告了中印邊境衝突的情況以及各方面的反映。

毛澤東坐在那裡認真地聽著,不停地皺著眉頭,接著說:「多年以來,我們採取了許多辦法想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印度都不幹,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

毛澤東吸了口煙,繼續說:「俗話說,不打不成交,也許我們反擊一下,邊境才能安定下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才有希望實現。但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不行的。」

毛澤東說完後,會議接著討論中印兩軍的實力對比和能否打得贏的問題。 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的張國華本來在內地養病,接到中央領導和中央軍委總部的命令後,這個曾經領導解放過西藏的將軍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北京來參加重要會議,他深深知道,保衛祖國的領土比調養自己的身體更重要。

毛澤東問張國華:「聽說印度的軍隊還有些戰鬥力,我們打不打得贏呀?」 張國華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 毛澤東說:「也許我們打不贏,那也沒有辦法。打不贏時,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們自己沒有本事。最壞的結局無非是印度軍隊侵佔了我國的領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國的神聖領土,這是世人皆知、天經地義、永遠不能改變的。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來。」

大家在對形勢進行分析研究後,一致認為戰勝印軍是有把握的,印度軍隊雖然狂妄自大,戰鬥力卻比較差,沒什麼可怕的。 毛澤東一再提醒大家,我們沒有同印度作戰的經驗,萬萬不可輕敵,更不能產生浮躁的情緒,一定要認真準備,精心布置。 至於反擊作戰的方案,大家同意總參部和張國華司令員共同擬制的計劃。

這次會議根據總參部提出的建議,把對印度的反擊時間定在10月20日,即這次會議兩天以後。前線總指揮為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

張國華在出發之前,中央領導又一次召見他。毛澤東站在巨幅地圖前,香菸還在他的手指間冒著一縷縷的煙霧,而另一隻手做了個插的姿勢,說:「我們插進去,不打。」 毛澤東又變換了一下姿勢,像是自言自語:「21平方公裡,2000多人,作個願望是可以的,但事實上辦不到。」 毛澤東把煙放在嘴裡,深深地吸了一口,許久,他指著印軍的據點把大手揮了一下,同時又提高聲音說道:「掃了它!」 毛澤東說完之後,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為了準備在西藏地區同印度進行長期鬥爭,加強西藏地區的防衛力量,中央軍委向軍區下達了調軍命令。

電文如下:

第五十四軍率第一三○師,於10月21日由四川雅安地區出發,進入西藏隆子、澤當、曲水地區集結待命,駐南充地區的第一三四師也立即準備,待命入藏。

為了防止印軍在中印、中錫邊境的薄弱地區向中國境內進攻,西藏阿里支隊和中印邊境西段的空喀山口防區各哨卡,以及駐守在中錫邊境亞東地區的部隊,務必提高警惕,加修工事,嚴防印軍襲擊。

此外,空軍應立即調1個85高炮營進駐這兩個地區。

遵照中央軍委的作戰命令,西藏軍區前線指揮部在認真研究了敵情、地形後,針對印軍的部署特點和戰區地形,決心集中藏字四一九部隊所屬3個步兵團、第十一師2個團、山南軍分區步兵第二團和軍區炮兵第三○八團2個連、工兵第一三六團一部共1.03萬人,從兩翼攻擊,並向印軍左翼實施主要突擊,同時迂迴其側後,中間正面牽制,將敵分割成數塊,採取各個殲滅的戰法,首先殲滅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爾後殲滅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的印軍。

具體部署:

以藏字四一九部隊第一五五團和第一五七團1個營從印軍左翼卡龍、槍等實施主要突擊,殲滅卡龍、槍等地的印軍。

第一五七團主力向印軍左側後迂迴章多、搗毀印軍第七旅旅部和後勤供應基地。

第一五四團向印軍右翼突擊,攻殲沙則和克寧乃橋地區的印軍。

第三十二團第二營和山南軍分區守點分隊,在正面牽制印軍。以炮兵第三○八團2個120毫米迫擊炮連和第十一師2個82毫米迫擊炮連組成輕便炮群,配置在拉則、塔拉地區,支援步兵戰鬥。

第三十二團(欠1個營)主力集結于勒和得芒之間,並指揮位於錯那的第三十一團第二營為預備隊。 第十一師高炮營配置在麻麻、薄山口、寶丁山口一線,擔任對空掩護,保障後方運輸的安全。

各部隊達成合圍態勢後,迅速向中心突擊,圍殲扯冬、絨不丟、扯果布等地的印軍,並攻佔哈東拉山口、桑採拉山口,阻止印軍南逃北援,力爭全殲印軍第七旅。

此外,為配合各部隊在克節朗方向的作戰行動,張國華還根據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命令昌都軍分區在察隅方向,以兩個營的兵力對嘎靈公的印軍實施佯攻。

林芝、山南軍分區部隊各一部,向拉木多山口、那玉山口、如玉、阿夏比拉和棒山口等地推進,逼近「麥克馬洪線」,迷惑和牽制印軍。

命令第十一師組織精幹指揮所,率第三十三團主力於10月22日進至錯那附近,做好戰鬥準備,以保障克節朗方向作戰部隊的側後安全,並在必要時支援克節朗方向作戰。

為配合中印邊境東線的反擊作戰,拔除西段印軍的侵略據點,新疆軍區和前線指揮部遵照中央軍委的部署,決心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反擊作戰。也就是要以「雄獅搏雞」之勢,拔除印軍的據點,採取迂迴包圍的戰術,關門打狗,各個擊破,力求全殲,並及時轉移兵力,迅速擴大戰果,力爭全部清除印軍入侵據點。

阿里支隊和空防區各哨卡,採取積極防禦,牽制當面印軍,隨時準備殲滅向中國邊防部隊進攻的印軍。

中央軍委所以將主要反擊方向選在東段,是因為印軍在這裡佔地大,兵力多,有仗可打,避免了因戰線太廣而消耗精力。

另外,從地理氣候條件來分析,東段作戰條件比西段要好得多,便於集中使用兵力,有大量擊潰印軍有生力量的戰機。 更重要的是,東段是印軍已經佔領、力求鞏固並確保的地方,並以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作為資本。因此,在東線作戰,就可以打掉印軍的囂張氣焰。 參戰部隊向「麥克馬洪線」進行反擊,不僅增加了殲滅印軍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在事實上否認「麥克馬洪線」,有效地打擊印度當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場自衛反擊戰就要開始了。

參考資料:《保衛邊疆:解放軍發動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

更多內容,請到我的主頁-若塵天下,喜歡請關注。

相關焦點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與印度國運之戰
    10月20日,中印邊界反擊戰開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即向各部隊發布對印軍俘虜的管理規定,特別強調一律不許殺害、不許虐待、不許侮辱、不許捆綁、不許沒收私人財物。 在中印邊界全線,中國軍隊進行的為15天的反擊作戰,使得印度政府宣布全國進入了緊急狀態。同時,尼赫魯親自接管了印度國防部。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一戰打出國威,給我們留下了哪些財產
    在對印自衛反擊戰前,印度已經多次越過中印邊境並逐步侵犯中國領土。雖然中印展開多次協商交涉,但都無疾而終。後來衝突擴大,兩國邊防軍更是展開激烈交火。忍無可忍、無需再忍。1962年,中國決定對印展開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只持續了不到半年,但對兩國都意義重大,更是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財產。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以戰止戰橫掃敵軍,打出數十年和平
    五十多年前,印度尼赫魯政府悍然挑起一場大規模的侵蝕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國政府被迫進行了一場短促而有限的自衛反擊戰,並全勝收兵。自此之後,祖國的西南邊陲保持了數十年的相對穩定。1951年,印方趁中國抗美援朝之際,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面對印度方面的得寸進尺和咄咄逼人,中國方面對於印度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著克制和忍讓態度。到了1959年,中國中央政府平息西藏叛亂之後,印度的尼赫魯政府又開始大量增加軍費,買了外國不少飛機、坦克、飛彈等先進武器裝備,積極擴軍備戰。
  • 對印自衛反擊戰大勝後,我軍不從藏南地區撤回行不行
    1962年解放軍徒步翻山越嶺攜帶給養彈藥    1962年解放軍在追擊印軍    1962年俘虜大批印軍    面對印度的不斷侵略,面對美英蘇的巨大壓力,1962年10月,剛從抗美援朝、金門炮戰、三年自然災害中騰出手來的毛主席大手一揮說:「掃了他!」決定分東西兩線,同時對印實施自衛反擊戰。  西線為喀喇崑崙山阿克賽欽地區(就是今天中印冰天雪地對峙中的班公湖附近一帶),東線為達旺等藏南地區。
  • 這兩位江西籍貫的將領,都參加過1962年的自衛反擊戰,他們都是誰
    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指在1962年11月,我國邊防軍,在面對外敵的挑釁,拿起手中的武器自衛反擊,因此這場戰役也稱之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而敵方則稱之為瓦弄之戰。這場戰役前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反擊敵人侵佔我國的地盤,第二階段是進攻,追殲敵軍大獲全勝。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1962年對印作戰老將陰法唐:我軍不輕易動,要動就來大的
    1962年9月,中央軍委電令邊防部隊恢復了自1959年起中國單方面停止的巡邏。此時,邊防部隊發現印軍在克節朗河南岸建立了哨所,越過了「麥克馬洪線」。很快,我軍獲得印軍將繼續推進的情報,中央軍委決定西藏、新疆兩個軍區準備自衛反擊。周恩來親自下令,調撥500輛剛出廠的「解放」卡車,沿著川藏公路緊急輸送人員、物資。
  • 1962年對印反擊戰,印度將軍逃跑時,解放軍班長用衝鋒鎗將他擊斃
    1962年10月1日,印度國防部長梅農,召集印軍高級將領,召開軍事會議。在會上,梅農說:「尼赫魯總理已前往倫敦參加大英國協總理會議,臨行時授權我制定一份與中國軍隊的作戰計劃。在中印邊境東段,我們要佔領塔格拉山脊,將中國軍隊趕出塔格拉山;在中印邊境西段,要拔除中國軍隊的二十一個據點,佔領全部阿克賽欽地區。」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勝利後,蘇聯和美國為何不願出兵幫印度?
    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百廢待興正建設社會、發展經濟的時候,由於二戰遺留的問題,其實軍事方面一直是「南徵北戰」。 先是抗美援朝打響了漂亮的第一仗,後又因為中印邊境的摩擦開展了自衛反擊。
  • 1962年對印反擊,前線否定總參方案,師長7天5夜穿插貝利小道
    作者:忘情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在過去三年時間裡一忍再忍,已經忍無可忍的中國軍隊,發起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此次作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20日至28日。第二階段從11月17日至20日,實際只打了4天。
  • 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缺吃少穿的中國軍隊,是如何戰勝印度的?
    ▲中印戰爭路線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便是在後勤物資保障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憑藉優於敵軍的意志與鬥志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驅逐了入侵者。那麼當時的後勤保障狀況到底如何?我軍又是如何取得戰爭勝利的呢?
  • 1962年中印開戰,我軍獲勝後主動後撤40裡,蔣介石不理解
    1962年10月18日,印軍總參謀部下令全面攻擊! 印軍數百門火炮打出的數萬發炮彈飛向中國的土地——邊防哨所。印方悍然挑起了大規模侵蝕我國領土的戰爭。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1959年3月10日,散布達賴喇嘛去西藏軍區機關駐地觀看文藝演出有危險的謠言,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阻攔達賴喇嘛前往,並打傷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桑頗·才旺仁增,並殺害政府工作人員。並宣稱「同中央決裂,為爭取西藏獨立而幹到底」。1959年3月17日,達賴喇嘛出逃印度。印度政府決定給他庇護。達賴喇嘛隨後組建了印度流亡藏人政府。
  • 解放軍老兵回憶:1965年,我11師再次對印自衛反擊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為支援巴基斯坦的反侵略戰爭,陸軍11師在西藏亞東中印邊境實施戰略佯動,部隊進駐乃堆拉山口等邊防要點,再次對印軍進行了自衛反擊,迫使印軍拆除了大量據點後撤,有力配合了戰略目標的實現,這是張老隨所在連隊參與行動的片段回憶。
  • 1962年解放軍生產師奔赴高原,全殲印軍王牌旅
    上世紀60年代初,印度在中國邊境地區推行「前進政策」,不斷蠶食我國領土,我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奮起反擊,首先殲滅了印軍一個旅,然而印度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不斷向邊境地區增調兵力,妄圖展開反擊。
  •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中國速戰速勝的原因是啥?主要有三點
    而在我國一再容忍且多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不是我國本意的對印自衛反擊打響了。結果顯而易見,中國速戰速決,印度速敗撤回自己的領地。那如今來看,當時我軍為何能夠做到速戰速決呢?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佔據地理優勢和戰略優勢;從當時的時間進度來看,由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天氣和當時交通情況,容不得我軍將進攻速度放緩。
  • 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發生的那場戰爭,讓印度的國際地位不復存在
    自1951年開始,印度以為中國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朝鮮戰場,就以麥克馬洪線為由,一直蠶食中國領土,到1959年、1960年時小動作更是達到了頂峰,印度以為中國還未從上一場戰爭損耗中恢復過來,想抓緊佔便宜。
  • 對印自衛還擊作戰,為什麼說打出了國威軍威?前線總指揮是誰?
    1962年,我國被迫進行了對印自衛還擊戰,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自衛還擊作戰。這一戰,為什麼說打出了國威軍威?這一戰,前線總指揮是誰?一、戰爭起因:中印邊界爭議地段多,印度得寸進尺,野心勃勃,打死我邊防軍民多人中印邊界全長1700多公裡,分西、中、東3段。
  • 對印自衛反擊戰,負責前線指揮的軍長張國華,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對印自衛反擊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當時印度強佔了我國藏南地區9萬多平方公裡的領土,不僅如此,還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不斷蠶食我國邊境,屢次挑起事端。1962年10月,印軍悍然在中印邊境全線發動了大規的模武裝入侵。
  • 此人是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戰鬥英雄,只有小學文化,正廳級光榮退休
    那是1962年,印度誤判了形勢,看到我國處於經濟困難時期,變本加厲悍然進軍我國藏南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衛我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對印軍實施了自衛反擊戰。戰鬥僅歷時一個月,便以我國大勝結束,我方共擊斃、俘獲印軍87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