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解放軍生產師奔赴高原,全殲印軍王牌旅

2020-12-16 歪史正說

上世紀60年代初,印度在中國邊境地區推行「前進政策」,不斷蠶食我國領土,我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奮起反擊,首先殲滅了印軍一個旅,然而印度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不斷向邊境地區增調兵力,妄圖展開反擊。

54軍軍長丁盛、副軍長韋統泰等

根據「打狠、打痛」敵人的指示,西藏軍區決心組織第二階段的戰鬥,再消滅印軍2-3個旅。然而僅憑邊防部隊及軍分區的力量完成這一任務顯然有一定的難度,於是向高原增兵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那麼要抽調哪支軍隊入藏作戰呢?熟悉軍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後來被抽調參與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是54軍130師,那麼為什麼是54軍呢?

理由其實很簡單,54軍有高原作戰經驗。54軍曾經執行過入藏平叛任務。

1959年3月11日,第五十四軍奉命組織一個小型指揮所(簡稱丁指),由軍長丁盛率領入藏執行平叛作戰任務,統一指揮步兵第134師、第11師作戰。同時由成都軍區副司令黃新廷組成指揮所(簡稱黃指),指揮步兵第130師、第42師前指和昌都警備區部隊,平息昌都地區的武裝叛亂。

以54軍為主力的平叛部隊,歷時三年先後完成了山南地區平叛作戰,納木湖地區平叛作戰,麥地卡地區平叛作戰,一號地區(包括洛隆、碩督、邊灞、沙丁等四個縣)平叛作戰,二號地區(指以聶榮宗為中心的巴青、黑河、安多、位於青藏交界處)平叛作戰,寧靜、三巖地區平叛作戰。

1960年12月30日,54軍在平亂戰鬥中克服高原、氣候等種種不利因素,出色完成鞏固邊疆的任務,奉命於1961年內全部撤回駐定四川歸建。回到駐地後,54軍進行了精簡,轉而從事生產建設任務。

1962年10月16日,對印自衛反擊戰打響後,考慮到54軍有著豐富的高原作戰要驗,於是急令54軍軍長丁盛率130師趕赴高原參戰。10月19日、20日,130師各部先後從四川省犍為、夾江、雅安等地出發,沿川藏、青藏公路向戰區開進。

54軍130師馬不停蹄進至前線後,僅進行10餘天的休整和戰前準備,便馬上向瓦弄之敵第11旅發起了全面進攻。印軍第11旅是印軍第四師的王牌部隊,該旅下轄4個步兵營、2個炮兵連及旅部勤務分隊,共約1800-2100人。

戰鬥於11月16日4時40分發起,經過10小時激戰,印軍前沿主陣地絕大分被攻克,印軍第四軍軍長卡爾中將和第十一旅旅長,帶部分人員於14時許乘飛機逃跑。至20時40分解放軍全部攻佔瓦弄,瓦弄之印軍除一部分被殲,大部分潰逃至高山峽谷,深山密林之中。

瓦弄之戰,解放軍54軍130師共殲滅印軍第11旅1256人,以一個生產師硬撼印軍王牌師,不但沒有落於下風,反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打出了軍威、國威。

相關焦點

  • 1962年對印反擊戰中,指揮取得瓦弄大捷的丁盛,後來怎麼樣了?
    新中國成立後,在解放軍王牌軍中,有一個軍被譽為「王牌中的王牌」,它就是54軍。54軍為何會獲得如此讚譽呢?因為它的戰鬥力太強了,有多強呢?哪裡有硬仗,它就會被上級派到哪裡!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三場對外作戰,該軍都參與其中打滿全場,一個不落下。
  • 向印軍反擊石頭戰的是哪支部隊?老對手再戰,中國王牌149師VS印度33軍
    對印作戰戰功赫赫這次中印邊境衝突,戰火可能重燃,神秘的149師也顯露鐵軍面目。149師前身18軍52師在西藏駐紮長達18年,參加了包括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在內的一系列藏地軍事行動。 尤其是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全殲印軍第7旅俘虜旅長達爾維準將,擊斃62旅旅長豪爾辛格準將,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參戰部隊中戰功首屈一指。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真實的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潰30萬印軍,讓世界輿論一片譁然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和印度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中印關係開始惡化。 上世紀50年代末,西藏發生了一些問題,解放軍出面平定,印軍趁機向中國境內推進,佔領了中國一部分領土。中國邊防軍保持了克制,但是印軍卻得寸進尺,不斷侵略中國邊境領土。
  • 對印作戰為何能勝?兩位戰鬥英雄用鮮血證明,解放軍戰無不勝
    眾所周知,對印反擊作戰是一場典型的高原山地作戰,從一戰到二戰,無數次戰鬥都表面,高原山地作戰是艱難的,即便是軍事強國也曾在高原作戰中吃虧乃至戰敗。比如二戰後期,德軍盤踞在義大利北部山區,任由盟軍如何進攻始終無法突破德軍陣地,正是德軍利用了高原作戰的地形優勢,如此來說最先搶佔高原陣地的一方則佔據地形優勢。而作為侵略者的印軍,正是率先佔領了高原地區的關鍵位置,解放軍如何打贏這場仗呢?對印軍的首戰是和侵略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第7旅作戰,這是一支被印軍視為「王牌」的部隊。
  • 1962年對印反擊戰:解放軍橫掃印軍,打出五十年和平!
    而在1951年到1958年期間,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務繁忙並且還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根本無暇顧及中印邊境問題,印度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開始不斷的入侵我國領土,但由於中國一直保持著和平談判優先的準則,兩國基本上還維持著表面的和平,可是在1959年後,印度政府的野心愈加膨脹,讓中印邊境的局勢愈發嚴峻,使得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最終導致談和失敗,而對於印軍此時的舉動,我國解放軍邊防部隊在1962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與印度國運之戰
    1959年3月10日,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上層反動力量經過幾年的策劃和準備,發動了武裝暴亂。七天以後,北京發布平叛命令。為切斷叛亂分子的外逃之路,人民解放軍重兵封鎖了麥克馬洪線以北的險關隘口。 這本是中國的內政,而對麥克馬洪線異常敏感的印度,也馬上也調集了軍隊推進至麥克馬洪線最前沿。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
    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歷時1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第一階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擊方向為克節朗——達旺地區。戰前,印軍在東段和西段的兵力為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約22000人。我軍投入作戰的部隊有:西藏邊防部隊4個多團、新疆邊防部隊1個多團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區的部隊。
  • 1962年中印之戰:看解放軍是如何橫掃印軍的!
    自新中國建國以來,在印度等國的慫恿下,西藏分裂勢力日益猖獗,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我軍發兵西藏,印軍則趁此時機,在我軍無法兼顧之時,將兵線向我國境內挺進,中國部分領土被侵佔。為此,我軍暫時隱忍了下來,決定秋後算帳,但是沒想到的是印軍看到我軍尚未採取行動之後,更加肆無忌憚,開始大肆進犯我國邊境。
  • 1962年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我軍久經戰火,印軍實戰差
    1962年的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呢? 第一、我軍戰爭經驗豐富,能徵善戰,不是印軍能比的 解放軍的前身是紅軍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在1962年,我軍戰士已經經歷了近乎40年的戰火洗禮,我們先後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內戰、14年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抗美援朝戰爭。
  • 印軍1962年大潰敗,印度散發中文教材,準備迎接中方接管
    我那時很年輕,有些人把尼赫魯的講話(即尼赫魯於1962年11月20日在全印廣播電臺發表的講話)內容說給我聽,我意識到,倘若一國的總理尚且如此無助,我們普通百姓又如何能抵擋中國人的進攻在整個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從高寒缺氧的西段到叢林密布的東段,我邊防部隊表現出極高的作戰效率和高昂的鬥志,在一個月有餘的時間內,連續全殲印軍3個主力旅(即第7旅,第62旅和炮兵第
  •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解放軍迅速調集重兵,差點收復藏南地區
    印度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鄰國,但是卻一直有對外擴張的野心,在新中國剛建立的十幾年裡,頻繁的侵略中國邊境領土,對中國國家主權造成了重大威脅。1962年,忍無可忍的解放軍動用四萬官兵打垮了30萬印軍,讓印度在國際舞臺上顏面掃盡。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讓印度一直都耿耿於懷,想要報當年的一箭之仇。
  • 1962年對印反擊戰,印度將軍逃跑時,解放軍班長用衝鋒鎗將他擊斃
    半個月後,1962年10月18日,印軍總參謀部下令:開始攻擊!印軍近400門火炮打出的數萬發炮彈飛向中國的土地——邊防哨所。正式開戰!印度悍然挑起了大規模侵蝕我國領土的戰爭。印方悍然挑起戰爭。是可忍,孰不可忍!
  • 1962年,中央下令對印自衛反擊
    印軍先在西段邊境不斷越界偵察、演習、設卡,到1962年9月,共蠶食我領土3000多平方公裡,設立入侵據點43個。 在東段,印軍於1962年上半年沿「麥克馬洪線」建立約24個新哨所,並越過「麥克馬洪線」在克節朗河谷的扯冬建立入侵據點。 印度政府一意孤行,他們還大肆造謠說「中國侵略印度」,混淆國際社會的判斷力。
  • 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發生的那場戰爭,讓印度的國際地位不復存在
    自1951年開始,印度以為中國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朝鮮戰場,就以麥克馬洪線為由,一直蠶食中國領土,到1959年、1960年時小動作更是達到了頂峰,印度以為中國還未從上一場戰爭損耗中恢復過來,想抓緊佔便宜。
  • 西山口邦迪拉之戰:解放軍迂迴穿插貝利小道,打得印軍魂飛魄散
    1962年印軍4個旅約8000餘人入侵該地區。在對印自衛反擊戰爆發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於1962年11月在西藏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區對入侵印軍發起進攻。中國軍隊炮兵部隊當印軍發現中國穿插部隊出現在登班後,印軍第四師師長急忙向上級請求,將駐守色拉的62旅撤往德讓宗,但是這個請求被上級果斷拒絕了,而對62旅來說這個決定是災難性的。
  • 1962年對印作戰老將陰法唐:我軍不輕易動,要動就來大的
    1962年9月,中央軍委電令邊防部隊恢復了自1959年起中國單方面停止的巡邏。此時,邊防部隊發現印軍在克節朗河南岸建立了哨所,越過了「麥克馬洪線」。很快,我軍獲得印軍將繼續推進的情報,中央軍委決定西藏、新疆兩個軍區準備自衛反擊。周恩來親自下令,調撥500輛剛出廠的「解放」卡車,沿著川藏公路緊急輸送人員、物資。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以戰止戰橫掃敵軍,打出數十年和平
    1951年,印方趁中國抗美援朝之際,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面對印度方面的得寸進尺和咄咄逼人,中國方面對於印度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著克制和忍讓態度。到了1959年,中國中央政府平息西藏叛亂之後,印度的尼赫魯政府又開始大量增加軍費,買了外國不少飛機、坦克、飛彈等先進武器裝備,積極擴軍備戰。
  • 瓦弄大捷:丁盛帶54軍130師與印軍11旅決戰,印軍像豆腐一樣散架
    1962年印軍不顧我方警告,一步步侵蝕我國領土,不斷入侵邊境製造事端。這個時候,丁盛再次披掛上陣,率領54軍130師奔赴中印邊境的瓦弄地區。 (左:丁盛) 駐守在此地的印軍第11旅,二戰時期曾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軍團,號稱與德、日、意三國法西斯軍隊作過戰,打遍歐、亞無敵手的勁旅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摧枯拉朽橫掃印軍,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1757年,英國殖民者大邁步的踏入了印度的土地,還試圖從中印邊境上進入中國,向中國西藏發起侵略,因為英印這樣的侵略擴張行為,加上當時的舊中國政府根本無力顧及邊境防禦,便有了後來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領土和邊界爭議、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