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自衛反擊戰,負責前線指揮的軍長張國華,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06 大麗歷史說

說起對印自衛反擊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當時印度強佔了我國藏南地區9萬多平方公裡的領土,不僅如此,還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不斷蠶食我國邊境,屢次挑起事端。1962年10月,印軍悍然在中印邊境全線發動了大規的模武裝入侵。

為了維護國家尊嚴和領土安全,解放軍第18軍在張國華的指揮下奮起反擊,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最終擊退了來犯之敵,取得了巨大勝利。那麼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負責前線指揮的張國華是什麼來頭呢?後來又怎麼樣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張國華,1914年出生,江西永新縣人。他15歲就奔赴井岡山,參加了王佐、袁文才的部隊,後來該隊伍成為了紅四軍的一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國華作戰英勇,歷任戰士、司號員、基層連隊指揮員、團政委。他在戰鬥中曾三次負傷,因為表現出色,還榮獲了三等紅星獎章。

抗戰爆發後,張國華擔任過黃河支隊政委、旅政委、軍分區政委,在抗日根據地建設和開展遊擊戰爭方面卓有貢獻。解放戰爭時期,張國華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二野18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挺進中原、淮海、渡江和進軍西南的多次重大戰役戰鬥。

然而縱觀張國華幾十年的軍事生涯,最值得稱道的當屬解放西藏。當時張國華擔任18軍軍長,奉命進軍西藏,他指揮了著名的「昌都戰役」, 打開了進軍西藏的大門,使和平解放西藏的曙光突現。後來,以解放軍第18軍為基礎,成立了西藏軍區,張國華擔任司令員。

西藏和平解放後,印度並不甘心,仍然蠢蠢欲動,不斷侵擾邊境,製造流血事件。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爆發。張國華抱病來到前線指揮,他運籌帷幄,以過人的膽略提出和完善作戰方案,最後我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打出了國威軍威,使中印邊境得到了長期穩定。張國華也由此成為了印軍眼中的「戰神」。

此戰過後,張國華繼續主政西藏。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他克服各種困難,勤勤懇懇地工作,為西藏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67年,張國華被調到四川工作,但令人惋惜的是,僅僅五年之後,他就因為長期勞累,最終病發去世,年僅58歲。

相關焦點

  • 指揮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張國華,取得戰爭勝利,後來的結局如何?
    在抗日戰爭之後,中國其實還有過好幾次為了守衛國家領土而發起反擊的戰役,比如對越戰和對印自衛反擊戰,今天要給大家重點講的是發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張國華從十五歲起就進入了部隊,他是個有才華也有勇氣的人,後來在鬧土地革命的時候,張國華更是幾次拔尖出頭,從一個小小的士兵慢慢做到了團政委這樣的中心職位,大大小小的戰役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無數的傷痕,他還因此獲得了組織上頒發的獎章。
  • 1962年對印反擊戰中,指揮取得瓦弄大捷的丁盛,後來怎麼樣了?
    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三場對外作戰,該軍都參與其中打滿全場,一個不落下。那麼這支王牌軍的首任軍長是誰呢?他就是被譽為「丁大膽」的開國少將丁盛,說起丁盛,年輕的軍迷們可能很多都不熟悉,但是如果提到電視劇《亮劍》中的丁偉,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對了,丁偉的原型就是丁盛 。
  • 這兩位江西籍貫的將領,都參加過1962年的自衛反擊戰,他們都是誰
    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指在1962年11月,我國邊防軍,在面對外敵的挑釁,拿起手中的武器自衛反擊,因此這場戰役也稱之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而敵方則稱之為瓦弄之戰。這場戰役前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反擊敵人侵佔我國的地盤,第二階段是進攻,追殲敵軍大獲全勝。
  • 對印自衛還擊作戰,為什麼說打出了國威軍威?前線總指揮是誰?
    1962年,我國被迫進行了對印自衛還擊戰,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自衛還擊作戰。這一戰,為什麼說打出了國威軍威?這一戰,前線總指揮是誰?一、戰爭起因:中印邊界爭議地段多,印度得寸進尺,野心勃勃,打死我邊防軍民多人中印邊界全長1700多公裡,分西、中、東3段。
  • 對印自衛反擊戰大勝後,我軍不從藏南地區撤回行不行
    決定分東西兩線,同時對印實施自衛反擊戰。  西線為喀喇崑崙山阿克賽欽地區(就是今天中印冰天雪地對峙中的班公湖附近一帶),東線為達旺等藏南地區。其中,西線反擊戰由新疆軍區負責;藏南地區的東線反擊戰由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開國中將具體指揮。  張國華是老井岡,15歲時便是井岡山王佐部的司號員,後成長為劉鄧大軍的一員猛將,當年率部從四川入藏解放了西藏。
  • 西藏軍區首任司令員,指揮對印自衛反擊戰,人稱佛光將軍,他是誰
    這位將軍非常厲害,他是西藏軍區首任司令員,曾經指揮過對印自衛反擊戰,參與領導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與建設事業,作出了永不磨滅的貢獻,被人民譽為「佛光將軍」,他是誰,生平如何,下面咱們就一起來回顧下。將軍他就是張國華,出生在江西井岡山北麓的永新縣北鄉當邊村一戶農民家庭,很小就在田間勞作,因家境貧寒,只讀了四年半私塾。
  • 他參加了對印自衛反擊戰,不是師長,但被授予少將軍銜!
    他參加了對印自衛反擊戰,不是師長,但被授予少將軍銜!本文由百家號「江西老徐」原創,侵權必究!從1961年到1962年9月印軍先後在西段邊境的中國領土上建立了43個入侵據點,侵佔中國領土4000平方公裡。中印邊境摩擦日益緊張的今天,人們對55年前的那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充滿好奇,那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仗是如何打的?有何經驗教訓?
  • 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缺吃少穿的中國軍隊,是如何戰勝印度的?
    ▲中印戰爭路線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便是在後勤物資保障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憑藉優於敵軍的意志與鬥志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驅逐了入侵者。那麼當時的後勤保障狀況到底如何?我軍又是如何取得戰爭勝利的呢?
  • 自衛反擊戰中殲敵最多部隊:首任軍長是遠徵軍名將,又成開國上將
    熟悉我軍軍史的朋友們都知道,55軍是1979年自衛反擊戰中戰果最大,殲敵最多的部隊。值得一提的是,55軍的首任軍長是遠徵軍名將陳明仁,他在1955年又成為開國上將。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陳明仁和55軍的大體情況。
  • 「對越自衛反擊戰」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誰的軍銜最高?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又發生了一次局部戰爭,即今天人們口頭上說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一方無止境地挑釁中國,中國不得不派遣軍隊回擊。但是,在中國軍民的反攻下,越南軍隊被擊退了,只剩下一個背影。值得注意的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國有9支部隊參加了對敵作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志願軍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有幾個軍長成...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擔任11軍軍長一職。對越反擊戰之後,陳家貴的軍銜沒有發生變化。2016年,陳家貴在昆明總醫院去世,享年98歲。 1963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指揮系。後任師長、副軍長、軍長。1988年軍銜時,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在此之前,他沒有授過軍銜,所以他軍銜晉升跨度很大。 2007年7月,張序登去世,享年82歲。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負責前線指揮,那麼軍長政委哪裡去了?
    在慘烈的金門戰役中,負責前線指揮的是28軍副軍長蕭鋒。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有些納悶,28軍軍長和政委是誰?這麼重要的一場大戰,他們哪裡去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 對越反擊戰,張萬年打的有多猛?軍長發火,命令他遵守條令
    張萬年後來在對越反擊戰中聞名主要還跟越方的宣傳有關,越方當時喊出口號:「消滅一二七,活捉張萬年」。後來人們普遍認為張萬年就是越軍的剋星,為什麼越軍如此害怕張萬年? 當然,這次考察,沒想到10年後,他指揮部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作用。1969年,張萬年正式接管廣州軍區43軍127師師長之職務,一幹就是12年。
  • 對印反擊,偉人對著地圖深思,大手一劈:掃了它
    1962年對印反擊戰,有著複雜的國際背景,當時中國與美、蘇均交惡。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想趁機佔我領土。中方從中印傳統友誼出發,一直讓軍隊保持克制和忍讓。但克制和忍讓沒有讓印度人醒悟,反而以為我軟弱可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事端。
  • 金門戰役失利後,負責前線指揮的副軍長蕭鋒,最終怎麼樣了?
    在福建地區,葉飛指揮的華野10兵團相繼取得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和漳州戰役的勝利,攻佔廈門之後,金門頓時就成為了一座孤島了。當時駐守金門的是國軍李良榮部,人數不到兩萬人。反觀10兵團,坐擁十萬人馬,士氣如虹,隔海虎視。整個部隊從上到下,都瀰漫這一股傲慢輕敵的氛圍,認為拿下金門輕而易舉。
  • 對印自衛反擊戰:看我最強「掉隊兵」的表演
    說它不大,畢竟對於我們來說只是有限的可控的,投入不大兵力的一個反擊戰;說它不小,畢竟是亞洲兩個大國之間的兵戎相見,而且還曾一度讓某國的國都一片混亂。很多人知道這場戰爭,但是也就是從歷史課上知道這場戰爭的名字。對於這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我在這裡不再贅述。而我要呈現給大家的是一個臨時組成的的戰鬥小組,在印軍懵懵懵懵的炮兵陣地的即興表演。
  • 解密:對印自衛反擊戰始末
    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西藏地區和印度發生衝突,之後印度軍隊開始入侵中國領土,我邊防部隊被迫還擊,由此爆發了舉世矚目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為瓦弄之戰。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雙方的衝突來源已久。後來印度頻頻越過中印邊境建立軍事據點,更加引發了中國政府對印方的不滿。在外交交涉的無果下,兩國的衝突爆發了。當時中國早已警惕印方的反常的行為,毛主席指示要做好準備,精心備戰,打滅印度的囂張氣焰。於是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國邊防部隊立即進入了戰備狀態。
  • 62年對印作戰老將軍:解放軍不輕易動,要動就來大的!
    在這種形勢下,一場捍衛中國領土的自衛反擊戰,已經難以避免。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爆發前,解放軍和印度士兵在邊界對峙。緊急軍令,「速到拉薩接受任務」隨著印度得寸進尺,中國做好了可能爆發戰爭的預案。1962年6月,時任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地委書記兼江孜軍分區政委的陰法唐,接到了一封電報:速到拉薩接受任務。
  • 1962年對印作戰老將陰法唐:我軍不輕易動,要動就來大的
    在這種形勢下,一場捍衛中國領土的自衛反擊戰,已經難以避免。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爆發前,解放軍和印度士兵在邊界對峙。緊急軍令,「速到拉薩接受任務」隨著印度得寸進尺,中國做好了可能爆發戰爭的預案。在對敵人部署、地形條件進行了反覆偵察後,身在前線的張國華和419部隊陰法唐等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10月20日凌晨,解放軍正式對印軍展開反擊作戰,採取了夜行曉襲的戰術——在夜色掩護下穿插、迂迴到敵人側翼和背後隱蔽待機;清晨時分對印軍展開突然襲擊,打得對方措手不及。印軍的工事主要是地堡,解放軍與印軍短兵相接,逐個地堡進行攻擊。「客觀地說,這時印軍的士氣比較高。
  • 1962年,中央下令對印自衛反擊
    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的張國華本來在內地養病,接到中央領導和中央軍委總部的命令後,這個曾經領導解放過西藏的將軍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北京來參加重要會議,他深深知道,保衛祖國的領土比調養自己的身體更重要。 毛澤東問張國華:「聽說印度的軍隊還有些戰鬥力,我們打不打得贏呀?」 張國華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