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縣發現獨特遼代壁畫墓(圖)

2020-12-12 搜狐網

  記者10日從省文物局獲悉,張家口市蔚州礦業公司近日在蔚縣楊莊窠村南發現磚室墓三座,其中一座保存較好。墓室內出土有陶器、瓷器、殘木器和骨灰遺蹟,還有最為珍貴且保存完好的遼代壁畫。經調查分析,這裡可能是一處遼代家族墓地,發現的三座墓葬都是壁畫墓。其中,保存完好的墓葬壁畫,色彩豔麗,線條流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繪畫風格和題材較為獨特。該壁畫墓是我省繼宣化下八裡遼代壁畫墓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為研究遼代歷史和當時的社會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圖為壁畫上雙手捧盆的侍女。

  本報記者劉紅 通訊員李新威/攝

相關焦點

  • 張家口一遼代墓葬內發現罕見的淺浮雕壁畫(圖)
    頂部的飛燕在遼墓中很少見近日,省文物部門在張家口蔚縣楊莊窠村南發現三座遼代磚室墓。 在保存較完整的墓室內,牆體的壁畫色彩豔麗,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省文物專家稱,遼代壁畫墓頂部多為天文星象圖,而在楊莊窠遼墓中繪製的是很少見的各種姿態的飛燕。墓主人壁畫上的人物是在淺浮雕基礎上再塗彩而成,凹凸有致,這種繪製技法在遼墓中十分罕見。 省考古專家稱,該壁畫墓是河北繼宣化下八裡遼代壁畫墓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據悉,該墓將整體搬遷至蔚縣博物館。
  • 內蒙古赤峰發現遼代貴族墓,出土大量精美壁畫,再現楊貴妃真容!
    眾所周知,遼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遼朝強盛時期疆域非常大,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而說起遼朝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遼寧、北京和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一帶,新中國成立後發掘的遼代墓葬近300座。
  • 內蒙古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遼代壁畫墓
    原標題:內蒙古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遼代壁畫墓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5月1日對外消息指,近日,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農民在修路時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的遼代壁畫墓。圖為遼代壁畫。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供圖該博物館副館長王澤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考古人員對這座遼代中晚期墓葬進行搶救性清理,發現約6平方米麵積的壁畫。圖為遼代壁畫。
  • 1971年河北發現遼代墓葬,墓中壁畫竟是星座圖,古人也研究星座?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曾經研究過星座,什麼哪兩個星座比較合得來,哪些星座又相互不對付,想想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常說的話題,但是你知道我們發現了一座古墓,在那裡面我們找到了屬於古人的星座圖,所以古人也相信星座嗎?1971年考古學家在河北宣化的下八裡村發現了這個屬於遼代的墓葬,經過專家們的悉心研究他們發現了這是屬於一位漢代士大夫的墓葬,他的名字叫做張世卿。這個張世卿生前還十分心系窮苦百姓,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很多百姓都因為吃不上飯而餓死,而張世卿見到此情此景便自己拿出了穀物2500擔,來緩解災民的困難。
  • 北京遼代壁畫墓:胡化形制凸顯民族融合風貌(圖)
    唐代的縣令墓石質葬具和墓誌遼代家族墓全景  ◎郭京寧  為北京地區北朝墓的形制特點樹立了標尺  首次大規模出土炭化高粱  北京地區罕見遼代完整壁畫墓  2014年7月,為配合工程建設,考古人員對大興區黃村鎮三合莊村進行了考古發掘。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像杭州半山發現的戰國水晶杯、三星堆青銅立人、商青銅鴞卣等等,發現之初無不讓考古專家驚訝。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北宣化河子鄉下八裡村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專家經過研究和史料記載發現墓主人名叫張世卿。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餓死者無數。他拿出穀物2500擔,以解災民之難。
  • 內蒙古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遼代壁畫墓
    原標題:內蒙古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遼代壁畫墓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5月1日對外消息指,近日,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農民在修路時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的遼代壁畫墓。圖為遼代壁畫。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供圖該博物館副館長王澤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考古人員對這座遼代中晚期墓葬進行搶救性清理,發現約6平方米麵積的壁畫。圖為遼代壁畫。
  • 茶畫薈:遼代壁畫《點茶圖》《備茶圖》中學點茶
    河北宣化遼代墓壁畫備茶情節是當時點茶器具和點茶流程的真實寫照,從中可以比較完整地看到北宋時期北方茶文化的面貌,是佐證文字文獻的珍貴史料。》河北宣化遼代墓壁畫圖中畫面右前方有船形茶碾一隻,茶碾後有一黑皮朱裡圓形漆盤,盤內置曲柄鋸子、毛刷和茶盒。
  • 河北一農民發現遼代古墓,有趣的是,墓主人留下一桌酒席
    1993年,河北宣化某地一農民在挖地窖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古墓,一鋤頭刨下去古墓居然被打開了,裡面空空蕩蕩、陰森可怕。當地考古隊收到消息後立刻趕到現場,發現古墓已經被村民破壞的比較嚴重,沒有辦法原地保護,只能申請搶救性挖掘。
  • 遼代張世卿家族墓,墓室壁畫上的茶事場景
    張世卿家族墓壁畫這些墓葬群為張世卿的家族墓。張世卿何許人也?可以說,張世卿家族是遼代「以漢治漢」、「遼漢親善」的一個範例。除了多不勝數的陪葬品,張世卿家族墓中有大量反映當時茶事內容的壁畫,為我們了解宋遼時期北方飲茶風習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河北村民發現遼代古墓,墓中擺放一桌酒席,仿佛墓主剛宴請完賓客
    在遼朝全盛時期,遼朝疆域面積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南部的白溝河。從地圖上來看,現在河北的唐山、廊坊和淶源縣一線以北都是遼朝的領土,而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遼朝時期河北宣化發現一座古墓。事情回到1993年3月,當時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裡村民進行灌溉農田時,突然地面出現塌陷並滲水,村民隨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
  • 下八裡遼代壁畫墓群完成防水保護
    本報訊記者耿建擴從河北省有關部門獲悉,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裡村的遼代壁畫墓群防滲水工程近日全面竣工,這一工程由國家文物局投資105萬元,共完成了全長240米的地下防滲防水工程,可以保證98幅精美壁畫不受水蝕影響,其中包括我國最早的中西合璧天文圖。
  •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當時的清理工作很大,因為被灌進去的水量太大了,所有東西都被陷在淤泥裡,就算如此,考古人員很快發現這個並不大的墓室裡邊好像沒有發現棺槨,不過在清理的時候,他們在墓室靠北邊一側發現許多寫有漢字和梵文的木頭殘片,但這些殘片數量 遠遠不夠拼成一個棺槨,從位置上看,這個墓葬和1號墓相隔僅50米,從結構上判斷,這2號墓應該也是一個遼代的墓葬,可遼代文字是漢字和契丹文才對,怎麼這墓卻是漢字和梵文呢,因為遼代存在的時間不長
  • 河北發現最「會吃」的遼代人,墓中出土千年未吃完的美酒佳餚
    而且在各朝代留下來的文獻資料和古墓文物中我們都能發現美食的蹤跡,所以才會有中國的歷史是一部美味的「美食史」的說法。在上個世紀,中國在河北的古墓中出土的一桌飯菜更是印證了這個說法。在上個世紀,考古專家在河北發現了一個屬於遼代的古墓,但是這個古墓卻十分的與眾不同
  • 下八裡遼墓壁畫:遼代貴族的飲茶記
    這是一組壁畫,和中原宋朝同時期,卻是在當時的少數民族政權遼的境內,這就是今天位於河北張家口宣化古城的下八裡遼墓壁畫。是遼代「以漢治漢」、「遼漢親善」的一個範例。所以,我們從下八裡遼墓壁畫裡看到的人物有漢人裝束、也有契丹人裝束。而且壁畫的內容涉及非常廣泛,從天文、服飾、音樂、舞蹈、到繪畫、體育、佛教、建築、家具等方方面面,可以說非常全面的反映了遼代社會經濟、文化、宗教和民族融合。而其中的有8座墓保存著反映茶文化的壁畫,為我們一覽遼代漢族貴族的飲茶方式的不同環節,我們逐一來看。
  • 內蒙古修水庫發現遼代大墓,出土3000多件文物,墓主頭戴黃金面具
    目前,我國境內發現的大型墓葬幾乎分布在河南、陝西、江西、湖南等地,像一些比較便宜的地區很少發現古代大型墓葬。但是今天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一個例外,內蒙古一位村民發現了一座遼代大墓,發掘後發現遼代也效仿我們的厚葬習俗。上世紀80年代,內蒙古斯布格圖村西北修建水庫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即村民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
  • 遼代張世卿家族墓,墓室壁畫上的茶事場景
    張世卿家族墓壁畫這些墓葬群為張世卿的家族墓。可以說,張世卿家族是遼代「以漢治漢」、「遼漢親善」的一個範例。除了多不勝數的陪葬品,張世卿家族墓中有大量反映當時茶事內容的壁畫,為我們了解宋遼時期北方飲茶風習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遼代古墓在河北被發現,裡面有一桌飯菜,專家:有1000年歷史
    河北出土的遼代古墓,一場跨越千年的夜宴,經過歲月的蹉跎,又怎會一塵不變、一切照舊?好似一切都發生在昨日,並未被世間的變遷紛擾所打亂節奏。有的墓主人擔心自己的墓被盜,會準備很多好飯好酒宴請盜墓賊,為的就是讓自己陵墓不被挖掘糟蹋。不過墓主人也沒有想到,墓中氧氣稀薄,不宜用餐,所以這份苦心怕是要被辜負。這位主人的想法很奇特,也不愧他生前的所作所為。他就是張文藻,特地在墓中設宴款待盜墓賊,希望他們吃飽喝足之後不要動他的屍骨。河北發現一處遼代古墓,裡面的飯菜保存完好。
  • 河北宣化的遼代墓,中西結合的天文圖,星座標註太好玩
    河北的西北部,有座叫宣化的千年古城,西漢飛將軍李廣、名將霍去病都曾在此駐守。宣化城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被所謂的敵人攻破過,被稱為「太平城」。固若金湯的城池,讓古城得以不斷發展。作為連通蒙俄乃至歐洲的重要通道,宣化從遼代開始成為商貿重鎮。
  • 遼代墓室壁畫:契丹人與漢人的物質精神世界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1994年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東沙日臺鄉寶山南麓一號和二號大型遼代壁畫墓,以其豐富的內容和精湛的繪畫技藝榮列當年十大考古發現之列。其中,一號墓建於遼太祖天贊二年(923年),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契丹貴族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