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遼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遼朝強盛時期疆域非常大,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而說起遼朝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遼寧、北京和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一帶,新中國成立後發掘的遼代墓葬近300座。已發現的遼墓可分為兩類,一是契丹貴族墓,二是漢族官吏和地主墓,其中契丹貴族墓大多分布在燕山以北遼代的上京道和中京道。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內蒙古赤峰境內發現的遼代貴族墓,出土楊貴妃壁畫,再現千年前楊貴妃仙姿真容。
在內蒙古赤峰市東沙布日臺鄉寶山村附近有座寶山,又名「老頭山」,在寶山主峰陽坡有遼代夯築塋牆,塋牆內分布大中型遼墓10餘座,在50年代的時候這裡被確認為契丹貴族墓葬。1993年冬,墓地中的一座大型壁畫墓被盜,當地有關部門接到通知後立即採取保護措施,到了1994年,內蒙古考古研究所對寶山兩座墓葬展開了搶救性發掘,兩座墓編號1號和2號。
專家介紹,1號墓位於墓園的東北角,是一座磚石結構墓葬,大墓由墓道、門庭、墓門、甬道、墓室、石室組成,全長約22.5米。由於墓葬被盜墓賊多次盜掘,墓中的陪葬品幾乎被洗劫一空,只發現了零星陪葬品,主要有金、銅、鐵、陶、瓷、骨器和絲織品等。2號墓位於墓園中部偏北,形制基本與1號墓一致,全長約25.8米,專家表示該墓因多次盜掘,幾乎沒有發現陪葬品,只發現一塊石碑。
雖然1號和2號墓曾多次被盜掘,但是兩座墓葬中卻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壁畫,1號墓中壁畫面積近百平方米,其中《降真圖》、《高逸圖》最為精美。2號墓中的《頌經圖》、《寄錦圖》極為考究,這些壁畫無論在繪畫風格上,還是繪畫題材上都顯示出強烈的唐五代漢地藝術風格。1號墓在《高逸圖》左上角寫有題記:「天贊二年癸歲大少君次子勤德年十四五月廿日亡當年八月十一日於此殯故記」。
根據題記專家表示,1號墓墓主叫勤德,年僅14歲,是太少君次子,下葬於遼太祖天贊二年,而2號墓主為成年女子,為1號墓墓主的長輩,下葬時間晚於1號墓墓主。專家表示這是迄今發現的紀年遼墓中最早的契丹貴族墓。墓中一幅《楊貴妃教鸚鵡圖》引起專家們的注意,壁畫高0.7米,寬2.3米,用工筆重彩繪製,具有典型的晚唐風格,是目前發現繪製時間最早,再現楊貴妃仙姿真容的壁畫,如今已成為赤峰阿魯科爾沁旗博物館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