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瀋陽出土的遼代文物珍品!令人驚豔不已!

2020-12-12 大咖la暢遊博物館

帶鞘玉柄銀錐,遼代。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錐通長17.8釐米、錐鞘長15釐米、鏈長23釐米。銀錐錐末端圓形中空, 圓柱形玉柄嵌入其中。配有鎏金銀鞘。史料記載稱「國主射獵,領帳下騎,擊扁鼓繞泊,驚鵝、鴨飛起,乃縱海冬青擊之, 或親射焉。國主皆佩金玉錐,號殺鵝殺鴨錐。」 史料還記載了錐子用途及擒獲天鵝後的宴會場面: 「鶻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腦以飼鶻。救鶻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於首以為樂。」

越窯鸚鵡紋銀扣青瓷執壺,遼代。內蒙古多倫縣小王力溝遼代墓出土通寬19.5釐米、通高20釐米、腹徑13釐米。蓋鈕部飾內卷菊花紋,蓋面飾流雲紋,母口處飾葉瓣紋和半花紋。壺身頸部飾草葉紋,肩部飾流雲紋;腹部飾四組團窠鸚鵡紋,等距分布,兩兩相對,鸚鵡口銜折枝花草作展翅飛翔狀,團窠紋之間上下輔以雲紋。曲流兩側各以雙弦紋分隔,其間飾卷草紋。曲柄飾稷穗紋,與腹貼合處飾四瓣花紋。曲流口部以銀片包飾,上部焊接銀蓋,銀蓋恰與流口相扣,開合自如。灰白色瓷胎,胎質細密堅硬。通體施釉均勻,釉色明亮光潔。

鳳紋彩繪石桌面,遼代。遼懷陵遺址床金溝遼墓出土。長76.5釐米、寬57釐米、厚7釐米。石桌面由綠砂巖磨製,長方形,面上浮雕紋飾。中間菱形框內主體圖案為雙鳳,並飾花卉紋。菱形外飾花卉紋,底色塗朱色。框外四周各飾花卉紋,花朵處塗朱色。

浮雕四神石棺,遼代。法庫縣五臺子鄉孤家子村出土。通高66釐米、底座長91.5釐米、寬77釐米。四神石棺蓋體分離,用兩塊淡綠色砂巖雕刻而成。整體呈殿式。棺蓋為廡殿頂,四面坡,正背兩面各縱排26條瓦壠,左右兩面各橫向瓦壠18條,簷下雕半圓弧形滴水。四垂脊盡頭各雕一吻獸,圓目,有須,闊口露齒。

玉臂韝,遼代。長7.3釐米、寬3釐米。法庫縣大孤家子鄉李貝堡村遼墓出土。遼代狩獵放鷹者將臂韝置於手臂上,以防止被鷹抓傷。《說文解字》:"韝,臂衣也"。韝最早用皮革製作。遼代臂韝多為玉石質、金屬質。

藍羅繡梅花蜂蝶卷草紋巾,遼代。巴林右旗博物館藏。長65釐米、寬50釐米。遼慶州釋迦佛舍利塔出土。圖案中心為一梅獨放,枝幹下白上紅,有14朵五瓣梅花,其餘均作花蕾狀。大幹鋪鏽,小枝鎖繡,兩邊有花草兩簇,14隻蜂蝶圍繞樹邊。遠方有或藍或黃雲狀山四處,左右下方由白色聯珠圈勾。(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尋龍訣》八卦原型是遼代文物?仿照吐爾基山遼墓
    《神秘的契丹——遼代文物精華展》,其中有一件千年「美人魚」造型的文物,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參觀。今年1月揚州博物館引進的《神秘的契丹——遼代文物精華展》,以內蒙古地區著名的陳國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和吐爾基山墓三大遼國貴族墓出土的107件(套)精美文物為主體展品,讓揚州市民朋友在家門口領略到了草原文明的博大精深。  前幾天,本報報導了《神秘的契丹——遼代文物精華展》中有千年「美人魚」,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參觀。
  • 專家修復河北遼代墓群出土的珍貴木器文物
    新華網石家莊3月22日電(記者齊雷傑、白明山)記者近日從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文保所了解到,專家對宣化區遼代壁畫墓群出土的珍貴木器文物開展修復工作,經過數月努力,已完成初步修復工作,預計7月份完成全部修復工作。宣化遼代壁畫墓群位於宣化區下八裡村。
  • 2020廣東省博物館遼代文物精品展(時間+展覽看點)
    6月16日,《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承辦,展覽共分「草原帝國」「幽幽文明」「多元兼容」三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在今內蒙古境內發現出土的遼代精品文物共12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76件/套,諸如陳國公主金面具、雲紋鎏金銅馬具、乳釘紋玻璃盤、遼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壺、貼銀花鳥紋漆盒
  • 蓋之庸 內蒙古多倫縣遼代貴族墓葬發掘
    2015年6月~12月間,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錫林郭勒盟文物站、多倫縣文物局對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蔡木山鄉鐵公泡子村小王力溝遼代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 宣化修復遼代墓群珍貴木器文物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專家赴張家口市宣化區,對宣化遼代壁畫墓群出土的珍貴木器文物進行修復,目前已完成9件木俑、棺箱、椅子等文物的清理、補全、整形、復原工作,這些木器文物將會於正在規劃興建的宣化遼墓博物館和公眾見面。
  • 遼代216塊活字印刷模板現身瀋陽(圖)
    遼代活字印刷模板字塊顏色灰黑,手感很輕。瀋陽晚報訊(記者 張曉寧 攝影 王勇 聶焱鑫)知道活字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可你見過活字印刷的模板嗎?5月25日,在第二屆中國瀋陽古玩藝術品博覽會上,兩盒出土的遼代活字印刷柏木塊吸引了眾人目光。這些柏木塊上面全是契丹字,每盒都是108塊,是在遼代塔基內發現的。同時,名貴的元五彩花瓶、遼代壁畫、二戰期間各種軍事望遠鏡、和田玉、翡翠等各種古玩藝術品也受到玩家們的追捧。
  • 內蒙古赤峰發現遼代貴族墓,出土大量精美壁畫,再現楊貴妃真容!
    而說起遼朝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遼寧、北京和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一帶,新中國成立後發掘的遼代墓葬近300座。已發現的遼墓可分為兩類,一是契丹貴族墓,二是漢族官吏和地主墓,其中契丹貴族墓大多分布在燕山以北遼代的上京道和中京道。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內蒙古赤峰境內發現的遼代貴族墓,出土楊貴妃壁畫,再現千年前楊貴妃仙姿真容。
  • 【國慶多倫旅遊景點推薦之八】遼代貴妃墓
    2015年6月至9月間,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於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蔡木鄉境內山地中發掘遼代大型墓葬。共計清理了兩座墓葬,取得了重要的考古發現,並使大量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至此,內蒙古獲此殊榮的項目總數已達10項。內蒙古文物局副局長王大方表示,這次入選「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最為著名的是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已出土一萬餘件文物。而內蒙古小王力溝遼代貴妃墓是北方古代契丹考古的重要新發現,其影響也相當突出。2015年共發掘2座遼代墓葬,出土大量罕見的金銀器、玉器、瓷器等文物。
  • 瀋陽法庫舉辦巴爾虎山登山節 欣賞遼代聖山風光
    瀋陽法庫舉辦巴爾虎山登山節 欣賞遼代聖山風光 2015-04-30 01:36:25 沈殿成 攝    來自瀋陽高校的外國留學生熱情參加第四屆瀋陽法庫巴爾虎山登山節 沈殿成 攝   中新網瀋陽4月29日電 (記者 沈殿成)「第四屆瀋陽法庫巴爾虎山登山節」,29日在法庫巴爾虎山風景區盛裝啟幕。
  • 樂藝會《內蒙古博物院北方及草原文物》壹
    內蒙古博物院原名內蒙古博物館,始建於1957年。
  • 內蒙古出土夫妻合葬墓,兩人相互依偎1000多年,專家:終於找到了
    大部分的王朝都為後世留下了非常多的文物與古籍,傳遞他們的文明並證明他們曾在歷史舞臺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流傳下來了大量的文物,有些王朝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讓自己的結晶沒能留存下來,在如今也鮮有古蹟出土,遼朝就是這樣的一個王朝。
  • 契丹色彩濃鬱的遼代玉器
    到了1922年,幾個義大利傳教士在內蒙古巴林右旗發現了一個碑,碑 上的文字既像漢字又不像漢字,這些外國人稱其為「天書」,經學者考證發現,這些字就是瀟氏的契丹民族所留下來的「契丹大字」(契丹民族創造了兩種文字:契 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從那時起,遼史的研究才被提上日程,並且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大批遼代墓葬的發現以及大量遼代文物的出土,這成為契丹民族創造的縮影。
  • 河北宣化修復遼墓出土遼代佛教葬具「真容木偶像」
    6月9日,國家一級文物、具有真人模樣的遼代佛教葬具「真容木偶像」正在出土地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進行保護性修復,預計年底完成。記者從宣化區文保所了解到,正在修復的兩件「真容木偶像」是1998年8月出土於宣化下八裡遼代墓群的一處夫妻合葬墓。墓中的男性墓主人身上罩著銅絲編成的銅網衣服,是遼代契丹貴族享有的高等葬式。
  •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將於6月16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開放...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承辦的「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將於6月16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開放,展覽位於博物館三樓書畫廳,展期將至10月25日。
  • 專家出土陳國公主與舅舅合葬墓,神秘面具引關注,背後有什麼隱情
    1986年,內蒙古的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座古墓,並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墓是一個合葬墓,其中女主人卻帶著神秘的黃金面具。它是根據女子的臉型,用薄金片在模具上捶擊成形,呈半浮雕狀,邊緣有33個小孔。這面具製作精細,將女子生前的容貌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隨著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出土的文物可謂是不計其數,但是有很多文物的出土讓考古專家倍感意外。像杭州半山發現的戰國水晶杯、三星堆青銅立人、商青銅鴞卣等等,發現之初無不讓考古專家驚訝。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
  • 內蒙古的博物館究竟有啥好逛的?
    院內設立了內蒙古古生物陳列、內蒙古歷史文物陳列、內蒙古革命文物陳列、內蒙古民族文物四大陳列館。鎮館之寶【鉤窯「小宋自造」香爐】元代時期文物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窖藏鎮館之寶【吐爾基山遼墓彩繪木棺具】遼代早期文物出土於通遼市
  • 遼代玉器的分布、樣式特點,玉料使用及工藝特點分析
    契丹八部之一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16年在上京臨潢府(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稱帝。遼曾經多次修改國號,在遼和契丹之間換過多次,反應在文物上,若有文字(但遼、金、元玉器一般不帶銘文),也應該有相應變化,出現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要當心一些,這是基本的常識。
  • 這些真的是古文物!雖然它們看起來很像現代品
    該文物1990年出土於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如今這件文物珍藏在浙江杭州博物館。2002年1月18日,這件文物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這件文物在河南鄭州馬莊遺址出土,在古時候這個杯子叫什麼不知道,出土後稱之為龍山文化條紋灰陶杯。現藏鄭州博物館。這件文物看著很像如今的高腳杯,這可是遼代的高足玻璃杯。
  • 一處不起眼的墓葬,出土3件黃金面具,揭示契丹族消失之謎
    不過並不是只有埃及有黃金面具,2017年8月在遼寧省瀋陽市張家窯林場發掘出土了3件黃金面具,還都是在同一墓穴中被發現。圖坦卡蒙開關棺2017年的一天,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在張家窯林場的沙土坡上發現了3座古代的磚室墓。發掘初始因為害怕墓中有毒氣,所以用遙控攝像頭進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