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內蒙古的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座古墓,並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墓是一個合葬墓,其中女主人卻帶著神秘的黃金面具。它是根據女子的臉型,用薄金片在模具上捶擊成形,呈半浮雕狀,邊緣有33個小孔。這面具製作精細,將女子生前的容貌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該墓共出土了3227件隨葬品,很多都是由金、銀、玉石以及瑪瑙、珍珠等珍貴材料製作而成,十分豪華和奢侈。古墓的主人是誰?能有這麼多陪葬品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考古專家根據該墓的墓志銘,發現了墓主人的真實身份,墓中的女子是陳國公主,男子是其丈夫蕭紹矩。
史書記載,陳國公主是遼景宗的孫女,耶律隆慶的女兒,吳國公主的妹妹。她從小備受寵愛,數次榮獲封號,初封為太平公主,又進封越國公主。在她16歲那年,嫁給了比自己大十歲左右的舅舅蕭紹矩。中原人看來,兩人成親就是亂倫,但契丹人並不這樣認為,只能說各族的風俗習慣不一樣。而且為了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契丹皇族中,只能和蕭姓通婚。
然而這場盛大的契丹貴族聯姻,僅僅只持續了兩年。18歲的陳國公主就去世了,不到一年,駙馬也去世了,兩人被合葬在一起。陳國公主為何會在花季去世?是人為還是另有隱情?根據墓志銘記載,兩人的死跟宮廷鬥爭沒有關係,公主夫婦都是因病去世。至於是不是和近親結婚有關,身患何病去世,當時的文物工作者還沒有對遺骸做病理研究的意識。所以,其結果不得而知,這個謎團只能交給時間去解答。公主為何要帶著神秘面具下葬,原因也無從知曉。
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墓志銘,是迄今為止在哲盟發掘眾多的遼墓中唯一出土的墓誌,為專家們研究遼代歷史提供了重要證據。墓中罕見的金面具、銅面具、玉璋等342件重要文物,是金沙遺址發現6年來最為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金面具是極為罕見的國家級珍貴文物,還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同時期形體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金面具。它剛出土時,被揉成了餅狀,專家經過初步延展處理後才展現出其器形。金面具20釐米寬,11釐米高,厚0.04釐米,約重0.46克,它進一步證實了陳國公主身份的尊貴。
我國當年首次發現的、未被盜墓的遼代皇族墓,就是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大量契丹文物,白色的銀、紅色的琥珀、潔白的玉等珍品琳琅滿目,是僅次於皇陵的重要考古發現,被考古專家們稱為解讀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