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份在內蒙古哲裡木盟青龍山準備修建水庫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當考古隊員及時的對這座墓葬進行保護性清理髮掘之後,還是被新的發現震驚了。
墓葬
這座墓葬就位於青龍山不遠的一座山坡上,原來大概有三米高左右的封土堆,但是在修建水庫的時候,被推土機直接推去了,所以暴露出了墓室,因此考古學家們得以發現了這座保存完好的遼代墓葬。
這座墓葬是用磚砌的多室墓葬,有前室、後室和兩個耳室,墓門外面還有長長的天井墓道。墓門採用仿木磚雕結構,像用木頭做成的門樓。墓主人夫婦安詳的躺在後室中。
根據墓葬中的隨葬品精美程度,以及墓主人在下葬時所穿戴的契丹貴族所特有的金銀殯葬服飾,可以得知,這座墓葬是屬於遼代貴族。
墓主人
前室中的一方墓誌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
通過對墓誌的解讀以及核對史料之後,考古學家們發現這座墓葬屬於一位幾乎從來沒有在歷史文獻上出現過的遼代公主。
通過對墓誌內容的解讀,可以得知這位公主是遼代的陳國公主,雖然叫做公主,但其實並不是遼代皇帝的親閨女。
陳國公主是遼代中期耶律氏貴族,也就是遼代皇族的血統,是遼景宗的孫女,遼聖宗的弟弟秦晉國王的親閨女,也就是遼聖宗皇帝的侄女。
根據遼代的規制,皇帝的兄弟的女兒也可以被封作公主,所以陳國公主這個稱號就是這樣來的。
陳國公主她爹——秦晉國王——是遼代聖宗皇帝的兄弟,而且是同母的親兄弟,雖然生在皇家,但是兄弟兩人相當和睦,兄弟倆一個在外履歷戰功,一個在內主持朝政。總之秦晉國王深得遼聖宗的信任,把能封的全給他封上了,最後一隻追封到"皇太弟"。
所以在這樣一位老爹的"加持"下,遼聖宗對秦晉國王這幾個孩子也是特別親善。在陳國公主生病的時候親自跑去看自己的這位侄女,十分關心。
不過不幸的是,在陳國公主18歲這一年,還是英年早逝。
公主嫁給了"舅舅" (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根據這方墓誌的介紹,陳國公主的駙馬是蕭紹矩,遼代人,一看姓蕭,就知道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貴族,陳國公主的婚姻也延續了耶律家族和蕭氏家族聯姻的傳統。
這位蕭紹矩可是也有點來頭。
根據劉珊(中國人民大學)《遼陳國公主家世考釋》一文中的考察,蕭紹矩是遼景宗睿智皇后的侄子,是睿智皇后的弟弟隗因和公主粘米滾的兒子,同時也是遼聖宗仁德皇后的弟弟。
這關係亂的,沒辦法了解耶律家族和蕭氏家族世代聯姻,血緣關係不亂都不行……
到陳國公主這裡,仍然是亂的,捋一下啊:
陳國公主是遼聖宗的侄女,也就是矮上一輩;
蕭紹矩是遼聖宗的皇后的兄弟,又和遼聖宗一輩……
陳國公主得喊遼聖宗的皇后"嬸嬸",也就得喊仁德皇后的兄弟"舅舅"……
捋下來,陳國公主這算是嫁給了"舅舅"……
除此之外,更悲催的是,在這一方墓誌中一句被輕描淡寫描述的話,"駙馬先公主而逝"……
張鬱《遼陳國公主墓誌考釋》一文中根據史料中僅有的一絲絲線索推斷,蕭紹矩去世時的年齡估計是十八到二十歲之間,這一推斷也符合後來的人骨鑑定數據。
不得不說,陳國公主和駙馬蕭紹矩真的是一對苦命鴛鴦,雙雙英年早逝。
意義
雖然從1985年發現陳國公主墓到現在2020年已經30多年過去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陳國公主和駙馬的合葬墓仍然是我們現在發現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遼代大貴族墓葬,而且該墓葬並未遭到盜墓賊的擾動,幾乎所有物品都完整的保持了原狀原貌,為我們了解遼代的物質文化生活提供了極其有力的證據。
雙魚玉佩
當然提到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中的隨葬品,就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被後來人"妖魔化"了的雙魚玉佩。
陳國公主及駙馬合葬墓中出土了現存數量最多的雙魚形玉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和彭加木沒有什麼關係。
比如說在這一套組玉佩中的雙魚形象,雙魚的嘴裡插著蓮蓬、蓮葉,其實是用諧音的方式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餘的意思,同時可以發現雙魚嘴裡叼著的蓮花是並蒂蓮的形象,這象徵著夫妻和睦,是祝福這對英年早逝苦命鴛鴦在另一個世界裡可以獲得美滿。
還有雙魚形象,在佛教中也是"八寶(輪、螺、傘、蓋、花、罐、魚、腸)"之一,隨葬品中出現雙魚形象也是遼代人普遍信仰佛教的反應。用雙魚形象用於陪葬,不僅是佛教八寶之中的祝福,同時也祝福著亡者可以達到佛教中的那種超脫境界,脫離現實的苦難。
另外,遼代契丹人起於漁獵,自然中的萬物對他們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魚類的形象可能還伴有著豐收的含義。
所以算起來,這種雙魚形玉佩在遼代人的眼裡,是一種反應,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形象同時也是反映宗教信仰的聖物,更是吸收了漢地文化因素之後的一種美好祝願的反應。
關於陳國公主墓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有時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