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不見記載的公主,十八歲英年早逝,墓葬中出土「雙魚玉佩」

2020-12-10 考古說

1985年7月份在內蒙古哲裡木盟青龍山準備修建水庫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當考古隊員及時的對這座墓葬進行保護性清理髮掘之後,還是被新的發現震驚了。

墓葬

這座墓葬就位於青龍山不遠的一座山坡上,原來大概有三米高左右的封土堆,但是在修建水庫的時候,被推土機直接推去了,所以暴露出了墓室,因此考古學家們得以發現了這座保存完好的遼代墓葬。

這座墓葬是用磚砌的多室墓葬,有前室、後室和兩個耳室,墓門外面還有長長的天井墓道。墓門採用仿木磚雕結構,像用木頭做成的門樓。墓主人夫婦安詳的躺在後室中。

根據墓葬中的隨葬品精美程度,以及墓主人在下葬時所穿戴的契丹貴族所特有的金銀殯葬服飾,可以得知,這座墓葬是屬於遼代貴族。

圖片來源自《遼國公主駙馬合葬墓發掘簡

墓主人

前室中的一方墓誌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

通過對墓誌的解讀以及核對史料之後,考古學家們發現這座墓葬屬於一位幾乎從來沒有在歷史文獻上出現過的遼代公主。

通過對墓誌內容的解讀,可以得知這位公主是遼代的陳國公主,雖然叫做公主,但其實並不是遼代皇帝的親閨女。

陳國公主是遼代中期耶律氏貴族,也就是遼代皇族的血統,是遼景宗的孫女,遼聖宗的弟弟秦晉國王的親閨女,也就是遼聖宗皇帝的侄女。

根據遼代的規制,皇帝的兄弟的女兒也可以被封作公主,所以陳國公主這個稱號就是這樣來的。

陳國公主她爹——秦晉國王——是遼代聖宗皇帝的兄弟,而且是同母的親兄弟,雖然生在皇家,但是兄弟兩人相當和睦,兄弟倆一個在外履歷戰功,一個在內主持朝政。總之秦晉國王深得遼聖宗的信任,把能封的全給他封上了,最後一隻追封到"皇太弟"。

所以在這樣一位老爹的"加持"下,遼聖宗對秦晉國王這幾個孩子也是特別親善。在陳國公主生病的時候親自跑去看自己的這位侄女,十分關心。

不過不幸的是,在陳國公主18歲這一年,還是英年早逝。

公主嫁給了"舅舅" (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根據這方墓誌的介紹,陳國公主的駙馬是蕭紹矩,遼代人,一看姓蕭,就知道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貴族,陳國公主的婚姻也延續了耶律家族和蕭氏家族聯姻的傳統。

這位蕭紹矩可是也有點來頭。

根據劉珊(中國人民大學)《遼陳國公主家世考釋》一文中的考察,蕭紹矩是遼景宗睿智皇后的侄子,是睿智皇后的弟弟隗因和公主粘米滾的兒子,同時也是遼聖宗仁德皇后的弟弟。

這關係亂的,沒辦法了解耶律家族和蕭氏家族世代聯姻,血緣關係不亂都不行……

到陳國公主這裡,仍然是亂的,捋一下啊:

陳國公主是遼聖宗的侄女,也就是矮上一輩;

蕭紹矩是遼聖宗的皇后的兄弟,又和遼聖宗一輩……

陳國公主得喊遼聖宗的皇后"嬸嬸",也就得喊仁德皇后的兄弟"舅舅"……

捋下來,陳國公主這算是嫁給了"舅舅"……

除此之外,更悲催的是,在這一方墓誌中一句被輕描淡寫描述的話,"駙馬先公主而逝"……

張鬱《遼陳國公主墓誌考釋》一文中根據史料中僅有的一絲絲線索推斷,蕭紹矩去世時的年齡估計是十八到二十歲之間,這一推斷也符合後來的人骨鑑定數據。

不得不說,陳國公主和駙馬蕭紹矩真的是一對苦命鴛鴦,雙雙英年早逝。

意義

雖然從1985年發現陳國公主墓到現在2020年已經30多年過去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陳國公主和駙馬的合葬墓仍然是我們現在發現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遼代大貴族墓葬,而且該墓葬並未遭到盜墓賊的擾動,幾乎所有物品都完整的保持了原狀原貌,為我們了解遼代的物質文化生活提供了極其有力的證據。

雙魚玉佩

當然提到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中的隨葬品,就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被後來人"妖魔化"了的雙魚玉佩。

陳國公主及駙馬合葬墓中出土了現存數量最多的雙魚形玉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和彭加木沒有什麼關係。

比如說在這一套組玉佩中的雙魚形象,雙魚的嘴裡插著蓮蓬、蓮葉,其實是用諧音的方式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餘的意思,同時可以發現雙魚嘴裡叼著的蓮花是並蒂蓮的形象,這象徵著夫妻和睦,是祝福這對英年早逝苦命鴛鴦在另一個世界裡可以獲得美滿。

還有雙魚形象,在佛教中也是"八寶(輪、螺、傘、蓋、花、罐、魚、腸)"之一,隨葬品中出現雙魚形象也是遼代人普遍信仰佛教的反應。用雙魚形象用於陪葬,不僅是佛教八寶之中的祝福,同時也祝福著亡者可以達到佛教中的那種超脫境界,脫離現實的苦難。

另外,遼代契丹人起於漁獵,自然中的萬物對他們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魚類的形象可能還伴有著豐收的含義。

所以算起來,這種雙魚形玉佩在遼代人的眼裡,是一種反應,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形象同時也是反映宗教信仰的聖物,更是吸收了漢地文化因素之後的一種美好祝願的反應。

關於陳國公主墓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有時間再說。

相關焦點

  • 史書記載邙山埋著一座漢陵,考古隊挖了2個月,專家:簡直胡說
    史書中記載的歷史都是正確的嗎?很明顯是不可能的,就算被史學界公認最為權威的《史記》也都是漏洞百出,畢竟史書都是人為書寫的,很可能是夾著一些個人的私心,就比如司馬遷在書寫《史記》的時候,相信肯定包含對漢武帝劉徹的那種痛恨之心的吧!
  • 他就是歷史上的爾康,15歲娶乾隆的女兒,官居一品,可惜英年早逝
    從他入朝為官以後,屢次將他提攜到重要的位置,不過二十三歲就官至戶部尚書,而且他還是個武力值爆表的人才,曾立下過多次顯赫戰績,比如平定金川等,我們之所以會說到他,是因為福爾康的原型人物便在傅恆的幾個子嗣中。傅恆有六個孩子,其中有四子為男,而符合福爾康設定的正兒八經娶了公主的只有福隆安。
  • 元代任氏家族及其墓葬出土瓷器
    共出土有六塊墓誌、三塊墓碑,有任仁發,其子任賢能、任賢德,孫媳欽察臺守貞,其弟任仲夫之子任良佑、任明。  任仁發是元代名畫家和水利專家,聞名天下,有關他的情況,歷史文獻記載甚多,以明正德《松江府志》較為完整:  「任仁發,字子明,號月山道人,世居青龍,年十八中鄉試。元兵南下,平章遊公見而器之,委招安海島,引為青龍水陸巡警官,累遷,都水監府境開江置閘,凡水議皆仁發主之。
  • 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史書上為何沒有記載?
    這樣一來,問題就很好回答了,不是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兵馬俑的存在,而是不能記載。一般來說,皇帝修建自己的墓葬都會偷偷的進行,甚至把參與建造的工匠都殺掉,這肯定是為了防止有人盜墓。所以秦始皇怎麼可能把關於自己陵墓的任何信息寫到史書裡,這不是叫人來偷嗎。
  • 專家出土陳國公主與舅舅合葬墓,神秘面具引關注,背後有什麼隱情
    該墓共出土了3227件隨葬品,很多都是由金、銀、玉石以及瑪瑙、珍珠等珍貴材料製作而成,十分豪華和奢侈。古墓的主人是誰?能有這麼多陪葬品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考古專家根據該墓的墓志銘,發現了墓主人的真實身份,墓中的女子是陳國公主,男子是其丈夫蕭紹矩。史書記載,陳國公主是遼景宗的孫女,耶律隆慶的女兒,吳國公主的妹妹。
  • 內蒙古一古墓,墓主人是18歲的陳國公主,為何會與自己舅舅合葬?
    在1986年,內蒙古發現了一座遼代貴族古墓,這裡面是埋葬這遼代的陳國公主,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像這些公主王爺的墓葬,國內實在是太多了,可這座墓葬就有些特殊。首先這其實是一座合葬墓,這位陳國公主的屍身旁邊,還有一具屍體,兩具遺體都穿著銀絲網衣,整體的服飾還是比較華麗的,可奇怪的是,屍體上還帶著黃金面具,這在合葬墓裡面就比較少見了。接下來在發掘的過程中,發現墓葬裡面有大量的文物,金銀玉石等各類的珍貴文物多達3000多件,四周還有精美的壁畫,也很好描述了之前的場景。
  • 中國歷史上10大戰神,嶽飛屈居第2,第1英年早逝!
    中國歷史上10大戰神,嶽飛屈居第2,第1英年早逝!第一位:霍去病霍去病是在他17歲的時候開始了第一次的徵戰,但是即使是第一次上戰場,也獲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殺的匈奴是聞風喪膽,後面的河西之戰之中,霍去病又是大獲全勝,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少年將軍了,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天妒英才,在霍去病23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非常的可惜。
  • 「雙魚玉佩」其實是一個龐大的騙局,細思這個陰謀很可怕
    最著名的莫過於「雙魚玉佩」事件,至今仍然為不少人津津樂道。小編通過搜集各種資料,對當時的「雙魚玉佩事件」做了一個簡單的還原及分析,得出的結論恐怕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充滿神奇詭異。首先一起來了解一下「雙魚玉佩」這個具體化的物象,它出自於哪裡?
  • 荊州出土四千餘枚楚簡、漢簡 與《史記》記載略有出入
    湖北荊州龍會河北岸墓出土戰國楚簡324枚,為佐證西周重大史實,研究東周時期楚國歷史和政治、軍事思想史等提供了重要資料。荊州胡家草場墓地出土簡牘4546枚,是歷年來我國單座墓葬出土簡牘數量最多的一次,內容包括歷譜、編年記、律令、經方、遣冊、日書等,種類豐富,將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陝西西安長安區北裡王漢代積沙墓,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和早期磚室墓特點,為研究西漢晚期高等級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 墓中出土神秘黃金面具,揭秘消失的契丹文明,僅面具就值600萬
    隨著考古工作的展開,發現這是一處規模罕見的遼代契丹貴族墓葬群。墓葬群裡出土了大量的黑釉、白釉陶瓷等數百件精美文物外,還出土了傳說中極為罕見的黃金面具和銀絲網絡,這和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金縷玉衣有些相似。由於墓葬群過於龐大,加上天氣原因,考古隊員們不得不臨時做出決定。將4號和5號兩座棺槨,整體移置實驗室中,進行更加細緻的清理。
  • 陝西出土一墓誌,暴露了千年前武則天的獸行,史書果然沒有騙人
    用仙人來為孩子取名其中意思不言而喻,果不其然,在李弘四歲的時候,他就被冊封為太子。太子的背後是他母親和蕭淑妃之間看不見硝煙的爭鬥,然後當李弘成功登上儲君位置的時候,一切終將塵埃落定。李弘一直十分得人心,仁孝仁義,與武則天是全然不同的性子。
  • 墓葬·刻銘·制度——從洛陽西朱村曹魏大墓說開去
    而就刻銘石牌的性質,其認為用「遣策」統稱墓葬中用來記錄隨葬品的文書較為恰當。2017年《簡報》發表時,發掘者推測該墓為魏明帝后妃明元郭皇后(「景元四年十二日崩,五年二月,葬高平陵西」)的墓葬,但經過兩年的再研究,其為男女合葬墓的可能性較大。那麼,M1葬者何人?王鹹秋根據墓葬前室出土的「銀鳩車一」和「七奠弊結」刻銘石牌有了新的認知。
  • 《鶴唳華亭》:蕭定權的原型應該是他,忠厚仁孝英年早逝!
    蕭定權蕭定權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南齊文惠太子蕭長懋(mao),史書記載蕭長懋性格忠厚仁孝,處事練達,很受朝野愛戴,這和劇中蕭定權的設定是比較相符的。蕭長懋的母親太子妃裴惠昭去世,行成服(死者親屬穿著一定的喪服)禮那天,齊高帝(蕭長懋的爺爺)出來臨喪,朝廷中討論蕭長懋是否應該出迎的問題。左僕射王儉說:「根據《禮記·服問》『君所主夫人、妻、太子嫡婦』,是說國君為此三人主持喪禮。現在皇上駕臨,就是以主喪的身份而來的。雖然從情理上說應該出迎,但從義理上講則不應行吊,南郡王蕭長懋以下都不應出門奉迎。
  • 《湮滅》與傳說中的雙魚玉佩
    雙魚玉佩這個故事沒有在任何歷史和學術書籍中出現過,完全是天涯網友的虛擬作品。對此我展開了一場網際網路考古,發現這個故事的起源太wtf了:雙魚玉佩的起源,就是源於天涯論壇上兩個網友的胡逼對話。這就是「雙魚玉佩」故事的開端,根本毫無劇情。B.彭加木:幾個月之後,故事出現核心主角——彭加木。2010年3月21日凌晨1:09分,在天涯論壇《雙魚玉佩事件!!!!!!》這個帖子中,有一個ID叫做「吾欲往西行」的人,首次在雙魚玉佩的故事中,補全了彭加木的情節。
  • 南越國墓葬文化解析:南越王墓和墓中出土的珍寶
    1983年8月,廣東省政府有關單位在崗頂推土興建宿舍樓,意外地發現了一座西漢早期的大型墓葬。經過發掘,確認它是西漢初期割據嶺南地區的南越國第二代王、趙佗之孫趙眛的陵墓。第一代南越王趙佗,本是真定人,生活於秦漢之交。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嶺南地區建立了南海、象郡、桂林三個郡,並遷徙大批中原漢人與當地越人雜居。趙佗就是當時南海郡屬下的龍川縣縣令。
  • 蓋之庸 內蒙古多倫縣遼代貴族墓葬發掘
    用琉璃瓦加飾墓門,是遼代考古發現中所罕見的,也反映了墓葬的高規格。M1沒有紀年隨葬品出土,但其墓門裝飾和墓室形制等與大康二年(1076 年)關山八號遼墓(蕭德讓與魏國公主合葬墓 )[1], 豪欠營子六號墓 [2],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祺墓 [3] 等頗為接近,帶有較為鮮明的遼代中、晚期墓葬特徵,研究者一般認為多角形遼墓是從遼興宗以後開始大量出現的,M1據墓葬形制可初步判斷應屬於遼代中、晚期墓葬,最有可能處於遼興宗中、晚期至道宗晚期。
  • 邪馬臺國史書記載,你了解過這段歷史嗎?
    邪馬臺國史書記載邪馬臺(yémǎtái)國是《三國志》中《魏書·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書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被國際權威學術界一致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早在《後漢書》中就有關於漢光武帝劉秀賜予倭國使者金印的記載。在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魏書·倭人傳》中用了約兩千字的篇幅介紹了三國時代倭國的情況。
  • 1964年出土青銅棺,2013年出土藍色骸骨,「大波那」是什麼地方?
    大波那銅棺在雲南西部的祥雲縣有個大波那村,1964年,祥雲縣機場在大波那村開山取石,結果意外發現一座古墓,在古墓中挖掘出一具戰國時期的青銅棺,由青銅打造,長達兩米,重量251.7公斤,棺壁上動物圖案栩栩如生,可見當時青銅冶煉技術已經相當高明
  • 南京出土明代古墓,墓主來歷非凡,或許是傳說中「觀山太保」
    然而2015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發掘一批明朝古墓群,墓主人的來歷非凡,似乎和傳說中的"觀山太保"有關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出土的14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南北兩側分布的12座墓葬,其形制簡單,遺物比較少。整個墓地中央的兩座墓葬,出土不少具有研究價值的陪葬品。據悉,這兩座主墓葬共出土大約100餘件文物,其中大多為金、銀、銅、石、磚等形制文物,墓主棺槨內有不少形狀奇怪的陪葬品。
  • 公主陵墓千年未盜,竟和棺蓋上的4個字有關,盜墓賊見了拔腿就跑
    眾所周知陪葬品豐富的歷代皇親國戚墓葬是後世盜墓賊最先覬覦的對象。而我們今天所講的公主李靜訓的墓葬,墓室雖有盜洞,但她的陵墓卻千年未被盜掘,棺槨也未被打開。這是為何呢?根據史書文獻記載:李靜訓出身將門世家,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將,作戰時為國捐軀,年僅48歲。父親李敏長大後也成為了一位難得的將才。而李靜訓的母親宇文娥英身份更加尊貴,她是北周宣帝宇文贇和皇后楊麗華的女兒,是北周的嫡公主。因此北周皇后楊麗華就是李靜訓的外祖母。李靜訓深得外祖母楊麗華的寵愛,自幼就被她撫養在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