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陳博文
圖片 | 網 絡
版權歸原作者
「風煙綠水青山國,籬落紫茄黃豆家」楊萬裡筆下《山村二首》中的黃豆,便是人所共知的大豆了。
大豆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以用來製作豆腐、豆油等食材。
在江西高安,就有這樣一道以黃豆作為原材料,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的一道豆製品——高安腐竹,現已被列為地理標誌產品,且列入「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百強榜」榜單中。
因外形似竹條,又便於與豆腐區分,故取名為「腐竹」。又以主產於高安錦河沿線而得其名,便稱之為「高安腐竹」。
遠在唐代,當時佛教眾多,寺廟林立,齋食盛行,腐竹類食品已遍布整個高安,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經歷史考證:在唐末期間,江西撫州一位製作豆腐的師傅來到高安,見一鍋快冷卻的豆漿上結了一層膜,當他撈起來準備扔掉時,覺得手中豆漿膜柔韌光滑,便隨手往晾衣竿上晾乾,沒想到成型後的豆漿膜質地柔韌,於是把膜切成絲,嘗試著炒了吃,竟然是一道美味的菜餚。
於是他將豆漿皮幹作為主營生產,並試著將一片一片豆漿皮在將幹未乾時,捲成竹條狀後再曬乾,這樣既不易破碎又便於包裝。
從此,腐竹便在高安流傳開了,頗受食客們的喜愛。
位於錦河下遊的高安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達17.7℃。地形北高南低,中間舒緩平坦,低山丘陵與河谷平原相間,習慣稱為「四山一水三水田,二分道路和莊園」,為大豆的生產和腐竹的加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高安腐竹以精選的優質黃豆為原材料,並要使用高安偏軟的地下水,採用獨特的工藝製作流程生產,才能做出真正地道的「高安腐竹」。
原料-選料-脫皮-浸泡-磨漿-濾漿-煮漿-揭皮-瀝漿-涼曬-烘乾-檢驗-包裝-入庫,是最為標準的工藝流程,缺一不可。
製作出來的腐竹外觀光澤油亮,呈現出淡黃的顏色。
支條均勻細長,條內空心,味道純正,甘甜而清香。
無異味、有韌性、吸水膨脹後不糊,在同類豆製品中,以久煮不糊而名揚中國。
在民間的豆製品中,高安腐竹的營養成分頗高,屬高檔產品,也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食品。
高安腐竹味甘淡而性平,有止咳清痰、解毒養腎、健腦、促生長發育、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且韌性好,吸收膨脹後不粘糊,不含任何添加劑,具有豆製品特殊的清香風味,是一款純天然的產品。
據《中國江西地理標誌產品指南》記載:「錦河高郵對岸渡口是最早高安腐竹產地之一,吳國珍老人用平底鍋燒稻草,日投黃豆十五斤,得腐竹十斤……」,又載「瑞州府排樓下由鞠炳坤等七位師傅辦起了小型腐竹廠」。
起初,高安腐竹製作是家庭作坊,規模小,設備差,產量低。經過了家庭手工作坊時期之後,高安逐漸出現了小型腐竹廠。
隨著腐竹廠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改進位作技藝。
1985年,高安腐竹廠將高安腐竹商標註冊為「大觀樓」,且商標一直沿用,被國家評為振興老字號工程「中華老字號」品牌。
如今高安腐竹已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家常菜餚,當專屬於高安的獨特滋味與千年歷史相逢時,光陰積澱的厚重,為高安腐竹增添了一層更為濃醇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