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贊君最喜愛的日本國寶級美食大師北大路魯山人,在其名為《日本味道》的著作裡曾經寫道:「如果有人要問在日本的食物中最為美味的是什麼,讓我來回答的話我想說那就是河豚。」
在日本,河豚料理早在江戶時代就已經非常有名,但因為河豚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動物,僅次於世界第一大毒物金毒鏢蛙,所以豐臣秀吉曾經下令禁食河豚。一條河豚魚的毒藥可以殺死30隻成年魚,且沒有已知的解毒藥方。河豚的一般做法,是在晚餐時切成丁或薄片,饕客愛好者認為,肝臟是河豚最危險的器官,也是最美味的食物。專業廚師精心炮製食物,以使食客享受到嘴唇刺痛和新鮮爽感。
至於食客會否嗚呼哀哉,則取決於能作用於神經系統的毒素。如果攝入過多,用餐者就會只剩幾分鐘機會跟用餐同伴說最後的「 sayonara ……(沙揚娜拉)」。1984年開始,日本禁止全國餐廳提供河豚肝。
據了解,金標毒蛙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烈的動物,一丁點毒液沾染過的紙巾,也可將人類置於死地,因此不會有人將之當作食材。僅次於這種毒物,河豚卻因為味美,而催生了「冒死吃河豚」的諺語。
接著講歷史故事。到了伊藤博文,也就是日本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即日本首相)時代,品嘗過河豚的美味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才取消了對河豚的禁令。德島、下關、出雲一帶是河豚比較有名的產地,尤其是下關,是日本最大的河豚批發集散地,被稱為「河豚之鄉」。說到下關,其實還和我們的歷史有些關聯呢。因為下關,就是《馬關條約》的「馬關」。
前面提到的伊藤博文正是山口縣人,他經常光顧下關的河豚料理名店春帆樓,於是和李鴻章籤訂條約時便把地點選在了春帆樓。
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何明知有毒,也要拼死吃河豚呢?借用北大路魯山人的話來說,最高的美食其實是完全無味的,河豚的味道,無為之味,無味之味,無味中卻含有無窮的魅力。也許,正是因為它的毒性,為它的風味增添了另一種魅力。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卵巢和肝臟,最美味也最致命的肝臟被法律規定是不能食用的,雖然也許有餐廳會私下提供給食客,而卵巢在去除毒囊後會好吃到什麼程度呢?對於沒有吃過的高贊而言實在是有些難以想像。不過大家是否知道蘇東坡的那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的後面兩句呢?正是「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看來蘇東坡也是好吃河豚之人,還將河豚卵巢形容為「西施乳」,可見有多美味。
在日本,河豚一般切成薄片作為生魚片(要切到非常薄,可以透過魚片看到盤子紋理),或者做成火鍋、壽司、油炸等等,再配上一杯加入河豚魚鰭的清酒,人生了無遺憾。
雖然日本人為河豚料理而痴狂,但他們對於河豚料理的製作也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在日本,處理河豚需要專門的執照,此外,日本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培育養殖無毒河豚,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河豚都不是野生的。可以說,日本人為了更安全安心地吃河豚而不斷努力著。但也正因為河豚的高風險性,日本天皇被法律禁止食用河豚,以免君主面對中毒的危險。(日語中「 dame」(ダメ/だめ/駄目),表示不允許這樣做。)面對如此美味,天皇只能選擇放棄。那麼,你呢?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編輯:Lilas小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