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鼻頭在臺灣省的最南端,屬於屏東縣管轄,是墾丁國家公園中的一個景點。

臺灣人喜歡稱本省人為番薯稱外省人為芋仔,其中一原因是覺得臺灣的形狀像番薯。其實我每次看臺灣地圖總是不由自主會想到海豚,據說蔣介石當年退到臺灣有個說法是臺灣是條魚龍,有機會真的魚化成龍還想著反攻大陸。魚龍和海豚挺相似的。

如果真的把臺灣看成海豚的話那屏東就是尾巴了,墾丁的貓鼻頭和鵝鑾鼻就是海豚的尾鰭的兩隻腳,長的那只是鵝鑾鼻短的那隻就是貓鼻頭了。

臺灣島四面環海,墾丁則是被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和太平洋三片海洋所包圍,貓鼻頭是劃分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地理標誌,鵝鑾鼻則劃分了巴士海峽與太平洋。

貓鼻頭不大在貓鼻頭的懸崖下有探出海面的礁石遠遠看去像一隻俯臥的貓,但是從觀景臺望去其實更像一隻回頭看的老鼠,而老鼠的後面另有一隻俯臥的眯著眼蓄勢待發的貓。


貓鼻頭觀景風光尚可,但是因為礁石海岸是不能下海的,還好附近有兩個海水浴場,北面的白沙灘(《海角七號》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取景地)以及西面巴士海峽的南灣(緊靠核電三廠)。

所以每次去貓鼻頭想的卻不是那隻貓而是想的貓鼻頭的那個魚,那個魚是什麼魚呢?那個魚叫小鰭龍頭魚,又稱短臂龍頭魚或小鰭鐮齒魚,據說是因為名字長,說起來麻煩就以那個魚替代,在臺灣好像也只有在貓鼻頭有的賣。

那個魚的魚肉柔軟細嫩,好像這種細長狀的魚肉都不太差,油炸過吃起來有雞柳的既視感又有魚肉的清香。那個魚有「椒鹽」和「麻辣」兩種口味,再配上九層塔的葉子簡單的食材便十分的美味。九層塔原產於印度的香辛料,也被稱為「金不換」、「魚香菜」、「香滿園」由此可見其受喜愛之程度。

貓鼻頭有兩家賣那個魚的,一家叫「阿嬌」一家叫「重慶妹」,和阿嬌更熟悉一些,阿嬌是兄妹在經營阿嬌是他們的媽媽,後來妹妹在隔壁檔口又經營三色果汁和水果了,哥哥說話比較溫柔妹妹就比較大大咧咧的,哥哥原來還算清秀的小夥這兩年也有點胖了。

妹妹胖胖的很可愛,我認識時還是姑娘家現在早就是媽媽了,性格直爽說話也比哥哥清脆,這張是韓國瑜競選造勢的時候特地讓我看的「韓家軍」的徽章,可是前兩天韓國瑜被罷免了估計有些打擊吧。

除了那個魚還有飛魚.飛魚籽.香酥蟹.酥脆蝦等,飛魚在《少年派》中出現過在海上會飛翔的魚,肉質就不像那個魚的柔軟比較硬一些。


16年蔡英文上臺後倒行逆施,大陸的觀光客少了許多,再加上開倒車導致的「經濟不漲物價飛漲」,那個魚的生意也大不如前,不過臺灣老百姓的想法也挺可愛的,正常情況下如果客源驟減那同樣競爭就會更加激烈,但是同為競爭關係的阿嬌和重慶妹會商量著各營業一天讓大家都有飯吃。所以不論當權者怎樣的爭鬥和輪替,老百姓最關心的始終是民生如何生活和怎樣生活,希望兩岸關係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