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個「簡單原則」讓英語學習so easy
跟著邱宜楠老師的高效方法一起來試試
「英語這麼難,怎麼才能學好英語?」同學,你也有這樣的困惑嗎?本期課堂外將帶大家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不按傳統方法去學習英語,而是按照教培智囊團邱宜楠老師總結出的一套高效方法,基於常識性的、理性的,有態度、有思想的英語原則去學習英語。
很多同學在學習英語時,起初興趣很濃,也有新鮮感,慢慢開始想不通一些常識性的語法問題,發現這些語法規則跟自己的生活完全不一樣,越往後學越理不清頭緒,便進入了學習的誤區,開始厭學甚至放棄。實際上,如果同學們能把這些問題梳理清楚,那麼英語學習就變得簡單了。
少年派·教培智囊團 張掖路街道社區市民學校 特聘英語講師 邱宜楠
避開誤區
誤區一:學英語口語就一定要糾音
很多老師和學生非常在意英語語音的問題,美式音還是英式音、元音是否飽滿、輔音是否標準……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語音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環節,但語音問題並不是我們學習英語最大的目的。或者應該這樣說,我們在學習英語中最終問題是能用英語溝通,而不是發音純正與否,或是美音、英音問題。許多人之所以口語差, 是因為他們不敢說,羞於開口, 怕自己的發音不對, 別人聽了會嘲笑。有些老師或者家長甚至在孩子說英語的過程中,糾正他們的發音。其實語音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它受到生理條件、地區方言等的影響。從生理條件分析,英語發音與我們的口型、舌頭和牙齒密切相關。有些語音受我們自身條件等限制,所以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切忌以發音為主,初期交流有些語音問題別人聽不懂時, 可以藉助表情和手勢等身體語言來達到交際目的。一旦走出語音誤區,我們會發現自己膽子大多了, 隨時隨地都敢大聲說英語了,不知不覺自己就能自由自在地用英語表達思想了。
誤區二:詞彙越多表述越好
一些初中生會有這樣的問題,跟外國人無話可談。這主要就是因為詞彙掌握不夠的問題。談到詞彙,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在初中英語口語學習上的誤區,那就是詞彙量越大越好,詞彙越難表述越清晰。口語的詞彙首先講究的是適用性、準確性,如果談到合適的話題也可以適當穿插,但並非必要。詞彙一定用你熟悉的,一定是自己能駕馭的,即使簡單點兒也無所謂。尤其是針對初中生,還沒有掌握大量詞彙運用的能力,建議學生在選擇詞彙時,以正確表達為前提。
誤區三:英語口語聽力學習脫節
我們從小學習中文的時候,就是先聽然後模仿。因為我們是根據實際的需要模仿,而且總是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所以只需很短的時間,我們就學會了用中文交流。但我們學英語的時候不是這樣,很多英語課程都把口語、聽力、閱讀和寫作進行了分離,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單一的一個領域內,在學口語的時候沒有結合其他方面,其實這樣做是不正確的,口語和其他的部分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誤區四:把老外當外教
我們很多家長都很認可西方的教育模式,所以選擇外教。但是西方成功的少兒教育理念並非是任何外國人都具有的。專業外教上課和一般的其他外國人就有很大的區別,專業外教的上課理念是充分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全面的自主和認知能力的培養。是一種以能力培養來促進學習的教育模式。而那些非專業的外教,教學其實就是按照所在機構中教的內容安排來上課,其實是只得其形不具其意。那還不如一個發音很好,受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中教」。
簡單原則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學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點:1.造就成就感,培養自信。2.增加興趣。3.語言朗朗上口。4.易於學以致用。
簡單原則
1.量的原則: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大量的「亂說」就更加不夠了。沒有量的變化,怎麼能有質的飛躍?因此,中國人學習英語在注重「精」的同時,必須更加注重「泛」。比如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若要學習聽力,就要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儘量多說英文。
許多人學習英語時,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一本書就代表一個水平。比如,當讀完一本初級閱讀書時,就會說「我的閱讀水平達到初級了」,學完一本高級閱讀書,便狂歡「我達到高級閱讀水平了」。其實,英語學習有一個「點-線-面」的關係。一本書只是一個點,無數本書連成一條線,更多的線形成一個面。所謂「水平」就是面的問題。
就拿閱讀來說,首先要讀大量初級書。當讀完30本初級讀物後,你在讀第31本初級讀物時已沒幾個生詞,能輕鬆地讀懂,那你就可以讀中級水平的讀物了。僅僅讀過一本初級水平的讀物,基礎根本沒打好,就急於讀一個更高水平的讀物,那必然就會「欲速則不達」。也就是說,無論處於何種英語水平,在相應水平上的量的積累是必要的。英語聽力、口語、寫作的學習亦應遵循這一原則。語言的學習是培養一種感覺,而感覺要數量的積累來培養。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
2.重複原則
在剛開始學習英語口語時,重複原則就更為重要。在很多英語App中都有跟讀功能,它就是讓你能夠不斷地跟讀、重複,並且將你的聲音進行錄製,可以在不斷重複跟讀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反覆重複已學內容, 「重複原則」與「量的原則」缺一不可,要有機地把兩者統一起來。
3.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則」可依。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後,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複練習音標、單詞發音,朗讀句子和文章。你可以儘量模仿音標發音和單詞發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和節奏,通過對比你的模仿錄音找到你的不足並不斷完善。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重要。模仿得越像越好,這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常識。
4.突擊原則
若想學好英語,需要採取一個個「速戰速決」策略,找到「快速進入角色」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和興趣把學習堅持到底。你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騎自行車、遊泳的嗎?你是否是通過短時間的「大量突擊」練習才掌握這些技能的呢?學習技能的要素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無數次地突擊訓練。當然,學英語或許不像學會騎自行車、遊泳那麼簡單,但駕馭和使用英語語言的確是掌握和培養一種技能。學習一種技能,突擊原則是最重要的。
5.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並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幹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堅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對英語有了興趣並努力地發展,那麼,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強烈的欲望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