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大鐵路,沙俄與蘇聯的國家命脈

2020-12-10 鶴吹牛

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於蘇聯來說非常重要。這是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全長9288千米。

西伯利亞大鐵路西起蘇聯聖彼得堡,東至太平洋沿岸的海參崴,跨越8個時區。

該鐵路修建與1891年,到1916年結束,前後歷時25年之久。這條鐵路穿過遼闊的森林,越過烏拉爾山脈,經西伯利亞凍土地帶,最終成功來到太平洋沿岸。

無論是對沙俄還是蘇聯,亦或是今天的俄羅斯而言,西伯利亞大鐵路都堪稱國家動脈。

從經濟到軍事、從人口到工業生產,從工廠到礦藏,西伯利亞以自己崎嶇綿延的身軀,將所有的一切都穿了起來。

在二戰期間,這條大鐵路發揮了最為關鍵的作用,以此證明了自己對蘇聯的影響,對俄羅斯民族的重大意義。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生命線,沒有它,蘇聯和蘇聯人民,將會遭遇到更大的危機。

起初的沙俄還是一個地處歐洲的莫斯科大公國之類的彈丸小國。他面積狹小,經濟落後,軍事也不值一提。一直到16世紀,經過長期的隱忍發展,實力才得以壯大。

沙俄在擴張的時期,堪稱瘋狂,從歐洲地區向四方全面擴張,以至於成為了北到芬蘭、南到黑海、外高加索一帶,西佔波蘭及波羅的海地區,東抵太平洋。

沙俄的土地是廣袤的,礦產和資源也是豐富的,然而,因為土地太大,沙俄缺少一條橫貫東西的交通動脈。

沒有大動脈,那麼,廣袤的西伯利亞地下埋藏的森林、礦產等資源都將變得毫無價值。再加上西伯利亞天寒地凍,根本就沒人願意去定居開發。

一直到沙俄進行工業革命,有了工業基礎之後,西伯利亞的開發才真正進入視野。當時列強們對遠東地區的爭奪加劇,沙俄感到如果不加強對東部的控制,不僅無法在列強瓜分中國的時候攫取利益,甚至自己薄弱的遠東地區都可能遭到蠶食。

在這種情況下,1890你那,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宣布修建大鐵路。先是從海參崴修建,然後向西延伸,最後又從車裡雅克賓斯克往東修建,最後東西對接,全面貫通。

修建過程中,沙俄碰到了不少難題,如經費、凍土技術問題等,但是沙俄還是堅持了下來,一直修了25年最終完成。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引起了日本人的擔心,日本人擔心這條鐵路修成後,俄國人會加強對遠東的建設,並在中國東北與日本進行爭奪。所以,日本就想切斷這條鐵路。

但是此時日本經濟和軍事實力都要弱於沙俄,所以日本人也很苦惱,而沙俄得到消息後也非常緊張,於是加大力度修建鐵路。鐵路修成後,果然形勢不出日本人所料,沙俄在東北地區的滲透大大加強。

沙俄滅亡之後,新成立的蘇聯也加緊了對鐵路的二次建設,修建了大量的支線,完善了鐵路運輸體系。

在衛國戰爭中,這條鐵路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戰爭初期,蘇聯運用這條鐵路將西部地區的大量工廠、物資、人員等都迅速地運往東部地區。

蘇聯的工業基礎也依靠鐵路的強大運力,能夠快速地轉移到戰略大後方。大量的武器彈藥、原材料、人員等都是通過這條鐵路進行運輸。

前線的蘇聯紅軍能夠快速補充軍隊,甚至在兵力上超過德軍,也是因為大鐵路的功勞。可以說,大鐵路在衛國戰爭期間立下了重要的功勞。

在戰爭期間,希特勒閃電般佔領西部之後,大鐵路給蘇聯帶來了緩衝的空間和時間,沒有了鐵路,那麼,蘇聯當時恐怕就真的危險了。

相關焦點

  • 俄國的「命脈」——西伯利亞大鐵路,竟是中國勞工以血鑄成!
    一、修路背後的野心沙俄擴張領土的野心從未小過,用或軟或硬的手段侵略了大片土地,硬生生從一個純粹的「歐洲國家」擴張為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在亞洲佔領了1300萬公裡土地,遠遠超過本身在歐洲的400萬公裡國土。
  • 為什麼說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俄國的命脈?
    西伯利亞大鐵路起始站為俄國首都莫斯科,終點站為俄國遠東城市海參崴,橫跨8個時區、14個省份,把俄國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連接起來。 如果從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起始站坐到終點站,需要花七天七夜,相當於橫跨俄國,途徑四分之一個地球。 西伯利亞大鐵路始建於1891年,1904年7月竣工。
  • 蘇聯乃至俄羅斯真正的命脈,史達林:失去它我們就完了
    縱觀近代戰爭,海洋國家相比陸地國家總是佔有優勢的。鴉片戰爭期間,20萬的清兵卻被不到2萬的英法聯軍輕鬆擊潰,這其中有戰鬥力和武器裝備的差距,但雙方調兵速度的差距也不容忽視。近鄰沙俄卻選擇了另一條強國之路——修鐵路。實際上此時的俄國明顯跟不上其他列強了,甚至快要被日本追上,向西擴張屢次失敗後,俄國開始把眼光望向了西伯利亞。一方面西伯利亞豐富的資源幾百年來一直未得到開發,另一方面,沙俄也開始把戰略重心放在遠東。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式發布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政令,1891年,鐵路從最東端的海參巍開始動工。
  • 沙俄究竟多有戰略遠見?看看它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清楚了
    然而,俄羅斯國土雖大,但大部分在地廣人稀的北亞,要想保證這片廣袤土地不丟,俄羅斯就必須開發建設,這樣修建西伯利亞鐵路問題就提到日程上來。西伯利亞鐵路9288公裡,從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跨越8個時區。它建成通車,使沙俄政府對這一地廣人稀的地區形成有效管理和控制統治,固化了擴張成果。
  • 日本能戰勝強橫的沙俄,為什麼卻贏不了霸道的蘇聯?
    而在20世紀30年代的張鼓峰和諾門坎戰役中,日本又被蘇聯打的灰頭土臉,在1945年的日蘇戰爭中,蘇聯更是秋風掃落葉般的把盤踞在東北的70萬關東軍消滅殆盡。眾所周知,蘇聯是沙俄的繼承者,為什麼沙俄會輸給剛剛興起的日本,而蘇聯卻將鼎盛時期的日本打的和狗一樣?第一,蘇聯雖然是沙俄的繼承者,但蘇聯的實力要比沙俄強大的多。
  • 海參崴與西伯利亞大鐵路
    當沙俄從清王朝手裡割佔了外東北廣袤的土地之後,最令他們興奮的就是搶佔到了海參崴這一天然良港,獲得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太平洋出海口,所以他們在協約籤訂的那一刻開始,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建設這座軍港了。真正讓海參崴地位大幅提升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讓俄國實現了遠東地區的海陸聯動。
  • 西伯利亞大鐵路,風景在路上!
    西伯利亞大鐵路,中國一般稱之為「第一亞歐大陸橋」,是工業時代的奇蹟,在火車迷心中的地位,足以和中國的萬裡長城相媲美。16世紀沙俄開始向東擴張領土,佔領了1200多萬平方公裡的西伯利亞地區。今天小編帶大家來領略一下西伯利亞的風景吧!
  • 西伯利亞鐵路跨越百年
    更令人唏噓的是,鐵路沿線區域大多大氣候惡劣,人跡罕至,不少建設者為此付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建造西伯利亞鐵路是項苦差事,除了軍人和義務兵,沙皇還啟用了大量戰俘和囚犯。作為沙俄帝國在崩塌前留給世界的遺產,西伯利亞鐵路連接了歐亞大陸兩端,串聯起一座座俄羅斯歷史文化名城,被形象地比作「北極熊的脊梁」。
  • 為什麼蘇聯的西伯利亞與遠東沒有分裂?
    文/王凱迪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國家,16世紀之前的俄羅斯對於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基本上處於毫不知曉的狀態。俄羅斯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人煙稀少的土地俄羅斯人到來之前,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土地上並沒有真正可以稱為國家的政權
  • 西伯利亞鐵路跨越百年
    從「Way to Russia」網站給出的一連串數據中,人們不難看出這條鐵路的非凡:歐洲部分佔總長度19%左右,亞洲部分為81%;如果走完全程,旅客會跨越10個時區,經過87個城市和城鎮,翻過16條河流,穿過數不清的隧道……    作為唯一一條貫穿整個國家內陸的鐵路,今日的西伯利亞鐵路依然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經濟大動脈之一。
  • 承載《囧媽》故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曾經決定了3個大國的國運
    許多朋友並不知道,承載劇情的那條漫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擁有無數比影片更加豐富更加動人心魄的精彩篇章,而且深刻的影響了3個大國的百年國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那些關於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吧。所以從各個方面來看,西伯利亞鐵路在商運和客運上,相比海運都佔有明顯的優勢。 西伯利亞大鐵路線路圖 不能說俄國人說的沒有道理,但是有兩個國家不相信這一套迷魂陣,這兩個國家就是英國和日本。 在英日看來,俄國人的宣傳是在避重就輕。
  • 西伯利亞鐵路跨越百年 溫莎文
    而西伯利亞鐵路的動工令日方大為緊張。」菲利克斯所言的「動作」指的是中國與沙俄籤訂《中俄密約》,該條約允許西伯利亞鐵路延伸至中國東北地區,即「東清鐵路」。這條支線極大地增強了沙俄對中國的影響力——如果說之前日本對俄方意圖染指中國只是抱有懷疑,此事便意味著攤牌時刻已到。果然,1900年之後,先後有十餘萬俄軍士兵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 100年前沙俄為何要修全球最長的鐵路?背後有兩個原因
    西伯利亞大鐵路途中穿過遼闊的松樹林、跨過了歐亞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穿越西伯利亞凍土帶,最終抵達太平洋沿岸不凍港海參崴。西伯利亞大鐵路1891年5月動工,1916年修建完成,前後時間共25年。首先,鞏固遠東地盤沙俄是一個侵略成性的國家,在遠東地區,西伯利亞由於氣候寒冷等原因,這些地方人煙罕至,在當時看來土地利用價值不大,中國地處溫帶氣候,地大物博,資源豐厚,因此中國成了俄羅斯為實現遠東擴充侵略的對象,從1689年《尼布楚條約》籤訂起,到1900年,200多年時間,沙俄從中國北方實際上直接搶走的領土超過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1922年12月,正式成立蘇聯,其加盟共和國的數量由最初的4個逐步增加到15個。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又分成15個國家。 得失之間:尼布楚條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清王朝將自己版圖的近旁、實為無主之地的西伯利亞地區,以條約形式明確屬於俄羅斯,等於承認了俄羅斯東侵的事實。尼布楚條約表面上是平等的,實質上清朝吃了大虧,讓步太多。
  • 一個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一篇篇沒有任何圖片的文字牽引著讀者一路追下去,可見這些文字獨立的價值。除了岑參出塞路,獨具的歷史感讓他為自己設計出許多絕妙的線路:北京胡同、關中唐陵、天寶荔枝道、《圍城》中方鴻漸去三閭大學之路……還有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
  • 世界第十二大奇蹟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這裡是世界最長鐵路的終點
    在還沒有看到這個世界最長鐵路的時候先被幽了一默。 世界最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288公裡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起點在莫斯科終點就在我腳下的海參崴,但翻看歷史卻正好相反,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式頒發命令,決定首先從最東端的海參崴動工修建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
  • 西伯利亞地處嚴寒之地,且人煙稀少,為何是俄羅斯「命脈」?
    俄羅斯人口集中在歐洲地域,但不是其「命脈」,其「命脈」在哪?2019年,外媒有一個令人關注的資料,有一位俄羅斯杜馬議員曾稱,俄羅斯應該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往西伯利亞。人們對於這樣說法有些詫異,因為俄羅斯嚮往歐洲,而俄大部分發達城市都在西部,人口也大都集中在歐洲地域,為何要遷往寒冷的西伯利亞呢?
  • 沙俄末期俄羅斯那麼落後,為什麼蘇聯一接手,就立馬躋身一流強國
    長達數年的戰爭中,名義上的戰勝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原來的老牌歐洲工業強國,迎來了衰落的轉折點,世界格局開始了大洗牌。其中,新生國家代表——美國一躍千裡,自1984年GDP位居全球第一後,經此一役,最終坐穩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 清朝時期,遠東人口這麼少,俄羅斯為何修西伯利亞鐵路?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達到1709.82萬平方公裡,也有一條全國鐵路大動脈,這就是西伯利亞鐵路(含支線)。俄羅斯的鐵路大動脈相對較少,這與俄羅斯的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俄羅斯橫跨歐洲與亞洲,歐洲部分只有400多萬平方公裡,卻是俄羅斯人口的主要聚居區。無他,東歐平原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易於住人。
  •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對遠東局勢有怎樣的影響?
    鐵路從誕生之日起,就起到了連接各個地區和加強人員和經貿往來的作用。而在19世紀末開始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它全長9000多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線。那沙俄為什麼不遠千裡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呢?鐵路的修建對遠東局勢又有怎樣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