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俄國的命脈?

2020-12-14 騰訊網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全世界最長的鐵路,全長9332平方公裡。

什麼概念?

接近四分之一個地球。

西伯利亞大鐵路起始站為俄國首都莫斯科,終點站為俄國遠東城市海參崴,橫跨8個時區、14個省份,把俄國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連接起來。

如果從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起始站坐到終點站,需要花七天七夜,相當於橫跨俄國,途徑四分之一個地球。

西伯利亞大鐵路始建於1891年,1904年7月竣工。

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時,俄國投入很大,大量的工人被送到寒冷的西伯利亞工作。俄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俄國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修一條橫跨俄國東西的鐵路。

那麼,俄國為什麼如此費心思地修這麼一條鐵路,或者說西伯利亞大鐵路對俄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一、軍事意義

1,日俄戰爭

19世紀末,日本為了和俄國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利益,劍拔弩張。

尤其是在「三國幹涉還遼」之後,日本與俄國結下了梁子。

日俄兩國勢必要打一仗。

1904年,日本不宣而戰,日俄戰爭爆發。

由於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未完全竣工,俄國在遠東的兵力比不上日本,戰爭初期劣勢很大。

但是5個月後,西伯利亞大鐵路竣工,大量俄國士兵從歐洲被運送到遠東戰場,與日本形成均勢。

最終日俄戰爭以日本的慘勝結束,俄國勢力退出中國東北。

在日俄戰爭中,雙方的損失都很大,雖然俄國戰敗,但是並沒有讓日本撈到什麼好處,甚至有再幹一仗的意思。

2,諾門坎戰役

1939年,侵華日軍和蘇蒙軍隊為了爭奪諾門坎地區的主權,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史稱「諾門坎戰役」。

最終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堅實後盾下,裝備、實力很弱的蘇蒙軍隊戰勝了侵華日軍。

3,八月風暴

二戰後期,蘇聯對日宣戰,大量蘇聯紅軍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來到遠東,一舉擊潰日本關東軍,為之後日本的投降奠定了基礎。

在這幾次戰役中,西伯利亞大鐵路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西伯利亞大鐵路對俄國的軍事意義不言而喻。

另外,不只是遠東地區,由於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覆蓋面積非常廣,俄國對中亞各國、蒙古國都有一定的軍事輻射。

二、有利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開發

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是俄國在近代擴張的領土,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等。但是離俄國的歐洲部分遙遠,處於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不利於開發,或者說開發成本大。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

西伯利亞大鐵路把俄國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連接起來。

在這條大鐵路上,運行著1000列貨運和客運列車。

每天有無數的人在這條大動脈上來來往往。

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礦產、石油、天然氣也被運送到俄國的歐洲部分。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俄國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文化、經濟交流,也有利於俄國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開發。

需要特別提一下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站是俄國遠東城市海參崴。

海參崴是俄國在遠東的天然良港、軍事基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俄國在遠東最重要的城市。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也有利於俄國對海參崴的控制。

總結:西伯利亞大鐵路把俄國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連接起來,有著極強的軍事意義,並且有利於俄國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開發。

毫不誇張的說,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是俄國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命脈。

相關焦點

  • 俄國的「命脈」——西伯利亞大鐵路,竟是中國勞工以血鑄成!
    1891年,俄國政府做了一項堪稱改變俄國歷史甚至遠東歷史的決策——動工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這條鐵路起自首都莫斯科,終點為海參崴,橫貫俄羅斯東西,全長9332公裡,迄今為止都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修建鐵路的工人主要是俄國士兵和被流放的犯人,最多的還是中國勞工。中國人吃苦耐勞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國勞工們對於建築建造事業都是在行的,說句精通其道也不為過。
  • 俄國為什麼投入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
    但我們知道,近代的俄國其實並沒有錢,尤其是克裡米亞戰爭中,俄國缺錢更是表現地淋漓盡致,甚至因為缺錢,俄國還賤賣了阿拉斯加。可俄國還是投入了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修建了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全長9288公裡,以莫斯科為起點,最終抵達太平洋不凍港符拉迪沃斯託克。
  • 西伯利亞大鐵路——人類的奇蹟與俄國的野心
    而這一法令,被後世稱為一項堪稱改變俄國歷史甚至遠東歷史的決策——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起建於1891年,歷經25年,於1916年全線通車。俄羅斯西伯利亞及其遠東地區,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與山脈、面積遼闊的永久凍土層之外,惡劣的寒帶氣候成為了最大的考驗(可以對比青藏大鐵路)。在西伯利亞,冬季的溫度能達到驚人的零下50℃,而在盛夏部分地區又經常出現近零上40℃的高溫。巨大的溫差經常造成鋼鐵脆裂、設備損壞。
  • 海參崴與西伯利亞大鐵路
    真正讓海參崴地位大幅提升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讓俄國實現了遠東地區的海陸聯動。翌年,俄國政府正式決定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地質勘查、測繪等各種準備就歷時了三年多,1891年3月西伯利亞鐵路烏拉爾山東麓的車里雅賓斯克段開始動工,同年6月西伯利亞鐵路的海參崴段開始動工(這就是起點紀念碑)。俄國招募數十萬名流放犯人、農民、礦工、商人、士兵以及來自中國和朝鮮等地的勞工,建設周期長達二十餘年,1916年實現全線通車。
  • 西伯利亞大鐵路,沙俄與蘇聯的國家命脈
    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於蘇聯來說非常重要。這是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全長9288千米。西伯利亞大鐵路西起蘇聯聖彼得堡,東至太平洋沿岸的海參崴,跨越8個時區。該鐵路修建與1891年,到1916年結束,前後歷時25年之久。
  • 西伯利亞大鐵路:撬動遠東戰略平衡的槓桿
    的確,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一條改變世界格局的鐵路。對俄國國內而言,它是連接西伯利亞與俄國歐洲母體的鎖鏈,是俄羅斯帝國成為世界性帝國的脊梁,對世界而言,它是俄國遠東政策的基點,是俄國撬動遠東戰略平衡的槓桿,20世紀發生的很多改變亞洲、影響世界的大事件,都與這條鐵路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
  • 一個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他的文字像是一部導演手記,卻遠遠超越圖像背後的故事。攝影師裡文字這麼好的,可不多見!在長途旅行中,他的文字往往先於照片登場。記得幾年前,他追隨唐代詩人岑參出塞路線一路西行。每日辛勞自不必說,卻仍能見到他深夜發到網上的遊記。少則一兩千字,多則五六千字,真不知道他哪裡來的力氣。一篇篇沒有任何圖片的文字牽引著讀者一路追下去,可見這些文字獨立的價值。
  • 影像.攻略|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
    起自莫斯科,經梁贊、薩馬拉、車里雅賓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赤塔、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總長9,332公裡(一說9288公裡),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奔跑在這一鋼鐵大動脈上的共有大約1000列貨運和客運列車。
  • 從莫斯科到海參崴,全長9288公裡的西伯利亞鐵路是如何建成的?
    與此同時,以英國為首的歐美列強資本,為了爭奪西伯利亞的市場份額,也積極參與到這一計劃中。為了獨佔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利益,俄國政府終於在1891年2月,確定了鐵路走向問題,分別以遠東最大城市海參崴和居於全俄心臟位置的莫斯科為東西起點,並決定排除外國資本,由俄國自己負責這一浩大工程。
  • 【知識脫口秀】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
    王芳老師帶我們一起了解【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條鐵路在哪裡嗎?你們知道它有多長嗎?西伯利亞大鐵路西起莫斯科,東至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乘火車走完全程需要多久呢?你們知道走完全程穿越了幾個地形區嗎?小朋友們,你們是否看過賀歲電影《囧媽》?有沒有被裡面的國際列車所吸引?
  • 茅海建:張庫大道與西伯利亞大鐵路
    俄國提出了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計劃。俄國本來在其歐洲部分已建成鐵路網,並與歐洲各國的鐵路網相連接。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指從位於烏拉爾山脈東麓的車里雅賓斯克(Чел?譲бинск,Chelyabinsk)到位於太平洋西岸的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七千四百十六公裡;若與先前的鐵路網相連接,即通往莫斯科、聖彼得堡,為九千多公裡。
  • 為什麼蘇聯的西伯利亞與遠東沒有分裂?
    在西伯利亞中部的西伯利亞密林與沼澤中,生活著成吉思汗時代被蒙古人成為「林中百姓」的漁獵民族,南方與蒙古接壤的地帶生活著布裡亞特蒙古部落,北部北冰洋沿岸生活著使用雪橇與馴鹿的愛斯基摩人,這些部落分散的生活在各自的區域內,相互之間聯繫甚少,可以說仍然是原始社會的殘餘,生產力十分低下。
  • 看看它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就清楚了
    全長9288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並有通往蒙古國、中國和北朝鮮的支線。這條鐵路於1891年至1916年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和皇儲尼古拉即後來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交由俄國政府監督興建的。其實,沙俄早有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想法,而且在19世紀中期,俄國政府有關部門就已進行了大量調研論證工作。
  •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對遠東局勢有怎樣的影響?
    鐵路從誕生之日起,就起到了連接各個地區和加強人員和經貿往來的作用。而在19世紀末開始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它全長9000多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線。那沙俄為什麼不遠千裡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呢?鐵路的修建對遠東局勢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 【一周一本書】不可思議的工程:跨西伯利亞鐵路
    而在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過一段時期的混亂,在回復穩定後,跨西伯利亞鐵路又重新開始發揮過去長期發揮過的重要作用。英國著名交通事務作家克裡斯蒂安沃爾瑪所著的《通向世界盡頭: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一書,近日由三聯書店引進出版。
  •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除了中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之外,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也是特別豐富的。況且在當年美國在這眾多的國家裡面稱得上是其中的大哥大。回顧歷史,中國的國土面積在當時也是有機會不斷擴大的,並且這個地方就是西伯利亞而西伯利亞所佔的總面積已經達到了俄羅斯的75%。西伯利亞的資源是特別豐富的,據相關材料記載,西伯利亞地區所蘊含的資源已經佔據了蘇聯所蘊含資源的2/3。
  • 蘇聯乃至俄羅斯真正的命脈,史達林:失去它我們就完了
    近鄰沙俄卻選擇了另一條強國之路——修鐵路。實際上此時的俄國明顯跟不上其他列強了,甚至快要被日本追上,向西擴張屢次失敗後,俄國開始把眼光望向了西伯利亞。一方面西伯利亞豐富的資源幾百年來一直未得到開發,另一方面,沙俄也開始把戰略重心放在遠東。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式發布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政令,1891年,鐵路從最東端的海參巍開始動工。
  • 書摘|日俄開戰:西伯利亞大鐵路竟成導火索
    這種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面,就是這條鐵路建設的背景,它絲毫沒能使建設者的任務變得容易一些,因為當地民眾對俄國人懷有極大的仇恨。中國東北段的鐵路是在1897年開工的,負責人是一位富有經驗的俄國工程師亞歷山大·尤戈維奇(Alexander Yugovich)。如果說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不同路段在初步勘探時,都給建設者們留下瞭望而生畏的印象,那麼將近1000英裡長的中東鐵路無疑還要甚之。
  • 茅海建:重走張庫大道與西伯利亞大鐵路
    俄國提出了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計劃。俄國本來在其歐洲部分已建成鐵路網,並與歐洲各國的鐵路網相連接。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指從位於烏拉爾山脈東麓的車里雅賓斯克(Чел?譲бинск,Chelyabinsk)到位於太平洋西岸的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七千四百十六公裡;若與先前的鐵路網相連接,即通往莫斯科、聖彼得堡,為九千多公裡。
  • 承載《囧媽》故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曾經決定了3個大國的國運
    挑來揀去,紙面上最靠譜的方案就是建造一條橫貫俄國歐亞領土的大鐵路,這也是當時俄國精英們的一致選擇。 1882年5月,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批准了總督郭貝多夫提出的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計劃書。1886年,亞歷山大三世召開御前會議,明確的指出:"為了提供軍事上和交通上的便利,修建從車里雅賓斯克到海參崴的西伯利亞大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