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乃至俄羅斯真正的命脈,史達林:失去它我們就完了

2020-12-19 白駒歷史

縱觀近代戰爭,海洋國家相比陸地國家總是佔有優勢的。鴉片戰爭期間,20萬的清兵卻被不到2萬的英法聯軍輕鬆擊潰,這其中有戰鬥力和武器裝備的差距,但雙方調兵速度的差距也不容忽視。英法聯軍來到珠海口可能只需兩周,而清兵則需要3個月的時間集結兵力並趕赴戰場,等清兵撤退後,英法聯軍又可以回來再敲清政府一筆。

19世紀末的清政府開始積極籌備北洋水師,認為海軍是強國之本。

近鄰沙俄卻選擇了另一條強國之路——修鐵路。實際上此時的俄國明顯跟不上其他列強了,甚至快要被日本追上,向西擴張屢次失敗後,俄國開始把眼光望向了西伯利亞。一方面西伯利亞豐富的資源幾百年來一直未得到開發,另一方面,沙俄也開始把戰略重心放在遠東。

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式發布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政令,1891年,鐵路從最東端的海參巍開始動工。實際的修建卻困難的多,密集的河流,廣闊的凍土層已經夠棘手了,冬季零下50多度和盛夏40多度的氣溫不僅讓設備難以施工,工人的身體情況和安全也得不到保證,致死的工人不計其數。

另外,驚人的費用也在考驗著俄國的國力,僅1891年到1901年,俄國就花費了14.6億盧布。

此時的日本也在密切關注俄國的動向,日本同樣覬覦遠東的利益,日本一方面在國際上施壓試圖阻止鐵路的修建,另一方面,日本也在積極備戰。就在西伯利亞鐵路即將完工之際,日本率先發起了進攻,準備不足,兵力調度困難的俄國很快便落了下風。

俄國只能硬著頭皮趕工,鐵路一開通,大量的俄國軍隊便被運到遠東來,俄國也在戰爭末尾獲得了一些局部的勝利,日俄戰爭日本慘勝。但有底氣的俄國表示可以接著打,因此戰後籤訂的的條約也具有妥協性,日本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西伯利亞鐵路在二戰中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蘇聯便於集結大量兵力對付德國,戰爭後期也一舉擊潰了日本的關東軍。西伯利亞鐵路有著極高的戰略和政治意義,史達林稱西伯利亞鐵路是蘇聯的命脈,要是誰從中段控制了西伯利亞鐵路,蘇聯就完了。

西伯利亞鐵路的經濟意義也很高,鐵路建成後,西伯利亞人口暴漲,勞動力的增加使西伯利亞的農牧業、採煤業和冶金業獲都得了巨大的發展,拉動了整個俄國的經濟。

如今的西伯利亞鐵路,總長9288公裡,跨越8個時區,沿途景色秀美壯麗。同時它也是俄羅斯的「脊柱」,對俄羅斯乃至整個歐亞的經濟和安全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貫穿西伯利亞的一條生命線,史達林:切斷它等於切斷蘇聯的大動脈
    俄羅斯發現了自己的這個缺點,於是為了能夠快速的運送物資便開始修建起了鐵路,經過了長達十幾年的工程,這條橫跨俄羅斯東西的鐵路幹線終於被修建完成!這條鐵路也成為了俄羅斯的防護傘,正是因為有它的存在,俄羅斯的實力不斷的增強。貫穿西伯利亞的一條生命線,史達林:切斷它等於切斷蘇聯的大動脈
  • 「要想富,先修路」,史達林:失去這條鐵路蘇聯可能就垮了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說的可是一點也不假,看看現在我們的國家,經濟發展的如此的迅猛,其實就和交通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在早期的時候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修成之後,就極大地縮減了西藏與其他地區的交通時間,到如今港珠澳大橋也已經順利建成。
  • 朱可夫作為蘇聯統帥部代表,為什麼會失去「大元帥」史達林信任?
    1945年5月24日,史達林在克裡姆林宮給元帥們、將軍們授過勳之後,在為「蘇聯各族人民中最優秀的民族—俄羅斯人民的健康」乾杯之後,突然向滿臉紅光和喜色的將軍們提出一個問題:「要是給史達林同志授予大元帥的稱號,你們覺得怎麼樣?」隨即而起的是一片歡呼聲和經久不息的掌聲。
  • 赫魯雪夫是史達林的追隨者,究竟是蘇聯英雄還是罪人?
    蘇聯這個國家從十月革命之後,便開始了長達69年的歷史。而在蘇聯時期,最著名的國家領袖則是史達林和赫魯雪夫。這兩人一個是帶領蘇聯在二戰取勝的政治領袖,另外一位則是給蘇聯解體埋下隱患的人物。所以很多人不能理解,史達林死後把位置傳給赫魯雪夫的決定,或許這段歷史哪怕仔細研究也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
  • 俄羅斯領土變動史,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了什麼?
    最初,史達林主張各加盟國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直接加入俄羅斯聯邦,但是遭到反對。最終在列寧幹涉下,決定各蘇維埃共和國按平等自願原則一起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還在憲法中做出了各加盟共和國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1922年10月,蘇聯正式成立。不久之後,中亞五斯坦國也加入了蘇聯。
  • 西伯利亞地處嚴寒之地,且人煙稀少,為何是俄羅斯「命脈」?
    其實這位俄羅斯杜馬議員並不是胡說八道,西伯利亞雖然聽起來是寒冷、荒涼之地,而且人煙稀少,但很少有人知道西伯利亞卻是俄羅斯「命脈」。為何這樣說呢?概括西伯利亞為何成為俄羅斯的「命脈」呢?西伯利亞不僅是俄羅斯命脈,更是俄羅斯保持強國的重要的基石。
  • 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史達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並反敗為勝嗎?
    到了德軍結束了基輔會戰組織發動莫斯科戰役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10月份,在這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史達林已經調集了大約200萬兵力部署在了莫斯科的周邊,而天氣也逐漸進入到了寒冬。在後來真實的莫斯科戰役中,德軍不僅遭遇了數量龐大的蘇軍的頑強阻擊,還面臨著俄羅斯的嚴寒和雨水,泥濘的道路使得德軍部隊舉步維艱,而冷冽的寒風凍結了德軍大量的武器裝備,使其無法開動。
  • 蘇聯為啥堅決要求外蒙古獨立?現在看,史達林的擔心不無道理!
    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的,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我們就會失掉支持抗戰的憑籍,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併給蘇聯。 史達林則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能理解,但你要知道,今天並不是我求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 蘇聯註定難以復活?為何雷厲風行的普京不去重建超級大國蘇聯?
    就像大力士力氣再大也不能把自己舉起來一樣,雖然作為現代俄羅斯的真正締造者,普京有著雷厲風行的手段以及敢於亮劍的膽氣,是當今俄羅斯能夠巍然屹立並霸氣側漏的靈魂人物。但這並不代表普京能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尤其是恢復蘇聯,找回失去的版圖。
  • 史達林製造卡廷慘案
    11月26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發表聲明稱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親自下令屠殺上萬波蘭人,製造了卡廷事件。俄羅斯議員稱聲明具有歷史意義。  媒體稱,這份聲明是比較罕見的,因為1940年發生卡廷事件以來,蘇聯乃至俄羅斯領導人對事件的責任人一直沒有給出定論。直到1990年解體前,蘇聯最高領導人戈巴契夫才承認發生過此事。
  • 俄羅斯民眾選歷史偉人 史達林排名第三深受懷念
    俄羅斯民眾選歷史偉人 史達林排名第三深受懷念 2008年12月29日 20: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被中世紀大公亞歷山大·內夫斯基擊敗。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次由國營俄羅斯電視臺(Rossiya TV)舉行的票選活動吸引了超過5000萬民眾參加。他們透過網際網路、電話和手機簡訊參與了投票。票選活動歷時超過6個月,500位獲提名的候選人經過多重票選決出最後12強,繼而產生最終排名。
  • 蘇聯元帥的滄桑鐵血路:史達林清洗處決功勳元帥
    本期將以這最後的三位元帥為主人公,帶您回顧沉甸甸的歷史步履中,蘇聯元帥們的那些滄桑故事……  前蘇聯軍銜體系  「蘇聯大元帥」為第一級(僅史達林一人),其後便是「蘇聯元帥」(包括「蘇聯海軍元帥」),第三級是「軍兵種主帥」,第四級是「軍兵種元帥」。
  • 史達林是喬治亞人,為何奉行大俄羅斯主義,還打壓自己家鄉
    在蘇聯存在的70多年中,史達林執政近30年,是在位時間最長的蘇共領導人。其它最高領導還包括列寧、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巴契夫。 其中,除了列寧、赫魯雪夫、和戈巴契夫屬於主體俄羅斯人,勃列日涅夫來自烏克蘭,史達林則是喬治亞人。
  • 俄羅斯新編教科書重評蘇聯解體,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一些人認為,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歐國家陷入史達林體制的黑暗之中;但是,如果德國法西斯在這些國家勝利了,那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可以說某些國家將不復存在。普京強調:編寫歷史教科書的目的在於,不僅使我們的民眾了解國家的歷史並知道如何客觀評價歷史,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的學習,每一個人明確自己對我們現在生活著、並且將來仍將生活著的國家,應該擔負的責任。
  • 從蘇聯到俄羅斯,列寧在俄國人民的心中的地位如何?
    除了列寧家鄉還有列寧雕像以外,其他地方嚴厲禁止列寧以及史達林的雕像的塑造,這就是當下俄羅斯的社會現狀。其實列寧並沒有做錯什麼,作為一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是成功的,他所領導下的蘇聯也在一步一步向著一個正常國家的發展道路前進。很多人說,蘇聯當時面臨惡劣的國際形勢,使得蘇聯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發展自己的經濟和建立自己的政治模式。
  • 如何評價史達林,這個為列寧作傳的人提供了一種意見與蘇聯有關的書
    Stalin)寫傳記的傳記作家,因為他要面臨許多令人喪氣乃至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史達林煞費苦心地掩蓋了自己童年和青年時期的過往,在那些把他描寫得完美無缺的蘇聯傳記作家的幫助下,他幾次改寫了自己一生中發生的種種大事,我們幾乎無法確定他在對俄國十月革命和內戰至關重要的事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那些傳記作家給真相刷上了好幾層模糊視線的油彩,對掩蓋真相不利的見證者往往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守口如瓶、內向謹言、高度偏執的史達林,創造了一套隱匿自己動機和手段的藝術。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然而,大多數與會者認為:如果我們不出兵,整個朝鮮被美國侵佔,我國大陸就面臨著美國侵略的威脅,中國東北地區的電力將被其控制,工業基地將遭到嚴重破壞,中國將失去安心進行經濟建設的保證。美國侵略者將會更加猖獗,國際國內反動氣焰將會增高,這對我們極為不利。毛澤東說,我們可以提出幾十條、幾百條甚至幾千條顧慮,這些顧慮都是揣測可能發生的。
  • 格羅弗·福爾:史達林與民主改革
    無論如何理解「民主「這個概念,它在由志願成員組成的民主集中制政黨語境中的含義與它在由公民組成且不能預先假定任何政治協議基礎的大國中的含義都必然有所不同。[iii]本文儘可能利用第一手資料。但是本文最看重的是有機會接觸未出版或最近出版的蘇聯檔案文件的俄羅斯歷史學家的學術著作。許多蘇聯文件只有享有特權的學者才有權接觸。
  • 為什麼會有人提出「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史達林是這樣說的!
    「中東路事件」是近代中國與蘇聯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衝突。在國民政府的支持下,奉系東北軍武力收回了中東路的控制權,但是東北軍與蘇聯的軍事較量最終卻以慘敗告終。然而,在「中東路事件」爆發的同時,國內卻出現了一種「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那麼這種口號究竟出自何處呢?
  • 蘇聯差點成為第四個軸心國,屬於德國與史達林的較量
    :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逼著它們先後加入蘇聯,而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那也在史達林的強勢壓力之下劃歸給蘇聯。,給希特勒急出一身的痱子,因為深陷西線戰場難以自拔,兩線作戰又是德國自古以來逃不過的夢魘,暫時不能抽出精力找背後這該死隊友算帳,所以希特勒能做的只有祈禱蘇聯不要薅得太過分,皮笑肉不笑地同意它的無理要求,等秋後往死裡算這筆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