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得物CEO楊冰:能做「必要的重」,也是某種幸運

2020-12-20 前瞻網

作者|焦麗莎 來源|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想要準確地定義得物這家公司?似乎有點難度。CEO楊冰的說法是,我們幫助用戶了解、獲取、分享讓他們有幸福感、愉悅感的各種事物。

編者按:「藍洞商業」推出新欄目「遠見」,挖掘新經濟領域主流創業者、投資人的復盤和洞見,記錄一線真實的回聲。

得物是誰?

不熟悉的人會說,「就是個賣鞋的」。但是,打開得物 App,底部第一個 tab (標籤)是社區,第二個才是交易,很明顯,這並非「就是個賣鞋的」,而是一家社區與交易並重的公司。

2019年,得物被迫與火爆的「炒鞋」話題扯在一起,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說,「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不希望炒鞋的。」

他強調,我們推崇真實的消費,好的東西就應該使用,「這不是情懷,這是理性。」

想要準確地定義得物這家公司?似乎有點難度。楊冰的說法是,我們幫助用戶了解、獲取、分享讓他們有幸福感、愉悅感的各種事物。

創立五年來,從資訊APP、互動社區到潮流網購平臺,首創「先鑑定、再發貨」的得物完成了商業上的一次次蛻變。

得物的成功並非偶然。「用戶的自我意識、支付能力、以及更優秀的供給能力,這些結合在一起迸發出了一系列新的消費品。」楊冰將之稱為「情價比的產品」,所謂的消費升級就是,用戶為審美、設計、理念、故事、價值取向等能夠代表自己的產品付出溢價,這是我們看到的趨勢。

趨勢背後的邏輯是什麼?6月21日,在極客公園和B站聯合的一場線上「Rebuild 2020」大會上,楊冰首次公開露面,揭開「得物」火爆背後的真相。

由「毒」到「得物」

Q:2020年1月「毒」更名為「得物」,原因是什麼?

楊冰:過去叫「毒」,不了解的用戶會誤解我們做什麼不法的勾當。如果去春晚給全國人民拜年,用「毒」這個名字就有點尷尬。這次疫情我們做了一些捐贈,如果疫區人民看到「毒」這個名字會挺討厭的。

雖然這是個玩笑話,但當我們面對更大舞臺時,「得到美好事物」更能準確表達我們所做的事情。

其實,無論是「毒」還是更名後的「得物」,整個服務、定位、所提供的東西,完全沒有變化。

Q:最初創業做這件事,是因為熱愛嗎?

楊冰:我是狂熱的籃球愛好者。我和其它籃球愛好者一樣,好的球鞋都是夢寐以求的東西。工作之後,我具備了做社區和電商的經驗,進一步的了解發現,這個領域存在很多需求,但是市場上沒有人把這塊需求服務好。所以,我可以出來做一些事情。

Q:為什麼年輕人突然對「鞋」產生了熱愛?

楊冰:鞋,如果歸根溯源到用戶的早期階段,在中國可能是從中學開始的。中學生全身上下都是校服,唯一能夠彰顯自我個性的就是鞋子。從真實的需求來講,鞋本身就是剛需。

剛需加上彰顯個性的需求,再加上供給端很多的文化屬性,我認為「鞋潮」是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

Q:你如何定位得物?

楊冰: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幫助用戶了解、獲取、分享讓他們有幸福感覺、愉悅感的各種事物。其中,了解和分享是社區的部分,獲取的環節可以理解為交易電商的部分。

在我看來,現在這個階段確實是偏重交易,在業界的名聲也相對大一些,但是了解和分享的環節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打開得物的App,看到的第一個欄目是社區,不是交易。

雖然我知道,把第一個欄目設為交易可以有更多的轉化,更多的收益,但我認為不應該那樣做。

Q:為什麼?

楊冰:因為在我看來,用戶在更多時候是需要了解和分享的。我曾經和一些品牌的朋友講,我不希望我的平臺成為一個只是消耗品牌資產的地方,也就是只會幫你賣貨,我希望幫品牌建立他們的品牌資產,並且把品牌資產越做越好,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Q:熱愛不是從消費開始,可能是從交流開始的?

楊冰:我們平臺上大量商品是真實的有文化的,雖然在很多不太了解這些商品的人看來,這麼多產品都很像,為什麼價格會有差異。但我認為,了解這些商品、產品的用戶會有很多想聊的。

Q:這樣的交易才有意義?

楊冰:對。對於我們來講,希望用戶最終的感覺是,每個用戶在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都會有很多很煩的事情或者無聊的事情。

如果通過我們的服務,能夠讓用戶打開App,或者打開箱子的時候,能夠有愉悅感,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那是非常具體的快樂。

「能夠做『必要的重』,也是某種幸運。」

Q:在鞋的領域裡,會出現一棵大樹還是一片森林?

楊冰:在我看來,在以前的性價比方向上,競爭的結果一定是規模製勝、成本制勝。也就是只有一棵大樹,它是唯一的、最終的解。

但在情價比方向上,是可以百花齊放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自己的愛好,都可以很不一樣。

Q:得物如何在這個趨勢下呈現自己的價值?

楊冰:對我們來說,會分兩個部分工作。

第一部分是,針對現有的用戶需求,做的非常重。和其它電商平臺最顯著的差異化是,得物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先鑑別、後發貨。不只針對鞋,從我們平臺發出的每一件商品都會經過多人的查驗,通過之後再發出。

很多朋友聽說得物有這麼大的線下團隊,都會擔心我們的效率。但我認為這是「必要的重」,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能夠做「必要的重」也是某種幸運。通過「必要的重」,可以創造差異化的價值。

我們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用計算機識別輔助,AI輔助,幫助我們做好這樣的「笨工夫」。

第二部分是,針對品牌商。那些很有創意的設計師,目前還很小眾的品牌,沒有平臺展現自己。我們希望具備一定能力、一定規模之後,能夠真正幫助他們,我是發自內心看好的。

我接觸了很多有才華的設計師,他們可能缺乏好的供應鏈,缺乏和用戶溝通和發售的平臺,我希望得物在未來能夠讓自己更強大,幫助有創意的設計師和品牌成長起來。

「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不希望炒鞋的。」

Q:去年出現了一些現象,鞋成為大家熱愛的東西,但是熱愛的過程中出現了「炒鞋」的概念,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楊冰:首先,鞋看上去是一個類目,但其實它已經存在一定的分化,一部分是剛需的、日常穿著的使用。另一部分,鞋已經過度到彰顯個性的方向。在那個方向,對很多用戶來說,重點在於如何讓自己顯得不一樣。上遊的供給方、品牌在推出產品的時候,為了滿足這些不一樣,推出各種聯名版本、不同的配色。

通常情況下,那些產品相對來說量是更少的,但是這些更少的量在市場上往往會有更多的需求。供需的不匹配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價格被追捧著上漲。

根據我們平臺的統計來看,價格上漲的鞋款,在發售之後一個月還比原價高的鞋子,遠少於價格下跌的鞋子。

Q: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少數的?

楊冰:對。我們的態度一直是反對炒鞋的,得物目前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公司,我們最不希望這個行業出現錯誤的風險。

Q:做得物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焦慮?

楊冰:其實更多的是誤解,就像所謂的炒鞋。我相信每一個願意花時間了解我們的人,都能夠比較快速的理解,我們是完全沒有這個動機的。我們應該是全世界最不希望炒鞋的。

得物的定位從來都是做真實消費,炒鞋不會讓公司得到持續的價值,持續的收益,但會面臨越來越高的風險,只有真實需求才是可持續的。

「早期階段追求性價比,現在追求情價比。」

Q:大家對鞋越來越熱愛,是不是代表年輕消費群體在改變?

楊冰:在我看來,鞋的背後仍然是年輕用戶基於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解,呼喚新的供給,鞋只是眾多供給中的一類標的。事實上,我們平臺也遠遠不止鞋,還包括服飾、配飾、美妝產品,甚至數碼產品,潮玩等,大量的消費品背後都代表了同樣的趨勢,就是用戶對精神價值的追求,對精神屬性和產品的追求。

Q:消費觀念的變化一直在發生,父母這一代能理解你做的這件事非常火爆嗎?

楊冰:在我看來,最好的東西是相通的。

比如我給我爸解釋,他們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燙頭髮,在我看來都是年輕人用一些外化的東西表達自己的審美,表達一種精神追求,這種心態是從來沒有改變的,發生變化的只是所謂的供給標的。

大家在早期階段是追求性價比產品,現在這個階段我們把它叫「情價比的產品」。

Q:所以是存在必然性的?

楊冰:對。在我看來,得物要滿足年輕消費群體對於潮流的熱愛,是偏向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因為中國的製造業已經足夠發達,大量的產業已經不缺基本製造能力,但如何讓我們的產品、品牌具備真正打動人心的能力,這是未來的方向,也是我個人非常看好的方向。

客觀來講,中國最近幾十年從吃飽穿暖,逐步邁向自我意識的崛起,有了更多、更細化的追求。這幾年大家在談論品牌的時候,開始出現所謂的潮牌、網紅品牌,他們的品牌策略更先進,更符合這個時代。

從傳播視角上看,大量奢侈品品牌一直講的是300年前為皇室貴族做馬車配件的故事。因為過去媒體傳播主要基於戶外廣告、雜誌等渠道。我把它解讀為「窄帶寬」,能夠傳輸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要確保是統一的形象,始終只打一個點。

但如今已經發生變化,對年輕用戶來說,每天使用手機屏幕的時間超過5小時很正常,信息爆炸一點都不是問題,缺乏信息才是一種困擾。這時候的品牌營銷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還是像奢侈品那樣,就會被邊緣化。

所謂的潮流品牌和網紅品牌,至少在一個點上提供大量的信息量。從鞋子領域看,大量的鞋款每個顏色會有自己的名字,每個配飾會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獨立的故事和信息量。有的鞋款的配色超過1000個,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因此,用戶基於這些信息量可以有更多的解讀。

Q:假定十年後,也就是2030年,情價比的人群能佔消費人群的比例是多少?

楊冰:我相信至少會到80%。我對我國的發展充滿信心。

Q:現在的比例是多少?

楊冰:我認為現在可能是百分之十幾、二十左右。

Q:10年後,你最期待得物留下的最讓你驕傲的是什麼?

楊冰:很多的代碼都會被迭代掉,界面也可能會改掉,那個時候是否還在用App服務用戶也完全不知道。

對用戶這一端,我希望他們回憶起來會說,這個公司的服務和我開心的記憶是聯繫在一起的。

從供給端來說,我希望能夠賦予一些有才華的設計師、有意思的品牌,向這個世界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我希望我們能夠做到。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作者:焦麗莎,審校:陳秋霖

本文來源藍洞商業,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得物App 楊冰:從「性價比」到「情價比」,年輕用戶更願意為熱愛買單
    打開得物 App,底部第一個 tab 是社區,而不是交易。這個小小的細節恰好能證明一個事情:得物 App 並不是人們想像當中的一個「純賣貨」平臺,而是以用戶們的分享討論等內容作為同樣重要的版塊。得物 App 創始人兼 CEO 楊冰在極客公園 Rebuild 2020 大會中解釋到,用戶使用得物的很大一部分需求是了解、分享和交流,在後面「獲取」的環節其實才是交易。甚至與品牌溝通時,楊冰也對品牌方強調,得物不希望成為只是消耗品牌資產的地方,更希望品牌建立自己的資產,把品牌越做越好。
  • 毒App改名「得物」,背後是中國潮流文化發展史
    「毒」APP改名了。新的名字叫做「得物」,根據官方介紹,新更名的得物APP會變成一個更多元品類的潮流網購社區。改名後,新的APP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業務架構,但名字中的「物」說明一切,平臺未來的方向將不局限在鞋類,而是延伸到潮流萬物,改名僅僅是第一步。
  • 得物App楊冰: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
    原標題:得物App楊冰: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   「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在11月27日出席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2020「年度影響力人物」榮譽盛典時表示,「得物始終和年輕消費群體站在一起,守護他們的熱愛和追求。
  • 得物APP投訴、違規迷霧,楊冰的潮流經怎麼念?
    頻頻投訴、點名,摩擦著消費者的利益線,拷問著得物APP的內控、品控力。能否做到每件商品負責到底、假一賠三,讓時間做答。盈利模式拷問,何以負面纏身?盈利模式或是一個重要考量。簡言之,買家下單,賣家先把貨品快遞到得物APP,經其多位專業鑑別師鑑別,並對貨品瑕疵分級查驗,得物APP再將貨品快遞給買家。得物認為,這能更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其也一度被譽假貨天敵。可以說,鑑別服務是核心賣點。而粉絲的信任是生存根基。
  • 「得物App」:新經濟的加速器,潮流裡的弄潮兒
    2015年,楊冰創立得物App。從資訊App、互動社區到潮流網購平臺,得物歷經數輪蛻變,逐漸聚集了過億的年輕消費者,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網購社區。目前,正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是得物App的兩大核心服務。在楊冰眼裡,得物在做的事不能被簡單定義為潮流,而更應該說是一種讓人感到快樂的事物。
  • 毒APP更名得物,引領時尚消費升級
    「毒」APP改名了。新的名字叫做「得物」,根據官方介紹,新更名的得物APP會變成一個更多元品類的潮流網購社區。包括得物App在內的垂直電商在最開始,無疑盯上的是直男們的錢包,年輕直男們是推動潮流文化的主要力量。例如一雙限量版的Yeezy鞋,購買者需要去現場排隊拿號,然後經過品牌方抽籤,最後才有購買的權利。限量版和特殊配色等各方面原因,讓潮鞋奇貨可居,價格也水漲船高,逐步破圈,引發了全民關注。這個情況並不是只有在中國發生,潮流市場也是在最近幾年才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形式迅猛。
  • 北海道函館限定,超級好吃的漢堡「幸運小丑漢堡」
    後來他真的成功開啟漢堡事業,第一個想到的店名當然就是「小丑(pierrot)」了,此外,為了能帶給大家歡樂和幸運,又在前面加了「LUCKY」一字,就成了現在的店名啦!此外像是著名景點「五稜郭」附近的分店裝潢就是滿滿的小天使!檯燈上有天使、窗邊有天使,連牆壁上也是天使畫像,當然桌邊也少不了小天使的裝飾。還有的是搖滾巨星的風格,也有的椅子換成了蕩鞦韆,充滿設計巧思,讓人忍不住想要每間分店都拜訪過一次!
  • 上海垂直社區發展歷程:B站、小紅書、得物、爸媽營的故事
    但是用戶年齡層泛化之後,【爸媽營】是否還能保有現在這樣高中產比例的用戶,是否能快速擴大月活,是否能繼續締造上海的垂類社區神話,這又是另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問題。我為鞋狂時間不斷前行,到了2015年,一個名字有「毒」的App在上海誕生了。「毒」是一個奇怪的產品,但是它誕生在金融氛圍濃厚的上海,真的一點也不奇怪。
  • 中年人的「得物」、滴滴「太難」以及安德瑪運動口罩|極客一周
    圖片來源:滴滴官方微博「性侵直播」鬧劇後 滴滴發聲滴滴太難了。上周滴滴被傳將被美團收購,前者在官方微博發了一條更新,一副水墨畫的小蝦扯著一顆真正的雞蛋——「真有人編,真有人信」,滴滴用一個看似輕鬆的方式,指責消息是「蝦扯蛋」。
  • 上海,它流淌著垂直社區的奶與蜜:B站、小紅書、得物、爸媽營的故事
    但是用戶年齡層泛化之後,【爸媽營】是否還能保有現在這樣高中產比例的用戶,是否能快速擴大月活,是否能繼續締造上海的垂類社區神話,這又是另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問題。我為鞋狂時間不斷前行,到了2015年,一個名字有「毒」的App在上海誕生了。「毒」是一個奇怪的產品,但是它誕生在金融氛圍濃厚的上海,真的一點也不奇怪。
  • 上海它流淌著垂直社區的奶與蜜:B站、小紅書、得物、爸媽營的故事
    「毒」是一個奇怪的產品,但是它誕生在金融氛圍濃厚的上海,真的一點也不奇怪。在「毒」之前,不會有人想到鞋可以炒,更不會有人想到玩鞋社區也能做到中國最大。要想做年輕人的生意,打造符合年輕人潮流的社區氛圍是關鍵。楊冰做起了頗具個性的「毒」社區,傾盡全力在開始兩年樹立其獨特的文化調性。直到 2017 年 8 月才正式上線交易服務。但是楊冰沒有想到的是,交易反而助推了「毒」社區氛圍的形成,從這點來看,「毒」的金融屬性還真是與生俱來。
  • 從新用戶激活行為,看「得物(毒)」App的增長策略
    >一、「得物(毒)」用戶人群既然本文是從新用戶激活的角度入手,那就不得不先分析一下「得物(毒)」的用戶群體。以上這幾條恰好與「得物(毒)」的產品理念和價值相契合,更從側面印證了「得物(毒)」可以應勢而起的原因。二、「得物(毒)」新用戶激活行為和對應指標首先小編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新用戶激活行為?
  • 上海,流淌著垂直社區的奶與蜜:B站、小紅書、得物、爸媽營的故事
    「毒」是一個奇怪的產品,但是它誕生在金融氛圍濃厚的上海,真的一點也不奇怪。在「毒」之前,不會有人想到鞋可以炒,更不會有人想到玩鞋社區也能做到中國最大。要想做年輕人的生意,打造符合年輕人潮流的社區氛圍是關鍵。楊冰做起了頗具個性的「毒」社區,傾盡全力在開始兩年樹立其獨特的文化調性。直到 2017 年 8 月才正式上線交易服務。但是楊冰沒有想到的是,交易反而助推了「毒」社區氛圍的形成,從這點來看,「毒」的金融屬性還真是與生俱來。
  • 對話職聲ceo朵海雲:職場大數據徵信前景廣闊
    職聲 ceo 朵海雲「職聲」:聽見你的聲音,讓失信者無處遁形「我們的產品是很有趣的。別人想要好評,我們想要差評。」談到產品的核心功能,朵海雲這樣說道。「「職聲」是為職場服務的,在職場場景中的個人和企業,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在中國,職場是一個十億級的巨大市場,這樣龐大的市場,數據量也是驚人的。然而我們在找工作、招聘、任免、合作的時候,居然還是在使用傳統的方式,這是對數據的極大浪費,也一定會產生大量的問題。比如職場失信、企業風險、合作陷阱,這些問題憑藉現有的職場體系無法徹底解決,背景調查和央行徵信的作用也有限。
  • 滷水點豆腐,原來是這樣「一物降一物」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在中國一些地方,至今還有做豆腐過新年的習俗。一粒普通的黃豆幻化成豆腐,這中間的神奇轉化,恐怕是當今許多城市孩子見所未見的。聽過「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但你知道豆腐是怎麼來的嗎?
  • 美劇裡的「幸運餅乾」,是怎麼批量放進小紙條的? | 有趣的製造
    簡直是一場不可缺少的必要儀式。(歡迎各位小可愛「現身說法」...)這種包著小紙條的色澤金黃的小脆餅,在老外眼中往往象徵著一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所以「幸運餅」也叫做「籤語餅」或者「佔卜餅」,它擔當著預言、佔卜 or 雞湯的角色...甚至有老外會用它裡頭的數字去買彩票...但事實上,我們中國人和它完全不熟啊!
  • 網易CEO 丁磊快手直播首秀:與老鐵分享「老闆的美好生活」
    事實上,丁磊可以算是 CEO 界的帶貨鼻祖,喜歡吃也懂吃,樂於和好友、用戶分享自己衣食住行中的好物,被稱為「網際網路生活家」,有很強的帶貨能力。在 2014 年開始的網際網路大會期間,他多次在烏鎮宴請科技圈的 CEO 好友們,用自家網易嚴選的餐具酒水和網易豬肉款待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分享自己的心頭愛。2016 年、2017 年他先後為 iPhone 7、網易味央豬場、陰陽師等做過直播。
  • 超大AirPods、9倍大紙牌、手機投影儀……「無用」小物開箱
    這個產品的塑料看上去比上面的 Airbigs 更廉價,而且還得靠兩節電池驅動。綁頭髮的功能確實有,但是管綁不管解。當三色絲線緊緊纏繞住你的頭髮,打造出了多彩的造型時,你或許得用剪刀損失一些頭髮後才能拆開了。最後一個產品的趣味度最高,有兩個同事體驗以後還自發在朋友圈做了分享。不是因為功能太強大,而是因為太搞笑。
  • 對話「達美樂」中國:外國快餐品牌能在中國消費市場重現黃金增長期...
    在「達美樂」的五年計劃中,中國區的目標是「開店500-700家」,這一指標佔「達美樂」全球拓店目標的5%。36氪曾在:《深度:股價8年漲90倍,笑傲華爾街的達美樂是如何做到的?》中拆解「達美樂」如何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而如今進入中國市場,我們更希望探討:笑傲華爾街的「達美樂」能在中國延續成功嗎?
  • 基礎日語——助詞「が」用法介紹及與「は」的簡單區分
    與其他助詞相比,助詞「が」用法不多,最常見的就是表示主格和表示對象的用法。對於日語初學者來說,「が」表示主格的用法很容易就和助詞「は」發生混用,今天小編在介紹「が」用法的基礎上,對二者的用法的作一下簡單的區分,希望能幫助初學日語的小夥伴們消除一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