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傳奇故事1則:月下老人

2021-01-17 咩咩愛讀史


這一典故出自唐代文學家李復言《續玄怪錄》一書中,此書仿照唐朝宰相牛僧孺的《玄怪錄》,記載了發生在元和、太和年間的一些奇聞異事。


《續玄怪錄》記載:「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多歧求婚,必無成而罷。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撿書……」


唐朝杜陵(今屬陝西西安東南)人韋固,小時候就成了孤兒,他想早點娶媳婦成家,託人多方求婚,卻始終也沒有成功,只好一直單著。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杜陵書生韋固打算去清河遊玩,路過宋城(今屬河南商丘),在城南一家旅店小住。


旅店中有個朋友,給他介紹前清河司馬潘昉的女兒,約好第二天清晨去店西龍興寺門和媒人見面,商議婚事。


韋固求婚心切,第二天凌晨,天還沒亮就出門了,前往約好的龍興寺門前。


他發現那裡有位老人,身後倚著一個布袋子,坐在臺階上,借著月光,正在翻閱一本書。



韋固湊上前,在一旁窺視,他發現上面如同蝌蚪一樣的文字,自己根本不認識,於是就問老人:「老先生讀的是啥書啊?晚生自幼苦讀,世間的字很少有不認識的,就算是西方的梵文也能讀懂,而老先生書中的字,我咋從沒見過呢?」


老人笑著說:「這不是凡間的書,你咋會見過呢?」韋固又問:「不是凡間的書,那它是啥書呢?」老人說:「這是幽冥之書。」


韋固再問:「幽冥之人,為何到了這裡呢?」


老人回答說:「你起得太早了,不是我不該出現,掌管幽冥事務的官吏也同樣掌管著一些凡間的事務,怎麼會不常來凡間呢?


如今我在這路上,一半是人,一半是鬼,只是你無法分辨罷了。」


韋固再問:「那麼老先生掌管什麼事務呢?」老人回答道:「我掌管的是天下婚姻。」


韋固大喜,於是說:「我自幼就成了孤兒,希望自己能早點成家,延續子嗣。可是近年來多方求婚,都沒成功。如今,有媒人和我約好,在這裡商議和潘司馬女兒的婚事,不知道這次又能不能成?」


老人說:「成不了,你們命中不合。你的妻子如今才三歲,十七歲那年才可過門。」韋固又問:「老先生這布袋子裡裝的是啥呢?」


面對韋固的「十萬個為什麼」,老人不厭其煩地回答:「裡面裝著紅色的線繩,用來拴在夫妻的足上。夫妻倆活著的時候,紅線雖然看不見,卻一直纏繞在夫妻之間。

就算是世家仇敵,貧賤懸殊,男子去天涯海角做官,兩人吳楚異鄉,用這紅線牽連,一輩子也休想弄斷。如今你和她的腳已經系在一起了,你找別人也沒有用?」


韋固有些失望,於是又問:「我的妻子現在在哪裡呢?她家是做啥維持生計的?」


老人說:「此處向北有個賣菜的陳婆,她的女兒就是你未來的妻子。」


韋固問:「我可以去看看嗎?」老人說:「陳婆經常抱著她在市場上賣菜,你跟著我,我去指給你看。」


天亮的時候,韋固沒能等來媒人,看到老人收起書,背著布囊要走,於是就跟在老人的後面。


兩人來到了菜市場,有個一隻眼的老女人,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女娃,穿著破衣爛衫,長得也很醜陋。


老人指著她說:「這就是先生未來的妻子!」


韋固忽然間發怒說:「殺了她可以嗎?」


老人說:「人的命天註定,這個女娃將來還會因為兒子享受豐厚的爵位和俸祿,怎麼可以殺掉呢?」


老人說完話就不見了蹤影,韋固氣急敗壞,大罵道:「老鬼如此妖言惑眾!我是士大夫家出身,娶妻一定要門當戶對。就算是找不到媳婦,可以找個美妓站在身邊,為何要娶一隻眼老太的醜女兒呢?」


韋固回到店內,把一隻磨得非常鋒利的小刀子交給手下的僕人,讓他去殺死那個女娃,並承諾賞賜他一萬錢。


第二天,僕人把刀藏在衣袖中,去菜市場行刺女娃。


僕人刺中一刀,市場大亂,兩人迅速逃離現場。


韋固問僕人是否刺中,僕人說:「本想刺其心臟,一時慌亂,刺在了兩眉之間。」


後來,韋固多次求婚相親,都沒有成功。轉眼十四年過去,韋固以父蔭出任相州參軍。


當時,相州刺史王泰令韋固兼職掌管刑獄,看他頗有才幹,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韋固。王泰的女兒十六七歲,長得「容色華麗」,韋固感到非常稱心如意。


韋固妻子王氏眉間常常貼著花黃,就算是沐浴和睡覺的時候也不取下來。


婚後一年有餘,韋固一直覺得很奇怪,忽然間想起當年行刺的事兒,於是就逼問妻子,眉毛之間為啥總是貼著花黃。



妻子眼淚汪汪說:「妾是郡守的侄女,不是他的親生女兒。當年我父親在宋城縣做縣令,死在了任內,不久,我的母親和哥哥也相繼離世,三歲的我就被奶媽陳氏收養,她靠著賣菜艱難度日。陳氏可憐我,就常常抱著我去賣菜。不成想有一天,有個歹徒刺了我一刀,就留下了這個疤痕,所以我一直就用花黃掩飾。七八年前,我的叔叔到盧龍縣做官,我就被送到了叔叔家,叔叔一直把我當成親閨女養大,後來不就嫁給了你嘛。」


韋固驚問:「陳氏是不是一隻眼瞎了?」


王氏說:「是啊!你咋會知道呢?」韋固說:「當年,是我派人去刺殺你的!」於


是就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王氏感嘆說:「太神奇了!這就是命啊!」


此後,夫妻倆非常和睦,後生育一子韋鯤,成年後出任雁門太守,王氏因此受封「太原郡太夫人」,夫妻倆因此堅信婚姻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能力是無法改變的。


宋城縣令得知此事,將當年韋固居住過的旅店題寫匾額,稱作「定婚店」,後又衍生出另一個典故——「赤繩繫足」,比喻青年男女經媒人介紹而成親。



相關焦點

  • 玄異傳奇故事 月下老人
    唐朝文學家李復言在《續玄怪錄·定婚店》裡說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不少人看完以後差點就信了。西安有一位名叫韋固的小夥,是個大苦瓜,從小沒爹沒媽。但他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不是孫悟空,只是一個凡人。二十好幾的人了還是光棍一根,一雙筷子還有兩根呢,他還不如一雙筷子。
  • 月下老人
    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記載:唐朝韋固路過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婚姻簿子。指媒人。【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近義詞】媒妁之言、天配良緣【傳 說】在神仙的家族中,有位專管人間婚姻的月下老人,傳說,誰與誰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用紅繩繫足選定的,所以民間多有給他塑像、立廟,以求佑護的
  • 故事:月下老人
    老人說:「這些繩子的作用那可是非比尋常,它們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是否門當戶對,也不管是不是冤家世仇,更不管兩人相隔多遠,只要我把這紅繩繫上,他們就一定結成夫妻。」這時韋固就更加好奇了,他帶著玩笑的口氣問:「老人家,您幫我看看我的姻緣在哪啊?」老人家微微一笑,並說這天機不可洩露。
  • 情人節:祈月下老人,千裡姻緣一線牽
    月下老人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神。據說只要月下老人暗地裡用一根紅線把一對男女的腳絆住, 無論兩個人離得多麼遠,地位相差多麼大,最終都會結成夫妻。所以,嚮往愛情的人們總是對月下老人尊崇備至。這位「媒神」由來已久,裡面還有個十分有意思的故事,載於唐代李復言的《續幽怪錄》中:據說唐代有個叫韋固的人,從小父母雙亡。長大後,一年路過宋城(今河南商丘縣南),住在城裡的南店。一天晚上,他碰到一位奇異的老人,正靠著一個布口袋坐著。在月光下翻著書看,韋固問他所看何書?老人答道:「天下之婚牘耳」。韋固又問袋中何物?老人說:「赤繩子,以系夫婦之足。
  • 唐代蘇州老市長獨愛寫傳奇
    唐代蘇州有位老市長李諒也即李復言,雖是一位職業官員,但他有個業餘愛好,就是創作傳奇。他留下一部傳奇集《續玄怪錄》,裡面有許多精彩篇章。比如現在我們常說的月下老人,就是他的傑作。《定婚店》編排出月下老人蘇州城隍廟在2000年前後,道士們在廟裡增加了一個神,叫月下老人。城隍廟解放後就被多家單位佔用,「文革」後恢復,殿宇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讓他老人家呆在哪兒呢?城隍廟從建築角度來講是工字殿。前面大殿,城隍爺春申君黃歇高高在寶座上坐著;後殿,坐著他的夫人。
  • 月下老人的來歷
    在神仙的家族中,有位專管人間婚姻的月下老人,傳說,誰與誰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用紅繩繫足選定的,所以民間多有給他塑像、立廟,以求佑護的。
  • 神話故事【月下老人】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爺爺,請問你在看什麼書呀!」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人的姻緣薄。」老人還告訴韋固:「它的袋子裡好裝著紅線,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兩個人的腳的,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結成夫妻。」
  • 西湖月下老人(月老)祠
    在談到舊式婚姻的不好時,遇到尷尬,聰明地搬出月下老人來救急:「我與妻能夠愛好也只是偶然,迷信一點說全憑西湖白雲庵那月下老人。」其實,每當你接觸民國史,這個白雲庵的月下老人會時不時地跳入眼帘。我曾經多次疑惑:它究竟有何魅力,讓名流們流連至此?莫不是因為那些籤詞?
  • 成語故事 | 月下老人
    【成語故事】唐朝時候,有一位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裡。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閒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名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裡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邊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看的什麼書。
  • 月圓故事丨月光菩薩、月神、月下老人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閒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裡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麼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 八月十五拜月下老人求姻緣
    月下老人,簡稱月老,相傳是掌管人間姻緣的天神。月下老人最早出現於唐代,據唐李復言著「續幽怪錄」載:唐朝有一個人名叫韋固,有一天韋固帶著僕人遊於南站。看見一位老人,雖然已年近古稀,但是眼力驚人,正於月下翻閱一書籍。韋固看了覺得非常好奇,於是趨前詢間老人看的是什麼書?
  • 悽惋欲絕,唐代傳奇愛情故事
    《唐代傳奇小說》,汪闢疆編唐代最發達的文學體裁,自然是詩歌。唐詩題材廣泛,山水、田園、邊塞、詠史、雜感等等,這些類型的詩作都特別多,愛情詩則相對來說比較少,也許李商隱寫的多一些。而唐代傳奇中,倒是有不少小說都是以愛情為題材。所以,宋人洪邁說得好:「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悽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而後世的戲劇,很多都取材於此。在唐代傳奇中,比較著名的愛情小說有《離魂記》、《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等。《離魂記》《離魂記》作者為陳玄祐,生平事跡不詳。
  • 八月十五,月府太陰星君、月下老人誕辰
    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把酒問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搗藥秋復春,妲娥孤棲與誰鄰?」說妲娥與玉兔共棲於月中。到了唐代,又有吳剛伐桂之說。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於是月亮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為神仙境界,中有雄偉的月宮,美麗的嫦娥,可愛的白兔,高大的桂樹,英俊的吳剛 。
  • 月老,月下老人,人見人愛的紅喜神
    《定婚店》講的故事是: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有一個年輕書生叫韋固,外出旅行,行至宋城住下。在月光明媚的晚上,出來散步的韋固在小店不遠的地方,碰到一位奇異的老人,正靠著一個布口袋坐著,在月光下翻著書。韋固問他所翻何書?老人答道:「天下之婚牘耳。」韋固又問袋中何物?
  • 唐代傳奇中最感人的愛情故事,《霍小玉傳》
    在唐代,文人的創作十分自由,詩歌、散文和小說,成為當時文壇上的主流文學體裁。唐代文人寫的小說,在結構上、情節上、人物塑造上,超越了前朝的短篇作品,被稱為「唐代傳奇」。唐代傳奇中寫得最好的是愛情故事,讀完之後讓人柔腸百轉,感同身受。
  • 關於月下老人你了解多少?他的紅線與西方的丘比特之箭有何不同?
    關於月下老人你了解多少?他的紅線與西方的丘比特之箭有何不同?不知在座的小夥伴們有沒有去月老廟燒香祈求姻緣的經歷呀?又或者還沉浸在看著一雙雙佳人攜手走向婚姻的殿堂,而自己卻還在默問月下仙人為何還不給自己派姻緣的悲傷中呢?
  • 為何說「月下老人牽紅繩」
    圖片來源於網絡人們常把婚姻介紹人、媒人稱為「月老」,把其好心為男女雙方搭鵲橋稱作「月下老人牽紅繩」。這個典故從何而來呢?據唐人李復言編的《續玄怪錄·定婚店》載:元和二年,有個叫韋固的人,離家旅行,住在京城的一家旅店,晚上,他見一位老人在月下翻看書籍,身邊的布袋裡裝了許多紅繩,韋固特別好奇地問道:「老爺爺,您看的是什麼書啊?」老人看了看韋固答道:「我在看天下男女的婚姻薄」,韋固又問:「這紅繩是做什麼用的?」
  • 月下老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月下老人,神話傳說中主管人間婚姻的神。後來指媒人的代稱。出自: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近義詞有:媒妁之言、天配良緣,月下老人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媒人。
  • 金庸:月下老人祠的籤詞 | 鳳凰副刊
    月下老人的典故出於《續幽怪錄》,據說唐時有個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經過宋城,看見一位老怕伯在月光下翻書,這位老伯伯說天下男女的姻緣都登記在他的簿子上,他囊中有無數紅色繩子,只要這繩兒把男女兩人的腳縛住了,就算兩人遠隔萬裡,或者是對頭冤家,都會結成夫妻,所以後來有「赤繩繫足」的典故。
  • 國家5A級景區明月山月下老人相系旅遊景點介紹「痛快遊」
    「月下老人相系月下老人,在我國神話傳說中是專管婚姻之神。沈復《浮生六記》中:「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婚姻簿,童顏鶴髮,奔馳於非煙非霧中。」說的就是「月老」。 關於月下老人,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唐太宗貞觀初年,有位名叫韋固的少年,經人介紹他與前任清河司馬潘防的小姐議婚,講好次日早晨在店西邊的龍興寺門前與對方碰頭。韋固求婚心切,天剛蒙蒙亮就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