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個書生名叫韋固,相貌英俊,頗有才學,十六七歲,尚未娶妻。
有一次,韋固要去較遠的宋城去辦點事,為避免來回奔波,就選了一家環境清幽的旅店住下。
這天晚上,韋固辦完事在回客店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位白鬍子的老頭在月光下席地而坐,借著淡淡的月光,看著一本又大又厚的書,旁邊放著一個籮筐裡面裝滿了紅色的繩子。
韋固就很奇怪,走上前去好奇的詢問:「老人家,這麼晚是在看什麼書啊,這麼淡的月光能看見麼?」那老頭頭也沒抬得回答說:「我在看一本記載著天下所有人姻緣的書。」韋固聽了就更加好奇了,接著問:「那這些紅色的繩子是幹什麼的?」老人說:「這些繩子的作用那可是非比尋常,它們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是否門當戶對,也不管是不是冤家世仇,更不管兩人相隔多遠,只要我把這紅繩繫上,他們就一定結成夫妻。」這時韋固就更加好奇了,他帶著玩笑的口氣問:「老人家,您幫我看看我的姻緣在哪啊?」老人家微微一笑,並說這天機不可洩露。韋固就更加好奇了,他再三的央求,老人這才告訴他:「你的妻子現在才三歲,要等到十四成年之後才會嫁給你,你就耐心等著吧。你的妻子是客店北邊那個賣菜的婆婆手裡抱著的小姑娘。」
韋固很不相信,以為是老人家再和他開玩笑,但是又對這位古怪的老人充滿好奇。老人家起身伸了伸懶腰,背著東西要走了,韋固也就跟在了他後面想看個究竟。經過菜市場的時候,就看到了有個穿的破破爛爛的老太婆,手裡還抱著一個面黃肌瘦,頭髮沒幾根的黃毛丫頭。這時的韋固還年輕,做事不分輕重。他瞬間失望透了,心高氣傲的他決不會接受這樣的人做他的妻子,那太丟人了,他越想越生氣,於是他就叫自己的僕人去解決這個黃毛丫頭。
這僕人膽小,可是對於主人的命令又不能違抗,只得硬著頭皮前去,他跟著婆婆與小女孩走到一處無人的地方,拿出刀就朝小女孩奔了去,一刀紮上了小女孩的眉心,小姑娘應聲倒地。僕人嚇得六神無主,慌慌忙忙的逃跑了,僕人跑回住處與韋固說:「小女孩已經被殺了。」韋固這才放心的離開宋城。
一轉眼,十三年過去了,韋固還沒有娶到妻子。他也是心急啊,在古代三十歲的人都有的開始當爺爺了,他讓媒婆四處給他說親,但是都沒有成功。
轉眼,又一年,這時相州刺史王泰的女兒也到了說親的年紀。韋固本是王泰手底下一名小官,韋固本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積極地推薦自己。王泰經過再三的考慮,多方考察,在眾多的求親者裡面選擇了韋固。韋固初見他妻子,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十分的標誌,無可挑剔,但是就是眉間有一道疤。韋固十分納悶,他就問他的嶽父。嶽父告訴他,小姐並不是他的親生女兒,而是他的侄女,他的父親在宋城任職期間去世了,當時小姐才一歲多,不久後,她的母親也去了,小姐就由她家裡一位好心的婆婆照看著。王泰氣憤的說到:「有天,婆婆抱著小姐從菜市場經過,不是哪裡來的狂徒,無緣無故地刺了小姐一刀,幸好沒有危及生命,只留下了這道疤。」
韋固聽了,吃驚了半天也沒說出話來,他想起十四年前的那件事來。
韋固緊張的追問道:「小姐的那位婆婆是不是賣菜的?」
王泰看著女婿臉色有異,且問的蹊蹺,便反問道:「不錯,是賣菜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韋固就更加驚訝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才平息下來。他把十四年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一一告訴了王泰與自己的妻子,一家人聽了,全都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當初遇到的老人家說的都是真的,並非玩笑,自己的姻緣真的是由月下老人做主的。從此後,夫妻二人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得幸福恩愛。
韋固的故事傳開後,人們從此便把為人們主持婚配的人稱作「月下老人或者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