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十人九痔,這就說明痔瘡的發病率較高,這主要跟人體生理結構有關。直腸很粗,不過肛門較細,中間有一條鋸齒狀的線,在醫學上被稱為肛管齒狀線,此部位是痔瘡高發區。
為什麼肛腸總長「痔」?
1、肛管齒狀線不停地收縮和擴張
肛管齒狀線上方是直腸靜脈叢,下面是肛門靜脈叢。因為離著心臟比較遠,靜脈血液難以回流,所以肛管齒狀線易受到外力擠壓,從而使得血液滯留,誘發靜脈血管擴張。痣發生在這條線以上被稱為內痔,以下被稱為外痔,上下連接被稱為混合痔。
2、肛管齒狀線充血
排大便時肛門內括約肌充血擴張,血管網絡也會擴張,靜脈叢會不停的接收動脈血液,在此過程中靜脈叢血液難以回流,使得血管組織被吹大。由於靜脈叢中凝滯的血液不疏通,痔瘡會慢慢增大,最後只能通過手術方式治療。
痔瘡來臨時會有哪些表現?
1、出血
出血是內痔的典型症狀,血液呈現鮮紅色,可附著在糞便表面,也有可能滴落在衛生紙上,甚至有噴射樣出血,不過出血量不大且沒有任何疼痛感。
2、可觸摸
外痔和混合痔可出現脫垂,能用手明顯觸摸,發作時可引起疼痛和瘙癢,甚至破裂出血嚴重時可並發感染或炎症。
如何遠離痔瘡?
1、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
肛門部位皮膚比較薄弱且皮下血管豐富,褶皺多,肛門肌肉彈性大,若用粗糙的紙用力擦拭,可引起皮下靜脈充血和皮膚脫垂。所以每次拉完大便後用柔軟的衛生紙,從前往後且緩慢擦拭。同時用溫水對局部清洗,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而且也能刺激肌肉收縮,幫助除菌且防感染。
2、調整好飲食
身體缺水易引起大便乾結,排大便時增加肛腸壓力,易引起血液回流障礙,進而導致痔瘡。平時要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多吃新鮮蔬果和奶製品,其中含有果膠、益生元以及膳食纖維等,能鎖住直腸中的水分,維持大便軟化。
3、控制排便時間
經過研究表明,只要排大便的時間超過三分鐘,就可能引起直腸靜脈曲張淤血,進而誘發痔瘡,所以排便時間需控制在5分鐘以內。另外養成定時拉大便的好習慣,若長時間不排便,會使得腸道重新吸收糞便中水分,引起大便乾結和排便困難。
溫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需減少久坐和久站時間,無論是長時間站著還是坐著都會引起下肢血液回流障礙,易引起麻木、僵硬以及腫脹,影響胃腸道蠕動,減弱便意,甚至會誘發靜脈曲張。另外長時間坐著會使得腹腔壓力集中在肛門部位,易引起痔瘡脫垂,因此不能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經常用40℃溫水坐浴,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利於糞便排出。經常對小腹部做順時針按摩,同樣也能為胃腸道蠕動提供動力。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1、《上廁所千萬避開2個「久」!一半的人得痔瘡,都是生活中犯了這些錯 》,BTV我是大醫生官方,2020-08-282、《痔瘡是怎麼引起的 引起痔瘡的5種原因 》,民福康,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