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雲山.散文】《煮飯》( 文/ 墨琴)
原創:天下雲山天下雲山2019-02-13
《煮飯》
墨琴
今天我要寫的這篇文章,標題叫《煮飯》。說起煮飯,我想大家應該都是會的,而且五花八門,精益求精,煮的味道也堪比五星級酒店的大廚,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大家都非常熟悉煮飯,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煮飯的一些趣事。
說道煮飯,在我們家可真的是非常令人頭疼的一件大事,這來源於咱家養了三個千金,而且是性格迥異,讓我這一家之煮常常是焦頭爛額不知所措。這飯菜要是做的可口,那就是光碟的節奏,這飯菜要是做的不可口,我這一家之煮就得遭殃嘍;(自個慢慢吃)於是乎,每到煮飯前我都會來這麼一句:「孩兒們,這頓吃什麼啊?怎麼做呢?」往往這樣一問,應聲而來的便是:「我不餓」!「我不想吃!」「隨便……」
我不知道當大伙兒碰到這樣的問題是怎麼處理的?好希望你們各位看官能提供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方便我以後對付這群熊孩紙們。也希望大家共同探討,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會如何解決這其中的矛盾;這裡好像扯遠了哈?咱還是言歸正傳,說說煮飯。
古話說:醜娘養巧女,巧娘養個傻大姐。錯就錯在我這個人身上,既不太醜(有點自戀),也不是巧手,偏偏養了這三個傻大姐,而且還是吃貨!我常常感嘆:上輩子是造了孽啊,才生下了這三個活寶,每天家裡就給演《西遊記》似的,為了吃飯而鬥智鬥勇!
當孩子們一聽煮飯,就像老鼠躲貓貓似的悄不吭聲,怕我叫她們自己做飯啊!說實話,我真不敢讓她們自己做飯,那水平差的太讓我難受了:「吃不下去啊…(我特挑食)」,什麼幹活白菜(一半生,一半糊),什麼水煮麵條(方便麵加水),什麼電飯煲蒸米飯(不是米太硬,就是水太多),我家老大經常這樣幹。
我做飯不習慣用電飯煲做,總覺得口感不好,不同的米我也害怕拿捏不到水準,反而影響了胃口。我習慣把米放鍋裡煮,天然氣也是很快的,米煮開後熬一會兒再瀝起來,放進蒸飯器裡再蒸10_15分鐘。然後一邊做菜一邊蒸著飯,當鍋裡飄出飯菜的香味時,我們家那嚷嚷著「我不餓」,「我不想吃。」「我隨便」的傢伙們便偷偷地貓著腰串到我背後了:「媽媽,好香啊!」「媽媽,可以吃了嗎?」「媽媽,這是什麼味道啊!我餓了……」
每到這時候,我心裡便暗暗得意:「哼!小樣兒,跟我鬥,你們弎還嫩了點,受不了誘惑吧?」我就知道你們逃不過美食的誘惑,不餓才怪呢!
「餓了嗎!一二三,擺碗筷去呀!」「好呢!……」孩子們便齊刷刷的幫著張羅起來,擺菜的擺菜,拿碗筷的拿碗筷,一會兒的功夫便上桌了。看著飯桌上狼吞虎咽的孩子們,我便打趣到:「看你們的吃相,將來怎麼嫁的出去?」
老大:「媽,我出去不會這樣吃的,我還是很淑女滴!」
老二:「誰說要嫁人了我又不是不會做飯,自己能養活自己,您老人家就放心吧!」
老三「唉呀!媽媽,你不用擔心,你女兒人間人愛,花見花踹,不愁嫁不出去的!」
哈哈哈,咱家就是這樣熱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如此。每到餐桌,那嚷著不餓的孩子總是第一個添二碗米飯的傢伙。想起這丫頭讀初中那會兒,老師曾經對我說:「你們家豔玲胃口蠻好啊!」我只能尷尬的回答:「我養的!」哈哈哈!可不是我給養的大胃王嗎?我們家這丫頭們不僅愛吃米飯,還愛喝米湯,一頓飯下來,連米湯都剩不下多少。
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簡單的飯菜早已滿足不了她們的胃口,於是我便買了幾本菜譜,自己在家學著做菜,變著花樣的給孩子們做飯,什麼季節吃什麼,什麼菜搭配什麼料,什麼糕點怎麼做,什麼湯怎麼熬,熬多久等等,統統都學習學習,大有一副:我的廚房我是王的風範,也讓孩子們飽飽口福,偶爾也讓孩子們參與幫忙,倒也是不亦樂乎,齊樂融融!
如今孩子們都讀中學了,長住在校,也只有周末才回來,每每想起,心裡甚是感慨。孩子們在家吃飯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常常在吃飯的時後感嘆:「孩子們,吃吧,現在還能吃到媽媽做的飯菜,等你們都去上大學了,那時候想吃媽媽的飯菜就難了,珍惜吧!」
每每這時候,大丫頭二丫頭就不說話了,埋著頭吃飯,只有小丫頭會說:「媽媽,沒事的,我們放假還回來的,也可以吃到的,媽媽的飯菜味道是獨一無二的。」
是啊!媽媽的味道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無論飯菜的味道好還是不好,在她們心裡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味道。
墨琴,原名王之能,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喜歡古詩詞,楹聯,散文隨筆等創作,中國業餘文學學會會員,中華詩賦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江山文學網「八一」社團常務社長兼古詩詞編輯,四川宜賓市興文縣作家協會會員。
天下雲山
★精英作家 ★精創佳作 ★精彩閱讀
棲息靈魂的淨地! 1000餘名作家共同打造!
合作紙刊:《西南作家》《劇本春秋》《雲山文學》
來稿要求:原創佳作;用word排版或純文本;附作者姓名(筆名)、個人簡介(120字內)、照片1-3張。書畫、攝影等藝術作品,需附詮釋或評論。文責自負。
稿酬支付:讀者讚賞金(第一周)一半;以微信紅包形式支付。作者需加編輯微信。
平臺主編:四川作家張永康(蜀國立秋)。
定期向國內大刊推薦「天下雲山」文學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