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佳君:生日記

2020-12-14 封面新聞

文佳君(都江堰)

送走一年又一年的時光,我們從嬰兒到了少年,很快到了中年。人至中年,特別是在生日這樣有生的日子裡,更易靜下心來,細細思量一下「活著」。

2019年7月2日,農曆五月三十日,是我的生日。

記得我7歲生日前,吃雞蛋的儀式感比今天的切蛋糕隆重多了:爺爺這個舊鄉坤,提前兩個月就開始計劃了:3隻母雞,5天下10個雞蛋,兩個雞蛋可換一家人4天的鹽,10個雞蛋可換一斤菜籽油,一斤菜籽油由炒菜的奶奶決定,用10天還還是半月。

爺爺要在這些用於換油鹽醬醋生活必須品的雞蛋裡摳出一個來,在我生日那天早早地煮好,還在被窩裡的我,香香甜甜地吃到盼望已久的生日雞蛋。

哥哥、姐姐的生日在下半年,運氣好時可以吃點豬肉。那時父親還年輕,更不能老去。正如今天我也不敢老去一樣。

父親出河工,歲修都江堰,他們在工地上是義工,不計報酬,但可吃豬肉,一天大概有二兩。哥哥、姐姐生日那天,父親把這二兩肉用陶瓷碗裝上,上面蓋上大米飯,飯有7兩以上。用村裡人的話說,恨不得在碗裡踩上幾腳,讓飯再緊些,能裝多少就裝多少。父親把這些節約下來的食品帶回家,做為兒女們生日的珍貴禮物。

當快虛脫的父親回到家時,母親已把鍋裡的水燒開。父親來不及卸下背兜,取出陶瓷碗,把所有糧食放入沸騰的水中。一時,滿屋子的香氣飄起,連隔壁的狗都吠了好幾聲。

一家人開開心心喝起這水水湯湯但帶有油腥味的美食。直至今日,我還喜歡把隔夜的回鍋肉用來煮飯,吃起來真有小時候哥哥、姐姐過生才能吃到的記憶之味。

今天是我生日,自然又想起丟黴殼的事來了。丟黴殼絕對是紀念李冰文化的精髓了,與雞蛋有關。

我過生日時,一般可吃兩個雞蛋:一個是爺爺煮的,另一個還是爺爺煮的,只不過這個爺爺叫三老爺,三老爺是爺爺的哥哥。

我還沒起床時,兩個爺爺就把雞蛋遞到床頭。兩個雞蛋下肚後,收拾蛋殼是我的事。我用火紙包好蛋殼,放在床頭,再美美地睡去。然後才知道,蛋殼被三老爺快步拿到浦柏橋了,更遠是去了寶瓶口,然後扔下。蛋殼被激流衝得多遠,好運就有多遠,這是老人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神化,更是對務實賢能的尊重。

中年人的生日,適合回憶,在回憶中更知感恩。

【「浣花溪」欄目徵稿啟事】

歡迎投來文學隨筆、散文、散文詩、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200字,標題註明「浣花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相關焦點

  • 詩歌|文佳君:91歲的吳婆婆賣著炸土豆
    詩歌|文佳君:91歲的吳婆婆賣著炸土豆 文/文佳君
  • 詩歌|文佳君:柚花的香氣怎能陌生(外三首)
    文佳君(都江堰)四月的柚花自得其樂地開著如果沒有空氣的混濁柚花的香,幾乎被我遺忘聚源匯流,成就江上的帆影嗚咽的魚鷹,叼著資水的魚理直氣壯地帶我回到老父的天堂【作者簡介】文佳君
  • 花開天府徵文(11)|文佳君:問花(組詩三首)
    文/文佳君油菜花兒開了油菜花兒肯定不會失眠它蟄伏了整整一個冬天被禁腳一生的油菜花兒
  • 品讀|文佳君:大青城的百科全書——讀第四版《青城山志》
    文/文佳君盛世修志,志載盛世。改革開放以來,本著歷史文化積累傳承的初衷,且詳繪青城山獨具魅力的景觀,四川都江堰市先後四次修編修訂了《青城山志》。
  • [甲鼎特刊] 百位實力詩人新作大展 @ 文佳君篇
    百位實力詩人新作大展 @ 文佳君篇文佳君近作
  • 品讀|文佳君:大青城的百科全書——讀第四版《青城山志》
    文/文佳君盛世修志,志載盛世。改革開放以來,本著歷史文化積累傳承的初衷,且詳繪青城山獨具魅力的景觀,四川都江堰市先後四次修編修訂了《青城山志》。
  • 趙振清:散文的魅力
    可敘事,可描寫,可議論,可抒情,寫散文比較隨意,材料的安排只要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要求就行了。但是,散文雖然好寫,要想寫好一篇散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精品難出。關於散文,我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以供商榷。散文是文體的一個系列,種類多種多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散文所指太多,顧名思義,就是用散句寫成的文章。
  • 散步與散文
    朋友們嬉笑說,難怪你喜歡寫散文,原來你喜歡散步啊。我說沒錯,其實散步就是寫散文。我這個人好靜,不會打麻將、棋牌也不擅長,似乎也就是散步算是自己的鍛鍊方式了。就像寫散文,我散步也追求一種狀態,那就是要儘量保持心情舒暢。心情不好時,周末我喜歡睡覺。心情好了,寫散文就頗有靈感,散步也感覺輕鬆了許多。
  • 張怡微《散文課》:在散文中理解自己的有限,成為更好的人
    「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古已有之,在我國古代,文以載道,散文享有很高的聲譽。而現代散文,是五四以來與詩歌、戲劇、小說相併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在今年上海書展期間,作家、復旦大學創意寫作MFA專業碩士導師張怡微的新作《散文課》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出。
  • 2020年中國散文年會唐山作家秦勤散文榮獲二等獎
    2020年中國散文年會唐山作家秦勤散文榮獲二等獎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曹豔菊)近日,由《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我市作家秦勤散文《疫情下的中國留學生》榮獲2020年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並成為最年輕的籤約作家。  散文《疫情下的中國留學生》以作者為原型,真實記錄了在全球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中國留學生如何以堅定的信心、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歷經萬難歸國的真實故事。
  • 張中信:情人谷|散文
    文學天空關注原創,主發小說、散文和詩歌等作品。如果你喜歡文學天空,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文學天空。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散文之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成都市青羊區文聯副主席、《琴臺文藝》執行主編。曾榮獲「全國優秀讀書家庭」「四川省優秀青年」稱號。出版《風流板板橋》《匪妻》《失語的村莊》《哦,野茶灞那些事兒》《成都書》等著作25部。作品入選多種選本,榮獲四川文學獎和冰心散文獎等多種獎項。
  • 寫景散文和抒情散文,了解一下
    偶爾看到一篇散文,一篇讓人細嗅薔薇,心馳神遊的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講究的是神韻,一種美好的神韻,所以,也稱之為美文。神,散文之氣也。神也是情,只要抓住一個「情」字,寫散文也就變得簡單了。寫景散文,可不是簡單的寫景,而是寓情於景。
  • 「新文化大散文」與「非虛構寫作」:當下散文寫作新動向
    特別是,網絡的興盛使散文更貼近生活,親和大眾,甚至有人斷言:零準入門檻、即時傳播閱讀推動散文進入到「全民寫作的時代」。不過與上述種種新動向相比,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大散文的新變和非虛構寫作的興起。資料圖片  回到「元氣時代」尋找散文的力量  文化大散文作為一種散文現象,在20世紀90年代勃興並蔚為大觀。文化大散文從文化的視角反思歷史、觀照社會、探詢人文,豐富了當代散文的內涵,拓展了散文的審美空間,擴大了散文的社會影響力。從這一意義上說,文化大散文可以說是當代散文的一個高峰。
  • 語文散文是一大難點,做好散文閱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語文散文的閱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點,臨近高考,很多同學的語文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在於語文的散文部分,每次考試失分點都在這裡,那麼散文的複習到底要怎麼去應對呢,要怎麼去分析文章呢,散文的複習主要是在於你怎麼去分析文章。
  • 張曉風散文欣賞
    今天我談起的這本書,就與「美」有關,這就是張曉風的散文。現在很少人願意讀,像張曉風寫的這樣的散文,有人說這些散文看起來很假。我暫且不去爭論誰是誰非,而我認為,很多散文寫的美,並不是假,而是作者用她自己的眼睛,把紛擾的世界進行了過濾,她把世俗的部分擋在了門外,只給了我們呈現美好的東西。
  • 冬日的銀杏(散文)
    作者簡介: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高級編輯。1952年生於山東濟寧農村,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出版詩集《翠谷》、傳記《布衣孔子》、散文集《喬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陽光》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散文《微山湖上靜悄悄》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獲中國散文協會冰心散文獎,作品入選全國各種選刊、選本、大中小學讀本及初、高中試卷。
  • 作家張怡微:散文的力量
    散文處理的是現實中的答案創意寫作是一個舶來學科。在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課程體系中,面向本科生的創意寫作課程有 17 個,包括小說寫作、詩歌寫作等。「如果完全照搬英美經驗,你會發現創意寫作課程是不含散文的。今天市面上有海量創意寫作甚至是非虛構寫作教材,但沒有散文寫作教材。」
  • 散文名家劉亮程、任林舉、蔣藍攜新書來蓉 暢談散文寫作要義
    而蔣藍的《至情筆記》,則脫離了他最擅長的將歷史、考據等外在資源融入散文的做法,直接寫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鄰居等身邊的人,以及他如何面對身邊這些最為熟悉又有著複雜感情的人。蔣藍說,寫作30多年,這一次他回歸「正寫」,「或許,正寫才是硬道理。回到散文的深處,回歸情感,散文寫作才能走得遠。我希望自己的全部情感,像滾燙的開水,不要輕易冒氣。」
  • 散文詩《沉默的火焰》獲中國散文獎
    2020年12月12日到13日,《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到會致辭。會上,著名作家梁曉聲、王宗仁、阿成、劉慶邦等參加會議並分別進行了文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