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好吃的美食大都會隱藏在不起眼的街頭中。比如說只有咱老淮安人,才能吃出儀式感的油墩子,讓你吃上一口後就會愛上它!
油墩子,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沒錯,就是它了!
其實這個油墩子,是很多60後、70後、80後淮安人抹不去的美食記憶。
那時候幾分錢、幾毛錢一隻的油墩子,再沾上一點小販阿姨、爺叔自製的甜麵醬,鹹中帶甜、油而不膩,價廉物美、格外好吃。
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有誰不愛這一口油墩子?放學後的我們,總愛擠在油墩子攤前,聞著油煙裡飄散出的香氣和熱氣,任憑冷風垂落了清水鼻涕,卻因為那隻黃色油紙裹著的燙手的油墩子,也絕不邁不開駐足的腳步……
說真的,再沒有比「油墩子」這3個字更言簡意賅和形象的了:厚實的橢圓形外觀恰如一個小木墩子,剛炸出鍋時,麵皮上殘留的油還會滋滋作響,陽光下金燦燦的,那香氣,誓要勾出你所有的饞蟲來。
當其「嗤」地一聲,就撩起一勺麵粉糊,滑進了油鍋裡。滾燙的油鍋冒出無數的氣泡,就好像在油鍋裡放起了煙花。
不過,其做法也很講究的,不緊不慢的細心做著,底部鋪一層面,中間堆上蘿蔔絲,頂部再蓋一層面,讓麵糊自由的滲下去!
所以說,油墩子相當厚實,幾乎吃不到麵粉。
而對於蘿蔔餡的油墩子來說,其放的特別多,外部一層脆脆的面殼,裡面的蘿蔔絲跟油接觸的少,滿滿的全是蘿蔔絲而且沒有夾生!
真的是清甜可口,一點也不會覺得油膩,真的是太好吃了!
那既然這個油墩子這麼美味,該如何製作呢?
說到這裡,你知道嗎?其實這個油墩子在江浙滬地區的街頭還是很常見的,是一種很家常的小吃,其又叫油端子或油墩兒。
而油墩子還分為兩種,素菜餡又稱蘿蔔絲餅,甜味的用豆沙餡。葷菜餡是用肉餡,將調稀的麵糊,少許倒入橢圓形鐵勺中,加蔥花和白蘿蔔絲、鮮肉或豆沙做成的園團,再覆以麵糊入油鍋炸。
由於其屬油炸食品,因此外表呈黃褐色,吃起來香脆有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現在健康飲食的需求,像這個油炸的油墩子還是要少吃,平時解解饞就可以了。
這就來看下這個油墩子的主要做法,所以我們需要準備好這些主料:麵粉2.5千克、鮮肉或豆沙3.75千克、河蝦100隻。
還有這些調料:發酵粉10克、精鹽110克、花生油2.5千克(約耗1千克)、蔥花50克、味精少許。
然後我們需要將準備的麵粉倒入到麵缸內,還需要加鹽和適量的冷水進去,然後將其拌勻拌透,還需要再分數次加適量冷水進去,順著一個方向將其拌成薄而有勁。
下面需要將其靜放一二小時後,再放入發酵粉進去,將其拌成麵漿,如不用發酵粉的話,則可用隔天的老漿35-40克來代替。
下面我們還需要將蘿蔔進行洗乾淨後再刨成絲,還需要將其擠去水分,並摻入麵漿內將其拌和。然後再將準備的河蝦進行洗乾淨,需要剪去蝦須。
而後再將花生油入鍋,並用大火將其燒至七八成熱這樣,再將油墩子橫放入到油鍋進行預熱一下,然後再取出倒去油,用長柄調匙舀一些麵漿墊滿模子底部。
然後再放上蘿蔔絲,這個蘿卡絲的中央再入滿麵漿,並用調匙將其略略掀一下,當中再入一隻河蝦。而後再將模子放入到大油鍋中氽。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火不宜太旺,以免產生外焦裡生的狀態,下面待油墩子自行脫出模子浮起,變成金黃色,就可以撈出來瀝乾油了。
說真的,吃完整一隻油墩子,嘴裡沒有油膩的反胃感,應該能說明油墩子的油真的是好油吧。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你記憶中的老淮安 ,都還有哪些美食呢?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