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絕跡的油墩子,快要消失的老上海小吃

2020-12-13 麥隆咖啡

麥隆咖啡,只為一杯好咖啡。

不光是上海「土著」,只要是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油墩子」的存在。而油墩子對於上海人來說可謂一代人的回憶。小時候放學了,就守在一個攤頭前,看著攤主將麵糊倒入鐵勺或模具中,加入蔥花、蘿蔔絲,在上面再蓋上一層麵糊後放入油鍋。等著出鍋後,手捧著燙嘴的油墩子,一口一個香脆,和同學們嬉鬧著離開。而現在,我們已經很難見著哪裡有賣油墩子的了,長大後的我們再也沒有時間為了一個油墩子跑遍大上海了。

除了油墩子,其實老上海有挺多小吃已經逐漸退出我們的視線,今天來盤點一下,這些老上海的經典小吃,你們還在吃嗎?

梨膏糖:相信上海人兒時記憶中總有一個人在吆喝「買梨膏糖誒~」而作為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梨膏糖,現在在上海幾乎已經不見了它的蹤影;以前的人們用它來止咳平喘、生津開胃,而目前,只在豫園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有得賣了。

奶油雞蛋卷:記憶裡,雞蛋卷都是現做現賣的,一個小小的移動攤頭,一個小桶裝著奶糊,兩隻平底餅鐺;剛做好的蛋卷厚厚的,很酥脆,咬一口都掉渣;而現在,蛋卷都被精緻地放在糕點店的玻璃櫃裡,而且再也不是現做的了。

油氽饅頭:將小籠包放進油鍋炸熟的做法來自沈大成,炸熟的包子外脆裡香,趁熱汁水四溢香氣撲鼻;流行過很長一段時間;而現在就連沈大成也不做了,這個小吃已經到了快要消失的地步,徒留一代上海人追憶。

說了好幾種老上海的小吃,都面臨著快要消失的現實。如果真的勾起了你的回憶,就在它快要消失前,且吃且珍惜吧~!評論裡來說說,你小時候最喜歡的小吃是什麼?

相關焦點

  • 魔都快要絕跡的油墩子,還在老式做法的蔥油餅,都是記憶裡的味道!
    上海這座城市,充滿著魔力,不只是摩登的時尚感,更是舌尖上的味道。記憶中上海的老味道是飄散在一個個弄堂裡、一座座小攤位上的,煙火氣十足。 說到上海記憶中的老味道,那大概就是...生煎、鍋貼、年糕排骨、小籠、湯糰、薺菜餛飩、油墩子、蔥油餅、四喜烤麩...
  • 農村6件快要絕跡的老物件,最後一個要是認識就暴露年齡了
    這就導致曾經在農村很常見的一些老物件都快要絕跡了,今天我們就說說六件快要絕跡的老物件。第一件是壓井。這個設施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一般見到的都是放桶下去打撈的露天古井。這個壓井卻是直接站著壓幾下手柄就有水出現,比起露天古井還是比較方便的。
  • 這三種快要消失的經典小吃,麥芽糖上榜,最後一個90後都吃過
    這三種快要消失的經典小吃,麥芽糖上榜,最後一個90後都吃過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也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飲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也源遠流長,但是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飲食文化也搭上了這個時代的快車,更迭速度讓人應接不暇,下面小編就帶你走進這幾種曾經風靡一時的街邊小吃,而現在,它們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已經很難再吃到,製作這些的手工者很多也都老去,並沒有人繼續繼承下去,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時代高速發展的結果,但也透露著絲絲悲涼。
  • 農村快要失傳的美食,外酥裡嫩的油墩子,簡單一炸,回味無窮
    大家好,這裡是壹號美食公館,今天筆者要為您分享一款農村快要失傳的美食——油墩子。相信對於這款美食來說,稍微年紀輕一點的人,估計連名字都不是很熟悉,甚至連聽都沒有聽過。而在筆者兒童的時候,每逢暑假寒假,只要去外婆家總是能吃到這款略帶鹹香的農村美味。
  • 這家復古小店每天只做100個油墩子,藏著上海人才懂的老味道!
    想想真是令人懷念……如今這批80後90後都長大了,當年的路邊攤也漸漸消失在這座城市裡~有人就想到了開一家小吃店,把上海人童年記憶裡的美食都保留下來~在上海大寧地區店裡的人氣美食當屬老上海小吃、老弄堂砂鍋、放學後炸串~香酥雞、童年小肉、綠豆刨冰、小年糕、老上海油墩子都是點擊率很高的美食。
  • 即將消失的傳統小吃——油墩子,聽起來土裡土氣,吃過就忘不掉!
    即將消失的傳統小吃——油墩子,聽起來土裡土氣,吃過就忘不掉!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古老國度,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出現了很多文明,就飲食方面,我們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就比如說用筷子吃飯就是我們國家首先發明應用的。
  • 又見「油墩子」
    小小的油墩子,是許多上海人一段金黃色的童年回憶,曾點亮了多少人放學後飢腸轆轆的回家路。
  • 油墩子、白斬雞、手抓餅……更多特色小吃入駐進博會,「上海味道...
    記者從市商務委服務業處了解到,在首屆進博會上大受歡迎的上海特色小吃館已經啟動試運行,不但新增油墩子、白斬雞、手抓餅等更多上海特色單品和品牌,入駐小吃館的老字號還承諾,館內館外一個價。老字號新品牌撐起「上海味道」首屆進博會期間,一站式引入「上海味道」的上海特色小吃館受到展客商好評,在進博會及之後的國家館延展期間,日均供應特色小吃約2萬份。
  • 快要「消失」的兩個地方:一個遠離大陸,另一個快要變成空城
    大 日本作為一個小島國已經有兩個島嶼沉入大海, 關於領土問題,日本政府現在也非常緊張, 本來國家的領土就很小,這樣放置下去的話,就有可能慢慢消失, 其實,同樣的問題在我國也會出現, 我們的國家也逐漸從地圖上消失。
  • 油墩子,老淮安的特色小吃,讓你吃上一口後就會愛上它!
    比如說只有咱老淮安人,才能吃出儀式感的油墩子,讓你吃上一口後就會愛上它!油墩子,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沒錯,就是它了!其實這個油墩子,是很多60後、70後、80後淮安人抹不去的美食記憶。那時候幾分錢、幾毛錢一隻的油墩子,再沾上一點小販阿姨、爺叔自製的甜麵醬,鹹中帶甜、油而不膩,價廉物美、格外好吃。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有誰不愛這一口油墩子?
  • 逐漸消失的上海油墩子,外酥裡嫩,軟糯爽口,老人小孩都愛吃
    逐漸消失的上海油墩子,外酥裡嫩,軟糯爽口,老人小孩都愛吃我第一次吃蘿蔔絲餅還是我一個在重慶的同學帶到學校給我們吃的,他說這是他們那兒的風味小吃,看起來色澤鮮黃的比較有食慾,而且吃起來酥脆鮮香,於是我立馬就被這道菜圈粉了,我同學說他們重慶那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這樣一道美食
  • 油墩子——街頭叫賣的蘿蔔絲餅
    江浙滬等地有一道很多人難以忘懷的街頭小吃,那就是油墩子。蘇州、上海人管這小吃食叫油墩子,蘇北叫油端子,杭州叫油墩墩兒,寧波叫油餉,到了江西則叫油炸倮……名稱各異,卻是同一個東西,從形態到內容都差不多。油墩子根據餡兒料的不同可分成三種:蘿蔔絲油墩子、紅豆沙油墩子和肉餡兒油墩子。據說,上海地區的人偏愛的是蘿蔔絲餡兒的,而蘇州地區的人多喜歡肉餡兒的。和油條、大餅、粢飯糰相比,油墩子製作時需要拉開的架勢要小得多也簡單得多,往往一個小爐子和一口小鐵鍋就足以撐起一下午的買賣。
  • 油墩子:外皮脆、內餡糯、脆糯相合肉鮮又緊香!
    自從上海改革開放後,上海已不純粹是上海人的上海。人變得越來越多,城市變得越來越大。高樓在興起,弄堂在消失,隨之而去的,是昔日的小攤,和曾經的小吃。這其中就包括油墩子,在上海的街頭巷尾,已很少能看到本地中年婦女的蹤影。沒辦法,我一尋尋到了上海最南面、松江的"草蘆酒家",實在是遠。看著店家的油墩子,非常納悶,這哪是我小時候吃的"鋼塊"啊!分明是個油煎鮮肉糯米糰嘛。
  • 油墩子(作者:朱成墜)
    油墩子朱成墜江南地區,上海地方,有一種小吃,叫作油墩子。它與五香豆、梨膏糖、老虎腳爪、臭豆腐乾、麻球、爆炒米花、米飯餅、烘山芋等,形成了黃浦江畔的經典休閒食品。這些具有濃厚海派文化特色的點心,儘管,不少是從外埠流傳至上海灘的舶來品,但是,久而久之,也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有的居然演變為上海的名特優吃食囉。
  • 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油墩子,教你懶人做法,酥香爽口,學會去擺攤
    油墩子應該是上海人記憶中抹不去的美食了吧?以前隨處可見的油墩子攤頭,總是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現在想吃到正宗的油墩子還真沒那麼容易。今天小易也來做一做這一傳統的小吃,看看是不是那個經典的味道呢?第四步:鍋中加入足量食用油,油溫燒至冒小泡泡的時候,把做油墩子的模具放入油鍋中燙1分鐘;然後提起模具(留少許底油),先把麵糊舀進來,再放入一兩個蝦仁,並再次把麵糊舀進來蓋住蝦仁。
  • 你管它叫油墩子還是蘿蔔絲餅?
    你管它叫油墩子還是蘿蔔絲餅?一鍋熱油,油墩子炸得噼啪響,小囡圍著一圈,眼巴巴望,只等著油墩子,等得咽口水,平常事。油墩子出鍋,兩張日曆紙,或是巴掌大的報紙一裹,保準就是一口,燙得直哈氣,也吃得樂呵,畢竟豔羨的眼神兒,可是不少。這物事,價鈿不高,可也不是天天吃得的,趕上口袋空又嘴饞,就和同學掰腕子,輸了請吃油墩子,好在有把子力氣,贏過幾次。
  • 春卷、油墩子、手抓餅……上海特色小吃這裡都有!
    還記得上屆進博會館內的 上海特色小吃館嗎?在首屆進博會6天展會及之後的國家館延展期間,它日均供應特色小吃約2萬份!深受國內外遊客的歡迎~好消息!這次的進博會上,上海特色小吃館又要來俘獲吃貨們的胃啦!這次在原有的24家老字號品牌基礎上,又新增3家品牌!什麼春卷、油墩子、手抓餅、寧波湯糰.....
  • 即將消失的江浙滬傳統小吃——油墩子,你吃過嗎
    相信在江浙滬地區待過的人都知道一種叫「油墩子」的美食,一般都是在小巷口裡有一個小檔口或者推個小車,面前一口大油鍋,上面擺了幾個做好的油墩子,像個小菸灰缸一樣,橢圓形很可愛,可能還有春卷和其他一些油炸製品或者臭豆腐,油鍋裡還在噼裡啪啦的炸著美味。
  • 俗稱水米子,曾經江裡很常見,如今卻快要「絕跡」,至今無法養殖
    我國河流資源豐富,魚的種類也有很多,除了四大家魚以外,鯉魚、清江魚、黃顙魚等也較為常見,但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種魚類,它喜歡生活在湍急的江河中,在以前很常見,因為只要離開水就養不活,所以至今沒有辦法實現人工養殖,野生的數量越來越少,幾乎要「絕跡」,它就是水米子。
  • 江陰就要絕跡的23種老味道,你吃過幾種?
    陽春麵、粢飯糕、豆漿等,林林總總的過早小吃五花八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許多小吃都已找不到了,有的難以尋覓、有的後繼無人。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關注的事情越來越多,這些存在於街角巷陌的特色小吃逐漸消失,本是最尋常的食物,卻在不經意間悄悄的淡出了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