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6件快要絕跡的老物件,最後一個要是認識就暴露年齡了

2020-12-24 文兒聽笛聲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了很多。特別是農村有了很多改變,有的甚至可以說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生活檔次上來了,不僅是設施換了,就連一般用的生活物件都換了。這就導致曾經在農村很常見的一些老物件都快要絕跡了,今天我們就說說六件快要絕跡的老物件。

第一件是壓井。這個設施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一般見到的都是放桶下去打撈的露天古井。這個壓井卻是直接站著壓幾下手柄就有水出現,比起露天古井還是比較方便的。小編以前家門前就有一個壓井,當時還把它當作了玩具,有事沒事就壓幾下,現在家裡已經把這個拆掉,換成自來水了,大多數農村也是如此,只有極少數貧困的農村還有,也是快要絕跡了。

第二件是石磨。這個物件相信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通過石磨可以弄出豆漿,以前在農村非常常見。可是現今幾乎已經看不到這些石磨了,因為現在有了更加方便的豆漿機,不用非常辛苦地去磨豆子。不過小編作為磨過豆子的人,還是要說一句不用石磨弄出來的豆漿是沒有靈魂的!

第三件是瓢。這個老物件也是令人懷念啊,那個時候為了舀水方便,人們便去栽種一些葫蘆來,然後劈成兩半,再好好搗鼓一下,兩個瓢就誕生了。它的用途較廣,只要是需要舀東西的事,都可以用它。而現在葫蘆瓢已經被塑料瓢取代了,這就很難見到它了。

第四件是蓑衣。在以前的農村裡,蓑衣可以說是必備物之一。到了雨天的時候,農民們一樣還是要幹農活的,一旦停下來會有不小的損失。所以為了方便幹農活,便有了這套老版雨衣。不過蓑衣的製作還是比較麻煩的,手工活很累。而現在有了新的雨衣,比起蓑衣還輕便了很多,所以蓑衣就慢慢在農村消失了。

第五件是桿秤。這個也是老古董了,以前沒有電子秤,只能自己動手去秤東西,往往還要在那裡搗鼓半天。而且那些賣菜的人還要帶上一些很重的秤砣,來來回回還是聽不方便的。現在只需要帶上一個不大的電子秤,放上去就按幾下就有結果,簡直太方便了。

第六件是嘎斯燈。雖然現在我們對燈光的存在很淡然,可在很多年前,別說日光燈,就連白熾燈的存在都非常少見,只有在一些城市才能看到。那時候的農村基本都是用一些油燈、蠟燭以及嘎斯燈,為了省著用都會早早睡覺,根本就沒有現在晚上熱鬧以及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的場面。

前兩者大多數人還是有見過,但是這種用電石加水釋放乙炔氣體燃燒而發光的照明工具,想來極少人見過吧,如今已經差不多絕跡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物件:煤油燈
    農村老物件:煤油燈文|風採三農漫談0119年年初,農村的老父親來電話說,家裡的房子要拆了,問我要不要回去看看。我坐在電腦前,沉默很久以後,輕輕嗯了一聲。02在我小的時候,農村的房子都是土培房,人們的生活也不富裕,大家都是省吃儉用的過日子。當時雖然已經通了電 ,但是很多農戶家裡為了省錢,卻都幾乎沒有用過,用的依舊是農村的老物件:煤油燈。
  • 農村80年代常用的5種老物件,你還認識嗎?叫得出名字嗎?
    在80年代的農村,家裡用的家具小物件都是自己做的,或者是請工匠師傅做的。不像現在隨著科技發展,不管是什麼家具物件都可以從市場買到,現在都被塑料取代了。以前則不能,特別是在農村就更加的不能了,80年代的農村,那時我們還小,讀小學時候,在我們那裡看不到什麼塑料的物件家具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前的那些老物件逐漸被塑料製品取代了。有的農村家庭裡可能還存有以前的老家具老物件,有的家庭可能燒了或者是賣了吧。
  • 以前農村家裡常用的老物件,你能認識幾種?都知道名字嗎?說說看
    以前農村家裡常用的老物件,你能認識幾種?都知道名字嗎?說說看9件農村老古董看看值多少錢,懂的專家朋友來說說筆者老家的房子住了好幾代人了。今天我推開這扇木門,帶大家走進去看看裡面的老物件。好多東西都能勾起我滿滿的回憶這個四方的木柜子,聽媽媽說這是她以前的嫁妝。是用來存放一些棉被衣服之類的,在那個年代,這種柜子做嫁妝那是標配柜子旁邊還有一個風車,這個是農村人用來車稻穀用的,家家都有,只是現在很少家庭有了,放在這裡都好久了。
  • 即將消失的6個老物件,別再把這些值錢的老物件當垃圾丟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農村的老物件也在慢慢的消失,這些值錢的老物件你認識幾個?以前洗衣用的棒槌,現在很少見到了,以前農村洗衣服時,用棒槌敲幾下,再過水,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服都是用洗衣機。
  • 這「老物件」像大鐘像煙囪,以前湛江農村家家用,知真實用途嗎?
    外表像一口「大鐘」又像一個短筒煙囪,走近細看,真的讓珊珊三丫頭有種驚喜的感覺,這是從前湛江農村廣泛使用「老物件」,以前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老物件」已經接近絕跡,卻不想在這個小展館內看到了。
  • 當一個美國人遇到十萬件中國老物件
    一個地道的美國人十萬件中國的老物件他們的相遇成就了一座好玩的民間博物館千奇百怪的古代玩偶這個美國人,收藏了十萬件中國的老物件王魯湘:一個美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花了40年的時間,走街串巷,收藏了十萬件中國的老物件。在蘇州黎裡小鎮這麼一個地方,建了一個六悅博物館。用一萬多平方米的空間,重構了一個中國人傳統的生活的空間,引起了我們無限的鄉愁。王魯湘:杜先生,您好。
  • 農耕博物館裡藏著上萬件農村老物件,留住鄉村記憶
    西安高陵場畔,收藏著數十萬件農耕用具、手工業用具、百姓民俗生活用品等農耕文化老物件,讓鄉村記憶留存在一件件老物件裡。圖為用數百個石碾子堆成的塔。高陵場畔關中農耕文化博物館裡復原的關中農家場景。關中鍋連炕,是那個年代關中農村最經濟的取暖方式,但鍋連炕也讓大人很操心,在炕上玩耍的孩子一不小心會掉進鍋裡,被燙傷。農耕器具展示牆上展示鋤頭、鐮刀、砍刀等農具。圖為不同用途的刀具。這樣的獨輪車又叫螞蚱車,是農耕時期主要運輸工具。各式各樣的木質水車。復原的交公糧場景。
  • 那些絕跡江湖的文玩物件
    跟大家聊一聊那些絕跡江湖的文玩物件今天咱們先聊雪巴珠,談到藏傳雪巴珠就要提到一個古老的民族雪巴族,也可以叫夏爾巴人。這雪巴珠就是以夏爾巴人命名的一種清代琉璃珠,仿珊瑚色不透明,形制多為鼓型。第三件物品,這裡性別先賣個關子,這是一種即將消失的物件。它的出現沒有明確的時間記載,應該說是冶金技術發展的自然產物,其形似扳指,表面布有均勻的圓形凹紋,廣泛使用時間橫跨兩個世紀,直到近年來才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前些年某國際大牌奢侈品也能借鑑它的設計靈感,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嗎?
  • 動漫中的這四套房子,狼堡最好辨認,認識最後一套的瞬間暴露年齡
    #二次元#相信很多小夥伴在孩童時期都看過不少的動畫片,亦或者是在動畫片的陪伴下長大的,那麼對於一些小時候的動畫,可謂是印象深刻,即便是現在看了許多動漫,過了許多年,要是提起的話,依然能夠記得起來,當時的動畫片,可謂是不管是人物角色,還是性格特點,都有著各自的特色,讓人記住,就連住的房子都是相當獨特,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動漫中的這四套房子,狼堡最好辨認,認識最後一套的瞬間暴露年齡。
  • 收藏近10萬件中國民間傳統物品 美國老頭愛上中國老物件
    他申請到上海師範大學(當時還是學院)的一個短期課程,6個星期學習中文,6個星期去旅遊——無疑,後者更重要。杜維明帶上一本英漢漢英詞典,坐上了綠皮車,去到北京和西安。杜維明一點也不排斥行動被暴露,「沒隱私」,他覺得這樣能幫他收到更多的好東西。他認識不少圈內奇人,其中有個專門收老磚的,並非收藏家,而是專門提供場地供拆遷建築廢料免費堆放,再轉手將這些廢料賣掉。杜維明用13米長的卡車,從這裡拉了整整200多卡車青磚,碼起了博物館、酒店的裝飾牆。他還喜歡去一些舊木市場,只不過別人是買老木頭,他是去發現老器件。
  • 逛文玩市場,看到這10個老物件,居然一個都不認識,你認識嗎?
    墨軒好久沒有逛文玩市場了,疫情的原因,導致大家都宅在家裡,都快憋出毛病了,墨軒也是在家宅了好久了,實在是沒意思,就把以前逛文玩市場的時候拍的照片整理了一下,整理出了10個老物件,看看大家都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 收了數以萬計中國農村老物件,還買了好多大別墅,建了博物館,這個外國老頭真會玩
    所有這些場所使用的物品都是他收藏的老物件,由杜維明的妹妹親自設計,酒店走廊裡奢侈地用了幾十個巨幅門神,堪稱驚豔,餐廳和咖啡館裡的木質燈具是牛車軲轆上拆下來的軸承,別有風味。更多的藏品正從他租在青浦的幾間倉庫裡,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1981年6月,中國數千年文化的美與神秘感,吸引著20歲的美國俄亥俄州青年杜維明來到中國。
  • 快要絕跡的油墩子,快要消失的老上海小吃
    小時候放學了,就守在一個攤頭前,看著攤主將麵糊倒入鐵勺或模具中,加入蔥花、蘿蔔絲,在上面再蓋上一層麵糊後放入油鍋。等著出鍋後,手捧著燙嘴的油墩子,一口一個香脆,和同學們嬉鬧著離開。而現在,我們已經很難見著哪裡有賣油墩子的了,長大後的我們再也沒有時間為了一個油墩子跑遍大上海了。
  •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回憶丨彭水慢慢消失的40樣老物件!你見過哪些...... 上了歲數的彭水人都有個習慣就是家裡被淘汰的老物件都不捨得扔總覺著還有感情這些老物件你認得多少?見過8樣以上的暴露年齡了
  • 山西84歲老人使用的8個廚房老物件,圖6見過但叫不上名字
    近日,攝影師到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的農村採風,在稷王山裡的黃土小村落裡見到了圖片上這兩位老人,他們都已經是80多歲的高齡了,他們的兒女都在運城市工作,老兩口冬季住在兒子家,春天剛剛回到自己老家的土窯洞內,這裡的生活方式和用品都保留著上個世紀的農耕模式,攝影師在這裡找到了黃土地上的農耕鄉愁。
  • 「上海牌」,戳中回憶的爆款老物件!
    「上海牌」,戳中回憶的爆款老物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增長,很多老物件也在漸漸離我們遠去。「天吶!這不都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東西嘛」如果你也見過下面這些老物件,嘿嘿~那就暴露年齡咯~阿姨媽媽的「奢侈品」上海羊毛衫,那就是我媽媽的年輕時尚!
  • 這三種快要消失的經典小吃,麥芽糖上榜,最後一個90後都吃過
    這三種快要消失的經典小吃,麥芽糖上榜,最後一個90後都吃過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也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飲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也源遠流長,但是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飲食文化也搭上了這個時代的快車,更迭速度讓人應接不暇,下面小編就帶你走進這幾種曾經風靡一時的街邊小吃,而現在,它們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已經很難再吃到,製作這些的手工者很多也都老去,並沒有人繼續繼承下去,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時代高速發展的結果,但也透露著絲絲悲涼。
  • 農村裡的這7種野果,現在很少能吃到了,全部吃過的人暴露年齡了
    農村的環境現在也沒有以前好了,村子裡的河水現在也變得渾濁了,記得小時候河水都是清澈見底的,裡面還有小魚小蝦,現在河水連動物都不會靠近了,不僅如此,農村的植物也在減少中,很多農民以前常見的植物現在都見不到了,尤其是一些野生的果子,現在也基本見不到了,這些野果的味道都是非常好的,農民也非常喜歡,下面就歸納了農村裡的這7種野果,現在很少能吃到了,全部吃過的人暴露年齡了
  • 30年搜集4000件老物件,長城腳下他把自家搞成博物館
    數百歲的三眼火銃無聲講述著金戈鐵馬的歲月,舊門板和老掛鍾失了顏色卻精緻依舊,石碾和舊簸箕記錄著農耕時代的印記……盛夏時節,記者走進延慶八達嶺鎮南園村村民孫泉家,滿院子的老物件讓人瞬時穿越。近30多年來,孫泉沿著長城沿線四處「淘寶」,攢了足足四千多件老物件。
  • 15種鄧州特色農村老物件,親身經歷用過的人都已老去……
    現在 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年代 那段記憶裡的時光…… (鄭重提示:如果你親身使用過下面的這些東西超過三件,就說明你已經老了,不信來看……) 1.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