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金蓮維摩詰》之 我與維摩詰的因緣

2021-02-07 天雨妙華

1993年,吳立明大居士任中國佛教協會研究所的所長時,我報著求學的心態,到北京西長街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他徹夜長談。雖然當時我對佛教基本知識已經有了心得體會,但是對於自己修行、弘法的思想、方法和境界還沒有太大的把握,當時吳老語重心長的告訴我說:「法師,你勤奮好學,又在這樣一個年代裡頭出家,你一定要發大心。」

我問他,怎麼樣發大心呢?他說:發弘法利生的心,將來的中國,不缺科技,不缺經濟,不缺大佛,也不缺大廟,中國佛教呼喚高僧,有高僧的地方,才能夠為一方的老百姓真正的消災滅難、開啟心智。我受到了他的教誨,從內心深處發起了弘法利生的堅定信心。

接著我問他說,我學哪一本經?怎麼樣才能夠和社會接軌?他告訴我說:有一本經叫《維摩詰所說經》,又名《淨名經》,又叫《無垢稱經》,這本經和我們這個世界有十二大因緣,你可以逐字逐句的了解這部經的概念、思想與方法,建立自己一個龐大的佛學架構。

我又問他說:有哪十二大因緣呢?時間過去了20多年了,我已經記得不是太清楚了。我只記住了兩條:第一,只有《維摩詰所說經》和我們全球的文化、理論、乃至於世道人心可以因緣相扣。如果了解過《維摩經》的人就會知道,維摩詰的手段和他所達到的境界,與各個國家的哲學思想、文化,可以無縫對接。或者簡而言之,只要是一個講理的人,看了《維摩經》以後,都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第二個因緣,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維摩經》的深刻的思想命題,和他所揭示的人生宇宙的實相,可以和哲學思想、理論物理學無縫對接。

當時他談到很多新的概念,讓我非常震驚,一個老人,對於西方哲學,乃至於對於現代科學的概念,掌握得非常的準確,他和我談到了黑洞的理論,和我談到了暗物質,我覺得非常新鮮,他說:「你如果把《維摩經》學會了,讀懂了,你將來看科學書籍就可像看白話文那樣暢通無阻。」

從此以後我就到中國佛學院,找到了劉峰教授,他專門講解中觀學,給學生講《維摩詰經》,從那一天開始,連續三年,無論是颳風下雨,我都騎著單車到他的家裡去學習兩個小時,用了三年的時間,跟著劉峰老師把整個《維摩詰所說經》全部學完了。劉峰教授雖然現在已經去世了,吳立明居士也去世了,但是他們所傳承給我的佛學思想和理念,使我受益非淺。

學習完以後,,我用了10年的時間,查閱了大量的珍貴文獻,開始注釋《維摩經》,終於在2000年前後,把這一本書寫完了。30多萬字,書名叫《智慧與解脫》,副標題是《<維摩經>釋論》。建國以來,第一個出家人,用學術的方法,註解了這部經,被納入到了國家基數圖書庫,也是在網上被查閱、閱讀、點擊量最高的一本書。

那麼,這本書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價值,是由於三個方面決定的:第一、佛教的所有的基本知識,在《維摩經》當中全部都有。通常我們說的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如果把《維摩經》全部解讀完了,你就全面掌握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維摩詰所說經》就是一部佛學詞典。

第二、《維摩經》中大乘菩薩的智慧、思想和境界,可以深刻而極大的拓展我們的胸懷,它超越了通常情況下佛教的思想概念,如果我們的智慧很淺薄,心量很狹小,那我們在讀《維摩經》的時候,心裡頭會有很多的疑問,恰恰是這些疑問,對我們非常有用。因為禪宗說,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懷疑在佛教的修行法門當中也叫參悟,在儒學當中叫格物,參悟與格物從本質上來講有一曲同工之妙。

第三、我們人類的知識和文化是二維的,而《維摩經》當中向我們展示的諸佛菩薩的境界是一個無量無邊的、通透的、多維的世界。正因為是一個多維的世界,回過頭來,它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念。如果我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念,在較高的層次來俯視人間社會,那麼人間很多的學述問題、思想問題,以及我們內心的焦困,就可以冰消瓦解。所謂不修而修,不修而大修。

維摩詰居士,他現在家相,但是他是古佛再來,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也就是說,在無量劫以前,他早已經成佛了,為了配合、幫助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娑婆世界弘化,他化現成一位大長者居士,出現在毘離耶城。昆離耶城是中印度的一個城市,譯成莊嚴城。他為什麼要化現成一個大富長者呢?說一千道一萬,回到我們人間,如果要弘法利生的話,你必須讓自己變成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必須讓自己變成一個具有威德的人,你才能夠教化眾生。如果你學習了一些簡單的佛法,就試圖讓你的同事、家人去信仰佛教,往往是做不到的,你必須讓自己變得非常的強大,而這個強大不是鋼性的,叫威德並舉。只有這樣,我們對這個世界才會有教化的作用。

在註解這部經的時候,我用了10年時間,當時用的是複寫紙和原子筆,10年寫下來,以至於我中指的老繭可以層層剝掉。我給自己下了一個死任務,不管是籌辦佛教會議,乃至於日常事務,再累再忙,每天完成2000字的註解工作。

因為發了這樣的心,立了這樣的願,寫到80%的時候,眼看書稿將寫成了,有一天我突然有一個起心動念,我說佛教界如此渙散,在這樣一個意識和文化背景下,我寫書誰會來看呢?一肚子的知識和智慧講給誰呢?我就退心了。那一天晚上,在非常清淨的狀態下,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領著很多的出家人,進了深山,在一個竹林子裡頭探索,找不到路,根本就沒有路。終於在竹林深處看到一個墳墓,我說這個地方可以坐下來喘口氣,休息一下。我就坐在墳頭上,旁邊坐著很多出家的師父。我眼前立了一個石碑,石碑上面寫著:煩惱即菩提。可以實話告訴大家,當時我對「煩惱即菩提」已經悟得很透了,內心充滿了對法的喜悅。但是我在註解《維摩經》的時候,有個概念叫:生死即涅槃。我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於這句話的解釋,都不夠精妙,我都不滿意。因此在夢中,我坐在墳頭看到煩惱即菩提,在那一瞬間如醍醐灌頂,心裡頭有一種光亮。突然好像有一個人,一個聲音在我耳邊說:你既然明白了煩惱即菩提,那你就應該知道生死即涅槃。我在那一瞬間心開意解了。心開意解之後,更為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每天處理完公務以後,回到自己那個小小的9平米的房間,我有13本非常珍貴的參考資料,從那一天開始,我想找哪一段引文,某一段論文的時候,打開書,不用翻第二頁,就找到了那一行,而且在整個寫作的過程當中,猶如神助,非常的流暢,後面的20%,僅僅用了三個月就完成了。

那麼有了這一段感通的經歷之後,我對《維摩經》的信心大增。後來就不斷地完善,終於藉機出版。今天之所以我拿到任何一本經,都可以很通順的講下去,這與我對於《維摩經》的修學是密不可分的。

相關焦點

  • 維摩詰造像兩軀賞析
    約雕刻完工於520年的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維摩詰經變中維摩詰像 現藏美國弗利爾博物館其實是維摩詰 維摩詰是梵語Vimalakirti的音譯,意譯為「無垢稱」,意即以潔淨無染汙而著稱者,世人一般以「維摩」略稱之,其為古天竺吠舍釐城一位神通廣大精諳佛法的長者居士,佛經記述其人:「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憚悅為味。」
  • 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
    佛化家庭的最早典範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堪稱是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意思是潔淨,沒有染汙的人。他身為中印度毗舍離城的長者,雖身在塵世,但是精通大乘教義,修為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他曾於過去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深聞法要,契入不二;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天眼第一也照樣被維摩詰居士懟
    前面五位大弟子都不敢去維摩詰居士那裡,於是佛轉向尊者:「你經常跑到地獄、餓鬼等處,哪裡都敢去,維摩詰居士病得很嚴重,這幾天一直不出來,今天該你代我去維摩詰居士那裡探病。」迦旃延尊者正在講四法印中的無常和無我,本來講得興致勃勃,但維摩詰居士卻看起來很不高興。這是為什麼呢?他接下來會宣說這個道理。
  • 維摩詰菩薩的故居 玄奘菩薩曾經造訪過
    這是世間人的想法,但是到達佛地,當然是「無我」,只是無我中有個「真實我」,而這個「真實我」祂是無我性的;因為祂從來就不了知自己,所以祂沒有「眾生我」的我性。轉依祂之後,就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只要能夠對眾生有利益的那就好,不必去管到底是什麼樣的身分,這就是諸佛遊戲三界;菩薩們也就這樣子來學習諸佛的這種大悲無我,因此菩薩也是世世無我無私地在遊戲人間、利樂眾生。
  • 《維摩詰經》所言平等行食,法食平等,維摩詰居士的煩惱與解脫
    若無如食,為不空食人之施也。「住公平法,應次行乞食。」維摩詰菩薩一說話,就表述了和佛祖一樣的乞食規定。特別是在是家裡居士,工作中、家中……每天在五欲六塵裡轉圈,四處紅燈酒綠的,比古時候的聚落可繁華多了,很多女眾一到商場裡,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目不暇接地東摸西看,心早已不清楚跑到哪些地方來到,返回家累得不行,哪有時間打坐啊?維摩詰居士就是說在教人們怎樣把空性的智慧型,應用在衣食住行之中。因此在《維摩詰經》裡,打坐容易,你隨時保證六根清淨就是說打坐。
  • 《維摩詰經》「以因緣故諸法生」的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
    《維摩詰經》,直從無我離相而趣入。在等觀中,煩惱、菩提、一切法是同樣的空無別異,展現空與業報並存的生命觀。在「以因緣故諸法生」的無差別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生病的人,常會抱怨「為什麼是我?」身體病苦,內心更苦,甚至影響病情的發展。
  • 夢幻西遊:109屬性比69還弱,卻無符無壓力過維摩詰,什麼套路?
    對於夢幻西遊的玩家來說每周的奇遇副本相信大家都刷過不知道多少便了,九色鹿上下加維摩詰,雖然不是非常難,但是若是數據太垃圾不合格也是分分鐘翻車見小白。不過最近遊戲日報貓君就發現了一位109的老哥,他拿著一個垃圾屬性的號表示每周可以無符輕鬆過維摩詰。
  • 常識|不可不讀的佛經——《維摩詰經》
    《維摩詰經》簡稱《維摩經》,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維摩羅意即「淨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又名《淨名經》或《說無垢稱經》。《維摩詰經》是佛陀在毗舍離城附近的庵羅樹園所講,聽法大眾包括諸大菩薩、天龍八部及僧俗四眾等四萬餘人。當時,寶積長者子帶領五百位長者子與會,特地請佛陀開示如何修習並成就菩薩淨土。
  • 修行要去寺廟深山嗎,維摩詰說有32個道場隨時都能修行,你選哪個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維摩詰經》之菩薩品第四,這一講述說佛遣光嚴童子前往探視維摩詰,光嚴童子因不及其辯才與智慧,拒絕了佛祖的差遣。佛又對光嚴童子說:「你去探視一下維摩詰居士吧。」光嚴童子趕忙回稟佛陀說:「世尊,此事恐怕我也不能勝任。為什麼呢?
  • 淺談《維摩經》的文學審美|王維別號王維摩,深受維摩經影響多深
    在《方便品》[7]中,很有層次地描述維摩詰居士過去供養諸佛德行為因,而所成就的功德智慧為果,繼而描繪他攝化眾生的行儀,令讀者產生對維摩詰居士的概念。維摩詰居士曾經對前來問疾的文殊師利菩薩講說「本無」、「空空」之義,深受文殊師利菩薩敬佩。故在〈文殊師利問疾品〉中,文殊菩薩向佛陀稱讚維摩詰居士:「世尊!彼上人者,難為詶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 金華維摩禪師故事
    善思童子還在襁褓中時,即能與佛及諸大弟子問答妙義。佛陀曾至毘舍離城,善思童子獻花與佛,佛陀為他說法,當下就證得無生法忍。月上女出生時,不曾啼哭,且能開口道出宿世因緣。由她身上散發出的光明勝於月照,猶如金色,照耀家內。
  • 認識《維摩詰經》|釋迦牟尼佛給的封號,不可思議、真不可思議
    《維摩經》專欄:02篇《維摩詰所說經》,又稱《維摩詰經》、《說無垢稱經》。在本經的最後,阿難問釋迦牟尼佛要如何稱呼此經,佛陀回答:「是經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有這麼不可思議嗎?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
    否則今天這個人來探望,明天那個人來拜訪,應接不暇,也是非常痛苦之事。但有些人確實需要照顧,故根據情況而定吧!如果病人實在不願意接見任何人,也不要在門口喧囂哭鬧。本來身體就不好,外面的哭聲可能會讓他的病痛感愈發強烈,以此因緣而示現什麼也不好說(眾笑)。所以,要視情況而行。有人喜歡在生病過程中給別人講教言,給每個探病者都講一個教言,就像維摩詰居士一樣。阿難白佛言:「世尊!
  • 冠希渡劫女魃墓維摩詰竟然滅隊;後裔上掉技能;請假一周帶曹佳去旅遊了!
    可能是我老舅想我了!其實都是套路,我怎麼可能跟曹佳說,4號是18門.... 萬一曹佳來一句「跟我出去玩你都想著打遊戲?我重要還是遊戲重要?」 怎麼辦?都是套路刷個維摩詰,才想起來這周沒刷呢!終於有東西刷了~
  • 佛法漫談:維摩詰經,天女散花,諸大弟子粘滿身,菩薩自清淨
    在《維摩詰所說經》中記載,一時釋迦牟尼佛帶著諸弟子大眾去看望維摩詰,文殊師利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相互講論佛法開示大眾。這個時候,在維摩詰的室內,有一個天女見此殊勝的情景即出來散下無數的天花來讚嘆。舍利弗聽完天女的訓誡後,只好轉個彎問天女說:你來維摩詰房間多久了啊。這個時候可絕了,天女回答說:我來到這裡,就像是您老成道解脫的時間。我們都知道這個舍利弗是比佛陀年齡大的,舍利弗早前就已經當老師了,還收了很多的弟子。後來皈依佛陀。這個回答很絕妙啊,你覺悟多久了,我就在這裡多久了。舍利弗只好說:你在這裡很久了吧。
  • 佛陀箴言:天眼看宇宙像芒果|智慧法語|維摩詰經_鳳凰佛教
    吾見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勒果。(圖片來源:資料圖片)《維摩詰經》:「吾見此釋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勒果。」「阿那律!天眼所見,為作相耶?《維摩詰經》有一段意趣盎然的對白,我們不妨仔細體究。阿那律說:「我看釋迦牟尼佛住世的娑婆世界以及三千大千世界,就像觀看手中的芒果一樣清晰分明。」維摩詰說:「阿那律!天眼所能見到的,究竟是有生滅造作的景象?還是無生滅造作的景象?如果是有生滅造作的景象,那與外道五通中的天眼通就沒有什麼區別;如果是無生滅造作的景象,那就是無為法,既然是無為法,那是不可能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