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臺北清明重環保 樹葬花葬漸流行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4月4日電 題:臺北清明重環保 樹葬花葬漸流行

  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章利新

  4日清明節,臺北微風和煦,晴空萬裡,一派初春氣象。記者當天來到臺北最大的公墓之一、位於市郊木柵地區的富德公墓,探訪當地市民的祭掃活動,發現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殯葬形式正深入人心。

  與大陸一樣,臺灣地區也有清明假期。為了滿足市民祭掃的交通需求,臺北市政府專門開闢了掃墓公車,免費供市民乘坐。4日正是清明祭掃活動的高峰,來富德公墓掃墓的市民絡繹不絕。有關部門對上山道路進行了交通管制,只準掃墓公車進入,路況並不擁堵。

  富德公墓的核心區是高6層的靈骨樓,樓前闢有巨大的祭桌區。在入口處,有志願者免費提供電子蓮花燈。遮陽棚下,兩百餘張祭桌整齊排列,供市民使用。祭桌區四周貼有「靈骨塔樓不販售金銀紙」「金銀紙全面集中代焚」「多元環保新選擇,共同珍愛大自然」的橫幅,鼓勵大家不點香燭、不燒紙錢,儘量少燒香。

  上午9點,記者在現場看到,來祭掃的臺北市民大多闔家前來,不少家庭還是三代同堂,現場人頭攢動,但秩序井然。他們將水果、糕點等祭品和電子蓮花燈放在祭桌上,神情肅穆,在完成燃香、鞠躬、插香的程序後,魚貫進入靈骨樓內,探視先人的骨灰罐。

  在祭掃過程中,大部分市民都響應了「一人只燒一炷香」的倡議,現場看不到巨型的香燭,也沒有人燃燒紙錢。一旁實時監測PM2.5的儀器顯示,公墓空氣情況良好。

  在靈骨樓附近的山丘上,是公墓於2007年啟用的詠愛園樹葬區。舉目望去,不見一塊墓碑,也不見一個名字,只有大片的草地和蒼松翠柏靜靜矗立,偶爾有幾簇鮮花點綴其間。遠處山腳下是蜿蜒的公路,熙來攘往的車輛依稀可見,但已聽不見聲音。這裡的靜謐與靈骨樓前的喧囂截然不同,仿佛是兩個世界。在蒼松翠柏之下,長眠著9700多位逝者的骨灰,他們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正在此處祭掃的臺北市民白世隆先生告訴記者,去年父親去世後他和家人經過實地考察,選擇了樹葬。「這裡山明水秀,視野開闊,墓園保養得很好,一點都不髒亂,適合逝者長眠。大家都很有環保意識,不燒紙錢,祭掃的物品用完就帶走。」

  樹葬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逝者的骨灰要裝入可分解的環保紙袋中埋藏,一般是圍繞幾株樹木劃定一片埋藏區域,每四年有一年養護,讓樹木和土壤休養生息,過後再重新啟用。這樣既保有入土為安的傳統,又不佔用土地空間,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循環使用。

  由於原有區域已趨飽和,樹葬區新闢了金鈴園和紫雲庭葬區,於4日當天揭幕,將新增1100個樹葬穴位供市民使用。兩個新葬區將選用黃花風鈴木及藍花楹作為主題樹種,為園區增添一道新的風景。

  在百花相擁的陽明山第一公墓,臺北市於2013年設置了花葬區,現有面積8200平方公尺,共有18個葬區,種植了櫻花、流蘇、羅漢松等喬木,以及杜鵑、茶花、桂花等灌木,讓逝者長眠於優美浪漫的氛圍中,讓生命得以在大自然中延續,留給世人永恆美好的回憶。

  臺灣近年來大力推行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殯葬形式。截至今年2月底,臺北市採用這三種形式的殯葬業務累計已達13068件。為鼓勵採用環保方式,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對選擇上述方式的市民不收取任何費用。此外,桃園與臺北、新北已連續幾年舉辦聯合海葬,臺中今年也將與苗慄、彰化、南投舉辦四縣聯合海葬。

  在臺灣各地,環保殯葬正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的選擇,崇尚自然、注重環保和公益成為主導許多民眾身後事的理念。

  據媒體報導,高雄一對八旬老夫妻在世時原本規劃身後樹葬,後來得知遺體捐贈信息,夫妻倆一起籤署自願書,「在環保葬之前還能有最後一次貢獻」。兩人相繼過世後,如願成為「大體老師」(即捐獻遺體供醫學院教學使用),之後再將骨灰灑在同一棵樹下。

  慈濟醫學院去年開始與樹葬區合作,有一半以上捐獻遺體者選擇樹葬,理由幾乎都一樣:「不想給小孩添麻煩,死掉了不用花時間來拜了啦!」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北京樹葬陵園有哪些?什麼是樹葬?
    北京哪些陵園墓地有樹葬?什麼是樹葬?樹葬形式有哪些好處?今天秋葉網就給各位介紹一下樹葬這種傳承久遠的殯葬形式,推薦北京樹葬陵園,希望能夠為想要購買墓地的朋友提供一種新的殯葬方式進行參考。樹葬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殯葬傳統,古代文獻多有記載,《周易·繫辭傳》云:「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無數……」;《魏書·失韋傳》云:「失韋國,……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屍則置於林樹上。」《周書·異域上》謂莫奚人葬俗是「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等等。
  • 武漢已有近4萬名逝者選擇環保葬 市民可電話預約
    原標題:武漢已有近4萬名逝者選擇生態環保葬武晚傳媒·武漢晚報3月26日訊(記者徐錦博 通訊員戴良軍 袁建國)「今年清明還有環保葬活動嗎?怎麼報名呢?」26日,有些網友在長江網上留言諮詢。武漢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清明期間,武漢14家經營性公墓將繼續免費推行花壇葬、樹葬、草坪葬等生態環保葬,市民可聯繫各大公墓管理處報名預約。江夏孝恩園陵園推行樹葬已經有20多年,是全市最早開展生態環保葬的墓區,也是目前全國生態環保葬最大的墓區之一。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最近三年,該陵園承接的生態環保葬逐年增加,近三年分別有200家、310家和390家。
  • 海葬、壁葬、花壇葬、樹葬,桐鄉人身後事該怎麼處理
    ↑戳上面「桐鄉新聞網」關注我們↑從骨灰佔地墓葬到海葬、壁葬、花壇葬、樹葬 綠色殯葬等新型殯葬方式漸漸為老百姓所接受 本月30
  • 臺北推動多元環保葬 陽明山設花葬區(圖)
    原標題:臺北推動多元環保葬 陽明山設花葬區(圖) 圖片來源:《聯合報》  中新網10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市府推動多元環保葬,在陽明山第一公墓內設置花葬區「臻善園」昨天(27日)啟用,有24位先行者率先植存在百花相擁的花葬區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小韓說,「他們思想比較開通,對身後事要求也不高,還常跟我說壁葬挺好的,既節約地又環保。」  墓區的另一側,梁立浩正陪著家人給外公外婆祭掃。對於節地生態安葬,梁立浩表示能夠接受,「我沒有那麼傳統的想法,其實不管什麼樣的墓葬方式,都只是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一個念想,形式並不重要。」
  • 樹葬,北京樹葬哪裡有,價格多少
    樹葬大家現在都在推行,大家也接受了,好多人都在問樹葬,既節省資源,又方便,但不是每個陵園都有樹葬的,北京九公山是最大的樹葬,是專門做樹葬的,還有別的陵園只是少部門劃出來做樹葬,墓碑都是有數的,有一定的限量,下面就說下哪幾個陵園有樹葬。
  • 特寫:慎終追遠寄相思——臺北陽明山清明掃墓即景
    近處為臺灣陽明山第一公墓,遠處為臺北市區。新華社記者張國俊 攝新華社臺北4月5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5日清明節,臺北雖然沒有雨紛紛,但天氣陰沉,雲黑如墨。清早的陽明山,上山車輛明顯增多。掃墓公車的第一站是「靈骨塔」,這是臺北市規模較大的靈骨存放設施,存放著3萬多個骨灰盒。靈骨塔前的小廣場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這裡正在舉行一場法會,為先人祈福。法會結束後,人們將糕點、水果等各式祭品放置祭桌,按照祭拜流程,先在塔外點香、鞠躬、上香,再入塔內探視先人。
  • 樹葬海葬花壇葬 滬上各類節地葬佔比已達30%
    聽說這個新詞後,市民吳先生連連搖頭,「我知道樹葬、海葬,但家庭合葬很少聽到。」他的反應也代表了很多市民的看法。不少市民表示,理解其節地的考量,但感情上難以接受。  家庭合葬可省一半土地  「家庭合葬墓算是我們墓園嘗試的一款新產品。」
  • 樹葬丨揭秘藏族神秘的葬禮
    運氣好的,可以遠遠的聽到誦經的回聲,看到禿鷲的瘋狂,聞到腐肉的腥爛……而一般正常的土葬、火葬,在藏區還是很普遍的;水葬,在安多藏區比較常見;塔葬則用於喇嘛、高僧的圓寂與輪迴。只有樹藏——最神秘、最難找到、也最令人神往——那麼,讓我們來揭開不為人知的面紗吧!卓龍溝,位於墨脫公路起點的山下,相傳是藏傳佛教中神女「多傑帕姆」的領地。
  • 慎終追遠寄相思|臺北陽明山清明掃墓即景
    特寫:慎終追遠寄相思——臺北陽明山清明掃墓即景5日清明節,臺北雖然沒有雨紛紛,但天氣陰沉,雲黑如墨。陳阿婆口中的花葬,是臺灣近年來推行的一種環保葬,逝者經火化後,骨灰裝入環保紙袋埋入花田,不立墓碑、不記姓名,約半年後即「回歸自然」。環保葬還包括海葬和樹葬,隨著近年來環保觀念深入人心,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的選擇。公墓入口不遠處的「臻善園」就是花葬區,這裡種植了櫻花、流蘇、羅漢松等喬木,以及杜鵑、茶花、桂花等灌木。
  • 樹葬!為何他們願意讓親人長眠綠色中?
    孔先生和家人一致認為:樹葬綠色環保、節約土地,又文明節儉,骨灰融入大地,滋養樹木生長,也是以另一種方式讓生命在延續。認同這種觀念的人,有中年人,也有年輕人。「我來『送』我丈夫。」一位70後女子帶女兒來參加樹葬,她淡然地說,自己百年之後,也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人的一生有生有死,是自然過程,最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好好過。」
  • 藏族最神秘的葬禮:樹葬
    運氣好的,可以遠遠的聽到誦經的回聲,看到禿鷲的瘋狂,聞到腐肉的腥爛……而一般正常的土葬、火葬,在藏區還是很普遍的;水葬,在安多藏區比較常見;塔葬則用於喇嘛、高僧的圓寂與輪迴。只有樹藏——最神秘、最難找到、也最令人神往——那麼,讓我們來揭開不為人知的面紗吧!卓龍溝,位於墨脫公路起點的山下,相傳是藏傳佛教中神女「多傑帕姆」的領地。
  • 小鬼黃鴻升墓地曝光 選址陽明山「臻善園」將花葬
    至於墓地選址,據臺媒報導,小鬼的骨灰將移到陽明山「臻善園」,並且進行花葬,永眠於花海之中。雖然相關細節並未曝光,但是一般花葬方式與樹葬相似,全臺提供花葬的地點僅有9處,而臺北市花葬區便是陽明山的臻善園,且無需任何費用。(ETtoday/文)
  • 高價墓地遇冷 京畿廊坊推綠色環保生態葬
    記者從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墓園了解到,高檔墓地的銷售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有所降低,選擇中低檔墓地的購買者居多,另外廊坊市正力推花葬、樹葬等綠色環保生態殯葬方式。  中低檔墓相對受歡迎  近日,在廊坊市萬桐園墓園,墓園負責人李興穎告訴記者,墓地的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
  • 花葬、樹葬、海葬……你會選擇怎樣告別世界?
    近日,著名傳媒人、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範以錦發表網文《執意樹葬的母親》,引起人們對生態葬的關注。生態葬是指遺體火化後,通過「草坪葬」「海葬」「樹葬」等不佔地或少佔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範以錦說,作為農村婦女,母親臨終執意樹葬,「這與她掃盲之後,學習了一些新知識有關」。樹葬聽上去很美,其實是把骨灰放入可降解的骨灰盒,深埋地底以化作肥料,滋養樹幹慢慢長大。
  • 海葬、樹葬、花壇葬…這是生命回歸自然最環保的方式!
    並制定了生態獎補政策,推廣以骨灰寄存為主,積極推廣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節地生態葬法。2017年底,廣州市節地生態安葬率已高達81.5%。根據《廣州市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實施意見》規定:對採取花壇葬、草坪葬等節地安葬方式的,按照800元/具的標準給予補貼,其中對委辦人予以500元每具的補貼,對經營性公墓予以300元每具的補貼。
  • 溫州的"樹葬"居然是免費的!還有錢拿!鹿城區補貼2500元!
    上午9點,儀式開始,逝者家屬們接過鮮花,在天福人文紀念園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來到生態樹葬區,在五棵香樟樹下,家屬們將可降解骨灰袋放入土中,覆土掩埋,獻上鮮花,並默哀。整個樹葬程序簡單文明,現場氛圍也十分肅穆。
  • 看看臺灣的環保自然葬
    2002年臺灣主管部門開始推動環保自然葬,包括樹葬、花葬、海葬等方式。除了做觀念上的宣導,政府補助殯葬設施建設,鼓勵興建環保園區。目前,全臺灣已設立29處樹葬園區、2處植存園區。樹葬、花葬園區環境都非常優美。臺北富德公墓的詠愛園樹葬區,松柏青翠,綠草如茵;陽明山臻善園花葬區,種植了櫻花、流蘇、羅漢松等喬木,以及杜鵑、茶花、桂花等灌木,如同一座大花園。
  • 美國版數字報-韓國寒食節:追思先人方式漸多樣
    另外,隨著天氣漸暖,野地裡開始長滿艾蒿,艾蒿做成的年糕(或糥米糰)也越發成為寒食節裡不可或缺的一道食物。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吃寒食的習慣也不像以前那樣被嚴格遵守了。  此外,在寒食節這天,韓國民眾還會在寺廟周圍種樹。後來,每年的4月5日被定為韓國的植樹節。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民眾傳統思維的轉變,如今有越來越多更加科學和環保的喪葬方式不斷湧現。
  • 興寧提倡樹葬,你怎麼看?
    為倡導綠色殯葬理念,推行節地葬法,樹立文明喪葬新風,興寧市民政局定於4月20日組織開展先人骨灰免費樹葬活動,昨日起開始接受報名。3月28日起至4月16日止報名地址1:興寧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股電話:0753-3261853報名地址2:興寧市殯儀館電話:0753-3268101、0753-3268311▼2017年4月24日,我市在新陂鎮茅塘村鴨麻嶺樹葬區舉行骨灰樹葬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