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佔新
馬俊,他從小在本土花兒歌手們的薰陶下,喜歡上了花兒這個古樸的民歌。嶄露頭角是1985年民和縣舉辦的花兒演唱會上榮獲了一等獎,演唱會上他那清純的臉龐和嘹亮的歌喉,引起了廣大觀眾的詫異、驚喜以及縣文化局領導的關注;l986年在海東地區民歌調演中再次奪魁,尤其是他那英俊、灑脫、超逸的形象,粗獷、奔放、富有魅力的歌聲,在表演場上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由於演唱獲得了成功,自然地引起了地、省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關切。同年8月,他代表青海省參加了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和舞蹈調演,在決賽中他演唱的《尕妹是才開的牡丹》獲得聲樂二等獎,同場比賽中他演唱的《歡樂的山村》獲聲樂作品一等獎,為青海花兒這一藝術奇葩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復甦和振興,立下了不小的功勞;1987年,他以紮實的唱功、出眾的才能、不俗的表現,被青海省民族歌舞團特招為聲樂演員,正式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花兒歌唱者。期間,在青海省文化廳的音樂家黃榮恩先生的極力舉薦下,他拜花兒名家(大家稱花兒王)朱仲祿老先生為師,朱老為馬俊創作了一首花兒:「積石山下的金鳳凰,/落給著湟水的岸上;站在個花兒的歌壇上,/好聲嗓,/壓倒了萬人的會場。/前進時可不能迷方向,/高飛翔,/飛向個廣闊的海洋。/」並鼓勵到:「兒子娃認準一條道就要走到底。」從此,他為走好這條道,並為走到底做足了功夫,即每學一曲花兒,一遍不行十遍,十遍不行百遍,直到心領神會,完全掌握為止,就這樣,他逐漸成為了朱老的得意門生,為此,新華社特發了一篇「花兒王喜得傳人」的熱情洋溢的通訊報導。同時,他也得到了黃榮恩先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栽培;1988年,青海崑崙音像出版社發行了馬俊主唱的《青海花兒》;1989年陝西省西部音像出版社發行了他與蘇國英、溫桂蘭的無伴奏男女聲對唱《青海花兒幹咂》和他自己演唱的《河州三令》《撒拉令》《花兒尕連手令》等盒帶。同年10月,在中國上海和法國巴黎舉辦的「上海——巴黎世界歌唱比賽」上海國內選拔賽中,馬俊以一首黃恩榮作詞作曲的《麻青稞》贏得優秀獎,在這次國際性大賽上,馬俊是唯一一個代表整個西北五省的花兒歌手,他與騰格爾、杭天琪、韋唯等明星同臺獻藝,為青海花兒爭秀藝林、走向國際立下了戰功,也奠定了他在省歌舞團的一席之地。在歸途中,到蘭州小憩時,花兒名家蘇平她感嘆地說:「你就是花兒王的兒子了」,自此後,他就得到了「花兒王子」的美稱。於是,被無數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優秀的花兒歌手馬俊戴上了「花兒王子」的桂冠。1993年,馬俊白手起家創立了青海花兒藝術團。從該年起,擔任團長的他,率領這個大篷車藝術團一次又一次爬雪山過草地,踏上了一條萬裡花兒長徵路,跋涉一路,演出一路。一年365天,他們的演出每年多達四百多場次,他們將花兒帶到了廣闊的田間地頭,唱到了許多農家的炕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近十年光景的三千多個日子裡,他們的花兒開遍四面八方,歌舞漫捲了西部的風雪,足跡最遠達到了西藏的那曲。他們不但創造出了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演唱實踐,最先體現了花兒文化產業潛在的價值和廣闊的前景。由於成績突出,1997年被文化部授予「烏蘭牧騎先進演出團體」稱號,雖然,它翻過了歷史上的一頁,但馬俊和他的團員們,依舊高歌猛進遍地開花,一如既往地續寫著新時代的篇章。更值得一提和稱讚的是,馬俊在帶領花兒藝術團二十多年的演出時間裡,先後發現和培養了索南孫斌、馬全、彭措卓瑪、才讓卓瑪、田貴年、伊萬柏、向國安、亞星(甘肅)等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的實力派花兒歌手100多名。至今,這些歌手絕大多數都活躍在甘青兩省城鎮、鄉村的花兒舞臺上,他(她)們的演唱表現出了一股朝氣蓬勃的氣勢,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尤其是索南孫斌、馬全、彭措卓瑪等歌手在省市、西北區、央視組織的各類活動中斬金、奪銀、取銅,成績斐然。1998年,馬俊在文化部舉辦的「沙湖杯」花兒大獎賽上榮獲一等獎。同年他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十部委授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稱號;2000年以來,馬俊連續擔任了四屆的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青海賽區的評委,前前後後為一百多位歌手作出了評判。他曾在賽前慨言道:「如今登上青歌賽舞臺並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已成為眾多青年歌手們的夢想。」為此,在評判場上他從來沒有單憑印象評判歌手,沒有被觀眾或其他評委所影響,沒有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所左右。正因為他作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判結果,得到了現場觀眾、參賽選手、評委、組委會的高度評價和社會的認可;2002年,在北京音樂廳演唱青海花兒;2004年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組織的「西部民歌大賽」中獲最佳花兒歌手獎。同年7月有青海民族歌舞劇院主辦、青海省音樂家協會、青海省花兒研究會、西寧市歌劇團協辦,舉行了題為「最美的花兒獻給黨」馬俊個人演唱會,他的演唱使觀眾們沉浸在了愉悅、幸福和感念之中。隨後又相繼出版發行了《搖滾花兒》《青海民間小調》《馬五哥與尕豆妹》《花兒機智問答》等錄音磁帶和《阿姐,花兒戴上》《河湟民歌——馬俊專集》《花兒王子馬俊新傳MTV》等光碟,極大地普及、傳承和發展了花兒文化;2008年9月,在國家大劇院國際民歌音樂節上演唱《架上的金雞兒叫了》(保安令)和《把遠山拉成個近山》(馬營令);2009年起,馬俊擔任了青海省電視臺舉辦的花兒歌手電視大獎賽的評委,在賽場上對歌手的點撥詼諧、幽默、風趣,在不經意間普及和深化了花兒的知識和理論;並且在評分時嚴把音色、氣息、吐字和咬字、旋律和節奏、情感的投入、處理上是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等標準,嚴格、全面地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使現場的評判結果得到了選手、同仁們的高度贊同和社會的一直公認;2015年9月26日,馬俊在青海藝術劇院以淳厚無限、含情深切的韻味,用西寧賢孝演唱了由井石創作的《尕布龍》作品。真切地再現了「人民公僕」的光輝形象,在觀眾中和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熱切的期盼。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尕布龍》在大大小小的場合已演出了五百多場次,但人們對他的精神需求一點也沒有減弱,反而還有增長的勢頭;2016年8月8日,馬俊參加第十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演出,獻唱了《迎來了花兒的春天》和《阿麗瑪》曲目。同年8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調研考察,青海各族人民備受鼓舞,一時間群情振奮,感動不已。12月底,馬俊他用純淨高亢、渾厚圓潤的歌喉,以飽滿的熱情演唱了由師守成老先生創作的花兒《習總書記視察到青海》,唱出了:「全省各族人民踐行『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譜寫中國夢青海篇章的信心和決心」,當時,在各行業、各階層、各民族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極大的震撼;2017年8月1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演唱青海花兒《老爺山上的刺梅花》,將花兒帶向了世界舞臺;同年11月23日開始,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進入新時代·奔向新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文藝宣傳小分隊在全省進行巡演活動,作為省演藝集團的花兒藝術團就成了主打的團隊,作為團長的馬俊在當時所面臨的困難也是不小的,但他集思廣益、攻堅克難,在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用花兒《永遠跟黨走》《心上的花兒給大家唱》《習主席視察到青海》、青海小調等節目將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以及民族團結唱給百姓聽,受到了良好的政治效應和社會外溢效應。特別是馬俊的登臺演出,更是掀起了現場的高潮。臺下觀眾除了獻上掌聲和歡呼聲外,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馬俊這個土生土長的花兒演唱家,無論走到那裡,他情深意切的歌聲總是為廣大群眾所折服。他不僅在個人藝術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且為青海花兒在祖國大地上綻放得更加絢麗多——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如今的馬俊除每年為青海省電視臺春節電視聯歡晚會和一些公益事業等演出外,忙的是授課、帶徒弟,研究如何更進一步傳承和發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