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鐵馬要說一個樓市現狀,快看看你家是否也中槍?
就像老婆餅裡沒有老婆一樣,不少樓盤在推廣銷售時「誇誇其名」、有名無實,花園無花、湖畔無湖、廣場無場、商城無城的現象十分普遍...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可以實現上午在「萊茵小鎮」散步,中午到「伊頓公館」小憩,下午就可以趕往「羅馬假日」度假。
帶「尖尖」的建築都被稱為「萊茵」
不用報團、不用籤證、一天就能「走遍歐洲」。
你說不喜歡歐洲?沒關係,那你可以早上去「XX紐約城」,中午去「哈佛公寓」,下午去「xx曼哈頓」,晚上再去「百老匯商業街」上跳跳廣場舞。
樓高一點的建築都被稱為「曼哈頓」
你看,這一天走遍美利堅還不帶重樣兒的。
如果明天還有興致,可以再去去「溫莎公館」、「香榭麗舍」、「米蘭公寓」…
修個圓拱門都可以稱為「香榭麗舍」
網上曾有一個段子說:我上午開車出去逛了一圈,路過了多瑙花園、維多利亞小鎮、坎城灣、曼哈頓廣場、泰晤士小鎮、諾丁山、你猜我在哪個城市?
對不起,你經過這些地點,百分之八十的中國城市都有…讓我作答還真做不到啊。
對於有著五千年文化積澱的中國來說,地名,是最能體現一個城市人文底蘊的地理信息,特別是一些老地名,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有事過境遷的煙雨滄桑,是歷史變遷的深刻印記。
而現在,改名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現象。
據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2014)數據顯示,1986年以來,我國約6萬個鄉鎮名字、40多萬個村名被遺棄;從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有些歷史脈絡,由於地名的消失而中斷。
而新的地名卻層出不窮,這其中不乏有些地名改的古怪:某地用「平安大道」取代人們叫了多年的「祭城路」(因為「祭」字不容易招商引資)。還有的地名改的崇洋:「曼哈頓」、「威尼斯」、「香榭麗舍」等小區總是扎堆出現…
種點棕櫚樹都可以稱為「威尼斯」
誠然,地名隨著時代的潮流而發生變遷是一個趨勢,甚至有時候,地名的變遷恰恰反映了時代的氣質。例如上海的淮海路,從霞飛路更名到淮海路,你就能感受到百年來這座城市被歷史碾過的痕跡。
但是如今商業氣息濃厚的改名潮,多是功利和浮躁的味道,就像是一些樓盤好端端的,非要用個洋名。
鐵馬最近走訪了一些即將開盤的「西式樓盤」,一開始銷售人員振振有詞說樓盤是貴族血統、一脈相承,小區整體的建築風格是純歐式的…後來深究繼承了哪裡的「貴族血統」、又採用了具體哪些西式的建築風格?銷售人員便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所以鐵馬認為,「把買房者吸引過來」才是開發商喜歡洋名的一個重要原因。「崇洋媚外」的風氣讓人們感覺到,起西方的名字就顯得小區檔次很高、設施環境很好。例如,許多人購買威尼斯花園、或者威尼斯小鎮、或者某某威尼斯之前,並沒有去過威尼斯,但大量渠道傳遞著各色有關威尼斯風土人情的信息,讓我們知道了威尼斯是一個水多、景美的小鎮,所以住在有威尼斯之稱的小區裡環境一定棒棒噠。
可是開發商完全可以在小區裡挖幾條小溝,再修幾個小池塘,再造點假山種點綠植就冠以「威尼斯」的大名啊。
更有一些外國名字比較生僻,沒關係,開發商可以向你講述很多美妙而浪漫的故事。比如北京有個「蒙頓·卡雀」,相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樓盤的推介手冊上會告訴你:在法國的蔚藍海岸,阿爾卑斯山下,有一個蒙頓小鎮,那裡有著完美的森林風景…在法國的溫泉之鄉依雲,有一位卡雀紳士,傳說他花園裡的溫泉水能治百病…
但是這個蒙頓·卡雀裡並沒有溫泉,僅僅因為它在順義區南彩鎮彩虹橋東九王莊南側的潮白河邊上,還在十年前爛尾過一陣子。
北京順義蒙頓·卡雀實景
還有對於各種洋名字的克隆之風,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僅一二線城市,樓盤名與「香榭」、「麗舍」相同或相似的就不下50個,因樓盤名重複引起的侵權法律糾紛時有發生。
法國 香榭·麗舍大道
而上文提及的香榭麗舍,法語作 LesChamps lysées,是指希臘神話裡好人死後去往的極樂世界,換成中國的說法,香榭麗舍大道就相當於中國的黃泉路,是不是有點毛骨悚然?
英國的牛津,英文作Oxford,原意是「趕牛的渡口」,那麼牛津公館是不是就和馬廄意思差不多…都是渡口,我還是覺得十六鋪碼頭更為雅致。
去年,網易房產分析了54069個樓盤,發現了中國房產取名的套路,基本定律是:嚮往「國際」,建在「中心」;熱衷花園,喜愛公館;青睞法國,取遍歐洲。
當威尼斯、萊茵河、普羅旺斯、曼哈頓這些地名被我們認為是優越生活方式的標籤時,它們也鋪天蓋地成為了中國的地名。
而近兩年,風向又有些轉變,傳統文化逐漸興盛之後,有些象徵著美好寓意的中國字又成了樓盤取名爭搶的對象。
如「××府邸」、「××名軒」、「××樓臺」、「××華庭」等後綴,部分開發商認為他們古老而悠久,盛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但是這樣的名字起得多了,就和李華、小強一樣普遍了。
鐵馬將這些「中國風」的小區大概歸結為以下取名套路:
臨水的,一般叫XX半島、XX濱江、XX港灣
臨山的,一般叫XX半山、XX山莊
別墅小區,一般叫XX世家、XX別院、XX美墅
大點的小區,一般叫XX國際社區、XX城邦、XX都會
俗一點的小區,一般叫XX帝景、XX豪庭
高端一點的小區,一般叫XX公館、XX名邸
知乎上一位網友說他曾參加過一次樓盤命名的研討,策劃方的提案就是一沓紙。
一半是「麗景」、「雲峰」、「恆德」、「御景」…
一半是「府邸」、「花苑」、「公館」、「雅築」…
策劃和開發商老總說:我的提案是XXXX、XXX這幾個。
您要是實在不滿意的話…
您自己排列組合連一下。
另外,一個樓盤項目的名字還分為推廣名和實際的小區名字(你可以理解為藝名和真名),推廣名稱要符合項目的立意和樓盤賣點,打廣告的時候容易讓人記住,琅琅上口,一般各種項目會隨定位高低去起項目推廣名。推廣名只要不涉及到法律邊界,都是可以用的。
所以不少樓盤名為「花苑」,綠化率卻不足20%;名為「廣場」,露天公共場地面積只有區區數百平方米;大廈、廣場、中心、花園、山莊、商城等通用名稱的具體內涵和命名標準熟視無睹,肆意篡改。其結果是,所謂「廣場」可能就是一棟樓,所謂「豪庭」可能同普通大廈沒有什麼區別。當購房者面對五花八門的推廣名時,發現其往往與樓盤最終的備案名不一樣。
所以購房者想要知道樓盤的實際情況,務必也要擦亮雙眼考察出樓盤真正的備案名。
鐵馬認為,為了房子好賣,在項目名稱裡下功夫的確是最簡單的招數,這樣做無可厚非。然而也不可為了取名而取名,一些中西結合、不倫不類的樓盤名(如劍橋華庭、萊茵府邸等),你以為又有了中國的大氣又有了英倫的風尚,實則驢唇不對馬嘴讓人發笑。
希望開發商在華麗的盛名之下也能有更好的產品與之匹配,讓購房者真的買到一個舒適安心的家!
另附樓盤起名幾大門派,你家小區屬於什麼門派?
1.國際派
許多城市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歐美一日遊」,歐洲映象、陽光巴黎、塞納左岸、北歐小鎮、曼哈頓、維也納、威尼斯…
2.高貴派
要想體現產品的定位,首先就要贏在名字上,皇族名居,盛世豪庭、御園花苑、臥龍山莊、仙桐御景、雍景軒…
3.文藝派
看看以下這些詩情畫意的名字,你壓根想不出是樓盤名啊!澗橋·泊屋館、乾唐雁月、曲翠竹園、東晉桃園、幸福裡、江南印象…
4.時尚派
在國際化的大潮流下,村東頭理頭大爺王師傅都叫TONY了,樓盤名不帶點英文,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了!ATT中心、CBD財富礦脈、MINI閣調
5.常見派
各種花園:紫薇花園、西湖花園、新世紀花園、流星花園、銀都花園、海悅花園…
各種廣場:現代廣場,眾創廣場、世博廣場、匯航廣場,零壹廣場…
各種國際:南方國際、寶龍國際、時代國際、萬國國際…
還有最最最普通的:XX新村、XX社區、XX小區...
你家屬於哪一派,說不定碰見同小區的還能在東方曼哈頓廣場約個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