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風物詩,青花魚之味——日本四季美味の魚系列(四)

2021-02-17 壽司材料泉興集團



在日本所有可食用的白肉海魚中,青花魚可以算得上是最物美價廉的一種了,雖然它真正的名字無論在日語還是中文中都應該稱為鯖魚,但由於它的背部帶有明顯的藍黑色斑點狀花紋,因此在中文詞彙裡便有了青花魚這個詞。


▲洄遊的青花魚,是海豚和海鳥的美味

青花魚和秋刀魚、梭子魚並稱為日本秋季三大魚,是日本秋季食材的代名詞,秋季典型的風物詩。一般來說青花魚屬於洄遊性魚類,每年春季它們集體從太平洋北上洄遊到日本,而到了秋季它們又會再次集體洄遊至溫暖的太平洋越冬。


▲肥美粉嫩的青花魚

此時的青花魚因為季節關係,體內的脂肪會變得肥厚,這個時候的青花魚因為非常美味而被日本人稱為秋鯖。而到了冬季,青花魚會因為嚴寒使體內的脂肪達到頂峰,這時的青花魚被日本人稱為寒鯖,雖然不容易捕獲,極其難得,不過卻被認為是青花魚美味至極的時刻。

❶ |青花魚花式吃法



▲泉興醋青魚

青花魚的特點在於緊緻結實又不失柔軟的肉質,以及它身上那股特殊的魚腥味,所以青花魚大多不會用來製作成刺身,就算是用來刺身也是經過甜醋和昆布的醃漬,充分去除魚腥味後再食用。因此刺身用的青花魚,又叫醋青魚。


▲青花魚棒壽司

青花魚在東日本不太常見,但在西日本青花魚可是不能再熟悉的海魚,比如在大阪、京都地區廣為流傳的青花魚棒壽司,就是以物美價廉的青花魚為主料,所製作成的一種富有傳統色彩的地方食品。

|青花魚古今事


青花魚在日本的歷史中可謂早有露面,以江戶時代為例那時的青花魚,其品質最佳的要數出自福井縣嶺南若狹的青花魚,而青花魚也和甘鯛、笹葉鰈並稱為若狹灣三大特產,從而聞名整個若狹國(如今的福井縣嶺南地區,福井縣的嶺北地區古稱越前國。)。


▲鹽漬青花魚

而這三種魚也被地方歷代藩主,視作一流的貢品從而年年進貢給遠在京都的皇族。由於青花魚是一種極易腐爛變質,並且新鮮度很難保持的魚類,因此當時的青花魚都會在捕獲後,去除內臟剔除魚骨撒上鹽巴醃漬,這種青花魚就是傳統的鹽漬青花魚,日本人稱為塩鯖。


▲泉興醋漬青花魚片

而另一種保存青花魚的方法,是把處理好的青花魚用甜醋醃漬,並且在青花魚的兩面覆蓋上幹昆布,被醋汁浸透的青花魚同樣可以防止腐敗,這種青花魚就是傳統的醋漬青花魚,日本人稱為締鯖。直到現在這種醋漬青花魚,依然是青花魚料理的主流,在京都的居酒屋和壽司店隨處可見。

而京都著名的鄉土料理青花魚棒壽司,最初就是為了保存青花魚才運用而生,將醋漬青花魚和壽司飯相結合,以及用竹皮包裹進一步防止其變質。經過醋漬的青花魚酸味完全滲入肉質,昆布的包裹使其鮮味融入其中緩解了腥味,雖然吃起來在味道方面遠遠不如江戶的握壽司,不過卻將當時京都的飲食文化風土人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煮青花魚

其實若說起青花魚最美味的烹調方式,應該還要數經過燉煮的青花魚,或者是經過燒烤的青花魚,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出青花魚肉質的結實與油脂的甘甜。


▲鹽烤青花魚

鹽燒青花魚是燒烤青花魚料理中最常見的菜餚,將新鮮的青花魚去除魚頭、魚骨、內臟後,如同燒烤秋刀魚那樣只撒上適量的鹽巴,然後放置在炭火上燒烤至青花魚外焦裡嫩。經過燒烤可以充分逼出青花魚體內的油脂,吃起來味道焦香四溢完全沒有一丁點的魚腥味,反而是恰到好處的鹽巴更加襯託出青花魚本身的甘甜。


▲青花魚味噌煮

而青花魚味噌煮更是燉煮青花魚料理中的看家菜餚,把處理好的青花魚先用沸水氽燙去除腥味,接著放入高湯中燉煮然後加入大量的赤味噌調味,並且以清酒、生薑、味淋進一步增加味道。經過燉煮的青花魚肉質柔軟酥爛充分吸收赤味噌的風味,這種赤味噌比一般的白味噌味道更加濃鬱厚重,以濃烈醇厚的豆香味和鹹鮮味而聞名,煮出的湯汁也是棕紅光潤引人食慾。

由於燉煮青花魚所使用的赤味噌,為日本名古屋縣八丁所特產的八丁味噌,因此這道菜餚自然也就變成名古屋特有的鄉土料理——青花魚八丁味噌煮。

如今看來,儘管青花魚,在各方面都稱不上是別具一格的高級魚,但正是因為它那平易近人的本質,才使得它如此受到百姓們的歡迎,而它所呈現出的季節風情與味道,也反映出無論是什麼食材,都不存在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因為在大自然的面前一切都是平等的。

21年日式精粹

您值得信任的日餐專家

相關焦點

  • 名美美術詞條——日本的「秋の風物詩」
    「「四時風物弦歌裡,山水之樂圖畫中。」在日本賞應季之美,有春季的櫻花,夏季的煙花,秋季的楓葉,冬季的白雪。」由於受狹長地形和海洋氣候的影響,日本秋季會更為特別和漫長。如果說,花火祭是日本的夏の風物詩,那麼紅葉狩則是日本的秋の風物詩。※「狩」並非狩獵之意,而是尋訪之意,就是秋天在山林間觀賞楓葉的活動。
  • 吃不起西瓜的日本人,鍾愛這西瓜味的魚,認為是最佳的初夏風物詩
    但在鄰國日本,西瓜是土豪才吃得起的奢侈品,貴到只能論片賣。在日本人看來,捧著半個大西瓜,直接拿勺挖著吃的人,肯定是家裡有礦!不過,雖說不太吃得起西瓜,但日本卻有另一種「夏季特供食材」——這是一種「有西瓜味的魚」,稱為香魚。
  • 食慾之秋,日本人都在吃什麼?網友:簡單好做還好吃
    日本的飲食注重季節感,日語裡有「食慾之秋」的說法,從秋季到冬季,各式各樣的時令食材正準備依次出場。蔬菜類蔬菜和季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日本受四季分明的恩惠,蔬菜的種類紛繁多樣。春天吃山菜,夏天吃瓜類,秋季是果實,冬天的飯桌上則是採摘困難的珍味們。蘑菇/きのこ首先登場的是萬能的蘑菇。拌著吃、澆芡汁吃、醃著吃、做湯、蒸飯…秋季日本人的餐桌絕不會錯過它。
  • 日本情報|夏季風物詩の祭與花火
    夏之風物詩by 圖蟲網@三大叔7月是日本最熱的月份,經常伴隨著陣雨和烈日。時逢七夕,古代日本以掛在竹枝上的短歌表意,又稱「文月」。7月也是日本一年中最熱鬧的月份,各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祭祀活動,最著名的包括京都的祇園祭、大阪的天神祭,各具特色。
  • 日本情報|夏季風物詩の祭與花火
    夏之風物詩by 圖蟲網@三大叔7月是日本最熱的月份,經常伴隨著陣雨和烈日。時逢七夕,古代日本以掛在竹枝上的短歌表意,又稱「文月」。7月也是日本一年中最熱鬧的月份,各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祭祀活動,最著名的包括京都的祇園祭、大阪的天神祭,各具特色。
  • 日式四季審美|風物詩 、四季の流れ
    我想起自己在一份周報工作的日子,節奏很慢,一周只上一天的班,書寫旅行、節氣、美食,坐看四季輪迴,在日常裡尋找生活的美感。hi,大家好,我是常夢虹,初中開始因為二次元與日本結緣的八零後,第一次踏上東瀛的土地便一發不可收拾。愛原宿街頭的潮牌,也愛古剎清晨的禪音,更愛儀式感與美味並重的日料文化。目前暫居日本,更深切體會到日本的四季風物。
  • 庶民的美味食材——鯖篇
    其中不乏一些昂貴的頂級食材,比如藍鰭金槍魚、海膽、楚蟹等,但也有很多平民的珍饈美味,比如青花魚、竹莢魚、沙鮻、秋刀魚……等等。這些廉價又美味的魚們,豐富著一般平民的餐桌。今天我們來撩(聊)一下:青花魚日本鯖和花腹鯖青花魚是什麼魚?
  • [吃貨系列]鰻魚飯、日本の夏風物詩
    日本人對鰻魚的偏愛可謂痴狂,在日本,鰻魚穩坐街霸地位,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鰻魚店,香味在空氣中亂竄,引人食指大動,撩簾入座,深入了解,才能真正理解。下面就請大家跟著小編,在日本的鰻食文化中一起鰻步吧。恰巧當時民間傳說「暑伏的丑日要吃帶う的食品」,平賀源內思量片刻,便讓商戶回去把「本日醜の日(今天是暑伏的丑日)」貼在店門口,而鰻魚(うなぎ u na gi)中就有個「う」,一時間,人們爭搶在本日購買鰻魚,鰻魚商戶因此生意興隆。從那以後盛夏伏暑要吃鰻魚的習慣便流傳開來,直至江戶時代,蒲燒做法開始大肆流行,自此成為了日本最具代表性料理之一。
  • 四季|京都初秋的風物詩 降妖除魔的東方神草:桔梗
    作為日本在近代戰爭中唯一未被轟炸而保留下來的古都,京都延續了整個東方文化對於四季的思考。
  • 甘鯛,連魚鱗都不可錯過的美味——日本四季美味の魚(一)
    日本處於四面環海的島國,因此魚類對於日本人來說,真的是不可或缺以及取之不盡的食材,在餐桌上可以沒有肉沒有菜,但絕對不可以沒有魚,這是老一輩日本人非常普遍的觀念
  • 日本人把柿子比作秋季「風物詩」
    【環球時報記者 許黛如 文竹】日本的秋天,除了漫山的紅葉,便是深受日本人青睞的柿子,被譽為「秋之味覺」。秋高氣爽,金燦燦的柿子點綴著湛藍的天空,堪稱日本多彩秋季的「風物詩」。日本人極愛吃柿子,將其稱為「國果」「神的食物」。
  • 日本文化|什麼是風物詩?日本夏天的風物詩你知道哪幾個呢?
    什麼是風物詩?日本是四季分明的國家,秋天楓紅滿山、冬天雪景優美、春天百花齊放,而夏天除了豔陽高照與一片翠綠外,有許多關於夏天的名詞與行事,也透過影劇、動漫畫讓各位熟知。這些能代表日本季節印象的關鍵字,又被叫做「風物詩」。
  • 食慾之秋!在日本不能錯過的10大秋季美食!
    在日本,一旦進入到秋季,就能到處都看得見寫著「食慾の秋」的宣傳用語。不管是在日本相當普遍的秋季必吃料理,還是當地知名的秋季特色美食都千萬不能錯過!這次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日本必吃的10大秋季美味美食吧!在日本,特別是秋季的秋刀魚的含有豐富的DHA,油脂最多、美味程度也最高!一般來說秋刀魚的料理方式有相當多種,包含漬煮或者直接弄成生魚片吃等等,但秋季大家最常料理的方式就是鹽烤!當魚脂與鹽味結合,接著在嘴裡融化的口感,光是用想的口水就都流出來了!
  • 在日本,七種常見刺身魚的知識,你有必要了解
    真鯛的俗名有很多:加吉魚、銅盆魚、加臘(嘉鱲)等指的都是真鯛,加吉魚這個名字非常的吉利,吉上加吉。 鯛魚在日本是非常受歡迎的魚,屬於比較名貴的品種,肉質鮮嫩,一般有紅鱗和青鱗兩種,紅鱗的比較漂亮,更加珍貴。鯛魚幾乎全身都可入菜,生熟食皆味美,還可以做成壽司。春季和秋季是吃鯛魚的最好時間。當春季櫻花盛開時,此時的鯛魚肉質鮮嫩被稱之為「櫻鯛」。
  • 食慾之秋,日本人都在吃什麼?網友:簡單好做還好吃
    日本的飲食注重季節感,日語裡有「食慾之秋」的說法,從秋季到冬季,各式各樣的時令食材正準備依次出場。蔬菜類蔬菜和季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日本受四季分明的恩惠,蔬菜的種類紛繁多樣。春天吃山菜,夏天吃瓜類,秋季是果實,冬天的飯桌上則是採摘困難的珍味們。蘑菇/きのこ首先登場的是萬能的蘑菇。拌著吃、澆芡汁吃、醃著吃、做湯、蒸飯…秋季日本人的餐桌絕不會錯過它。
  • 細膩雅致,神思為境的懷石料理——來自日本的美味佳餚~
    小夥伴都知道日本料理精緻小貴,口感豐富,那你聽說過日本的懷石料理嗎?今天就讓宜一帶你一起探尋!懷石料理,是日本的傳統美食之一,原為供應禪宗的點心,源於「懷中抱石」。一日,天寒地凍,禪師飢餓無糧,便生火煮石,將溫暖的石頭抱在懷中取暖,來消除空腹之感。充滿禪意的輕食經延續發展,以追求清淡意蘊為主,配菜靈活,調味新潮,受到極大的歡迎追捧。
  • 【食材智庫】春夏美魚 青花魚
  • 《風雅和歌》:日本人的《詩經》,越過四季、寫盡和式傳統與美學
    和歌(わか)這一名稱,是漢詩相對而言的,日本人稱自己為「大和民族」,加之寫了詩要吟唱,所以就有了大和之歌,也就是「日本的歌」。2019年,日本宣布改年號為令和(れいわ),此二字出自《萬葉集》中的梅花之歌三十二首的序文:「初春(しょしゅん)の令月(れいげつ)にして、気淑(きよ)く風和(やわら)ぎ、梅は鏡前(きょうぜん)の粉を披(ひら)き、蘭は珮後(はいご)の香(こう)を薫(かお)らす」。「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
  • 《風雅和歌》:日本人的《詩經》,越過四季、寫盡和式傳統與美學
    和歌(わか)這一名稱,是漢詩相對而言的,日本人稱自己為「大和民族」,加之寫了詩要吟唱,所以就有了大和之歌,也就是「日本的歌」。和歌源於奈良時代,有長歌、旋頭歌等多種形態。這首和歌裡的四季風物代表了日本人傳統審美中與眾不同的季節感,同時也表現了其對四季之美的感受。二、和歌中的和式傳統與美學和歌具有四個美學特徵。
  • 日本民歌《四季歌》,經典純情,懷舊必聽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外國經典音樂《四季歌》(四季の歌)一首歌頌純潔真摯而深情的友情、親情、愛情的日本民謠歌曲。由日本詞作家荒木豐尚根據日本傳統民歌曲調,於1972年重新創作,經芹洋子首唱後,在日本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