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哥德巴赫猜想被一位中國高中生證明了

2020-12-21 黑鐵的日常

12月24日,知乎用戶@證明 在知乎發帖,表示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並表示自己會在2019年1月1日放出具體證明過程。

原文標題:《如果高中生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會被清華北大數學系保送嗎?》,該問題截至本文出稿時,已被瀏覽15000000+次。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

《費馬猜想》,17世紀提出,1994年被英國人安德魯·懷爾斯證明。其在94年之前先後歷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牛津大學皇家學會研究教授。

證明過程歷時8年,在決意對該猜想發起衝擊之時,僅收集這次證明所需的數學工具便用時18個月。

《四色猜想》,1852年提出,1976年被美國數學家阿佩爾與哈肯藉助計算機完成證明,史稱「四色定理」。藉助計算機的原因是由於要歸納的情況數太多,或相關數學方法還沒有被發現,人工證明至今仍在進行。

《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6月7日在哥德巴赫給德國數學家歐拉的一封信中第一次提出,歐拉對該問題的表述進行了些許調整,後世採用了歐拉的表述版本。

1月1日當天,證明原文已經被@證明 發出而後又刪除了。該證明過程漏洞太多,作者不好意思才刪的。

還好有心人把證明過程的原文存下來了,我們在此一起感受一下。

對於這樣一篇限於高中數學知識之內的「證明「,其中諸多邏輯錯誤,可見作者本人在數學造詣上甚至連高於普通學生的」競賽「都摸不上邊,更遑論清北保送了。

某知乎用戶的預測,結果證明還真不到四頁

看完了2019年第一天新鮮出爐的這場鬧劇,我們來討論一下其背後的社會意義。

其實,離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男人,被國際數學界稱作「將篩法用到極致「,證明了」1+2「的陳景潤,早就在其關於哥猜的著作前言裡為我們揭露了一個赤裸裸的現實。

根據多年來的經驗,數論中的不少世界著名難題,例如哥德巴赫猜想,費爾馬大定理等,具有初中畢業程度的同志們,經過自學都能明白其意思,但是對於它們的困難程度卻了解得很少,甚至沒有了解。

以至於許多同志,特別是許多青年同志,盲目的將許多精力浪費在用一些初等數論的辦法去證明這些世界著名難題,而不知道要想解決這些世界著名難題,首先需要學習許多非常高深的數論論文,還要經過多年刻苦研究,然後才有可能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希望青年同志們不要走入歧途,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

陳老的話還是太過含蓄了,知乎er為這樣「有初中畢業程度,妄圖用初等數論方法解決世界性難題,又不「屑」先搞懂已有的數學論文這樣的人群,起了個稱號。

民科——民間科學家,極貶義。

數學所、中科院以前每年都會收好幾車的來信,聲稱自己證明了某某世界性難題。水平如何?給大家放出一張永動機設計圖,簡單感受一下。

磁力永動機,無限動力的小車

下面還有個真實的故事。

在陳景潤證明出1+2後的幾年,也歸功於媒體的宣傳,全國上下陷入一種對「科學」的狂熱裡,某所不斷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天才們」的信,均聲稱自己攻克了各種困擾世界百年以上的難題。某所接待天才有所怠慢,被人在媒體上潑髒水為「閻王殿」,「水潑不進,壓制人才」。故生下策,請了一位退伍軍人,有一定數學底子,專門找人教了他十幾道數學題。對上訪的「天才們」,隨便抽出一道讓他們做,自此再也沒有人能進的了某所的大門……

下面給出一些典型的「不被主流科學界承認」的科學家介紹。以下資料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實請指出。

廖凱原,做過一些有益於社會的好事,但理論方面著實讓人覺得一頭霧水。

有知友建議搜索專利信息網站,簡單搜索了一下,新世界的大門就此開啟。

世界上存不存在永動機?民科早已有了答案。

太極飛碟,我的乖乖

返老還童沒啥意思,能清除體內脂肪:)

我們再看看書籍,這個比較「嚴肅「的領域。出門沒有自己的著作顯然不能稱為好民科,況且現在只要出錢不怕印不出書,不能丟了面子啊。

一個不夠,一次證倆……

上面那位low爆了!我一次能證四個。

作者涉獵廣泛,從天文到健身……

中國縣鎮年鑑社出版部

我們還有個最後一問

那就是為什麼在這個與歷史同期相比最崇尚科學的時代,還會產生如此多的騙子、大師、江湖術士?

問題就在於,今日科學前沿知識的深度,已經遠超普通人的想像。

在下面這張圖中,我們來仔細找一找,民科們「證明「的猜想在數學領域能排到哪裡?而我們,普通人,又對數學的大殿有多深的認識?(下拉查看)

不危言聳聽的說:在有限的未來裡,想要搞科研,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可能遠高於三十年。

普通人和「前沿「工作者們,將越來越會有一層信息交流的鴻溝——普羅大眾將理解不了,甚至看不懂科學家們在搞什麼。

所以,民科今天是蓬勃發展的,未來更會是生機盎然的。他們不想按部就班的攝入基礎知識,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等性,學幾個高大上的名詞忽悠忽悠大眾,太簡單不過。

若有鴻圖之志,忽悠了專利審核或學校的行政管理,便從民科搖身一變成了官科,從此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那麼,民科的原罪在哪裡?

陳景潤在和華羅庚、王元、潘承洞等數學家交流後,才決意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進行一些努力。證明1+2,大抵在某文化運動時期,住在6平米的小房子裡,拿著中級研究員的工資。……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文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又自行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最終論文由中、英、俄三國語言寫就。……運動期間被扣了很多帽子,他就把一本《毛選》放在桌子上,有人進來就用《毛選》蓋住草稿,以免遭人閒話。直到證明被國際數學界承認幾年後,才提高待遇……

走了科研的路,就是和榮華富貴、聲名顯赫say goodbye。

民科他們拿著在家裡擺弄了幾天的算式,就來對科研的地基指指點點;數學的大廈沒爬幾層,便幻想自己是蜘蛛俠可以飛簷走壁。無異乎污衊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踐踏前人成果,蠱惑勞苦大眾,讓很多科普工作者的畢生努力一夜回到解放前。

這也是民科遭人唾棄的原因。

回想最開始那位高中生,他起碼還有大把的時間,在數學的正經道路上走的更遠。70%的回覆也是善意的,勸他迷途知返,莫做民科。

很多答主表示,若是@證明 能出來對他的行為發表一定合理的解釋,答主們會刪除留存的證明拷貝,抑或是刪帖以免影響面的繼續擴大。但截至1月2日13:36分,@證明 只是逃走了,遠離了這個都在對他說no的世界。

小夥子,有闖勁兒是好的,敢作敢為才更君子。

但願你,以後不要成為一個活在自我世界裡的人。

end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別忘了「好看」支持!

來源丨小石頭侃升學

(ID:xiaoshitoushengxue)

關於普睿奇

北京普睿奇在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以加拿大優質教育資源服務於中國市場。公司目前主要業務以精品小班課和在線外教雙師課堂為主,同時提供遊學和留學諮詢等服務。普睿奇在中國北京和加拿大多倫多設有辦公室及團隊。以加拿大本土優質師資,為中國傳統教育機構、學校提供良好體驗的在線外教雙師課堂服務,為學生提供純正的英語聽說環境,提高學員聽說讀寫等英語應用能力,賦能英語教育未來。

相關焦點

  • 我若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能否保送清華北大?一名高中生的猜想
    經過幾天的網絡膨脹發酵,傳說中網絡上面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那位高中學生(自稱數學物理滿分,但是文科偏科,英語長期30分),終於在1月1號跨年當天公布了答案,整整5頁紙的推算過程(其實實際有意義的加起來不超過兩張紙),引起了網絡軒然大波。
  • 中學生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還問這能保送清華北大嗎?
    一名高中生(知乎用戶名@證明)自稱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將於 1 月 1 日在知乎上發布相關證明文章,並提出問題「如果高中生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會被清華北大數學系保送嗎」。
  • 漫畫: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簡單地解釋,把所有寫成兩素數之和的偶數再加上2或3,就可以表示一切大於5的正整數:這樣一個等價版本的命題,就成為了後世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什麼是殆素數 ?所謂殆素數,是指素數因子的個數不超過某一固定常數的正整數。
  • 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度究竟有多大?
    當我們證明這點時,猜想將得到證明。也就是說證明了「1+1」那麼就攻克來哥德巴赫猜想。1919年,挪威數學家布倫首先通過對古希臘學者Eratosthenes的篩法進行改進,證明出了9+9,即「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2個其素因子個數均不超過9的正整數的和」,從而開啟這條路的漫長推進之路。
  •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位女文青講「哥德巴赫猜想」。作者 | Helen編輯 | 羅數君文 2100字 閱讀時間約 5分鐘我們是聽著「哥德巴赫猜想」長大的一輩人。我們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界的一座高峰,幾世紀以來吸引著人們攀登。
  •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證明出來?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題成立並不能保證歐拉命題的成立。因而歐拉的命題比哥德巴赫的命題要求更高。現在通常把這兩個命題統稱為哥德巴赫猜想二百多年來,儘管許許多多的數學家為解決這個猜想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迄今為止它仍然是一個既沒有得到正面證明也沒有被推翻的命題。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中國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特殊的情結。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後者那篇著名的報告文學,讓很多人知道了有位中國數學家,用了幾大麻袋演算紙,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往前推進了一步。但陳景潤究竟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多大的進展呢?讓我們從哥德巴赫猜想本身說起。布朗,挪威數學家,其在數論領域的工作極大地推動了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等的研究。藉助上述方法,哈代和李特爾伍德在1923年的論文中證明了"在假設廣義黎曼猜想成立的前提下,每個充分大的奇數都能表示為三個素數的和以及幾乎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素數的和"[6]。
  • 數學界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道就是要證明1+1=2?
    這幾天一直有朋友在評論區或者私信我說講一講哥德巴赫猜想,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哥德巴赫猜想。首先我們在這裡強調一下,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不是1+1=2,不是1+1=2,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以後出去千萬別說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1+1=2,這實在太雷人了!1+1=2其實是定義,2就定義為1與1的和。哥德巴赫猜想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證明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拆成兩個素數的和簡稱1+1。這裡的1+1是一個素數加另一個素數的意思。素數就是指那些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整數,比方說5,7,11,13都是素數。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那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是什麼呢?1742年,一位普通的中學老師哥德巴赫給數學家歐拉寫信,提出了這個猜想的初始表達: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歐拉版的哥德巴赫猜想也被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而根據這個「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推出:任一大於7的奇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的猜想。如7=2+2+3,11=3+3+5,這被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奇數的哥德巴赫猜想」。
  • 希爾伯特第八問題有望終結: 哥德巴赫猜想獲證!
    通過整數相鄰互素定理亦可證明與可表偶數累積相鄰互素的例外偶數是空集,從而證明了二元加法運算在可表偶數上封閉。還可通過整數相鄰互素定理及互異互素思想,證明該引理成立。由於此引理獲證,可多米諾骨牌式地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齋藤猜想、孿生素數猜想、波利尼亞克猜想、莫德爾猜想、比爾猜想、ABC猜想、奧波曼猜想和黎曼假設等系列相關問題。
  • 方舟子: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由於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陳景潤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也讓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在中國最著名的數學難題,激發了無數民間人士夢想成為陳景潤第二
  • 用跑得最慢的電腦程式,理解最高深的哥德巴赫猜想
    對它的研究與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一系列數學難題建立了驚人而又深刻的聯繫。 撰文 | John Pavlus 翻譯 | 張和持 編輯 | 吳非 程式設計師總想讓代碼跑的更快。
  • ...時他解開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紀念林為幹院士101歲誕辰
    林為幹是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他在76歲時解開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1892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出版了《電磁學》(第三版),書中他提出「點電荷在介質球中能夠形成多大的鏡像,位於何處」的問題。這個難題被譽為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解開這個百年未解的難題是很多電磁學家的夢想。
  • (楚天華章)執著成就夢想——《哥德巴赫猜想》
    我省已故作家徐遲創作的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共由《向著二十一世紀》、《石油頭》、《地質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樹常綠》、《在湍急的旋渦中》、《祁連山下》七個篇目組成,被譽為新時期報告文學繁榮的報春花。
  • 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重要數學難題被中國人攻破
    「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重要」  1904年,法國數學家龐加萊提出了一個猜想:在任何一個封閉的三維空間裡,只要所有的封閉曲線都可以收縮成一點,則這一空間一定是三維圓球。百年以來,無數的數學家為證明猜想殫精竭慮。  「龐加萊猜想是20世紀以來幾何學、拓撲學中最重要的問題。幾乎所有做幾何學和拓撲學的數學家都想解決這個問題。」
  •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有何意義?
    30年前,陳景潤是國內有名的科學明星,他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了1+2,即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這項成果到目前也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最終結果1+1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的一道著名題目,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及性質的一門數學分支,目前看數論是非常基礎的數學,除了基本的運算,在技術領域很少用到數論知識,也很少用到質數的分布。在自然科學領域同樣也很少用到這些。這並不意味著數論不重要,研究數的數學分支,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數學部分。
  •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證明一加一等於二,陳景潤為了它做了多少努力
    但是在哥德巴赫猜想面前,數學家們也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就寫了一麻袋的草稿紙。那陳景潤成功證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嗎?並沒有,不過陳景潤在研究的過程中,得出了陳氏定理,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邁出了關鍵一步。數學家就是這樣,為了證明一個猜想能努力一輩子。著名的費馬大定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一位美國數學家證明,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
  • 瘋狂的圖靈機,揭示數學的基本極限,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假設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忙碌的海狸」遊戲為評估某些問題的難度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基準,例如尚未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假設。它甚至讓我們看到,數學背後的邏輯基石在哪裡崩潰了。近一個世紀前,邏輯學家庫爾特·哥德爾就證明了這種數學未知領域的存在。但忙碌的海狸遊戲可以顯示它實際上在數軸上的位置,就像一幅描繪世界邊緣的古老地圖。
  • 哥德巴赫猜想——一個好玩的假設
    假設n=a+b n是大於5的偶數,也就從6開始(我們假設哥德巴赫猜想成立)a、b為質數,a、b以n/2對稱。(假設哥德巴赫猜想成立)c<n<d ,n>5的偶數 c、d為質數 c+d=2nc+y=n=d-y(y>0的奇數)c=d-2y(y為偶數,c為質數 c+y為奇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