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他解開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紀念林為幹院士101歲誕辰

2020-12-17 騰訊網

10月20日是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為幹的101歲誕辰紀念日。林為幹是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他在76歲時解開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1892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出版了《電磁學》(第三版),書中他提出「點電荷在介質球中能夠形成多大的鏡像,位於何處」的問題。這個難題被譽為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解開這個百年未解的難題是很多電磁學家的夢想。

抗日戰爭勝利後,林為幹獲得了去美國學習的機會,並順利入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電磁學家J.R.Whinnery教授,開始與他從事了一生的微波理論和技術研究工作結緣。

1946年,林為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51年,他的博士論文《關於一腔多模的微波濾波器理論》發表於美國《應用物理》雜誌8月號首頁。該論文打破了微波學界長期以來的「一個圓柱諧振腔僅有兩個簡併模可以利用」的觀點,轟動一時。這是他研究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起點。

同年,林為幹從美國回國,前往嶺南大學任教,後參與籌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

1959年,他在美國《物理學報》發表論文《格林函數在計算部分電容中的應用》,專注於計算一個靜電點電荷的作用,研究了麥克斯韋提出介質球中的點電荷問題。但這項成果並沒有徹底解決這個難題。

此後的十幾年間,他遭受過政治衝擊、參加過勞動改造,但從未放棄科學研究。為及時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發展,林為幹還用工資訂閱了外文學術刊物。

1978年3月,林為幹的《微波理論與技術》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恢復正常工作後,他每天早上不到8點就準時到辦公室,除了春節休息兩天外,天天如此。

1978年,林為幹在實驗室

為了推動我國電磁理論、微波理論與技術的發展,他完成了多本著作,為電磁工程界高級科技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的研究生提供了一套高水平的理論讀物。

1989年,70歲的林為幹從科研和教學一線退下來。很多人認為他的科學腳步似乎可以停下了,然而林為乾絲毫沒有鬆懈,此後的七八年時間裡,年過古稀的他發表了130餘篇學術論文,獨著或為第一作者的近30篇。

此外,他還與團隊一起承擔了「多組份複合材料的電磁特性研究」「複合材料寬頻帶的機理研究」「電磁波在旋波導系統中的傳輸性研究」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994年林為幹在國際學術刊物《電磁波與應用學報》上單獨發表了四篇論文,成為在此刊上單獨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個人。

20世紀80年代,林為幹在家裡進行研究

但林為幹心裡一直未放棄對百年未解難題的探索,因為他相信難題不會永遠是難題。1995年12月,林為幹在美國《靜電學》學報上發表論文《一個介質球的靜電鏡像群》,通過旋轉退化雙極坐標系(α,β)求出了α=1/2這個表示式,發現了有介質平面的雙鏡現象,解決了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這一經典難題。

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攻克了電磁學界的百年未解的難題,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它證明了靜電雷達的可行性——利用點電荷進行地上、地下資源的探測。

2003年,林為幹獲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名譽文科科學博士學位,成為了第一位獲此榮譽的中國學者。

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授予林為幹的名譽博士學位

林為幹曾經說:「科研工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沒有多年鍥而不捨的鑽研,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林為幹

(1919.10-2015.1)

微波理論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了解更多科學家內容,可參考《做一輩子研究生:林為幹傳》,田永秀,王安平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採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相關焦點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這也是現在哥德巴赫猜想的通常表述方式,其亦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認為可以將這一猜想視為定理,只可惜他也無法給出猜想的證明。他率先定性地證明了命題"1+x",但卻沒能給出x的具體值。而在這一領域裡,我國老一輩數學家取得了卓越的成績。1962年潘承洞利用倫伊的思路成功證明了"1+5",同年王元指出潘承洞的結論實則可以推出"1+4"。"中國解析數論學派"指以華羅庚為代表的數論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與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證明出來?
    1725年到俄國,同年被選為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25年~1740年擔任彼得堡科學院會議秘書;1742年移居莫斯科,並在俄國外交部任職。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與歐拉保持了長達三十五年的書信往來。
  •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位女文青講「哥德巴赫猜想」。作者 | Helen編輯 | 羅數君文 2100字 閱讀時間約 5分鐘我們是聽著「哥德巴赫猜想」長大的一輩人。我們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界的一座高峰,幾世紀以來吸引著人們攀登。
  • 漫畫: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故事發生在小灰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小灰向他的小學老師請教問題......————————————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說起哥德巴赫猜想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其中一位是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另一位是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
  • 中學生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還問這能保送清華北大嗎?
    哥德巴赫猜想也可以表示為:每一個2都可要表示成兩個1之和。 這兒是為什麼大家經常用2=1+1來描述哥德巴赫猜想的原因,這裡的2和1都不是計數,是比喻。2代表大偶數,1代表質數。
  •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證明一加一等於二,陳景潤為了它做了多少努力
    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就寫了一麻袋的草稿紙。那陳景潤成功證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嗎?並沒有,不過陳景潤在研究的過程中,得出了陳氏定理,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邁出了關鍵一步。數學家就是這樣,為了證明一個猜想能努力一輩子。著名的費馬大定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一位美國數學家證明,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
  • 「1」為什麼不能為質數?「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會讓「數學」尷尬
    因為整數有一個性質,就是分解質因素的唯一性,及把一個大於1的整數分解質因素,他的形式是唯一的,只能被1與自身整除。如果1算素數,1×1×1無數個1,所以規定1不是素數。如果有,算「哥德巴赫猜想錯誤」還是「咱們現代質數定義錯誤,其實1還是應該為質數的」。哥德巴赫猜想能否讓當代數學「尷尬」。
  • 希爾伯特第八問題有望終結: 哥德巴赫猜想獲證!
    哥德巴赫,1690年出生於德國,後來定居俄國。他擔任十幾歲的沙皇彼得二世的家庭教師,後來擔任俄國科學院院士,他與瑞士大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1707——1783)交往甚密,兩人不斷相互提問和解答,許多重大問題就是兩人在彼此「微信」中提出的。例如:整係數多項式的質數問題。二質數平方和的約數問題。而超級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亦在其中。
  • 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重要數學難題被中國人攻破
    6月4日,記者採訪了丘成桐教授和著名數學家楊樂院士。  「比哥德巴赫猜想更重要」  1904年,法國數學家龐加萊提出了一個猜想:在任何一個封閉的三維空間裡,只要所有的封閉曲線都可以收縮成一點,則這一空間一定是三維圓球。百年以來,無數的數學家為證明猜想殫精竭慮。  「龐加萊猜想是20世紀以來幾何學、拓撲學中最重要的問題。
  •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有何意義?
    30年前,陳景潤是國內有名的科學明星,他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了1+2,即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這項成果到目前也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最終結果1+1的證明。注意,這裡的1+1不是指1+1=2,指的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1個質數再加1個質數的的形式。陳景潤證明出了1+2後並沒有停下來,繼續向最終目標1+1挺近,遺憾的是他投入了幾乎所有的時間也沒有完成。
  • (楚天華章)執著成就夢想——《哥德巴赫猜想》
    我省已故作家徐遲創作的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共由《向著二十一世紀》、《石油頭》、《地質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樹常綠》、《在湍急的旋渦中》、《祁連山下》七個篇目組成,被譽為新時期報告文學繁榮的報春花。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中國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特殊的情結。
  • 方舟子: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由於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陳景潤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也讓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在中國最著名的數學難題,激發了無數民間人士夢想成為陳景潤第二
  • 我若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能否保送清華北大?一名高中生的猜想
    經過幾天的網絡膨脹發酵,傳說中網絡上面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那位高中學生(自稱數學物理滿分,但是文科偏科,英語長期30分),終於在1月1號跨年當天公布了答案,整整5頁紙的推算過程(其實實際有意義的加起來不超過兩張紙),引起了網絡軒然大波。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所以,當劉漢青被哈工大錄取的消息傳來時,整個村子都沸騰了。要知道,那時候的劉漢青才僅僅十六歲。而在這樣的年紀,他居然能考上哈工大,這是一件多麼令村民們驕傲的事情!於是,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劉漢青成了村民們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成了從農村裡飛出來的金鳳凰。
  • 數學界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道就是要證明1+1=2?
    這幾天一直有朋友在評論區或者私信我說講一講哥德巴赫猜想,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哥德巴赫猜想。首先我們在這裡強調一下,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不是1+1=2,不是1+1=2,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以後出去千萬別說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1+1=2,這實在太雷人了!1+1=2其實是定義,2就定義為1與1的和。哥德巴赫猜想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證明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拆成兩個素數的和簡稱1+1。這裡的1+1是一個素數加另一個素數的意思。素數就是指那些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整數,比方說5,7,11,13都是素數。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
  • 前兩天,哥德巴赫猜想被一位中國高中生證明了
    12月24日,知乎用戶@證明 在知乎發帖,表示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並表示自己會在2019年1月1日放出具體證明過程。原文標題:《如果高中生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會被清華北大數學系保送嗎?》,該問題截至本文出稿時,已被瀏覽15000000+次。
  • 作家張溢稱以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獲獎的唐國明為月上書生
    作家張溢寫詩稱以《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獲獎的唐國明為月上書生————————————————————————————————————2020年4月9日作家張溢先生在《致唐國明先生》一詩中寫道——星雲驚散出玉光,如冰似雪飛湘江;
  • 哥德巴赫猜想——一個好玩的假設
    假設n=a+b n是大於5的偶數,也就從6開始(我們假設哥德巴赫猜想成立)a、b為質數,a、b以n/2對稱。a+x=n/2,如果x=0,則由a=b=n/2 n/2為質數 成立可以排除1、 a+x=n/2=b-x(當x為大等於1的奇數)a=b-2x(x>0 x為奇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