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茶友會看茶葉有沒有茶梗來判斷茶葉的原料好不好。
特別是在泡烏龍茶、普洱茶時,時常會聽到茶友說:「額,怎麼這麼多茶梗?」話語之下的意思大多就是覺得這茶不咋滴。
但如果你是茶葉的話,一定很想喊:大人,小的冤枉啊!
一般而言,綠茶、紅茶、黃茶基本不含有茶梗,而白茶、烏龍茶、普洱茶的採摘標準中,有時需要的是較為成熟的鮮葉,所以在這幾類茶裡,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現象。
有適當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濃的茶葉。
明朝屠隆《茶盞》載:「採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已老而味欠嫩;需穀雨前後,覓成葉帶微綠而園且厚老為尙。」
根據茶學專家的研究,茶梗作為鮮葉的營養傳導器官,含有大量的胺基酸、茶多糖,香氣物質。
茶葉中的胺基酸在茶湯中起著鮮、甜滋味的主體和調和作用。嫩梗中的胺基酸含量比芽葉高,主要是由於茶氨酸在根部合成,經木質部輸送到地上部分之後,一部分產生穀氨酸參與茶樹氮代謝,另一部分在新梢中積累。
茶梗作為鮮葉的營養傳導器官,含有較高的糖分。成熟葉、莖中幾乎所有的糖類均比幼嫩芽葉高。高糖含量是黑茶鮮葉原料的重要生化特性,這是幼嫩芽葉所不能替代的,與黑茶品質的甜醇滋味的形成密不可分。
茶葉的的香氣物質由第一葉至第三葉逐漸下降,而茶梗的香氣物質最高。
所以,要有適當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濃的茶葉,同一款茶,含有茶梗的茶比沒有茶梗的茶更耐泡。
在拼配普洱茶的時候,也會餘留適量的茶梗,茶湯滋味會更甜爽、濃鬱。
黑磚茶在加工儲存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溫度、溼度以及氧氣條件才能進行發酵。
國家對於黑茶的含梗量有著明確的規定,例如要求茯磚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間。
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磚身內空隙,保證氧氣充足,有利於品質的形成。
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於磚內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磚身的結構力和強度。
茶梗也分老梗和嫩梗。
老梗,就是木化嚴重的梗條,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細小的木條,鮮葉採摘的時候比較硬,粗老茶葉壓制的磚茶中常見。
由於邊疆少數民族多以高脂肉食為主,粗茶中的纖維素能助其消化,儘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普洱茶用料也越來越嫩了,但還是有一小部分茶友喜愛老梗茶。
普洱茶的嫩梗也好區分,經常留意葉底的人就能輕易看出茶梗是嫩梗還是老梗。
因為嫩葉的茶梗也比小葉種醒目,再加上大樹茶樹齡年久,根深繁盛,吸收的營養物質豐富,茶葉持嫩度高,茶梗就顯得尤為粗長。
如果顏色沒有太大差異,肉眼看不出來,可以用手去捏一捏。嫩梗是嫩黃柔軟的,用力捏會有果膠粘手,但老梗就顯得生硬扎手。
茶梗有益而不能過多
我們要正確認識茶梗,但也不要把它神乎其神了。
普洱茶是必須有梗的,但是這個梗的數量不宜過多,熟練採茶人和制茶人對於梗的數量把控非常到位,而如果你喝的茶,葉梗過多,則可能是喝到劣質茶了。
歡迎茶友們在下方寫評論哦!
新/品/上/市 敬/請/期/待
喜歡請為我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