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小浪底水庫3年排沙超13億噸,出庫泥沙可繞赤道22圈

2020-12-25 澎湃新聞

黃河小浪底水庫3年排沙超13億噸,出庫泥沙可繞赤道22圈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20-09-09 09:26 來源:澎湃新聞

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9月7日召開的媒體座談會上獲悉,為確保黃河防洪安全,今年汛期黃河防總結合攔洪削峰、水庫排沙、河道衝淤等綜合需要,按照「一高一低」水庫調度思路,截至9月8日,黃河小浪底水庫排沙量超過3.3億噸,為下遊防汛安全和減少灘區漫灘爭取了主動。

截至9月8日,黃河小浪底水庫排沙量超過3.3億噸。

黃委防禦局方案技術處副處長任偉介紹說,黃河上遊龍羊峽、劉家峽水庫自6月19日起開始防洪運用,最大削峰率39.2%,已攔蓄洪水24.89億立方米,確保了上遊防洪安全。為全力應對持續發展的5號洪水,黃委再次實施黃河中下遊水沙聯合調度,小浪底水庫下洩流量控制在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整個過程歷時達18天。既確保下遊不漫灘,又對前期河道淤積泥沙進行衝刷調整,同時又控制小浪底水庫庫水位上漲速度,預留足夠庫容應對秋汛洪水過程。

近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完善水沙調控機制方面積極探索,利用黃河幹支流水庫群實施聯合調度,創新提出了「一高一低」調度思路。

所謂「一高一低」,即汛期利用黃河上遊龍羊峽、劉家峽等水庫攔洪削峰,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盡力多攔蓄洪水,維持水庫高水位運行,發揮「龍頭」水庫跨時空調節作用;中遊小浪底水庫承上啟下,降低水位運行,留出足夠防洪庫容,確保防洪安全,減少洪水漫灘概率,兼顧水庫河道衝淤,塑造穩定的中水河槽。

通過這一調度實踐,2018年、2019年汛期,小浪底水庫庫水位分別降低至212米、210米左右,在低水位條件下排沙出庫超過10億噸。今年汛期,小浪底水庫庫水位最低降至205米,排沙量超過3.3億噸。小浪底水庫3年排沙出庫13億噸,如果將出庫泥沙堆成高1米、寬1米的沙堤,可繞地球赤道22圈。

小浪底水庫是目前黃河中下遊唯一能進行水沙綜合調節運用的水利樞紐,其庫容彌足珍貴,直接影響黃河下遊防洪、生態和供水安全。按照原設計,到2020年,小浪底水庫75.5億立方米的設計攔沙庫容就將全部淤滿。建成運用20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通過科學精細的水沙調度,實施調水調沙和水沙年際調節,有效防範了小浪底水庫攔沙庫容過快、過早淤滿。

目前,小浪底水庫泥沙淤積量僅為31.46億立方米,佔設計攔沙庫容的42%,大大延長了小浪底水庫的使用壽命。小浪底水庫節省出44億立方米庫容,相當於修建了44座大型水庫。這部分珍貴的攔沙庫容,為黃河下遊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也為減少下遊灘區淹沒爭取了主動,更為進一步完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贏得了時間。

「我們的目標就是,利用當年洪水過程對小浪底水庫進行『洗庫』,將部分庫內淤沙排到下遊河道,輸沙入海。河道內剩餘部分,可待來年汛前,再利用騰庫迎洪的大流量下洩過程,衝沙入海,從而實現黃河中下遊泥沙的接續輸送、年際調節。」黃委防禦局局長魏向陽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小浪底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黃河小浪底水庫開閘排沙洩洪 領略"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觀景象
    7月7日,為防汛騰庫容,黃河小浪底水庫持續開閘排沙,裹挾著大量泥沙的水流瀑布猶如三條黃龍從排沙洞口噴薄而出,場面蔚為壯觀。自7月1日黃河進入汛期,小浪底水庫持續開閘洩洪調水調沙,預計本輪調水調沙將持續至7月上旬。
  • 「憂患河」變身「幸福河」的探秘 走進黃河「心臟」小浪底
    據介紹,黃河水在小浪底被大壩攔截後,攜帶的泥沙會自然沉降,因此形成了長達一百多公裡的清澈水面。小浪底樞紐工程是黃河中下遊最大的調節水源,也是古老黃河上跳動著的一顆年輕而又強大的心臟。「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是1952年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發出的偉大號召。鼓舞著小浪底人數十年艱苦奮鬥,改變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局面。
  • 登上小浪底攔河大壩 聽工程師詳解黃河防洪防汛
    談及黃河防洪防汛工作,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工程師張建生向記者這樣介紹。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房家梁 攝9月15日,記者來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裡處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小浪底水利樞紐由攔河大壩、洩洪排沙建築物和引水發電系統組成。主體工程於1994年9月動工,2001年12月全面完工。
  • 小浪底水庫,排沙現場震撼人心,偉大的工程保黃河安瀾,百姓平安
    可當黃河流出黃土高原後,眼前一片開闊地,流速變緩,泥沙開始大量堆積,河床日益抬高,到了下遊地區,基本上都成了地上懸河,時刻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自古流傳著一句"黃河三年兩決口,
  • 大河萬裡浪淘沙(大江大河·黃河②)
    從今年6月21日到8月12日,小浪底實現歷時最長的洩洪排沙,出庫沙量約4.7億噸,排沙比高達325%,均為歷史最高紀錄。黃河難治,根在泥沙。水沙調控,是治理黃河的「牛鼻子」。截至目前,「攔、調、排、放、挖」綜合處理黃河泥沙方略基本達成共識,累計減少入黃泥沙近300億噸,減少下遊河道淤積112億噸。
  • 小浪底大量泥沙下洩給黃河下遊帶來什麼變化
    7月上旬開始大量排洩泥沙,為防汛騰庫容,黃河小浪底水庫持續開閘排沙,裹挾著大量泥沙的水流瀑布猶如三條黃龍從排沙洞口噴薄而出,場面蔚為壯觀。剛到黃河邊就看到小浪底大壩下面騰起一片雲霧,原本清清的河水變成了含沙量極高的泥水。
  • 2001年中國河流泥沙公報(長江、黃河)
    (二)小浪底水庫小浪底水庫是一座以防洪、防凌、減緩下遊河床淤積為主,兼顧供水、發電、灌溉的綜合水利工程。水庫大壩距上遊三門峽水庫大壩130公裡,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裡,佔黃河流域面積的92.3%。水庫設計庫容126.5億立方米(275米高程),淤積後可保持庫容51億立方米。
  • 小浪底洩洪排沙持續進行中……
    ,賞不盡的秋韻初秋時節黃河小浪底洩洪排沙 仍在持續進行中想親臨其境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震撼場面小夥伴們可要抓緊時間哦!天界銀瀑、巨浪滔天絕世飛瀑、驚濤拍岸泥沙瀑布、黃河奇觀令人震撼~觀瀑黃河小浪底,遊歷黃河母親河 !
  • 明起可到黃河小浪底觀瀑去
    驚濤拍岸,滄海橫流,由濟源市承辦的2016黃河小浪底觀瀑活動將在6月29日盛大啟幕。  黃河作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歷史上曾給中下遊人民帶來多重災難。為了徹底馴服黃河,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1991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程正式開工,至2001年全部竣工。  「一瓢水,半瓢沙」。水沙不平衡是黃河下遊河道淤積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調水調沙。調水調沙就是有計劃地控制水庫的蓄、洩水時間和數量,在主汛期時將水庫調整到敞洩排沙狀態。通過調水造峰、調沙淤灘等措施,把河道和庫區中的泥沙儘量多地送入大海,以減輕黃河下遊河道淤積。
  • 全球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產生16億噸沙,堆成土牆可繞赤道27圈
    提到黃河,很多人應該並不陌生,作為我們的母親河,不管是在電視上還是課本中都有屢次被提到。早在遠古時期,黃河數千裡的流域有著優越的水溫條件,氣候條件也十分溫和,農作物特別適合生長,所以中國境內的元原始先民們就定居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活和奮鬥。
  • 2000年中國河流泥沙公報(長江、黃河)
    2、入湖泥沙淤積量 據水文資料統計,洞庭湖多年平均(1956至1995年)入湖年沙量為1.67億噸,其中1.32億噸來自長江的入流,0.3億噸來自湘、資、沅、澧四水。由城陵磯注入到長江的湖水年均輸出沙量為0.43億噸。由此所得洞庭湖年均泥沙淤積量約1.24億噸。
  • 萬名遊客黃河小浪底「觀瀑」
    小浪底第7次調水調沙自6月19日啟動以來,小浪底水庫下洩流量逐步加大,引來眾多國內外遊客爭睹黃河飛瀑激流直下的壯美畫卷,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美妙意境……24日,記者從黃河小浪底景區接待中心了解到,觀瀑節開幕以來,小浪底景區已接待遊客上萬人次。
  • 黃河下遊防洪形勢已發生巨變
    在這種巨變之下,黃河輸送到河口的沙量也大幅度減小,淤積延伸減弱,其對上遊河道影響可以忽略。小浪底水利樞紐應進行泥沙多年調節,充分利用洪水排沙,河槽發生衝刷,可以長期發揮作用。可以這樣說,目前的黃河下遊河道,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安全河流。
  • 黃河出現今年第3號洪水,小浪底水庫已經做好迎戰準備
    而黃河中遊最近一段時間,也是強降水頻頻。大河報記者了解到,受近日降雨影響,黃河潼關水文站6日23時54分,出現506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為黃河2020年第3號洪水。根據天氣形勢預報及黃河中下遊水情,三門峽水庫已於6日20時起敞洩運用,小浪底水庫於6日20時起按出庫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攔蓄洪水。
  • 直播小浪底和三門峽:「天上來的」黃河水如何在這裡變清?
    2017年7月7日和8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保護黃河萬裡直播行動」(下載《議庫》APP,或通過一直播「議庫」帳號,可觀看直播)第5站和第6站分別來到河南省洛陽市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和三門峽市三門峽大壩。
  • 黃河三門峽大壩
    三門峽黃河大壩是我國在黃河幹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黃河大壩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黃河三門峽大壩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區東北部。三門峽黃河大壩北鄰山西省,西鄰陝西省,被人們稱為豫西「金三角」。三門峽黃河大壩距市區20km,工程於1957年4月破土動工,1961年4月,僅用了約4年時間就使大壩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 遊黃河小浪底——豫鄂自助遊(10)
    小浪底位於河南省濟源西南30公裡的黃河幹流上,上距130公裡,下距鄭州花園口115公裡,是黃河幹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庫位於穿越、王屋山的晉豫中,庫區全長130公裡,總面積272平方公裡。
  • 孟津黃河小浪底再現「銀河倒瀉」!氣吞山河,觀瀑正當時!
    眼下,正值黃河小浪底洩洪排沙時期,黃河激流從壩上的洞群噴湧而出,形成一條條氣勢磅礴的」巨瀑「飛流而下,展現出滔滔黃河一瀉千裡的壯觀場景,在此期間,能欣賞到如此美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堪稱「世界最壯觀的泥沙瀑布」每年都吸引著不計其數的中外遊客親近母親河、觀瀑黃河小浪底。已經成為河南旅遊的閃亮名片。這條舉世聞名的母親河,以她雄偉壯觀的英姿颯爽和氣勢磅礴的英雄氣概展示在世人面前,我們為之驚嘆,吶喊,奔走相告,只為更多的人們能有幸親眼目睹黃河小浪底這磅礴的氣勢和五嶽崩摧的力量!
  • 治理黃河的裡程碑,從小浪底大壩,遊覽黃河三峽
    小浪底水庫進入洪水調度模式黃河小浪底風景區距洛陽市區40公裡,處在國家黃金旅遊線路、河南三點一線的中心部位,總面積1262平方公裡,其中水面272平方公裡,由小浪底大壩、京子山、八裡峽、三門峽大壩四個片區、13個景區、113個景點組成。
  • 小浪底觀瀑,看「最壯觀黃色瀑布」,小浪底是洛陽的還是濟源的?
    2020黃河小浪底排沙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上旬,黃河小浪底大壩就會和三門峽大壩、西霞院以及陸渾水庫聯合調水調沙:拉閘放水,開啟洪水調度運用模式。黃河小浪底大壩小浪底飛瀑被譽為「世界最壯觀的泥沙瀑布」,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匯聚小浪底,親近母親河,共享「觀瀑」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