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黃河大壩是我國在黃河幹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黃河大壩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
黃河三門峽大壩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區東北部。三門峽黃河大壩北鄰山西省,西鄰陝西省,被人們稱為豫西「金三角」。三門峽黃河大壩距市區20km,工程於1957年4月破土動工,1961年4月,僅用了約4年時間就使大壩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三門峽大壩主壩長713.2米、高106米,混凝土重力壩;副壩為鋼筋混凝土牆,長144米、高24米。主副壩總長857.2米。總庫容162億立方米。電站廠房為壩後式,現有7臺機組,發電量41萬千瓦。
萬裡黃河第一壩。
主壩長713.2米,高106米。
三門峽大壩原為蘇聯專家設計,忽視了泥沙淤積問題,致建成五年後泥沙淤積達5041萬立方米。造成壩上遊渭河、黃河河床抬高淹了農田,成了地上河。
左岸排沙壩。
1964年12月,將原來4條發電鋼管改成洩流排沙鋼管。
1969年又實施二次改建,挖開1—8號導孔。
1990年又陸續打開了9—12號底孔。
現在大壩已經達到入庫泥沙與出庫泥沙平衡。
寬闊的壩頂。
一步跨兩省。前腳印為山西省,後腳印為河南省。
三門峽圖。沒截流前,峽口布滿礁石,左側:(上至下)人、鬼、神三個礁石組成三門峽,現已經被大壩壓在下面了。右側(上至下):梳妝檯、張公島、中流砥柱三礁,現仍在壩前可見。
水下通道,可達張公島礁。
水上通道上,可達張公島觀景臺。通道上可見大壩全景。
張公島觀景臺。
梳妝檯礁。
中流砥柱礁。
主壩。
觀景通道。右邊飛濺泥水,為洩流排泥沙道。每一個水滴濺到衣服上,都是大泥點子。
發電機水道孔,大壩的功用基本交給小浪底水庫了。三門峽大壩現在主要功用是旅遊。
排汙。每一個霧滴都是一個泥點子。
三門峽大壩是「萬裡黃河第一壩」。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