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你為什麼不過中國情人節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又是一年七夕節,過去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現在,人們稱之為中國情人節。

  可是,現在有幾個人知道中國情人節呢,又有幾個人過中國情人節呢?很多年輕人只知道西方情人節,對傳統的七夕節既無了解,更無從過起。

  這個節日來自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說是孤兒牛郎,遇到下凡洗澡的織女,兩人成婚,生兒育女,幸福生活,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牛郎追隨而去,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於是七月七日這一天慢慢地演變成節日,在古代,這一天女孩子都有拜月的習俗,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求賜美滿的姻緣。應該說,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然而也沒落到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地步。

  有人認為,這是受西方節日、尤其是受西方情人節衝擊的原因,前兩年,有傳統文化的愛好者,還組織起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活動,比如有一個作家叫張一一,就發起「抵制西方情人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倡議。張一一表示,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國青少年應有一種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意識,應當充分重視中華民族自身的傳統節日,而不應該盲目地崇洋媚外、跟風隨俗,過度追捧「情人節」等一些從西方社會舶來的「洋節」。

  據說當時有上萬華人網友力挺這一倡議,不少80後、90後的年輕網友紛紛表示,從今後將不再過「2·14」這個洋節日,而會選擇過七夕節這樣的中國傳統「情人節」。但是反觀每年的2月14日情人節,人們還是過得熱熱鬧鬧,這個日子仍然被愛、鮮花、巧克力、賀卡充盈,並未有冷卻的表現。

  這說明一廂情願地抵制除了收穫炒作的價值,是沒有作用的,也是沒意義的。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地球越來越變得像一個「村子」的時代,除了經濟貿易的交流,也必然地伴隨著文化的交流,中國人過洋節,其實是中國人越來越開放的表現,沒有什麼原罪可指責。只是,對外來文化的開放接納,不等於將自己的文化弄丟,而是求同存異,並生共贏,形成豐富的文化生態,不應該是誰滅掉誰的你死我活。

  事實上,由於世界交流越來越多,西方人也越來越多地過中國人的一些傳統節日,洋人也越來越多地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少人不遠萬裡慕名跑到中國來學京劇、相聲、國畫,琵琶等等。國外的洋人也有喜歡過中國節日的,受大中華傳統文化影響,韓國人過端午節,日本人過七夕節,就不說了,在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洋人對春節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日益感興趣。傳統中國年這一天,他們到當地的唐人街和華人聚集的區域,一同慶祝這個紅紅火火的盛會。他們穿起唐裝,拿著中國傳統的紅燈籠、中國結,品嘗中國美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學幾句中文,也正成為一種潮流。

  其實他們就像我們未必能真正理解聖誕節一樣理解春節,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過中國節,當然,中國的春節為什麼能讓老外有興趣去了解、去過一過呢?首先是中國人自己重視,自己愛過,自己傾注了情感,投入了精力和成本,自己把它過得非常火熱隆重,別人才會跟風湊熱鬧,我們很難想像,如果中國人自己都不重視一個節日,洋人反而會在意。

  事實就是這樣,西方的情人節很受西方人重視,中國人就跟著湊熱鬧,中國的情人節受自己冷落,自己都不過,洋人更不可能去過。所以,要想讓中國人過中國情人節,光靠抵制西方情人節是沒有用的,關鍵是培養國人愛過中國情人節,這個東西,並不是靠振臂高呼幾聲就可以成功,不是國務院將其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節慶文化遺產名錄,也不是被中宣部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定為「我們的節日」,然後人們就會主動去過,一個節日的沒落與一個節日的興盛,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復興中國情人節,必須要靠全社會,包括企業長期踏實的努力,用心去推動。

  據我的觀察,紅豆集團可以說是著力將七夕節打造成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最為努力的企業,這個集團不是像作家張一一那樣只是倡議一下,而是連續舉辦十五屆「紅豆七夕節」,即將迎來十六屆「紅豆七夕節,天下有情人」,通過多種形式,並通過電視、網絡、紙媒等的主流強勢媒體傳播,結合時代的發展,給這個原屬於農耕文明的七夕節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來讓古老的七夕節重回當代中國人的生活。

  這與紅豆集團的創始人周耀庭先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是分不開的,他認定,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丟掉傳統文化,一個國家經濟的強大,必須有強大的民族文化作為支撐的思想理念密不可分。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他以一企之力,創辦了「紅豆七夕節」,十五年堅持下來,一個早已淡出人們視野的節日,又開始慢慢回歸。所以說,與其抵制別人,不如做好自己,你自己做好了,別人會給你抬柴,火自然會越燒越旺。

  像紅豆集團這樣的企業,在商言商的同時,還自覺擔負起復興傳統文化的重任,將復興七夕節這個傳統節日作為一種理想來做,不遺餘力地投入,這裡面縱然有自身的利益訴求,卻客觀上助推了傳統文化的復興,也是值得敬佩的。現在,也確實有人開始過中國情人節了,只是,七夕節的傳統節目,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等已經缺乏市場了,不太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不過,年輕人將西方情人節送巧克力、送玫瑰花……等照搬過來,一樣過得有滋有味,不能不說,其中有紅豆集團的一份貢獻。(網信)

(責任編輯:DF137)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不過西方節日?(附錄.西方情人節是怎麼傳入中國的?)
    附錄.西方情人節是怎麼傳入中國的?情人的節日市場,不知道有多少鮮花與巧克力店主可以在今天大賺一筆。 中國傳統的乞巧節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提及情人節,幾乎連個孩子都能知道是2月14號,那麼到底這個節日是如何傳入中國,又是怎麼做到如此深入人心的?
  • 中國人過自己的情人節
    □記者 李麗今年8月6日是我國農曆傳統的七夕情人節,中原商業群關於七夕的各種宣傳已經提前開始了。作為中原家居賣場首先倡導七夕情人節這一傳統節日回歸的歐凱龍,將再一次喚起很多消費者對傳統情人節的思考以及更多的熱愛。在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原,最近幾年的「七夕節」正在被大家熟悉並重視,成為伴侶間必過的浪漫節日。據了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好現象,與中原領先家居商場歐凱龍有很大的關係。「愛家榜樣歐凱龍一直致力於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愛家文化。我們主張中國人過自己的『七夕情人節』。」
  • 七夕:讓我們過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在眾多中國傳統節日中,這個節日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因為七夕——是「中國情人節」!   中國人喜歡過節,也有許多光輝燦爛的傳統節日文化,幾乎每個月都有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傳統節日是民族情感的粘合劑,充盈著親情情結、敬祖意識、尋根心理、報本觀念,最容易喚起人們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對同宗同源的民族情。
  • 為何中國人的情人節總過得那麼糾結?
    有人調侃說,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不結婚就等於「變態」,結了婚不生小孩則被視為「現行反革命」,於是,春節、光棍節、情人節,都成了審判這些「變態」和「反革命」的法定日子。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剩男剩女,更是成為重點討伐對象,種種無奈和心酸匯成一句話——「中國式逼婚」猛於虎也!
  • 情人節快到了,大家還記得中國的情人節,知道西方情人節的起源嗎
    每年2月14日,都是西方的情人節,隨著中國與世界接軌,中國人也慢慢接受了這個來自於西方的節日。但是隨著西方的節日的慢慢入侵,中國人漸漸地忘卻了曾經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那麼大家還記得那個曾經的七夕,那個美麗的傳說嗎?
  • 你知道情人節的起源嗎?為什麼情人節這天要送巧克力呢?
    2月14日,是傳說中的西方情人節,很多情侶在這一天互贈鮮花和巧克力,表達彼此的愛意,過了這麼多年的情人節,你知道這個節日的真正來歷嗎?2月14日,在咱們中國叫做「情人節」,但在西方國家卻不叫「Lover’s Day」而叫「St.Valentine’s Day」,翻譯成中文就是「聖瓦倫丁節」,為什麼叫這個稱呼,這就得從他的起源故事說起了。
  • 我們要摒棄西洋節,真正過好中國人的情人節!
    今天是8月25日,農曆七月初七,是咱中國人的七夕節,更是中國人傳統的情人節。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傳頌著牛郎會織女的故事,昭示著中國人堅貞不渝的愛情。一些有志之士已經把七月初七定義為中國人的情人節!然而,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文化卻一直沒有做強,人們只知道今天是牛郎會織女的日子,卻沒有把這一中國人的情人節發揚光大。
  • 元宵節是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元宵節給女朋友發多少紅包數字寓意
    元宵節是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元宵節給女朋友發多少紅包數字寓意時間:2019-02-19 12:15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是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元宵節給女朋友發多少紅包數字寓意 元宵節為什麼是情人節? 元宵節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重要華夏民族傳統節日。
  • 情人節收到巧克力的你,知道巧克力為什麼代表愛情嗎?
    那情人節應該吃什麼呢?我想就算問一個小學生,他都能輕鬆答出是巧克力。但是為什麼要在情人節送巧克力表達愛意呢?相信很多小夥伴也是一知半解,小編先從情人節的由來慢慢說起。情人節的由來每年的2月14日就是情人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不過小編一直很疑惑,為什麼就那麼巧,中文諧音剛好就是「愛一世」!
  • 七月初七七夕節究竟是不是「中國情人節」?
    中國古人在感情方面含蓄內斂,不像西方人那般奔放熱烈,因此古代是沒有情人節的。不過當代中國人在生活方式和表達感情的方法等都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對情人節也有了現實的需求,這最近四十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過起情人節來了,由於無從選擇,所以一般過的都是公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
  • 七夕節or元宵節,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到底是哪天?
    隨著中西文化融合,現在感覺天天都有節過,春節、元宵節、情人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端午節、母親節、父親節、七夕節、國慶節、中秋節、感恩節、聖誕節、元旦節……畢竟節日越多,消費就越多,對於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是很有好處的。
  • 我是中國人,不過聖誕節
    我是中國人,不過聖誕節每年的12月24日是西方的平安夜,12月25日是西方的聖誕節。但,這只是西方的節日,與我這個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又有何相干呢?西方的節日,我這個中國人為什麼要去過呢?但是,這個白鬍子老頭與我們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他的生日我們為什麼要給他過呢?聖誕節是紀念耶穌誕辰的節日,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當年耶穌的信徒侵略我中華,殺我同胞,掠奪財物,耶穌可否拯救我們?沒有;耶穌可否懲罰過他們?也沒有。如今我中華崛起了,部分國人卻在為慶祝耶穌的誕辰,去狂歡,去普天同慶,實乃悲哀。
  • 「七夕」:中國的情人節
    又聯想到在那個混亂不堪的歲月裡,不知有多少社會精英含冤離去,多少美好事物慘遭荼毒……在中國民間,對於「七夕節」而言,除了歌頌牛郎織女對於愛情的忠貞不渝之外,其中還含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乞巧」,因為「心靈手巧」向來就是我們民族對於女性的褒譽之詞。
  • 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情人節之七夕傳說
    隨著西方情人節在中國的日益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都忘記了中國情人節是什麼時候,或者說人們更加熱衷於過西方的情人節,對於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日大家都不太關注了。因此,作為中國人的花鎮小編想藉此機會給大家普及一下中國的情人節。
  • 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答案是三天,你知道哪三天嗎?
    為了這一天,從旅館到商場都絞盡腦汁,拿出各種「情人節」有關的宣傳文案,吸引眼球的同時好好賺上一筆。將這一舶來品的西方情人節,硬是過成「買買買」「表忠心」的剁手節,連外國人都大跌眼鏡,覺得不可思議。現如今,走到街頭隨便採訪。問情人節是哪一天,很多人都會一口說出二月十四。但如果問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很多人都會猶豫半天,不知答案。
  • 聖誕裡過的情人節
    老外同事問:「聖誕節,你們為什麼要送蘋果?」「額,額……」,我盡無言以對。還真是搞不大清楚,在中國,為什麼大家聖誕節要送蘋果?總是有些圖謀不軌的商家或個人,又在背後造謠傳謠,鼓動並吹噓:嗯,提醒下你們,又該重視起洋節了,快、快、快,來、來、來,消費了、發洩了,happy, happy, happy 轟趴趴,啦啦啦……03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過洋節?
  • 法媒看中國人過情人節:其實沒有看上去那麼浪漫
    中國日報網2月16日電 據歐洲時報網報導,2月14日,中國的大街小巷也跟隨西方潮流慶祝情人節的到來。玲琅滿目的巧克力和色彩繽紛的玫瑰花佔據各商家的貨架,年輕的情侶各種花式秀恩愛。不過在法媒看來,中國人的情人節可沒有那麼浪漫。
  •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平安夜、聖誕節馬上就要來了,身邊的年輕人早已摩拳擦掌,約朋友、訂餐廳、定禮物、有對象的叫上對象過二人世界,沒對象的叫上一群朋友來個單身狂歡。近年來這些洋節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年輕人愛的不行,有些老年人卻嗤之以鼻,中國人的節日都過不完,為什麼外國節日這麼上心?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這麼喜歡過洋節呢?中國傳統文化是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節日講究一家人團聚,其中的規矩和氛圍就是晚輩對長輩的迎合。
  • 不過情人節代表不忠誠? 網友稱被迫過節很無奈
    「情人節」一年要過好幾次,時不時網上就說某一天是情人節,然後就有商家藉此促銷。2月14日情人節,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還有中國的七夕,最近似乎連「5月20日」都要變成消費示愛的日子了。2.過節收到祝福簡訊,還逼著你轉發。比如「今天是情人節,收到此簡訊將會幸福美滿終身,轉發4個好友,不發或刪除背運兩年,回傳無效」,大多數人都願意討個討個吉利,即便不情願也只能轉。
  • 有很多言論,有人說:「滾,老子是中國人不過」
    然而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到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