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基金總經理離任!發行大年僅成立4隻新產品,25隻基金規模迷你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今年以來新華基金人事變動頻繁,劉全勝因個人工作安排於2020年11月30日離任總經理,任職期限不足兩年。此前,副總經理崔建波與晏益民已於6月5日因個人原因離任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沉寂多年的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華基金),再次出現高管變更。

  日前,新華基金髮布高管變動公告稱,劉全勝因個人工作安排於2020年11月30日離任總經理,並由公司聯席董事長翟晨曦代總經理一職。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6月5日擔任總經理至離任,劉全勝任職期限不足兩年。

  然而,新華基金的棘手問題並不僅限於高管變動。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市場持續火爆,不過該公司年內僅成立了新華安享惠澤39個月定開A/C、新華精選成長主題3個月持有期、新華景氣行業A/C、新華安享惠融88個月定開債A/C4隻產品(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其中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各為2隻。

  與此同時,新華基金迷你基金扎堆。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公司旗下有46隻基金,而新華聚利A/C、新華鑫動力A/C、新華恆益量化、新華創新科技主題、新華中小市值優選等25隻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佔比超過50%。

  就高管變動、新基金髮行等問題,《投資時報》向新華基金髮送溝通函,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高管變更頻繁

  儘管今年新基金髮行、產品業績均有不錯表現,不過公募基金公司高管變動潮依舊洶湧。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擔任新華基金總經理不足兩年的劉全勝因個人工作安排離任,並由公司聯席董事長翟晨曦代總經理一職。

  資料顯示,翟晨曦歷任國家開發銀行投資業務局、評審三局項目經理、國家開發銀行資金交易部交易員、副處長、處長。現任天風證券(601162.SH)副總裁兼公司執委會副主任、天風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任恆泰證券(1476.HK)聯席總裁、新華基金聯席董事長。此外,翟晨曦在資本市場頗有名氣,甚至被稱為「債券女王」。

  劉全勝則歷任內蒙古證券包頭九原區證券服務部經理、內蒙古證券包頭昆區證券服務部經理、恆泰證券區內經紀事業部總經理助理、恆泰證券包頭鋼鐵大街營業部總經理助理、恆泰證券臨河勝利北路營業部總經理、恆泰證券經紀業務管理總部總經理、恆泰證券經紀事業部總裁助理兼經紀事業部總經理、恆泰證券副總裁。

  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華基金高管變動並不僅限於此。6月6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副總經理崔建波與晏益民已於6月5日因個人原因離任。從公告上看,兩位前副總並未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

  據悉,崔建波在新華基金任職時間已超過10年,除了在2016年3月擔任副總經理外,在其離任前還兼任公司投研總監及基金經理,隨著崔建波的離任,風光一時的「新華四傑」已全部離開,目前崔建波已入職方正富邦基金。而晏益民受聘副總經理的時間是2014年6月,至其離任,任期為6年。

  9月16日,新華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正式聘任劉徵宇和申峰旗擔任公司的副總經理,而申峰旗還兼任公司投資總監、基金經理;9月18日,該公司再次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聘任翟晨曦出任公司的聯席董事長。

  除此之外,基金經理離職也時有發生。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公司年內已有李顯君、劉曉晨、張永超、崔建波4人離職,且基金經理任職年限均超過3年。

  數據顯示,新華基金現有基金經理19名,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3.38年,其中李強、王浩、王奕蕾、劉彬、申峰旗等8人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不足3年。

  新基金髮行「落伍」

  作為一家成立16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新華基金曾名噪一時,不過近年來規模增長情況並不理想。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新華基金管理規模為352.53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固收類基金分別為108.59億元、243.95億元。

  從新基金髮行來看,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年內已成立新華安享惠澤39個月定開A/C、新華精選成長主題3個月持有期、新華景氣行業A/C、新華安享惠融88個月定開債A/C4隻產品。不過僅有新華景氣行業A/C一隻主動權益類產品,且新華景氣行業A/C首募規模僅為15.37億元。

  通常情況下,新基金髮行與公司品牌、銷售渠道、基金經理名氣等因素有關。目前,新華基金還有新華安康多元收益一年持有A/C1隻混合型基金募集中,擬任基金經理為姚秋。除了正在募集中的新華安康多元收益一年持有A/C,姚秋還管理著新華紅利回報、新華鑫回報、新華增盈回報等4隻產品,截至12月10日,其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69.02%。

  而從存量基金情況看,據《投資時報》研究員統計,今年三季度末,在新華基金旗下46隻基金中多達25隻規模不足2億元;規模位於清盤線以下的有9隻,其中包括新華外延增長主題、新華積極價值、新華萬銀多策略、新華靈活主題、新華鑫回報、新華鑫利6隻主動權益類基金。

  由於管理規模持續低迷,基金清盤也屢見不鮮。今年7月17日,新華基金髮布《新華高端製造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清算報告》,公開資料顯示,新華高端製造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於2017年6月12日至7月21日向社會公開募集,首次募集資金總額 2.36億元,截至2020年6月22日,基金規模為0.10億元。

  今年2月14日,新華基金髮布《新華家盈雙利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清算報告》。截至2019年11月22日,該基金已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已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合同終止條款。根據基金合同有關約定,該基金將依據基金財產清算程序進行財產清算並終止。

  新華基金資產規模(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

  部分產品業績落後

  新品發行遲緩、存量基金規模不振或與管理業績欠佳有關。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在新華基金旗下的權益類產品中,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最高的是新華鑫動力A,取得83.24%的收益,在同類基金中排在第33名。

  不過,表現如此亮眼的基金卻是少數。以新華鑫利為例,截至12月10日,該基金今年以來、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82%、10.11%、37.09%、15.23%,同類排名分別為1841/1897、1743/1891、1246/1798、1372/1519。

  若拉長時間維度,新華鑫利成立6年多以來總收益為46%,年化回報為5.86%,同類排名為167/171。

  此外,新華鑫利還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基金季報顯示,在今年三季度該基金單位淨值增長率為-0.8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5.36%。

  無獨有偶,新華安享多裕定開長短期業績亦如此。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該基金今年以來、近一年、近兩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9.95%、12.89%、24.29%,同類排名分別為1726/1898、1684/1891、1548/1799。

  而新華安享多裕定開同樣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基金季報顯示,該基金單位淨值增長率為1.1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6.35%。

  從基金投資方面來看,根據基金三季報,權益資產投資比例不高或是造成上述基金業績欠佳的原因。以新華安享多裕定開為例,從基金季報來看,該基金的股票投資比例僅為0.28%、債券投資比例為0%,而其他資產佔比高達99.45%。去年四季度該基金股票持倉比例為54.12%,而今年一季度縮水至4.42%,今年二季度末微增至13.13%。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季報發現,新華鑫利去年四季度股票持倉比例高達91.63%,但今年前三季度,該基金股票倉位分別為5.11%、9.54%、24.12%。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鑫利股票倉位發生變動是發生在基金經理變更之後。今年2月27日,公告顯示增聘基金經理王濱與王浩共同管理該基金,而王濱以固收投資見長;時隔1個多月,王浩因公司工作安排於4月2日卸任新華鑫利基金經理,至此,王濱單獨管理該基金。

  新華鑫利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Wind

(責任編輯:蔡情)

相關焦點

  • 基金IPO|國融基金旗下基金髮行失敗,成立三年6隻產品均為「迷你基」
    而翻看規模變動情況,我們發現,國融基金在2017年成立之後,2018年資產規模為2.76億元;到了2019年上半年,資產規模增加至8.25億元,2019年年底也穩定在了8.16億元,但是到了2020年一季度規模降至4.20億元,二季度再次下降,降至3.09億元。資產規模幾乎都處於行業後十名。
  • 首位總經理離任!國融基金規模不足4億,今年產品業績失色丨基金
    在人員變動的同時,國融基金的管理規模也不盡如人意。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公司旗下6隻基金的管理規模合計僅為3.09億元(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且均為主動權益類基金。7月18日,國融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值得一提的是,李宇龍是該公司獲批成立時的首位總經理,任期已有3年。公開資料顯示,侯守法曾任國家審計署主任科員、北京燕莎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北京首都創業集團總經理助理。
  • 長安基金管理規模縮水超40% 成立九年離任三位總經理
    10月17日,該公司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總經理袁丹旭因個人原因申請離職,離任日期為今年10月16日,董事長萬躍楠代任總經理一職,且袁丹旭任期不足3年。 就管理規模下滑、基金業績及新任總經理等問題,《投資時報》向長安基金髮送溝通函,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 首位總經理離任!國融基金規模不足4億今年產品業績失色
    兩位副總經理離任時任期均不足一年。在人員變動的同時,國融基金的管理規模也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公司旗下6隻基金的管理規模合計僅為3.09億元(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且均為主動權益類基金。
  • 紅塔紅土基金高管上演「乾坤大挪移」 年內首隻新基金募集失敗
    日前,紅塔紅土基金髮布的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劉輝因工作調整離任總經理,饒雄離任董事長,調整為轉任總經理,督察長李凌轉任董事長、代任督察長。在高管層變動的同時,紅塔紅土基金旗下新產品發行並不順利。據《投資時報》研究員統計,目前該公司旗下有10隻基金(各類份額合併計算),管理規模合計約66.6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管理規模分別為10.25億元、6.07億元、50.28億元,佔比分別為15.39%、9.11%、75.5%。僅從管理規模來看,該公司旗下固收類基金比重較大。
  • 快訊|民生加銀、國融基金基金髮行失敗 小基金公司發行承壓
    許楠楠/文財經網金融訊 今年以來,新發基金髮行率破紀錄,而自7月以來,權益基金爆款不斷。據統計,權益基金已超1萬億元。但在破記錄的同時,發行失敗的基金也在增多。據公開資料顯示,7月28日,民生加銀匯眾18 個月定期開放債券發布公告,因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該基金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 萬家基金旗下26隻產品規模迷你 萬家精選重倉地產股收益排名靠後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公司管理規模為1625.39億元,旗下權益類基金、固收類基金規模分別為550.14億元、1075.25億元,佔比分別為33.85%、66.15%。萬家基金資產規模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 迷你基金扎堆 距離2020年行情收官已不足一個月,新基金髮行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 格林基金年內兩位副總經理離職 規模增長緩慢三隻權益產品迷你化丨...
    日前,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格林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副總經理韓東霞因個人原因離任,離任日期為今年8月11日。值得一提的是,韓東霞自今年4月13日加入公司至離任,僅有4個月時間。除了高管變動,成立近4年,格林基金還面臨著管理規模不佳、權益基金迷你化等困境。
  • 權益大年的失意者:大成基金周志超離任三隻基金
    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周志超任職大成基金期間所管理過的產品就是上述三隻,截至交出基金經理帥印時,他所取得的任職回報僅分別為6.88%、6.98%、8.31%。在任職大成基金之前,周志超還曾分別在大摩華鑫和博時基金管理過公募產品,但除去博時卓越品牌混合外,他管理其餘所有產品的任職時間均不到兩年。
  • 總經理降為副總經理!管理規模不足10億,東海基金為何「長不大」?丨...
    8月15日,東海基金髮布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任職公告稱,公司原總經理鄧升軍因個人原因離任,轉任公司副總經理。同日,嚴曉珺履新公司總經理一職。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原總經理鄧升軍的「降級」並非無跡可尋。僅從管理規模來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東海基金管理規模僅為9.88億元,與鄧升軍3年前任職時相比,該公司規模僅有300萬元的增長。
  • 紅土創新基金總經理離任 首家PE系公募如何避免掉隊?
    記者注意到,楊兵在紅土創新基金成立不久便加入公司,迄今為止已經供職近4年  《投資者報》記者 鍾楚涵 高方方  目前,紅土創新基金總資產規模47.17億,在125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96。根據公開資料,這家PE系公募基金成立以來發展緩慢,2017年之前,公司規模一直在5億元以下。到2017年二季度,公司才依靠貨幣基金勉強將公募規模撐至幾十億。但是仍然處於行業下遊。
  • 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離任 「獨苗」產品規模縮水近3億元
    成立不足兩年的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高海濤於今年11月30日離任,而該公司旗下僅有明亞價值長青A/C一隻產品,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規模僅有0.48億元《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公司僅有成立於今年4月24日的明亞價值長青A/C一隻產品(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下同),管理規模只有0.48億元,較成立之初的首募規模3.45億元已縮水近3億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明亞價值長青A/C最近三個月、最近六個月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5.91%/5.82%、16.54%/16.35%,同類排名皆在後1/2。
  • 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離任 「獨苗」產品規模縮水近3億元
    成立不足兩年的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高海濤於今年11月30日離任,而該公司旗下僅有明亞價值長青A/C一隻產品,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規模僅有0.48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基金行業高管變動持續上演,
  • 中郵基金經理任澤松離任 虧損45%的百億基金何去何從
    至其離任前,他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累計回報仍然超過200%,但眾多追高買入的投資者深套其中,由他管理的中郵信息產業發行規模超126億元,至今淨值幾近腰斬。事實上,前期明星效應引發了投資者對該基金的追捧之後,後期買入的眾多投資者都被套。資料顯示,2012年末,中郵戰略新興產業資產規模僅0.61億元,份額為0.58億份。由於期間曾長期暫停申購,2015年6月末份額僅增長至11.82億份,資產規模則憑藉淨值的增長達到64.64億元。到2016年二季度末,其總份額增至19.21億份,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
  • 業績黯淡 新華基金「光輝歲月」何時再現?
    雖然基金清盤是企業優勝劣汰機制常態,但是如若清盤數量遠遠大於自身管理數量與規模就證明其潛在的問題。被清盤的19隻基金中有3隻是受監管政策變化影響清盤。其餘基金中有14隻在清盤前資產規模不足50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新華基金旗下仍有多隻產品規模迷你,清盤危機依然頻現。
  • 股票型ETF「基金髮行大年」新發規模縮水超四成
    股票型ETF「基金髮行大年」新發規模縮水超四成 北京商報訊 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逐步被市場認知後,股票型ETF憑藉著持倉透明、風險分散等特性,一度在2019年全年實現了超1500億元的發行盛況,部分主流寬基ETF
  • 新基金差距大:國壽安保規模千億 國開泰富僅3產品
    ■ 規模過千億的3家公司,勤奮發行新產品、專攻固定收益、主做機構生意,各家公司都有獨門絕技■ 而5歲的國開泰富基金公司產品僅3隻,江信基金白白錯過A股難得的牛市,北信瑞豐旗下基金則是無論業績好壞規模都長不大我們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卻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對比來看,今年有17家中小基金公司沒有新產品成立,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的產品還面臨募集失敗和慘遭清盤的窘境。  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市場上公募基金規模已達到18.43萬億元。
  • 國融基金總經理李宇龍離任 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近日,國融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任職日期2020-07-17。侯守法,研究生、碩士,曾任國家審計署主任科員、北京燕莎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北京首都創業集團總經理助理。現任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長安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首創期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新基金開年發行火爆基金再次上「熱搜」! 多隻「日光基」吸金逾百億
    1月6日,滬深兩地同現爆款基金,多隻基金一日售罄,募資規模超百億元,引發開年的基金投資熱潮,甚至帶動基金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這已經不是基金第一次登上「熱搜」。2020年7月,A股短期快速上揚,基民跑步入場,基金髮行火熱,「基金」一詞就曾登上熱搜。在連續兩年走出業績和發行「大年」後,基金再上熱搜,是加倉良機還是市場見頂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