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總經理離任!國融基金規模不足4億今年產品業績失色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在公募基金高管變動的大潮中,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融基金)也掀起一股「浪花」。近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總經理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任職日期2020年7月17日。

事實上,國融基金的高管變動不僅限於總經理,副總經理的變動更為頻繁。今年2月,該公司副總經理黃向武因個人原因離開公司。去年12月,該公司另一位副總經理張靜也因個人原因離職。兩位副總經理離任時任期均不足一年。

在人員變動的同時,國融基金的管理規模也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公司旗下6隻基金的管理規模合計僅為3.09億元(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且均為主動權益類基金。

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該公司旗下國融融銀A/C、國融融泰A/C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均飄綠,分別為-4.21%、-4.32%、-4.92%、-4.92%。

就總經理離職、基金業績不佳等問題,《投資時報》向國融基金髮送溝通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首位總經理離職

儘管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爆款頻出,賺錢能力再次得到印證,不過基金公司高管變動潮卻持續洶湧。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12家基金公司的188位高管變動,總經理發生變更的公司達30家。

7月18日,國融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值得一提的是,李宇龍是該公司獲批成立時的首位總經理,任期已有3年。

公開資料顯示,侯守法曾任國家審計署主任科員、北京燕莎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北京首都創業集團總經理助理。

天眼查顯示,侯守法除了擔任國融基金董事長外,還任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長安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北京首創期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下稱國融證券)、北京長安置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北京金石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北京姜莊湖網球健身俱樂部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北京日新經貿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17家公司的高管。

國融基金的副總經理一職也不平靜。今年2月28日,公司副總經理黃向武因個人原因離職;去年12月,該公司另一副總經理張靜也因個人原因離職。有意思的是,這兩位副總經理的任職均不滿1年。

國融基金管理規模

成立三年規模不足4億

高管頻繁出走的背後,是基金規模持續不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國融基金旗下6隻基金管理規模合計只有3.09億元(各類份額合併計算),每隻基金平均規模不足1億元。

根據官網信息,國融基金成立於2017年6月1日,首隻基金國融融銀A/C卻是在2018年6月7日成立,當時A股市場處於下跌趨勢,可謂「生不逢時」。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與其他次新基金公司發展固收類基金擴充管理規模不同,國融基金的側重點主要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不過新基金髮行情況並不理想。

去年,借著A股市場結構性牛市的東風,公募基金髮行規模、業績均表現亮眼,不過國融基金僅成立了國融融泰A/C、國融龍頭嚴選A/C、國融融信消費嚴選A/C、國融融興A/C四隻基金(各類份額合併計算),其中僅國融融泰A/C首募規模超過5億元,為7.67億元,但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管理規模僅為1.15億元。

數據顯示,除了國融融泰A/C在今年二季度淨資產變動率不足3%,國融龍頭嚴選A、國融融信消費嚴選A/C、國融融興A/C淨資產變動率均超過15%,其中國融融信消費嚴選A為51.83%。

另外,自國融融興A/C於去年11月份成立之後,國融基金旗下僅有國融融鑫A/C一隻產品處於募集期,該基金自今年4月27日開始募集,7月24日募集結束,不過截至目前尚未見到公告披露基金成立與否。

新基金髮行不利的同時,國融基金還面臨著基金清盤的尷尬。7月17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唯一的債券型基金——國融穩融債券A/C已於今年6月13日終止運營,主要原因是截至6月12日,該基金資產淨值已超過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

作為存量基金中規模最大的產品,國融融泰A/C各階段業績表現欠佳。基金季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該基金A、C類份額淨值增長率均為0.81%,基金比較基準收益率為5.43%。

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該基金A、C類份額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分別為-4.92%、-4.92%,同類排名分別為1892/1900、1891/1900;中期業績同樣表現不佳,近一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3.3%、3.32%,同類排名分別為1809/1860、1807/1860;成立以來淨值增長率均為6.44%。

從基金持倉情況看,國融融泰A/C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股票持倉比例分別為12.97%、22.04%,如此低的持倉比例,會使得基金無法從股票上漲中獲得收益,且重倉股也經歷「大換血」,僅有京滬高鐵(601816.SH)一隻股票保留到二季度。

該基金在二季報中解釋稱,「在二季度海外新冠疫情流行的環境下,市場波動加大,我們將倉位降低到較低位置,並將配置重心布局在需求和供給都在國內且具備業績支撐的必選消費、基建等行業中的優質龍頭,精選估值合理、有業績支撐的新興消費、新基建和政府扶持的新興產業龍頭,同時國債金融債和轉債也是我們的重要配置。」

另外,作為存量基金中成立最久的產品,國融融銀A/C表現亦不理想。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該基金A、C類份額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4.21%、-4.32%,同類排名分別為1886/1900、1887/1900;近一年、近兩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0.72%/0.52%、9.68%/9.07%,同類排名均在後1/4。該基金同樣是低倉位運作,且重倉股與國融融泰A/C大量重合。

上述兩隻基金的管理者中均有田宏偉、馮贇的身影,前者有著超過7年的累計從業年限,且是公司總經理助理兼首席投資官,後者則是從業年限不足一年的「新人」。

此外,國融基金旗下基金經理還有梁國恆,他也是行業「新鮮血液」,累計任職年限僅有1年半左右,還是公司的投資副總監。

國融基金重用年輕基金經理或是出於無奈,經營業績不佳的基金公司人才難免捉襟見肘。根據國融證券年報披露,該公司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22.63萬元、2372.2萬元,淨利潤分別為-3070.66萬元、-1681.02萬元。根據基金季報,國融基金旗下產品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淨利潤分別為-1010.18萬元、3989.53萬元。

面對生存考驗,國融基金不得不進行增資。去年9月17日,國融基金髮布關於註冊資本變更公告稱,經公司2019年第一屆第十一次股東會審議通過,同意國融證券、上海谷若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同比例增資3000萬元,增資完成後,公司註冊資本由1億元增加至1.3億元,股東及股東出資比例均保持不變。

國融榮泰A業績表現

國融融銀A業績表現

(文章來源:投資時報)

相關焦點

  • 首位總經理離任!國融基金規模不足4億,今年產品業績失色丨基金
    近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總經理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任職日期2020年7月17日。事實上,國融基金的高管變動不僅限於總經理,副總經理的變動更為頻繁。今年2月,該公司副總經理黃向武因個人原因離開公司。去年12月,該公司另一位副總經理張靜也因個人原因離職。兩位副總經理離任時任期均不足一年。
  • 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離任 「獨苗」產品規模縮水近3億元
    成立不足兩年的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高海濤於今年11月30日離任,而該公司旗下僅有明亞價值長青A/C一隻產品,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規模僅有0.48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基金行業高管變動持續上演,
  • 國融基金總經理李宇龍離任 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近日,國融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任職日期2020-07-17。侯守法,研究生、碩士,曾任國家審計署主任科員、北京燕莎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北京首都創業集團總經理助理。現任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長安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首創期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離任 「獨苗」產品規模縮水近3億元
    成立不足兩年的明亞基金首位督察長高海濤於今年11月30日離任,而該公司旗下僅有明亞價值長青A/C一隻產品,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規模僅有0.48億元《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公司僅有成立於今年4月24日的明亞價值長青A/C一隻產品(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下同),管理規模只有0.48億元,較成立之初的首募規模3.45億元已縮水近3億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明亞價值長青A/C最近三個月、最近六個月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5.91%/5.82%、16.54%/16.35%,同類排名皆在後1/2。
  • 基金IPO|國融基金旗下基金髮行失敗,成立三年6隻產品均為「迷你基」
    高管頻繁變動,副總經理上任不足一年就離職 資本邦了解到,成立僅三年的國融基金,近年來高管變動卻較為頻繁。2019年12月,國融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張靜因個人原因離任副總經理,離任日期為2019年12月2日,其在2019年3月27日剛上任副總經理,未滿11個月。
  • 新華基金總經理離任!發行大年僅成立4隻新產品,25隻基金規模迷你
    今年以來新華基金人事變動頻繁,劉全勝因個人工作安排於2020年11月30日離任總經理,任職期限不足兩年。此前,副總經理崔建波與晏益民已於6月5日因個人原因離任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沉寂多年的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華基金),再次出現高管變更。  日前,新華基金髮布高管變動公告稱,劉全勝因個人工作安排於2020年11月30日離任總經理,並由公司聯席董事長翟晨曦代總經理一職。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6月5日擔任總經理至離任,劉全勝任職期限不足兩年。
  • 新發產品折戟 國融基金敗走「黑七月」
    7月29日,國融基金髮布公告,宣布國融融鑫因未能達到2億元的成立規模而宣告發行失敗。 屋漏偏逢連夜雨。國融基金在7月份遭遇一系列暴擊:總經理離職、上海分公司註銷、基金經理離職、基金清盤等,也使得這家次新基金公司前景變得更加暗淡。
  • 最慘公募:今年唯一一隻新發產品募集失敗,國融基金上海分公司註銷
    記者 杜萌7月31日,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融基金」)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基金經理田宏偉因為個人原因離職,離任日期為7月30日。國融基金清盤公告圖源:國融基金官網國融基金的動蕩還出現在高管層面。7月份,該公司公告顯示,總經理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任職日期2020年7月17日。
  • 長安基金管理規模縮水超40% 成立九年離任三位總經理
    10月17日,該公司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總經理袁丹旭因個人原因申請離職,離任日期為今年10月16日,董事長萬躍楠代任總經理一職,且袁丹旭任期不足3年。 就管理規模下滑、基金業績及新任總經理等問題,《投資時報》向長安基金髮送溝通函,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 上任不足一年 國融基金張靜因個人原因離任副總經理
    國融基金董事長丁險峰個人原因離職 總經理代任職務  國融基金新任張靜為副總經理 曾任中郵基金人力總監  近日,國融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張靜因個人原因離任副總經理,離任日期為
  • 快訊|民生加銀、國融基金基金髮行失敗 小基金公司發行承壓
    許楠楠/文財經網金融訊 今年以來,新發基金髮行率破紀錄,而自7月以來,權益基金爆款不斷。據統計,權益基金已超1萬億元。但在破記錄的同時,發行失敗的基金也在增多。據公開資料顯示,7月28日,民生加銀匯眾18 個月定期開放債券發布公告,因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該基金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 國融基金人事動蕩持續 中小基金公司依然艱難生存
    公開信息顯示,李宇龍自2017年6月國融基金成立以來一直擔任總經理一職,至今已3年有餘。此外,本月21日,國融基金還曾發布另一則北京分公司負責人變更的公告,國融基金人事動蕩在7月後突然加速。而在今年2月份和4月份,公司副總經理黃向武和投資決策委員於化海先後離職,國融基金人事動蕩似早有預兆。
  • 紅土創新基金總經理離任 首家PE系公募如何避免掉隊?
    就紅土創新基金公司現狀,《投資者報》記者向紅土創新基金髮送採訪函,但是截至發稿日,對方未有回覆。  總經理離任  6月16日,紅土創新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公司總經理楊兵因個人原因離任,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同時,公告未說明接替楊兵擔任總經理的候選人。
  • 景順長城掌門離任總經理再成「備胎」 狂發產品靠固收拼規模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股市下行對於公募基金而言,也挑戰重重。如何在動蕩環境下堅守陣地考驗著每一位基金管理人。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股市動蕩的情形下,景順長城這家老牌公募公司正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其原女掌門丁益早在今年1月份就因退休離任董事長職位,目前公司新董事長尚未確定,暫由總經理康樂代任,這也是康樂第二次代任董事長一職,其或成基金業好「備胎」。
  • 總經理降為副總經理!管理規模不足10億,東海基金為何「長不大」?丨...
    8月15日,東海基金髮布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任職公告稱,公司原總經理鄧升軍因個人原因離任,轉任公司副總經理。同日,嚴曉珺履新公司總經理一職。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原總經理鄧升軍的「降級」並非無跡可尋。僅從管理規模來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東海基金管理規模僅為9.88億元,與鄧升軍3年前任職時相比,該公司規模僅有300萬元的增長。
  • 格林基金年內兩位副總經理離職 規模增長緩慢三隻權益產品迷你化丨...
    日前,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格林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副總經理韓東霞因個人原因離任,離任日期為今年8月11日。值得一提的是,韓東霞自今年4月13日加入公司至離任,僅有4個月時間。除了高管變動,成立近4年,格林基金還面臨著管理規模不佳、權益基金迷你化等困境。
  • 新基難發、離職頻繁,產品縮水……不少中小基金...
    今日國融基金旗下國融融盛龍頭嚴選混合、國融融銀混合、國融融泰混合、國融融信消費嚴選混合、國融融君混合發布公告,基金經理田宏偉因個人原因離職。而在本月稍早,國融基金也曾發布公告,公司總經理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職,不再轉任公司其他職務。公開信息顯示,李宇龍自2017年6月國融基金成立以來一直擔任總經理一職,至今已3年有餘。
  • 信達澳銀基金新品首發,基金經理馮明遠在管規模191.76億
    而信達澳銀基金成立之後的資產規模快速突破200億,之後就是規模的快速下降。漫長十年等待,直到2020年一季度才達到200億。 其中根據最新數據,39隻基金產品中,規模10億以上的有7隻,分別是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信達澳銀藍籌精選股票、信達澳銀研究優選混合、信達澳銀領先增長混合、信達澳銀先進智造股票型、信達澳銀精華配置混合、信達澳銀核心科技混合。
  • 申萬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權益大年 旗下多隻產品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記者 | 張桔   在爆款產品頻出的2020年,申萬菱信基金未能收穫一隻爆款權益產品,這使得公司最新規模又較今年中期下滑一名。旗下多隻產品的年內業績雖然表現不菲,但規模上卻令人失望,甚至有的還出現清盤警報聲。
  • 先鋒基金成立四年規模不足15億元 多數產品規模低於清盤線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總體來看,今年權益市場表現不錯,部分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亮眼,不過也有部分產品業績排名墊底,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先鋒基金)旗下先鋒聚利A/C就是其中的「後進生」。從產品規模來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先鋒基金旗下共有9隻基金(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其中僅先鋒日添利A/B、先鋒匯盈A/C兩隻產品規模超過2億元,分別為9.42億元、4.27億元,而先鋒量化優選A/C、先鋒聚優A/C、先鋒聚元A/C、先鋒現金寶、先鋒聚利A/C等7隻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