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公募:今年唯一一隻新發產品募集失敗,國融基金上海分公司註銷

2020-12-12 界面新聞

記者 杜萌

7月31日,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融基金」)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基金經理田宏偉因為個人原因離職,離任日期為7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7月29日,國融基金髮布公告,稱今年發行的國融融鑫混合型基金(A:008334,C:008335)不能生效。

同樣是7月29日,該公司還發布公告,表示根據國融基金第一屆董事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決議,註銷其上海分公司。註銷事項已在上海市虹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完畢。

國融基金清盤公告圖源:國融基金官網

國融基金的動蕩還出現在高管層面。7月份,該公司公告顯示,總經理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任職日期2020年7月17日。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公司旗下6隻基金的管理規模合計僅為3.09億元(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且均為主動權益類基金。

國融基金官網顯示,截至7月29日,該公司旗下國融融銀A/C、國融融泰A/C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均飄綠,分別為-4.04%、-4.15%、-3.84%、-3.84%。

圖源:國融基金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隻基金均發行於2018年或2019年。而7月31日宣布離任的基金經理田宏偉,則同時擔任上述國融融泰混合、國融融銀混合、國融融信消費嚴選、國融融盛嚴選混合、國融融君嚴選混合五隻基金經理。

國融融鑫作為今年國融基金髮行的唯一一隻新基金,卻因為沒有達到募資條件而選擇清盤。

根據官網信息,國融基金成立於2017年6月1日。目前該公司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

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國融基金目前員工有38人,取得證券從業資格的有29人。其中,剛剛離任的田宏偉2017年12月取得基金從業資格,而和田宏偉參與共同管理基金的另一位基金經理馮贇,則在2019年10月10日剛剛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相關焦點

  • 新發產品折戟 國融基金敗走「黑七月」
    今年以來,新基金髮行火熱,截至7月30日,新發公募基金首募規模已超過1.5萬億元,其中權益類新發基金首募規模超過1萬億元,僅7月份便有11隻基金單日大賣百億元以上。 然而,在新基金髮行有如烈火烹油的同時,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卻舉步維艱。
  • 新基難發、離職頻繁,產品縮水……不少中小基金...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國融基金近日公告頻發。從基金經理離職,到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甚至到上海分公司註銷。就在今天,國融基金旗下國融融盛龍頭嚴選混合、國融融銀混合、國融融泰混合、國融融信消費嚴選混合、國融融君混合發布公告,基金經理田宏偉因個人原因離職。
  • 國融基金人事動蕩持續 中小基金公司依然艱難生存
    本周早些時候,一位公募基金行業資深人士曾慨嘆:巨額贖回、高管和基金經理離職、募集失敗、基金清盤,中小基金公司可怎麼活!而國融基金則正是當下國內中小基金公司艱難處境的一個縮影。7月29日,國融基金髮布公告,旗下正在發行的國融融鑫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因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宣告發行失敗;7月21日,國融基金髮布公告,旗下國融融泰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A 類份額於 2020 年 7 月 20 日發生巨額贖回;7月17日,國融發布公告,清盤了旗下唯一的一隻債券基金——國融穩融債券。
  • 國融基金規模不足4億,今年產品業績失色丨基金
    來源:投資時報截至7月27日,國融融銀A/C、國融融泰A/C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均飄綠,分別為-4.21%、-4.32%、-4.92%、-4.92%《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在公募基金高管變動的大潮中,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融基金)也掀起一股
  • 國融基金規模不足4億今年產品業績失色
    在公募基金高管變動的大潮中,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融基金)也掀起一股「浪花」。近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總經理李宇龍因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總經理,任職日期2020年7月17日。事實上,國融基金的高管變動不僅限於總經理,副總經理的變動更為頻繁。今年2月,該公司副總經理黃向武因個人原因離開公司。
  • 方正富邦、人保資產等怎麼了 17家基金公司遭棄:21隻基金髮行失敗
    來源:中國經營報方正富邦、人保資產等怎麼了 17家基金公司遭棄:21隻基金髮行失敗本報記者/任威/夏欣/上海報導今年以來,爆款基金頻頻來襲,多隻基金首發規模超百億元。然而,發行失敗的產品也高達21隻,涵蓋了17家基金公司。
  • 國融基金獲批 長安投資時隔六年重返公募基金
    作為國融基金實際控制人的北京長安投資集團也再次進入公募視野,長安投資曾於2006年投資設立中郵基金,2011年獲利30倍後退出。  重返公募基金業的  神秘股東  相比同一日獲批的博道基金,沒有明星基金經理和靈魂人物的國融基金似乎顯得人氣稍弱。不過,國融基金的背後股東卻是來頭不小。
  • 新基金髮行超級大年,15家公司竟「一基未發」,發生了什麼?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今年以來,1300多隻新基金募資總規模逼近3萬億,創下新基金髮行紀錄。然而,在基金髮展大年即將收官之際,卻有15家基金管理人至今仍舊「一基未發」,在公募大繁榮時期出現了掉隊。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1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基金管理人總計145家。而今年以來新發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數量為130家,這也意味著有15家基金管理人今年「一基未發」。
  • 爆款與失敗並存 基金髮行「冰火兩重天」
    11月份以來,基金髮行市場已有4隻基金募集失敗,包括1隻股票基金、1隻混合基金、1隻債券基金和1隻FOF。今年以來,已有21隻基金募集失敗。21隻基金髮行失敗今年新發基金的數量和規模還在持續創下新高。「今年新基金實在是太多了。」記者在一些基金投資者的討論群和論壇中,時常看到類似的感嘆。由於今年新發基金數量眾多,讓投資者在面對各類型基金的宣傳和公告時,顯得有些無從下手,但又不想錯過今年的結構性上漲行情,大部分會選擇口碑和投研實力較好的公司產品。
  • 券商系公募國融基金法定代表人變更為侯守法
    現任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長安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首創期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圖片來源:天眼查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2017年6月20日成立,最新報告期統計旗下公募資產管理規模8.36億元,旗下公募基金產品15隻,基金經理2人,中資企業、券商系公募。
  • 基金IPO|國融基金旗下基金髮行失敗,成立三年6隻產品均為「迷你基」
    國融基金今日發布公告稱,國融融鑫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基金份額代碼:008334,C類基金份額代碼:008335)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19】2211號文準予註冊募集。截至2020年7月24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本基金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 提前結募卻未能成立 今年首現基金「閃電」募集失敗
    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又宣布發行失敗,實際募集期只有4天——近日,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二級債基發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成為今年首隻「閃電」發行失敗的基金。多位行業人士認為,這一現象可能是機構資金爽約所致。  數據顯示,在今年債基收益低迷且信用債違約衝擊下,全年清盤和發行失敗的債基數量都位居各類型產品之首。
  • 新基金髮行由「日光」到延期募集 7隻基金募集失敗
    受疫情蔓延影響,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頻繁觸發「熔斷」機制,投資者避險情緒不斷升溫,今年以來,新發公募基金從「一日售罄、比例配售」到「延期募集」甚至發行失敗,這體現了市場情緒從熱到冷的迅速轉變。1月1日至15日,銀華科技創新、鵬華科技創新、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混合等7隻新發公募基金均一日售罄,合計吸金170多億元,多隻「日光基金」由於認購踴躍,甚至推出比例配售。隨後的2月份,市場出現明顯震蕩,投資者認購情緒出現波動,3月份新發基金迅速降溫,已有諾安瑞康三年定開、富國華利純債、凱石秦純債三個月等7隻基金募集失敗,另有融通通益混合、博時滬深300ETF、東興鑫遠三年定開等8隻基金無奈延長募集。
  • 馬太效應重壓下 11家基金公司年內「顆粒無收」
    據此前業內消息稱,今年7月,曾有基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導,要求單只新發基金的規模上限不得超過300億元。雖然後續這一消息的真偽並未得到證實,但彼時,確實有多隻產品接連發布募集上限300億元的公告。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新發產品數量眾多,不一定代表相關基金公司具備強大的投研實力或出眾的品牌效應,但新發產品數量過少,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沒有新品募集,則很有可能給基金公司帶來不利影響。滬上某大型公募策略分析師認為,在基金「頭部化」效應顯著的當下,中小型機構的產品發行越發艱難。
  • 今年新基規模創歷年之最 但17家基金管理人「顆粒無收」
    公募基金髮行大年,截至目前,年內共成立了1375隻新基金,首募規模已達到2.99萬億元,超越2015年牛市並創下歷年之最。若加上已結募但尚未宣告成立、募集上限為80億元的多隻公募基金,實際上今年新發公募基金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
  • 快訊|民生加銀、國融基金基金髮行失敗 小基金公司發行承壓
    許楠楠/文財經網金融訊 今年以來,新發基金髮行率破紀錄,而自7月以來,權益基金爆款不斷。據統計,權益基金已超1萬億元。但在破記錄的同時,發行失敗的基金也在增多。據公開資料顯示,7月28日,民生加銀匯眾18 個月定期開放債券發布公告,因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該基金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 今年以來25家公募一基未發,新發小高潮背後「冰與火之歌...
    而按照當前勢頭,今年極有希望超越2019年1.43萬億的新基金募集年度紀錄。不過,就在新基金髮行市場火熱募集的同時,也有25家具備公募資格的機構今年並未發行新基金。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0年5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對比來看,今年有17家中小基金公司沒有新產品成立,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的產品還面臨募集失敗和慘遭清盤的窘境。  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市場上公募基金規模已達到18.43萬億元。
  • 國融基金換帥引風波:新董事長無高管資格遭監管關注
    來源:經濟觀察網國融基金前不久完成的高管變更,正在引來監管層的關注。4月26日,國融基金髮布行業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宣布母公司國融證券實際控制人侯守法成為國融基金的新一任董事長。但記者注意到,在相關信息一覽中,國融基金明確註明了侯守法並未取得證監會核准的高管任職資格。而據經濟觀察網記者獨家獲悉,這一問題近日正在引起來自監管機構的關注。「按照規定,公募機構董事長屬於高管人員,需要取得證監會認可的高管資格認證。」
  • 券商系公募新兵報到!東興基金民生基金雙雙獲批 券商公募轉向...
    從批覆內容來看,兩家基金具有多個相似之處:註冊地均為北京,均由券商母公司100%控股,註冊資本均為2億元;業務經營範圍也完全相同,均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和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值得注意的是,在經營範圍上,兩家由券商100%控股的新設基金公司目前均未獲得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即專戶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