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建都於北京有哪些風水依據?新中國為何也選北京為首都?

2020-12-11 史家之韻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被古代多個封建王朝定為都城,從春秋的薊國,到戰國的燕國,再到遼金時期的陪都,最後又是元、明、清三朝,以及現在的新中國,都選擇建都在北京。

我國古人崇尚動土定居前看風水,在選擇都城時,恐怕會更加重視。這樣看來,北京一定是極佳的風水寶地。

那麼,歷史上的北京城被那些封建王朝選為都城,都有哪些風水依據呢?

從地理上來看,北京西部是太行山脈,西北是燕山山脈,東北有山海關,這些山脈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東有渤海,南有黃河,中間是河北平原。這樣一來,北京就是背有靠山屏障、前有水系明堂的最佳格局。

從戰略意義上講,北京可以憑居庸關、山海關北控漠北,向南可以虎視江淮。

北宋大文豪蘇軾有詩云: 「燕山如長蛇,千裡限夷漢。首衝西山麓,尾掛東海岸。」(《奉使契丹二十八首·燕山》)

女真金人認為,北京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中原,若坐堂隍,俯視庭宇。

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確獨特,它為中原北方門戶,是中國的「龍眼」所在。它面平陸,負重山,南通江準,北連朔漠,可稱得上是「財貨駢集,天塹地利」,為開封、洛陽、西安、南京一帶所不及。

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時,巴圖魯建議: 「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華之所,非燕不可。」

忽必烈非常認可這個說法,他也認為北京「地扼襟喉趨朔漠,天留鎖鑰枕雄關。」從而定都於北京。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時,本來也想建都於北京,但又忌諱元朝的亡國之氣,而將都城定在了應天府(今南京市)。

但是,後來的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王位後,認為還是北京的風水最好,所以於1604年定都北京。

明朝滅亡後,清軍入關擊敗闖王李自成後,仍然以北京為都城統治天下268年。

新中國建立前,當時在選擇首都的時候除了北京外,像南京、西安、洛陽等歷史上的古都也是作為新中國首都的熱門城市,但最終還是選定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北京自金朝到清朝800年來一直是王朝的建都之地,這裡有著寶貴的文化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也是近代新文化思潮的發源地。這種新文化思想的發展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第二,毛澤東早在1948年的西柏坡會議上就明確地提出,以後革命的各項制度和各級政府都要體現出「人民」二字。既然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反人民政府,那麼,我們就要把人民政府建立在北京,以體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權體系。

第三,像西安、洛陽、開封等古城因當時經濟形勢趨於落後,而且這些地方都位於黃河流域內,水患多發,交通不便,所以也不適合選為首都。

第四,從國際上的地理位置來看,北京離當時社會主義盟友蘇聯比較近,而且三面環山,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師震動。

因此,新中國最終也將北京定為首都。

本文參考自:《老北京記憶》

相關焦點

  • 古代王朝建都於北京有哪些風水依據?新中國為何也選北京為首都?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被古代多個封建王朝定為都城,從春秋的薊國,到戰國的燕國,再到遼金時期的陪都,最後又是元、明、清三朝,以及現在的新中國,都選擇建都在北京。我國古人崇尚動土定居前看風水,在選擇都城時,恐怕會更加重視。
  • 新中國的首都原本選在哈爾濱,為何後來變成了北京?
    可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並非每一個朝代都是定都在北京的,比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其首都是鹹陽;北宋的首都是汴梁(汴京);唐朝的首都是長安等等; 所以你看,古代的很多王朝,其首都並不都是在北京。定都北京的王朝在歷史上一共也只有7個而已。
  • 新中國的首都原本選在哈爾濱,為何後來變成了北京?
    可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並非每一個朝代都是定都在北京的,比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其首都是鹹陽;北宋的首都是汴梁(汴京);唐朝的首都是長安等等; 所以你看,古代的很多王朝,其首都並不都是在北京。定都北京的王朝在歷史上一共也只有7個而已。
  • 好多人說當年北京與西安當時被選為首都,是一票之差
    經濟基礎就不說了,說說其他的,中國人選擇建都的思路大概都是一致的,首先得有險可守,其次要有靠山(也就是說要有依靠),在然後要相對大面積的開闊地帶。最後當然就是資源等物質基礎。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有名的建都城市,先說洛陽,洛陽從地理位置上看屬於古代的經濟政治中,同時地形上可以說是一個小盆地,周圍群山環繞,易守難攻,洛河穿城而過,北邊又有黃河,位於黃河中遊和下遊的交接地帶,黃河水文好的時候漕運正好可以通到,往東不遠就是華北大平原。東可控制華北華東,西可連接西北西南。同時又位於中國南北中間,所以是古代選都熱門城市。
  • 沒有一個大一統王朝敢選武漢為首都
    古人說:「崤函帝都,河洛王裡」,因為古代大一統王朝的首都,長期就在長安和洛陽兩邊打轉。到了宋代以後國都建立在河南汴京,依然是中原地區。宋滅亡後,北京成為了中國的新帝都,從元到明清延續了幾百年。但是試看今天的中國地圖,長江流域還有一個地理位置優越,背靠平原,人口眾多的城市,但是它卻從沒有王朝建都,這就是武漢市。武漢是長江流域的大型城市,地處江漢平原東部,是漢江和長江的交匯處。武漢在地理位置上幾乎處在中國的中央,古代稱其為「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達,中國人南來北往都要從這裡過。
  • 北京為什麼會成為首都?
    文 | 藝軒中國的首都是哪兒?很顯然,這是一個「腦殘」才會問的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是「北京」。但是,是不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建都北京呢?或者即便都是建都北京,那麼為何要選在這樣一個地方呢?北京這個地方真的是中國所有版圖中最好的嗎?
  • 北京為什麼會成為首都?
    文 | 藝軒中國的首都是哪兒?很顯然,這是一個「腦殘」才會問的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是「北京」。但是,是不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建都北京呢?或者即便都是建都北京,那麼為何要選在這樣一個地方呢?北京這個地方真的是中國所有版圖中最好的嗎?
  • 首都為什麼選擇北京而不是西安或者其他城市?它當時有哪些優勢?
    1949年建國,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席捲中國大陸,天津、南京、武漢、杭州,上海都是著名的大城市,北京(當時還稱為北平)成為最終的選擇。當時領導人為何選擇北京作首都,而不是其他城市呢?這確實是很具體的歷史問題,需要查閱當時的決策過程。我們只能談一談,當時北京被選中成為首都,有哪些優勢。
  • 知識分享:中國古代的都城以及北京做過哪些朝代的首都
    明-北京(今北京)。  清-北京(今北京)。  趣味連結:傳說時代的都城  黃帝軒轅氏,定都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十裡有土城遺址,建有黃帝廟)。  少昊金天氏,定都於曲阜(今山東曲阜)。  顓頊高陽氏,定都於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帝嚳高辛氏,建都於亳(今河南省偃師縣西)。
  • 1949年選定首都時,共有11座城市入選,為何最終定了北京?
    這句裡的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區。這首詩誕生在南宋滅亡之際,可是北京卻恰恰成為了後來王朝的龍氣之地。不僅如此,北京還是新中國的首都。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選址的過程還是十分坎坷艱難的,北京最後成為首都也實在是耗費了一番周折。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北京文博|「史觀北京」系列直播第五站回顧:首都博物館
    @北京文博 預告@北京發布 直播光明網專題頁面一直播平臺 直播頁面此次直播活動的嘉賓分別為首都博物館新聞發言人楊丹丹、研究員龍霄飛、副研究員張杰。新聞發言人楊丹丹首先向大家介紹了首都博物館建館史及「景德街」牌樓的歷史。隨後,研究員龍霄飛帶領大家參觀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展廳及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廳。
  • 中國風水「最好」的城市,都曾作為國家首都,住在這裡衣食無憂
    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神話體系,這是各地區人民發展起來的歷史差異,正如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一樣,幾乎所有的國民都信仰佛教,在中國的信仰體系中非常重視風水,衣食住行和交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水,其中一個城市風水好壞還能決定這個城市的命運,國內風水最好的城市是哪裡?
  • 1949年選首都時,候選城市有11個,為何最終定在北京?
    近代時,我國首次使用"首都"這一稱呼是在建立民國政府的時候,那時第一座首都城市便是南京,從此以後,我國就一直沿用此叫法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對所有國人來說,確定首都是當時擺在面前的頭等大事。當時共有11個城市進入候選名單,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將首都定為了北京,這其中到底藏下了什麼重要原因呢?
  • 1949年選首都,一共有11個城市候選,為何最終定在了北京?
    北京,成為了每一個中國人心嚮往之的首都,而北京這個城市也因為共和國首都的身份而更加熠熠發光。 在1949年建國時,一共有11個城市是首都的候選,分別是北京,哈爾濱、西安、延安、開封、洛陽、成都、重慶、廣州、南京、上海,而最後之所以選擇北京,是有全面的考慮的。
  • 1949年選首都時,共有11座城市候選,為何最後選定了北京?
    春秋時期,燕國曾薊城(如今的北京)立都;時隔1000多年後,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又先後在這裡建立都城,讓其在中國的地位變得更加穩固。細算下來,燕(春秋)、前燕(南北朝)、大燕(安祿山政權)、遼、金、元、明和清共八個朝代都在這裡建都,因此才有後來的「八朝古都」的美稱,可謂見證了封建時代中後期的興衰。
  • 為何選北京作為首都?毛澤東和王稼祥曾有過這番對話
    新中國定都在北京。九個月前,1949年1月31日,還被稱為「北平」的這座城市宣告和平解放,讓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於戰火完整地保存下來,為新中國定都奠定了基礎。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北平」改稱為「北京」,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新中國定都這件載入史冊的大事,是從驚心動魄、艱苦卓絕中拉開大幕的。
  • 越南首都河內市古蹟繁多、有李朝皇帝塑像,為何故宮比北京小很多
    並且在越南古代多個王朝的皇帝中,河內市最出名也只是李朝皇帝塑像——李太祖神武皇帝李公蘊。一個常常被中國人忽視問題就是,河內市其實沒有做過統一的「越南帝國」的首都,統一的越南首都是中部的順化市,這是中國北京、越南河內最顯著的差別。
  • 中國風水「最好」的城市,都曾作為國家首都,住在這裡衣食無憂
    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神話體系,這是各地區人民發展起來的歷史差異,正如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一樣,幾乎所有的國民都信仰佛教,在中國的信仰體系中非常重視風水,衣食住行和交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水,其中一個城市風水好壞還能決定這個城市的命運,國內風水最好的城市是哪裡?
  • 北京不當首都了?中國備選遷都城市預覽
    歷史上,中國遷都多次,後到現在,我們都知道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但是現在首都空氣品質堪憂,面對種種問題,北京可能不再是首都了!要遷都,你覺得哪些城市能夠作為首都城市的備選呢? 中國遷都備選城市曝光。我國的首都人多車多、沙塵暴更多,已經越來越有很多北漂甚至北京人民覺得北京的居住環境已經大不如之前了。
  • 我國古代定都北京的政權有哪些?為什麼?
    從古至今定都在北京的政權有:春秋戰國時期的薊國、燕國、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慕容儁建立的前燕、遼國末年耶律純建立的北遼朝廷、金國、元朝、明朝、清朝。如果說燕國和金國割據勢力是因為國家核心便於統治的話,那麼從元朝以後的明清大一統王朝在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江南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在北京定都就有其深層次的原因了。